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九章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9.1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原则在确定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时,遵循以下原则:1、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污染物达标排放标准。
2、各污染源所排污染物,其贡献浓度与环境背景值叠加后,应符合即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3、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使排污处于较低的水平。
4、各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以采取治理措施后实际所能达到的排放水平为基准,确定总量控制指标。
9.2 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9.2.1水污染物环境容量及削减量水质监测表明,目前大门口水道的水质较差,污染物超标较严重,已没有水环境容量。
需要对沿岸排入水道的污染物进行大力消减。
一、三灶阳光嘴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截引流入南、北排河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水经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在排入大门口水道,这样可大大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净化河流水质。
在阳光嘴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前,首先要消减进入大门口水道的污染物量,才能允许本项目的污水达标排放。
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要使处理达标后的废污水排入大门口水道,必须首先削减排入大门口水道的污染物量。
经预测计算,水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CODcr1.07t/d(321t/a)、BOD50.13t/d (39t/a)。
9.2.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目前大门口水道水质严重超标,若要使今后大门口水道保持二类水质功能目标,必须削减CODcr和BOD5排入该河段的污染物的量,尤其在项目建成运行前必须大量削减CODcr和BOD5的排放量。
根据区域发展必须留有余地的原则以及按国家“增产不增污”的原则,三灶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以削减当前排入大门口水道CODcr和BOD5的排放量。
根据估算,当进入大门口水道的污染物CODcr、BOD5分别消减1.07t/d (321t/a)、0.13t/d(39t/a),则大门口水道的水质可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79-1997)二类标准要求。
试论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前,我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实施,采用的是层层分解减排指标、逐级明确减排责任的模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权重或影响系数,下达到辖区内各地、市或行业。
各地、市根据省分解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按照污染物的不同来源,依据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核定分配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其中,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依据污染源所在的区环境功能、所属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排污申报登记和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进行总量核定,下达指标。
一、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存在问题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对提高污染防治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缓生态环境恶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总量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施范围太小,影响了总量控制的权威性目前总量控制实施对象主要是工业污染源,而对日益严重的生活污染、农业源污染重视不够,约束力较小。
在工业污染控制中,仅有少数重污染企业及新污染源按要求规范化设置排污口,建设了在线监测仪和远程监控设备,而大部分企业没有上述设施设备,环保部门无法获得污染物治理和排放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因而也就不能明确区域排污总量。
只能通过几次抽样检查或调查,估算或推算出排污总量,总量控制的完成往往被概念化,缺乏权威性。
2、环境容量的不稳定性,影响了总量控制的指导性由于环境容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季节变化、气温变化、地质地貌等,呈现出动态的、变化的特点;而总量控制计划是固定的、量化的,因此与环境容量之间无法形成稳定的量化关系,削弱了总量控制体系的指导性。
3、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影响了总量控制的实效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建立在排污许可证制度基础上,其实施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情况。
但在一些地方,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率不高,区域排污总量的核定缺少基础数据,成为无源之水,大大影响了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效性。
按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在核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提出⼯程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是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之⼀,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应包括国家规定的指标和项⽬的特征污染物。
国家规定的“⼗五”期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
①⼤⽓环境污染物:⼆氧化硫、烟尘、⼯业粉尘。
②⽔环境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
