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6
在天津注册公司有哪些扶持政策?企业选址时,地⽅⽀持的产业领域和扶持政策是选址的重要因素,科技型企业是天津重点⽀持的⾏业,在天津注册公司有哪些政策,能享受哪些资⾦奖励、税收扶持政策呢呢?对此,京津冀投资⽹将将天津市科技型企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整理如下,供您参考:天津注册公司扶持政策汇总⼀、雏鹰企业贷款奖励奖励标准:在天津,以企业发展、技术研发、⽣产经营为⽬的,取得符合以下条件贷款的雏鹰企业,市财政给予⼀次性5万元奖励;条件:(⼀)中国银⾏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的银⾏业⾦融机构发放的、除低风险信贷业务以外的贷款;(⼆)连续12个⽉内的年⽇均贷款余额不低于50万元;(三)申请贷款奖励的企业认定为雏鹰企业时,该笔贷款在存续期内,或认定为雏鹰企业后取得的贷款;(四)企业从同⼀⾦融机构取得的多笔贷款或不同⾦融机构取得的贷款可合并计算。
⼆、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股改奖励奖励标准:以上市为⽬的并完成股改的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市财政给予⼀次性30万元奖励。
条件:被认定为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前已完成股改并获得股改补贴的企业,不再给予股改奖励。
三、企业可申请科技创新券补贴标准:创新券每次最低申请补贴额度1000元,同⼀周期(⼀般为当年7⽉1⽇⾄次年6⽉30⽇)内可多次申请,申请补贴额度累计不超过10万元,具体补贴⾦额按照符合要求的业务合同⾦额50%⽐例核定。
若合同实际发⽣⾦额与预先申请⾦额发⽣变化,低于申请⾦额的,按合同实际发⽣⾦额重新核定创新券兑现额度;⾼于申请⾦额的,按申请额核定兑现额度。
条件:(⼀)在天津市注册,具有独⽴法⼈资格;(⼆)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不良诚信记录;(三)与提供科技服务的机构⽆任何⾪属、共建、产权纽带等关联关系;(四)企业主要从事⾼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在开展科研活动中有对外购买科技服务的需求。
创新券主要⽀持企业向创新券服务机构购买与其科技创新活动直接相关的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所购买服务应直接⽤于本企业的科研活动。
天津11个人才和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天津北方网讯:近日,科技部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对象进行公示。
其中,南开大学陈军、天津大学尧命发、邾继贵、天津工业大学夏长亮、天津医科大学张宁、公安部天津消防所宋波、天津科技大学王硕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工大海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牛萍娟、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宇学峰、天津微纳芯科技有限公司王战会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天津大学王成山带领的“含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复杂电网规划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创新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悉,此次入选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下,都是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部门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的负责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的年龄在50周岁以下,创新团队都在近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
创新创业人才都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创办初创型企业的科技管理人才,并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创办人。
市科委把人才工作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按照项目、人才和基地统筹安排的原则,加强了本市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
在培养具有国内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方面,2012年市科委先后实施了“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和“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这次入选国家创新推进计划的人选都先后获得了“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和“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等人才计划的支持。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9.13•【字号】武清政〔2017〕26号•【施行日期】2017.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武清区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17年9月13日武清区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的战略部署,切实抓好补短板各项工作,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17〕21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
梳理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各关键领域的短板环节、实施难点和突破重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坚持统筹兼顾。
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市场和政府、力度和节奏的关系。
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工作,妥善处理好补短板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关系。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青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7.01•【字号】西青政办发〔2021〕10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青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西青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21年7月1日西青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我区大学科技园建设,根据《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精神及西青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照天津市和西青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落实西青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安排,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摆在全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位置,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成果转化“首站”、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和新兴产业“策源地”,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区新动能引育提供动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新建1—2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力争1家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促进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向大学科技园聚集,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生态良好、人才集聚、资源高效、成效明显的双创中心和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丽区加快新动能引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9.17•【字号】•【施行日期】2019.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正文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丽区加快新动能引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现将《东丽区加快新动能引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9年9月17日东丽区加快新动能引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天津市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加速新动能引育,支撑东丽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一、工作原则(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区各部门及街道园区要充分认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和加快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民营经济的有效途径。
(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遵循突出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整合聚集政策、区域、人才、院所等优势资源,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
(三)政策引导,科学实施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体系建设、政策服务、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建立市、区两级联动培育体系,高效有序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
