借助影音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用影视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世界让学习变得有趣又实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影视资源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和娱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对于学生而言,利用影视资源来拓展他们的语文世界,既可以使学习变得有趣,又可以获得实用的语言技能。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影视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影视资源作为一种直观且视听效果好的教学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首先,影视资源可以通过展现不同的场景和情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抽象概念。
比如,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观看相关的影视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影视资源的语言表达形式多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听力和口语能力。
通过观看影视剧、纪录片等,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口语表达方式和语言环境,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听力技巧。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影视中的对话和表演,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影视资源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通过观看外语影视剧或者配有中英文字幕的影视资源,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影视资源,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
然而,在利用影视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世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时应该多加筛选,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教育价值高、正能量强的资源。
其次,教师应该在学生观看影视资源之后进行相关的导学和后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影视资源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如影视欣赏赛、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影视资源对于拓展学生的语文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影视资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本中的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扩展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教学手段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数字化教学手段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方面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数字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多媒体软件和设备,教师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例如,在讲解古诗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在讲解语法知识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学习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使用教育软件和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进行互动式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在线讨论、答题和互动小游戏等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互动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学生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个性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通过使用智能化教学软件和个性化学习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资源。
例如,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四、资源共享与合作数字化教学手段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和交流教学资源和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获得其他教师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利用影视欣赏提高语文课文学习效果影视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娱乐形式,不仅能够带给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和含义,进一步提高语文课文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影视欣赏来提高语文课文学习效果。
一、加深理解,拓展视野观看与所学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人物以及情节发展。
影视作品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展现,给予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全方位感受,使得我们更容易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
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原著中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影视作品还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
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这样一来,我们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提高语文课文学习的效果。
二、演员表演,诠释人物形象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通过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中的演员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等多种方式诠释角色,将作品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观看演员的演技,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表达和行为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这些人物。
通过影视作品中的演员表演,我们可以更加立体地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三、深入思考,探究主题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思想。
观看这些影视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对故事情节、对话、人物行为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深入探究其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这种深入思考的过程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对语文课文的独立分析和解读能力。
利用影视欣赏来提高语文课文学习效果,需要我们在观看过程中保持专注,并注意与课文的对应。
借助影音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者:全洪姝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8期一位有经验的同事无意中说起,她家孩子不爱看书,她就借助一些优秀影片来逐渐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从孩子小时候看动画片她引导孩子理解人物形象,到高中时看文艺片孩子主动给她分析影片内涵,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她的这种看似无意实则刻意的教子方式,给我带来了启示。
忆起鲁迅先生说的:"用活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
"是呀,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借助影音资源,因势利导,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所谓语文素养,就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二、借助影音资源,为什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影音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符合新课标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环境,创设了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激发思想情感,提高品德修养,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影视作品中的台词,音频资源中的歌词,也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
因此,借助影音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如何借助影音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借助影音资源,趣引学生进入情境。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而借助影音资源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似乎轻而易举。
讲授《苏州园林》,在课堂导入时,我播放了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片段。
亮丽的白墙、雅致的灰瓦、葱郁的绿树、雕镂的门窗、迂回的长廊、灵动的亭子......优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凝炼的解说词,将苏州园林的美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有深入课文一探究竟的冲动。
(二)借助影音资源,提高学生品格修养。
如何通过影视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影视资源作为一种多媒体工具,具有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影视资源,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
一、选择适合的影视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程度以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影视资源。
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教育性质强、语言简单易懂的动画片或儿童电影,以帮助学生建立基础语言能力和故事情节解读能力。
而在中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正在学习的文学作品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运用影视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观看一部具有明确主题和寓意的影片,引导他们讨论影片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道德教育等内容。