③固体废物:⼯业固体废物。
项⽬的特征污染物,是指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未包括,但⼜是项⽬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如电解铝、磷化⼯排放的氟化物,氯碱化⼯排放的氯⽓、氯化氢等。
这些污染物虽然不属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但由于其对环境影响较⼤,⼜是项⽬排放的特有污染物,必须作为项⽬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评价中提出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其单位为每年排放多少吨。
国家对主要指标(如⼆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实⾏全国总量控制,根据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将指标分解到各省市,再由省市分解到地沛)州,最终控制指标下达到县。
为了更科学地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全国组织对主要河流的⽔环境容量和主要城市的⼤⽓环境容量进⾏测算,使全国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更加科学合理。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项⽬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必须满⾜以下要求:
①符合达标排放的要求,排放不达标的污染物不能作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②符合相关环保要求,⽐总量控制更严的环境保护要求(如特殊控制的区域与河段)。
③技术上可⾏,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CATALOGUE目录•工作概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污染物减排工作•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工作成效与亮点•工作展望与建议CHAPTER工作概述工作目标与任务目标确保年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改善环境质量。
任务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减排工程,加强企业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估。
工作计划与安排组织开展减排工程,包括实施重点企业减排、推广清洁能源等。
推动清洁生产,引导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时间节点。
加强企业监管,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严格落实减排措施。
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
工作成果与亮点CHAPTER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关政策,明确控制目标、任务和措施。
政策制定为确保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采取一系措施实施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进行监督监督与管理010203总量控制政策与措施排放源调查监测方案制定监测实施030201排放源调查与监测01排放量核算02数据汇总与分析03报告编制排放核算与报告排放许可与执法许可制度制定许可审查与颁发执法检查与处罚CHAPTER污染物减排工作制定年度污染物减排计划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减排实施区域减排与协同治理鼓励减排技术创新与应用减排政策与措施03化工行业减排01电力行业减排02钢铁行业减排重点行业与领域减排长三角区域减排在长三角地区开展区域协作,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的联合减排,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珠三角区域减排在珠三角地区加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减少大气、水等污染物的排放。
京津冀区域减排同减排,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
区域减排与协同治理推广先进的减排技术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减排技术创新与应用CHAPTER环境质量改善工作监测点位设置根据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科学合理地设置监测点位,确保全面掌握环境质量情况。
生 态 与 环 境 工 程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183 -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由来197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已开始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进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系统研究,部分城市结合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一些排污单位进行了排污总量的控制。
1996年在全国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制,其总量控制目标可以按环境容量确定,也可以将某一时段排放量作为控制基数,确定控制值。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是确定某一范围,如一个城市、一个流域、一个功能区、一个行业的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和各排污单位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
为制定和实现总量控制目标,需要进行总量控制因子的确定、总量控制基数的核定、总量控制目标的规划分配、总量的考核管理、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等工作。
1996年,国家根据全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大类十二项污染物作为“九五”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即废水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氰化物、铅、镉、砷、汞六价铬;废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十一五”国家提出主要污染控制因子,即废水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废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