(四)部门联动,强化服务区有关部门及各街道园区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的孵化、引进和培育实行全流程服务、指导、管理和监督。
二、发展目标(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跨越式增长通过孵化、引进、培育等路径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倍增。
到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50家,实现年均净增100家。
技术含量高、核心技术突出、产业关联度大、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集聚。
天津落户新政2022叫停为什么部分天津户口已被冻结首先,被冻结的是天津集体户口!有很多朋友没有在天津购买房产,而是通过人才引进、积分落户的方式落户天津,但这些只能将户口落在天津的集体户口上,但只有符合下列情况的集体户口才会被冻结:1、不在天津工作,在天津无本人名下住房的在天津市无合法固定的住所且未在天津市就业的集体户口人员,应及时将户口迁出天津市,对未按要求将户口及时迁出的,公安机关将采取户口冻结措施。
2、不在天津工作,但在天津有本人名下住房的在天津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集体户口人员,应当按照“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及时将户口迁至现住地。
3、已不在集体户口登记的单位工作的应当及时将户口迁至现单位或现居住地。
4、原单位破产倒闭,户口空挂在原单位集体户口上的对集体户口单位已破产倒闭、合并的集体户口,公安机关将撤销其集体户,而集体户成员应按照“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及时将户口迁至现住地或现单位,而对无法查询到下落的,公安机关将对其采取户口冻措施结。
5、已离职,在天津有住房,但尚未入住的已不在集体户口登记所在单位工作的集体户口人员,如在天津已购置住房但未实际入住的,应及时向集体户口登记单位及公安机关说明实际情况,待房屋入住具备户口迁移条件后,及时将户口迁至现住地。
既然,2022年天津落户新政没有被叫停,那哪些人才可落户到天津资格型人才、学历型人才、创业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急需型人才。
来津人才可在哪里落户1、所在单位集体户。
2、无就业单位的来津人才,可在中国北方人才市场的人才集体户落户并存档。
3、本人或配偶名下的产权房。
4、无产权房、所在单位无集体户的来津人才,可在区人力社保部门指定的人才集体户落户。
要注意的是,天津实施的人才新政其目的在于吸引人才在天津创新创业,所以在外省市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能按在津无工作单位申报落户。
以上,关于2022天津落户新政叫停,是真是假听说部分户口已被冻结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津落户新政2022叫停2022年天津人才落户政策是怎样的1、学历型人才落户全日制高校毕业的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45岁以下,博士则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持身份证、学历学位证,可直接办理落户。
附件2019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拟立项清单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市财政支持额度(万元)1 天津市科技全面创新改革进展评价与深化举措研究天津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唐家龙102 天津市科研诚信管理制度与机制研究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天津市信息中心王华峰103 加强天津市科技监督与评估体系建设对策研究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北方技术交易市场高峰104 天津市打造“双创”升级版的现状、路径及对策研究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马虎兆105 新型企业家创新调查及培养机制研究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天津市职业大学陈金梅106 天津市重点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识别及对策研究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张磊107 天津市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预测分析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王晔108 天津市科技服务业资源配置与重点行业折算系数标准研究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科技统计数据中心)贾超109 对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我市智能科技产业链的路径研究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周立群1010 天津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天津市信息中心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金双龙1011 重点创新改革政策的区域比较和评估研究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郑卫华1012 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技术路线图研究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刘沛然1013 我市大力推进全域科普的对策研究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陈伟珂1014 天津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措施与路径研究天津财经大学法律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价中心刘玉斌1015 优化本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布局的思路研究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周婧博10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支持额度(万元)16 我市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孙宝玲1017 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发展研究天津市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天津市职业大学孙静1018 天津市党政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改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防范对策研究——以天津市科技局为例天津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赵心田1019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研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江曼琦1020 面向2030年都市型农业种业自主创新的对策研究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李英杰1021 天津市申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基础及路径研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胡莲1022 天津制造业智能升级的关键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张晓昊1023 天津市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研究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薄文广1024 天津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保障机制研究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毛照昉1025 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干部激励机制研究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薛立强1026 天津市基础软硬件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难点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天津市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刁建超1027 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评估及新一轮规划编制思路研究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李春成3028 新形势下我市科技进步促进条例修订研究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薛智胜1029 天津与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科技统计数据中心)吴达3030 天津市中长期科技发展态势研判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袁玮3031 天津市行政区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科技统计数据中心)高文1032 基于TUMC模型的京津冀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探究天津市信息中心陈立松 2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支持额度(万元)33 京津冀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口流动特征与天津青年科技人才吸引战略研究天津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张磊 23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天津乡村产业兴旺的科技支撑路径与对策研究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韩金博 235 天津打造京津冀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主要策源地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张兴国 236 