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观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影片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解读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观影在学生观看影视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观影的提示或问题,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观察、思考和分析。
观影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影片中的语言、情节和人物塑造等元素。
同时,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四、结合写作训练影视资源不仅可以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听力能力,还可以结合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观看电影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写影评或写剧情改编的作业,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影视资源中的主题进行写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论述和写作能力。
五、加强阅读与观影的结合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源的同时,应注重与阅读结合,借助读书材料来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观看电影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先阅读与电影内容相关的原著小说或文学作品;在观看电视剧时,可以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剧本或剧情介绍。
论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利用影视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资源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利用影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利用影视资源呢?利用影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视资源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感受,进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播放一段与散文相关的影视片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境,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形象,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利用影视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对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学习,常常抽象、空灵,不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而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加具体、直观的形象,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满江红·名状》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如纪录片《满江红》中的纪实情节,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诗中描绘的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利用影视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影视资源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片段,学生可以获得对文学作品、语言运用、阅读技巧等方面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可以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利用影视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培养自己的美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培养对作品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和评价作品,提高对文学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利用影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选择和运用影视资源,让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收获语文知识、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利用影视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影视资源在当今社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具有教育价值。
在语文学习方面,利用影视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影视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首先,影视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
传统的教材和讲义有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用影视资源来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背景和情节发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比如,老师可以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和学生一起欣赏观看,并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影视资源能够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与文学作品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或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学风格、题材和创作手法。
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背景描绘等方面。
同时,由于影视资源更容易触及学生的情感和共鸣,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影视资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模仿影视中的对话和情景,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影视台词的朗诵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影视人物的表情、姿态和动作,来提高自己的肢体语言和演讲技巧。
这种基于影视资源的语言训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使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另外,影视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可以观看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情节发展。
同时,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学生还能够学习到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比如观察人物形象的塑造、描绘场景的方式等。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语文学习新途径如何通过视频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新途径:如何通过视频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视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视频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视听结合,激发学习兴趣视频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教材,视频教学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展示语文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例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演绎、对诗歌的朗诵、对字词的解析等,视频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丰富学习资源,拓宽知识视野通过视频,小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传统的教材往往难以提供多样化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场景,而视频可以通过实地拍摄和动画制作,展示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代文化和人物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文阅读和写作;通过观看科普视频,学生可以了解到汉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从而增加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
三、互动学习,提升思维能力视频教学可以通过互动方式,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难以主动思考和参与。
而视频教学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观看文学作品的解读视频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需求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传统的教学难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而通过视频,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进度选择合适的学习视频,自主学习和巩固语文知识。
同时,视频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提供相应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语文电影欣赏引导小学生用影像感受文字的力量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语文教育一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对文字背后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文电影欣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影像的表达,让学生用多元的感官体验文字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通过语文电影欣赏来感受文字的力量。
一、培养学生的观影技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看和理解所展示的影片,首先需要教导学生一些基本的观影技巧。
例如,学生需要学会分辨影片中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的发展。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通过细节来领悟文字表达的深意。
通过这些技巧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电影作品在进行语文电影欣赏时,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电影作品非常重要。