“十二五”主要污染控制因子,即废水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3 总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按照总量控制目标的判定方法,总量控制主要分为三种方法。
(1)容量总量控制。
按照受污染环境的保护目标和容量确定环境总量控制目标,并根据该目标规划分配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环境容量:在污染物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或者基准的前提下,某地区所能允许的最大排放量。
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因地域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要素不同以及环境质量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2)目标总量控制时代。
以某一时段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基数,规划分配总量控制目标。
第7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及总量控制污染防治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其处理效果的好坏及运行正常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而影响环境质量。
因此,对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选择要本着工艺可行、技术成熟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并且在运行中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要严格要求。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本章将重点评述废气、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针对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最大限度的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为环境工程设计及运行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7.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项目废气主要有熔铝炉烟气、合金炉烟气、保温炉烟气、渣处理粉尘、氟铝酸钾处理炉烟气、轧制油雾、混料粉尘及高钛铁车间的破碎粉尘、筛分混料粉尘、落料粉尘和焊接烟尘。
全厂共设置3根排气筒,其两个中铝钛硼车间共用1根排气筒,铝中间合金车间1根排气筒,高钛铁包芯线车间1根排气筒。
项目采取的废气污染防治措施见下表:表7-1本项目废气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本项目废气污染物主要有熔铝炉烟气、合金炉烟气、保温炉烟气、渣处理粉尘、氟铝酸钾处理炉烟气、轧制油雾、混料粉尘及高钛铁车间破碎粉尘、筛分混料粉尘、落料粉尘和焊接烟尘。
上述各产尘环节均采用了布袋除尘的治理措施;针对扎制油雾采用油雾净化器的治理措施;本项目熔铝炉烟气、合金炉烟气、保温炉烟气、氟铝酸钾处理炉烟气除含有烟尘以外,还含有少量的酸性气体,在经过收尘以后采用碱液喷淋的方式进一步去除氟化物、氯化氢和二氧化硫。
7.1.1烟(粉)尘治理措施分析袋式除尘器的过滤特点属于表面过滤层,除尘器的过滤效果与阻力损失与除尘器的结构形式、滤料性质、粉尘特性、含尘气体的浓度、清灰方式和过滤风速等因素有关。
袋式除尘器具有本体结构简单、适应废气量广、处理效率稳定、除尘效率高等优点,是广泛应用的高效除尘器,特别适宜处理粒径小于100μm收尘,只要选择合适的滤料,合理的过滤风速和可靠的清灰方式,袋式除尘器的处理效率和产尘浓度及风量有很大关系,产尘浓度越大,处理效率越高,甚至高达99.99%以上。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排污总量控制对象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其总量控制因子和总量考核因子如下:()大气:;()废水:、氨氮;()固体废物:无。
排污总量控制分析我公司总量控制因子产生量和排放量情况见表。
总量控制平衡途径及完成分析()废水污染物我公司废水排入徐州市三八河污水处理厂,废水接管量,其中:、:,在徐州市三八河污水处理厂范围内平衡。
()废气我公司排放(含甲苯、二甲苯):,其中甲苯:、二甲苯:,向云龙区环保局申请总量平衡途径。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申请总量。
对象方法目标风险识别储存物质储存装置综合评价法确定危险因素确定风险类别环境风险评估风险评价指导思想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根据《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环发[]号),本次风险评价拟按照风险评价导则”的要求,通过分析项目中主要物料的危险性、毒性和储存使用量,确定评价等级,识别潜在危险,并就最大可信事故的概率和发生后果进行影响预测。
本风险评价着重评价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根据《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号)的要求, 风险评价需识别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消除环境风险隐患,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次生事故的发生。
评价重点为分析主要风险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预测事故造成的污染影响、风险预防和应急措施。
评价工作程序本次评价结合本项目自身的特点,将技术工作程序大体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及应急计划等几部分内容。
10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针对工程分析、环保治理措施及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的结果,贯彻清洁生产的原则,结合当地环保部门的管理要求确定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确定本项目废气、废水污染物和固废排放总量的控制平衡方案,为环境主管部门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
10.1 总量控制目的和原则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是实现仪征市环境保护目标的重大举措之一。
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施总量控制将促进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施总量控制可以较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仪征市经济开发区科研三路以西、弘润机电以东、仪泗河以南(原扬州市乐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占地范围内),属于扩建。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有关规定,该建设项目必须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取得排污指标方可进行生产。