关于天津智能科技人才供需状况及引育对策的研究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裴蕾 237 新医改形势下天津市创新药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王艳婷 238 天津市新型研发机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李书明 239 促进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研究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王丽娟 240 促进京津冀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津落地转化的调查研究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李庆博 241 以天津之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路径研究——基于三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的比较天津市信息中心赵滨元 242 天津市科技人才就业景气状况评价、预测与政策建议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缪言 243 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失范行为与科研伦理体系建设研究天津城建大学机关党委杨艳 244 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基于产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研发的视角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王冠英 245 基于生产性养老理念的京津城乡资源重构策略研究天津大学建筑郑婕 246 智慧医疗背景下天津市卫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天津市胸科医院吴锋 247 天津市智慧城市规划技术现状、路径及发展对策研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赫 248 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对策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王汕珊 249 工业云平台提升我市先进制造业协同创新对策研究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天津市汉拓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魏津瑜 250 人工智能科研伦理治理体系研究天津大学法学院(中国智慧法治研究院)田源 2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支持额度(万元)51 创新生态系统中天津市科研机构青年科技人员创新潜力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工程教学实习训练中心程杰 252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天津市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天津科技大学财务处王海妮 253 创新驱动下天津市制造业智能升级策略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侯棚文 254 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郭海轩 255 双层股权结构在科技创新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天津大学法学院李士萍 256 创新模式驱动下天津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与效率评价研究天津科技大学财务处牛星 257 面向京津冀协同的天津打造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研究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唐燕 258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提升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王家庭 259 促进医学科技人才发展及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科研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赵峰 260 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实效与机制创新研究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史佳林 261 天津市科技廉政体系建设的路径和对策研究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刘媛媛 262 合成生物学科研伦理框架与政策监管体系研究天津大学法学院薛杨 263 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与对策研究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魏颖 264 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与法律规制天津大学法学院田野 265 天津市智能车路协同技术重点领域发展路线图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杨玲 266 协同治理视域下我国科研伦理治理体系研究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志辉 267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现代都市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农学院科技处李春杰 268 天津市“智能+”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发展技术路线图研究天津城建大学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赵坚 269 天津市科研人员信用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构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郭娜 2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支持额度(万元)70 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型企业研发团队共享领导模式研究: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与绩效水平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田小平 271 京津冀技术交易市场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研究天津滨海产权研究院惠建军 272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周彩云 273 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研究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天津技术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田海燕 274 基于多维度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策略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周红 2。
关于促进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落实举措(2020年)一、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1.积极引进境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基础能力。
为鼓励高校院所落地,符合条件的高校院所申请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2.支持在滨海高新区建设市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创新平台。
3.依托龙头企业新建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4.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组建产业(人才)联盟。
(二)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5.支持滨海高新区内骨干企业与大学院校共同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定向定点就业、校企共赢。
6.进一步落实好在滨海高新区内企业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申请工作许可的年龄放宽至65岁。
7.滨海高新区内企业邀请的外籍高层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提交符合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引进条件和要求规定的证明材料以及邀请、接待单位出具的证明函件,可申请换发R字(人才)签证,在滨海高新区内企业工作的外国人才,可按规定申办5年以内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8.对在国内重点高等学校和我市高等院校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留学生,在滨海高新区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可凭市科技局出具的创新创业确认函、高校毕业证书和企业相关材料,申请2至5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
国内知名企业事业单位邀请来津实习的国际知名高校硕士及以上学位在读的外国学生,可凭市科技局出具的实习确认函、境外高校在读证明和实习相关材料,申请有效期不超过180天的私人事务类签证。
9.支持将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认定权限下放至滨海高新区,给予更多企业急需型人才引进落户自主权。
地龙力集团创始人、“蚯蚓大王”贾立明
从事蚯蚓养殖、加工、利用20余年的时间
天津贾立明蚯蚓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天津宁河县第十届政协委员。
发明"蚯蚓自然干燥法";
制定“干蚯蚓行业标准国内第一人";
2002年、2007年分别当选宁河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2005年当选宁河县第一届青年联合会常委;
2006年10月被“科技部”评为星火科技二传手荣誉称号;
2007年成立天津宁河县晨阳产销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
2007年当选宁河县工商联合会副会长;
