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铜
- 格式:docx
- 大小:18.41 KB
- 文档页数:7
电镀铜原理
电镀铜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铜质基材上通过电解方法沉积一层薄而均匀的铜层。
具体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准备一块纯铜质的阳极和需要镀铜的物体作为阴极。
将两者分别连接到正负极,放置在含有铜离子的电解液中。
2. 铜离子在电解液中:电解液通常是含有铜盐的溶液,如铜硫酸或铜氯化物。
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铜盐分解成铜离子和阴离子。
3. 阴极反应:阴极上的铜离子通过电化学还原反应被还原成纯铜,并沉积在阴极表面。
反应方程式为:Cu2+ + 2e- → Cu。
4. 阳极反应:阳极上同时发生氧化反应,阴离子被氧化成气体(如氧或氯气)。
反应方程式为:2Cl- - 2e- → Cl2 + 2e-。
5. 镀铜过程: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阴极表面积累的铜层逐渐增厚,直到达到所需的厚度。
如果需要更厚的铜层,可以延长电解时间。
6. 电流密度控制:在电镀过程中,控制电流密度非常重要。
适当的电流密度可以确保铜层的均匀和牢固性。
过高的电流密度可能导致铜层不均匀,过低的电流密度可能导致铜层松散容易脱落。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在物体表面成功实现电镀铜,使其具备铜的外观和性质。
电镀铜工程培训材料- 电镀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能与其它金属形成良好的金属键,获得镀层间良好的结合力。
因此,印制析制作过程中采用镀铜工艺。
1 电镀铜的机理镀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硫酸。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极发生电解反应,阳极铜失去子变成Cu2+溶于溶液中,阴极Cu2+获得电子还原成Cu原子。
具体反应如下:1.1 阴极反应Cu2++ 2e-? Cu副反应Cu+ + e-? CuCu2+ + e-? Cu+由于铜的还原电位比H+高得多,所以一般不会有H2析出。
1.2 阳极反应Cu ? 2e-? Cu2+副反应Cu ? e-? Cu+在足够硫酸环境下,亦有如下反应2 Cu+ + 1/2O2 + 2H+? 2 Cu2+ + H2O当硫酸含量较低时,有如下反应2 Cu+ + 2H2O ? 2 Cu(OH)2 + 2H+2 Cu(OH)2 ? Cu2O + H2OCu2O即成“铜粉”,有Cu2O出现时镀层会变得疏松粗糙。
2 电镀锡机理电镀锡与电镀铜机理一样利用电解作用获得金属镀层。
阴极反应Sn2+ + 2e- ? Sn阳极反应Sn - 2e- ? Sn2+镀锡溶液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锡与硫酸。
3 电镀线各药水缸成份及作用3.1 除油缸主要成份为酸性除油剂,它可以清除板面污渍,指纹及菲林碎等杂质,获得清洁的基铜表面。
3.2 微蚀缸主要成份硫酸钠和硫酸溶液,如本公司所用的也有硫酸和双氧水型。
微蚀作用可以除待镀线路与孔内镀层的氧化层,增加其表面的粗糙度,从而提高与镀层有结合力。
3.3 浸酸缸主要成份H2SO4浸酸缸可以去除铜表面轻微的氧化层,同时防止污物污染铜缸。
3.4 镀铜缸进行电化学反应的场所,主要成份硫酸铜,硫酸,盐酸以及电镀铜添加剂。
3.4.1 硫酸铜是镀浴液中的主盐,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铜离子,铜离子阴极上获得电子沉积出镀铜层。
控制浓度50-90g/L提高其浓度可以提高允许电流密度,避免烧板,但含量过高,会降低镀液的分散能力。
电镀铜工艺流程(一)电镀铜工艺工艺流程•清洗:将待处理的金属表面清洗干净,去除油污和其他杂质。
•预处理: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如脱脂、除锈、去污等,以便于下一步的处理。
•电镀:将金属置于电解槽内,通过电流使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析出金属铜,从而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铜膜。
电镀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密度、温度等参数,以保证铜膜的均匀性和质量。
•冲洗:将电镀后的金属表面进行冲洗,去除残留的电镀液和化学药品。
•烘干:将冲洗后的金属表面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表面上的水分。
•收尾处理:电镀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如打磨、抛光、喷漆等,以增强其美观性和耐腐蚀性。
工艺特点•电镀铜具有很高的导电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制造电器、机械和金属制品等工业品。
•电镀铜可实现对金属表面的精密加工,可在微米级别上控制镀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电镀铜工艺简单、成本低、加工效率高。
工艺应用•电子工业:用于制造印制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外壳等。
•制造业:用于制造机械零件、汽车零配件、制冷设备等。
•建筑行业:用于制造门窗、天花板、护栏等装饰品。