总量控制的原则为:(1)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2)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满足当地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或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
(3)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措施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10.2 总量控制因子根据《江苏省排放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指南》及《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结合拟建工程的排污特征,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考核)因子为:水:COD、SS、氨氮、TP、TN;(接管考核量)大气:烟(粉)尘、VOCs(含NMP)、SO2、NO x;(NMP无现行有效监测手段,因此以VOCs申请总量监管)固废:固体废物综合处置量。
10.3 排污总量及申报指标根据项目情况,本次扩建项目实施前现有项目已获得总量并符合相关要求,现有项目无需增加总量,因此本次评价不再列入现有项目总量分析,而是仅列出本次扩建项目总量,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见表10.3-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8.1.总量控制原则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而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它不仅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到环保与经济的相互促进。
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目标总量为手段,实施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排放标准,规范化设置排污口,达到环境功能标准要求。
此外,根据本项目性质、周边环境质量要求、环境目标及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要求,本项目总量控制既要为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可利用的环境容量,又要保证环境质量要求,进而实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8.2.总量控制因子根据新颁布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结合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因子为:废水:COD、氨氮;废气:SO2、NOx、烟粉尘、TVOC(苯酚+VOC+甲醇);8.3.拟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指标核算8.3.1.本环评核算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本项目所需蒸汽来自天华公司动力车间,根据天华及富邦公司目前实际蒸汽消耗量(约为204t/h),目前天华动力车间仅开了1台220t/h燃煤锅炉和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
待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天华动力车间需同时启动原环评批复的2台220t/h 燃煤锅炉,可满足本项目所用蒸汽(218t/h)的需要。
鉴于本项目启用的1台220t/h燃煤锅炉产生的SO2和烟尘排放量已在《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清洁生产技术3×220t/h锅炉节能扩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见附件21)中下达了污染物总量指标,故本次环评不考虑锅炉SO2和烟尘排放总量,仅将锅炉NOx的排放量纳入本项目环评进行核算。
本所排SO2和烟尘来自加热炉、焚烧炉和模头清理炉;NOx来自加热炉、焚烧炉、模头清理炉和依托天华公司220t/h锅炉;粉尘来自添加剂配制工序和模头;TVOC主要来自DPC生产装置区、PC生产装置区和罐区。
具体参数详见废气排放一览表(表3.5-1和表3.5-2)。
根据工程分析,统计出本项目建成后公司最终排放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8.3-1。
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量(t/a)SO2NOx 烟粉尘苯酚VOC甲醇有组织排放 3.61 54.45+128(锅炉) 6.57 5.76 9.19 -无组织排放- - - - 9.44 0.56合计 3.61 54.45+128(锅炉) 6.57 5.76 18.63 0.56 本项目实施后,每年排放SO2 3.61 吨、NOx182.45 吨、烟粉尘6.57 吨、TVOC (苯酚+VOC+甲醇)24.95吨。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尾气洗涤塔排水、循环水站排水、装置区地面冲洗水、生活设施排水。
本项目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40m3/h)经污水处理站预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送园区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经小殿溪最终排入长江。
本项目废水进、出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排放量见表8.2-2。
项目废水量(万m3/a)COD NH3-Nmg/L t/a mg/L t/a项目废水出厂区进园区32 100 32 5 1.6污水管网总量项目废水出 园区污水处理厂总量32 50 16 5 1.6 备注: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标。
8.3.2. 根据《暂行办法》核定的排放总量根据新颁布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简称《暂行办法》)提出了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本环评就目前国家要求控制的总量指标SO 2、NO X 、COD 和NH 3-N 四项指标,采用《暂行办法》)提出的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核算。
(1) SO 2排放总量核算本项目所排SO 2来自加热炉、焚烧炉和模头清理炉。
根据泸州市环保局下达的环评执行标准,加热炉和模头清理炉烟气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4标准,即SO 2排放浓度为100mg/m 3;焚烧炉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6标准,即SO 2排放浓度为100 mg/m 3。
本项目按标准核算的SO 2排放总量见表8.3-3。