2008年当选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联谊会副秘书长;
2010年、2013年分别被聘为公安宁河分局第四届、第五届特邀监督员;
2013年被聘请为宁河县农村青年创业指导教师;
2013年被聘为宁河县教育系统社会义务监督员;
2014年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2015年入选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
天津市南开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创新创业生态高地建设工程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厚植创新沃土,促进科技服务功能完善和创新要素协同联动,加快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建设天津协同创新标志区。
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工程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
扩建高能级承接平台,提升科技研发和创业载体孵育功能。
强化与国家部委和高校院所的对接,加快承接北京外溢的科技资源,打造要素集聚度高的科技创新资源承载区。
与央企及其子公司、北京知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导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地产、能源环保等业务板块,吸引北京独角兽、平台型、创新型企业落户。
主动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深化与河北省各地区的创新分工与产业协作,推进区域间金融、技术、信息、产权、人才等一体化融合。
显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创新引擎。
建立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联动机制,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积极对接京冀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技术产品研发,突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健康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支撑,更好地把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研发转化和生产结合起来,将南开区打造成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重要赋能中心。
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依托19个驻区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
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加速器平台计划,构筑主题式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京津冀国家科技创新天津中心。
积极融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京津冀地区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平台,在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与京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海河英才计划:人才新八条为深入新时代特色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立足“一三区"定位,聚焦战略性**的需要,大力集聚XX类优秀人才,建设“五个**”,制定“海河英才”行动计划。
一、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一)顶尖人才一人一策,最高1000万园科研经费资助,最高200万园奖励资助。
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来津主持XX级研发平台和重大创新项目的,采取“一人一策"方式给予科研和生活奖励资助;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贡献突出的,可以其名义命名研发平台;签订3年及以上工作协议的,根据其在津工作时间,给予最高1000万园科研经费资助和最高200万园奖励资助。
每培养1名两院院士,给予用人单位500万园经费支持,给予院士本人200万园奖励资助及其他相关待遇。
(二)领军人才200万园奖励资助,200万园经费资助.对全职引进或新入选XX“千人计划”(长期)、“万人计划”等重点人才专项,以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XX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园奖励资助。
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给予入选者每人一次性200万园经费资助,以及配套工作经费和生活津贴。
(三)高端人才实施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入选者给予100万园经费资助。
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给予入选者最高100万园经费资助。
实施“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连续2年给予第一层次人选每年5万园经费资助,连续3年给予入选团队每年最高30万园经费资助。
(四)青年人才对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工作合同,引进或留津工作的博士毕业生(非在职),给予连续3年每年5万园奖励资助;引进或留津工作的出站博士后(非在职),给予一次性20万园奖励资助。
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招收的博士后(非在职),给予一次性5万园奖励资助.纳入博士后国际化培养计划的,给予每人最高10万园经费资助。
二、扶持高层次人才(一)创业领军人才最高200万园奖励,最高1000万园科技成果转化补助。
天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首批天津市“新型企业家
培养工程”入选人才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才流动
【发布部门】天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发布日期】2013.04.22
【实施日期】2013.04.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天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首批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入选人才名单的
通知
各区县、各部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现将首批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入选人才名单印发给你们。
请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小巨人企业“顶天立地”,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天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13年4月22日附件:
首批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入选人才名单(共145人)
滨海新区(43人)
常世平陈国雄陈强陈韬崔凤岐
戴林韩国民洪浩胡家。
最新公务员创业鼓励政策(2)(五)加大柔性引才力度。
发挥协同发展优势,以京津为重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通过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汇聚国内外人才资源。
支持人才带科研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来冀工作不计时间长短,视业绩贡献可与省内人才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科研立项、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为我省提供智力服务的高层次人才,省财政视贡献情况对用人主体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的引才补贴。
各级政府每年组织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把人才引进工作列入出国出访团组任务。
各类行业协会、科技社团等社会组织发挥好招才引智作用。
将河北人才网打造成招才引智的官方门户平台。
设立“全民引才伯乐奖”。
(六)激发企业引才聚才动力。
制定支持企业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
对企业整建制引进的创新团队,在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优先支持,即时受理,不受指标限制。
对企业从省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依据成果产业化程度可给予企业奖励资助。
企业用于招才引智的投入包括薪酬等支出实行税前扣除。
国有企业引才专项投入成本视为当年利润考核。
企业从省外引进或自主培养的国家、省高层次人才,省财政给予企业30万元至50万元奖励资助。
四、完善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机制(七)强化领军人才和团队培养力度。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集中力量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形成与河北发展相契合的重点学科体系。
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制定鼓励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支持措施,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
深入实施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分类培养支持人才成长的措施。
对成功入选院士等国家高层次人才的,省财政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资金(八)壮大创新型企业家和“燕赵工匠”队伍。
实施万名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
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创新民营企业家队伍培养方式,推进与国有企业双向挂职,组织海外培训考察,开展创业导师帮带工作。
实施“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特色鲜明的职教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