总之,电镀铜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工业品的外观、性能和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工艺的优缺点优点1.铜镀层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镀层均匀性好,不会对原型造成形状的变化。
3.铜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保护金属基材不受化学侵蚀。
4.镀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时间短。
缺点1.镀铜液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做好废液处理工作非常重要。
2.镀铜液中含有若干有害物质,需要在处理时加以防护。
3.镀铜液的操作条件较为苛刻,对温度、电流密度等参数需严格控制。
工艺的发展趋势1.低污染工艺:开发低污染的镀铜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2.高效工艺:提高镀铜效率,缩短处理时间,降低成本。
3.智能工艺: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
4.多层复合工艺:研究多层复合的镀铜工艺,以满足产品特殊的性能要求。
电镀铜总结1. 引言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增加工件的外观、耐蚀性和导电性等性能。
电镀铜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电镀方法。
本文将对电镀铜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2. 电镀铜的原理电镀铜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导电基材表面沉积一层铜层。
主要原理如下:1.电解液:电解液中含有铜盐,如硫酸铜(CuSO4),作为铜离子的源头。
2.阳极与阴极:至少需要一个阴极(工件)和一个阳极,通常使用不锈钢板作为阳极。
3.电流输送:通过外部电源连接阳极和阴极,以提供电流。
4.电化学反应:在阴极表面,铜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还原为铜金属,并沉积在阴极表面。
3. 电镀铜的操作步骤电镀铜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表面准备1.清洗工件:使用碱性清洗剂或酸性清洗剂清洗工件表面,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2.机械处理:对于表面存在锈蚀、氧化或老化的工件,可以采用抛光、研磨或喷砂等机械处理手段。
3.除锈处理:使用酸性溶液或电解去除表面的锈蚀物。
步骤二:预处理1.酸性清洗:将工件浸泡在酸性清洗液中,去除残留的油污和氧化物。
2.酸洗中和:将酸洗后的工件浸泡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中和处理。
3.激活处理:在工件表面涂覆一层激活剂,以提高电镀液与工件的附着力。
步骤三:电镀铜1.配制电镀液:根据工艺要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含铜盐的电镀液。
2.设定工艺参数:根据电镀液的特性和工件的要求,设定电流密度、电压和电镀时间等工艺参数。
3.开始电镀:将工件作为阴极,与阳极连接,放置在电镀槽中,启动电源使电流通过工件和电镀液。
根据设定的工艺参数进行电镀。
4.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电镀液的温度、浓度和PH值,以确保电镀质量。
步骤四:后处理1.清洗工件:将电镀完成的工件取出,并用清水冲洗,去除表面残留的电镀液和杂质。
2.干燥工件:将清洗后的工件晾干或使用烘箱进行干燥处理。
3.表面处理:按照需求进行工艺处理,如抛光、研磨、喷涂或阳极氧化等。
4. 电镀铜的应用领域电镀铜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1.电子工业:电镀铜用于印制电路板(PCB)的制作,提供引线和连接电路。
电镀铜的要求电镀铜是一种将铜沉积在物体表面的电化学过程,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
电镀铜的要求主要包括镀层的厚度、均匀性、附着力、光亮度以及耐腐蚀性等方面。
镀层的厚度是衡量电镀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镀层的厚度应满足工程要求,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对镀层厚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电子行业中,对于电子器件的接触材料,要求镀层薄而均匀,一般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而在汽车制造中,对于车身零部件的防锈保护,要求镀层厚度较大,一般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
镀层的均匀性也是电镀铜的重要要求之一。
均匀的镀层可以确保物体表面的铜分布均匀,避免出现镀层薄厚不一的情况。
在电子行业中,均匀的镀层可以确保电子器件的接触性能稳定;在汽车制造中,均匀的镀层可以确保车身零部件的防锈性能一致。
镀层的附着力也是电镀铜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附着力可以确保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牢固,不易剥落或脱落。
附着力的测试方法有多种,如剥离试验、冲击试验等。
合格的电镀铜应能通过这些测试,并保持良好的附着力。
光亮度也是电镀铜的重要要求之一。
一般来说,电镀铜的镀层应具有一定的光亮度,即表面应光洁、平整、无明显的凹凸和颗粒。
