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 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 见色。
——清·沈德潜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 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 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 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 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 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 神实质) 。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 一味地 。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 哗众取宠之能事。
解题
作者贬词褒用赋予这个成语 一种新的意义,那就是在文字 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拓展训练:炼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 的“早”字?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 谓“早”;而这“一枝”又 先于众梅,悄然“早”开, 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 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 浓的意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 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
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 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
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就经过多次推敲。 这种推敲,在古诗 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 家称之为——
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