污染源 废气量排放标准mg/m 3 SO 2达标排放核算量Nm 3/h 万m 3/a kg/h t/a 热油炉烟气 93307464100 0.933 7.464 模头清理炉烟气2500 30 (1年排5次24h/1000.250.03次)焚烧炉烟气36000 28800 100 3.6 28.8合计- 36294 - 4.783 38.264 由上表可见,根据本项目执行的排放标准核算,本项目SO2排放总量为38.264 t/a。
(2)NOx排放总量核算本项目所排NOx来自加热炉、焚烧炉、模头清理炉和依托天华公司220t/h锅炉,根据泸州市环保局下达的环评执行标准,加热炉和模头清理炉烟气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4标准,即NOx排放浓度为150mg/m3;焚烧炉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6标准,即NOx排放浓度为180 mg/m3;现有锅炉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标准即NOx排放浓度为200 mg/m3。
本环评按标准核算的NOx排放总量见表8.3-4。
污染源废气量排放标准mg/m3SO2达标排放核算量Nm3/h 万m3/a kg/h t/a热油炉烟气9330 7464 150 1.4 15.67模头清理炉烟气250030(1年排5次24h/次)150 0.38 0.05焚烧炉烟36000 28800 180 6.48 51.84气锅炉烟气160000 128000 200 32 256合计- 164294 - 40.26 323.56 由上表可见,根据本项目执行的排放标准核算,本项目NOx排放总量为323.56t/a。
(3)COD、NH3-N排放总量核算项目废水出厂区的COD和NH3-N的排放量,按照废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核算,项目废水最终进入长江的污染物排放量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核算。
本环评按标准核算的COD、NH3-N排放总量见表8.3-5。
项目废水量(万m3/a)COD达标排放核算量NH3-N达标排放核算量排放标准mg/Lt/a排放标准mg/Lt/a项目废水出厂区进园区污水管网总量32 500 160 45 14.4项目废水出园区污水处理厂总量32 50 16 5 1.6备注: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
8.4.总量控制指标分析根据四川省环保局关于《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详见附件7):为了切实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规划报告书”以2005 年园区现有污染物排放量作为园区总量控制的指标,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COD 2364t/a 、氨氮572t/a 、非电行业SO2 2970 t/a、烟粉尘3000 t/a;根据国家总局有关规定,电力行业新增SO2排放总量指标7200 吨/年由国家另行下拨。
根据合江县环保局出具的2015年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情况说明(详见附件15):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初步核定的环境统计数据,2015 年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 407.24t/a、氨氮49.62 t/a、SO2 758.02 t/a、NO X319.53 t/a。
其中: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19 1.43 t/a,氨氮30.50 t/a,SO2 385.33 t/a,NO X 229.08 t/a;四川天华富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5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 64.01 吨,氨氮5.13 吨。
本项目本项目环评核算新增的SO2 、NO X、COD和氨氮占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剩余指标的比例见表8.4-1。
表8.4-1 本项目新增污染物占临港工业园区剩余指标的比例项目废气污染物废水污染物* SO2NOXCOD氨氮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批复的总量控制指标(A)[详见附件7] 2970 -2364 5722015年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量(B)[详见附件15] 758.02319.53407.2449.622015年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剩余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C=A-B) 2211.98 -1956.76522.38拟建项目本项目环评核算污染物排放量(D) 3.61182.45 16 1.6 所占园区剩余总量指标比例D/C0.16% -0.82%0.31%备注: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以本项目废水出园区污水处理厂总量计。
由上表可见,本项目建成后,新增SO2、COD和氨氮占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剩余指标的比例分别为0.16%、0.82%、0.31%,所占比例很小。
因此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量可控制在2005年水平。
8.5.总量控制指标来源本项目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以本项目环评核算新增污染物计,根据泸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请求确认泸州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10万吨聚碳酸酯工业化示范项目总量指标来源的报告(泸市环【2016】147号),详见附件14,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来源见表8.5-1。
项目总量控制因子本项目建议总量控制指标(t/a)建议指标来源废气SO2 3.61*2014年关停的中明建陶(泸州)有限公司实现削减的SO2 28.3吨,而古蔺县四通煤矿整合工程和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盐酸金刚烷胺及金刚烷衍生物项目已调剂使用SO2 13 .4吨,本项目新增SO2在剩余的SO2 14.9吨中调剂。
NOx 54.45+128(锅炉)2013年关停的泸县长青玻璃有限公司、泸县利达平板玻璃厂、泸县吉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市琦星纸业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削减NOx10吨、12吨、13吨和8.82吨(小计削减NOx 43.83吨)。
2014年关停中明建陶(泸州)有限公司实现削减NOx 37.9 吨,而古蔺县四通煤矿整合工程和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盐酸金刚烷胺及金刚烷衍生物项目已调剂使用NOx 22 .45 吨,剩余NOx 15.4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