光亮度的要求与应用领域有关,对于一些高要求的产品,如高端电子器件、精密仪器等,要求镀层具有较高的光亮度,以保证产品外观质量。
电镀铜的耐腐蚀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镀层的耐腐蚀性主要取决于镀层的结构和成分。
一般来说,电镀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基材不受腐蚀。
但对于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如海洋环境、酸碱腐蚀环境等,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电镀工艺或添加合适的添加剂,以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
电镀铜的要求主要包括镀层厚度、均匀性、附着力、光亮度和耐腐蚀性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行业和产品的需求,可以制定相应的电镀工艺,以满足各项要求。
通过科学的电镀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电镀铜产品,为各行各业提供优质的金属材料。
实验名称:电镀铜实验日期:2023年11月X日实验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实验者:[姓名]实验目的:1. 了解电镀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电镀铜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析电镀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电镀质量。
实验原理:电镀铜是一种利用电解方法,在金属基体表面沉积铜层的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在含有铜离子的电解液中,通过外加直流电源,使铜离子在阴极上还原沉积,形成均匀、致密的铜层。
实验仪器与药品:1. 电解槽(500mL)2. 直流稳压电源(0~20V)3. 铜板(阳极)4. 铁板(阴极)5. 电镀液(CuSO4·5H2O溶液)6. 烧杯(500mL、100mL各一只)7. 鳄鱼夹8. 电子天平9. 砂纸10. 化学试剂:硫酸铜、硫酸、氢氧化钠实验步骤:1. 准备电解槽,将铁板作为阴极,铜板作为阳极,连接好直流稳压电源。
2. 配制电镀液:取一定量的CuSO4·5H2O,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硫酸,调节pH值至1~2。
3. 将铜板和铁板分别用砂纸打磨干净,并用去离子水冲洗。
4. 将铜板和铁板放入电解槽中,用鳄鱼夹固定。
5. 打开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2~3V,电流密度为0.5~1A/dm²。
6. 电镀过程中,保持电解液温度在25℃左右,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7. 电镀时间为30分钟。
8. 电镀完成后,关闭电源,取出铁板,用去离子水冲洗,并用吹风机吹干。
实验数据记录:1. 铜板质量:m1 = [数值]g2. 铁板质量:m2 = [数值]g3. 电镀时间:t = [数值]min4. 电流密度:J = [数值]A/dm²5. 电镀液温度:T = [数值]℃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镀层厚度:d = (m2 - m1) / (S × J)其中,S为铁板面积。
2. 分析电镀过程中影响因素:-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过大,会导致镀层粗糙,电流密度过小,则镀层过薄。
电镀铜的温度
(原创版)
目录
1.电镀铜的概述
2.电镀铜的温度范围
3.温度对电镀铜的影响
4.控制电镀铜温度的措施
5.结论
正文
1.电镀铜的概述
电镀铜是一种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铜的方法,以提高其导电性、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在电镀铜的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镀层的质量。
2.电镀铜的温度范围
电镀铜的温度一般在 20-30 摄氏度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有利于铜离子的还原反应,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镀层的均匀性和光滑度。
3.温度对电镀铜的影响
温度对电镀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过高,会导致铜离子的还原反应速度过快,形成的镀层粗糙,甚至出现烧焦现象。
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导致溶剂挥发过快,影响电镀液的稳定性。
(2)温度过低,会导致铜离子的还原反应速度过慢,形成的镀层薄,甚至出现漏镀现象。
同时,过低的温度还会影响电镀液的活性,降低镀层的质量。
4.控制电镀铜温度的措施
为了保证电镀铜的质量,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主要措施有:(1)选择合适的电镀液配方,使得电镀液在特定温度下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活性。
(2)采用水冷或油冷方式,对电镀槽进行实时温度调控,保证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3)定期检测电镀液的性能,及时调整,保证电镀液的稳定性和活性。
5.结论