影片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呼应,并能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描绘友情、家庭关系或成长经历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影来感受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力量。
三、提供观影导引与讨论环节在观影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观影导引,引导学生关注影片中的重要情节和细节。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以增加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讨论环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字的体验,并培养他们对文字表达的思考和深入理解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影评写作观影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影评写作,让他们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影片的评价和感受。
影评写作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感悟影片的内涵,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影评写作中,学生可以通过描述剧情、分析人物形象、表达观点等方式来展示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
五、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方式语文电影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通过观影,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和题材的电影作品,从中汲取丰富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素材。
论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利用影视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资源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影视资源,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影视资源的优势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视听结合,直观生动。
影视资源可以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和听力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丰富多样,容易获取。
如今,各种类型的影视资源层出不穷,无论是来自传统的电视节目、电影,还是来自互联网的各种短视频、微电影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使用,为教学增添了更多的丰富多样的选择。
3.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不尽相同,在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二、怎样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语文教学1.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影视资源的内容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素材。
影视资源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不能太过复杂或者太过简单。
影视资源的质量也很重要,应该注重选择那些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影视作品。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引导在选择了合适的影视资源之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影视资源进行引导。
可以通过提前介绍和讲解影视资源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源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所学知识。
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观看完影视资源之后,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通过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生可以在观看影视资源的同时享受到乐趣,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借助影音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位有经验的同事无意中说起,她家孩子不爱看书,她就借助一些优秀影片来逐渐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从孩子小时候看动画片她引导孩子理解人物形象,到高中时看文艺片孩子主动给她分析影片内涵,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她的这种看似无意实则刻意的教子方式,给我带来了启示。
忆起鲁迅先生说的:”用活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
”是呀,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借助影音资源,因势利导,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所谓语文素养,就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二、借助影音资源,为什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音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符合新课标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环境,创设了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激发思想情感,提高品德修养,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影视作品中的台词,音频资源中的歌词,也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
因此,借助影音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如何借助影音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借助影音资源,趣引学生进入情境。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而借助影音资源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似乎轻而易举。
讲授《苏州园林》,在课堂导入时,我播放了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片段。
亮丽的白墙、雅致的灰瓦、葱郁的绿树、雕镂的门窗、迂回的长廊、灵动的亭子......优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凝炼的解说词,将苏州园林的美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有深入课文一探究竟的冲动。
(二)借助影音资源,提高学生品格修养。
语文学科,既有知识性、工具性,也有思想性。
语文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还要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而”思想情感、品德修养”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流露出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暴行的谴责,如何让学生在感知作者情感的同时增强民族的责任感?讲课中,我穿插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熊熊大火作背景的画面中,英法联军打砸抢的嚣张激起了同学的愤慨,看完影片,我向义愤填膺的学生们发问:”圆明园被毁的责任我们要完全推卸给英法联军的贪婪无道吗?”接着出示关于当时清政府和民众的表现的文字,引发学生反思,让他们意识到:羸弱的政府和愚昧的国民是导致民族屈辱的根源,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环保是近几年全球都在呼吁的主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用对比手法,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介入给自然带来的危害。
讲课时,我利用视频(《地图上的故事》节选),让学生们看到了1896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乘着独木舟,抵达塔里木河下游的一个罗布人的小村庄阿不旦的场景,也让学生看到了1972年干涸的罗布泊,湖底开裂,似一张大嘴在控诉人类的无知的情景。
鲜明的视觉冲击,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激起了他们的环保责任。
(三)借助影音资源,弥补学生文化缺失。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因为地域的不同或时代的变迁,有些文化,我们只能通过文字的描绘,借助想象去认识。
可影音资源却能解决这一缺憾,弥补学生文化上的缺失。
《观舞记》中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具有”飞动的美”,这”飞动的美”是怎样的?我利用载有印度舞蹈的视频,将这种美呈现给学生,学生们就能享受到异域文化并理解作者的文字了。
“吆喝”,在萧乾的笔下是一种老北京的胡同文化,现如今,街面上听到的最多、最响的吆喝便是扩音器里重复播放的”紧急拆迁,疯狂甩卖”,电子元件代替了喉舌声带,唱腔韵味变成了扰民的噪音。
所以,若在这烦嚣都市中能亲耳聆听几声原汁原味的吆喝,可谓稀有。
还好,电子元件也有它好的一面,它录下了那拖着唱腔、带着韵味,透着老北京风情的吆喝。
课堂上,借助音频,学生们亲耳听到了卖硬面饽饽、小金鱼、烤白薯和冰糖葫芦的吆喝声,了解了这一逐渐消逝的老北京文化。
(四)借助影音资源,辅助学生深入理解。
许多文章,浸透着作者的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年老体笨的父亲攀爬月台去买橘子这一细节,展现了深沉的父爱。
如果没有坐火车经验的同学,是不会领悟到父亲的艰难的。
当我借助视频,将《背影》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这一情景展现出来,并且展现之后再次带领学生朗读这一细节时,学生们的情感要充沛了许多,我想,这是他们深入理解了父亲的爱后,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语文教学历来讲究”功夫在诗外”,《威尼斯商人》(节选)讲完后,学生虽然能体会到鲍西亚的机智和夏洛克的残忍,但却不明白夏洛克为什么非得要安东尼奥的命而不是钱。
而且有的同学说根本没看出这是一出喜剧。
这些疑问,只能通过让学生观看整部作品来解决。
(五)借助影音资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上大学时,现代文学老师为我们播放影片《老井》,让我们写一篇影评。
第一遍看《老井》,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太远,没什么感受。
第二遍看《老井》,其中的一个细节打动了我:背着石板下山、浑身大汗、口渴难耐的旺泉向昔日的恋人巧英讨水喝,巧英怕他一仰脖子喝下刚从深井里打上来的水会落下大病,急中生智,将头巾的上草屑抖到水里。
旺泉明白了她的意思,小口小口地把水喝了下去。
这个细节里蕴含着含蓄而隐忍的爱。
有了对这一细节的感触,我便毫不费劲地写出了影评。
学生们一天的生活模式固定,总感叹生活素材缺乏,观《老井》
的感受让我意识到,为何不借助影音资源,为学生提供素材,练习写作呢?
于是,我找来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或生活实践的影片让其观赏,如《草房子》《小鞋子》(又译《天堂的孩子》)《三傻大闹宝莱坞》,触发他们的灵感,由段到篇地训练他们针对一点有感而发。
借助影音资源,让学生们”赏”后再写,变换一种写作形式,远比抛给他们一个硬邦邦的题目让他们绞尽脑汁强得多。
当然,运用影音资源时,要适时、适量,因为赏图听音毕竟代替不了读文,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也需在读文中培养。
所以,我还应在摸索中不断总结方法,争取对影音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