电镀铜的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保证镀层的质量。
电镀铜总反应方程
电镀铜的总反应方程式是:Cu2+ + 2e-→Cu。
在这个反应中,铜离子(Cu2+)得到电子并还原成金属铜(Cu),这个过程被称为电镀铜。
电镀铜通常在电流的作用下进行,利用电解原理将铜离子还原成金属铜并沉积在电极表面。
这个反应是电镀铜过程中的核心反应,也是实现电镀铜的关键步骤。
在电镀铜的过程中,通常会将铜盐溶液作为电镀液,并通入直流电,通过正负极的差异,使铜离子在阴极上还原成金属铜。
这个过程需要精确控制电流、电压、温度、PH值等参数,以确保电镀铜的质量和稳定性。
除了铜离子,电镀液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添加剂,如络合剂、稳定剂、光亮剂等,这些添加剂的作用是提高电镀铜的沉积速度、均匀性、光亮度等性能。
同时,电镀铜的过程也需要清洗和保养,以防止金属腐蚀和表面氧化。
总的来说,电镀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电镀铜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稳定,为工业生产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镀铜原理电镀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通过在基材表面沉积一层铜金属,以改善基材的表面性能和外观。
电镀铜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
本文将介绍电镀铜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电镀铜原理。
电镀铜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基材表面沉积一层铜金属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质三个基本要素。
首先,阳极是电镀过程中溶解的金属,通常为铜盐溶液。
在电镀铜过程中,阳极溶解铜离子,通过电解质传导到阴极表面,完成电镀过程。
其次,阴极是需要进行电镀的基材表面。
在电镀过程中,阴极表面吸附铜离子,并通过电化学反应还原成金属铜,从而形成一层均匀的铜镀层。
最后,电解质是电镀过程中的传导媒介,它能够提供离子传导通道,维持电镀液的离子浓度平衡,保证电镀过程的顺利进行。
电镀铜的过程主要包括阳极溶解、阴极沉积及电解质传导三个基本步骤。
在电镀过程中,阳极溶解铜离子,而阴极则吸附并还原这些铜离子,最终形成一层均匀的铜镀层。
电镀铜的应用。
电镀铜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在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行业,电镀铜主要用于印制电路板的制造,通过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铜镀层,以提高导电性能和焊接性能。
在电器行业,电镀铜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等制品的生产,以提高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电镀铜也被广泛应用于零部件的表面处理,以提高零部件的外观和耐腐蚀性能。
总结。
电镀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通过在基材表面沉积一层铜金属,以改善基材的表面性能和外观。
其原理主要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质三个基本要素,通过阳极溶解、阴极沉积及电解质传导三个基本步骤完成电镀过程。
电镀铜在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面处理工艺。
PCB电镀铜工艺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镀溶液的组成:PCB电镀铜常用的电镀溶液包括硫酸铜和硫酸体系,同时添加少量的氯离子作为辅助光泽剂和铜光剂。
硫酸铜和硫酸的浓度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一般硫酸含量在180克/升左右,硫酸铜含量在75克/升左右。
氯离子的添加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在3-5ml/L范围内。
2.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也是重要的工艺参数。
电流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电镀铜的厚度和沉积速度,而电镀时间的长度则决定了电镀铜的总厚度。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所需的电镀铜厚度和生产效率来选择合适的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
3.温度和pH值:电镀溶液的温度和pH值也会影响PCB 电镀铜的效果。
一般来说,电镀溶液的温度维持在室温状态,而pH值则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电镀溶液的稳定性和电镀铜的质量。
4.添加剂:为了提高电镀铜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添加一些添加剂,如光泽剂、整平剂、润湿剂等。
这些添加剂的种类和添加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电镀铜的效果。
5.阴极材料和表面处理:在PCB电镀铜过程中,阴极材料和表面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常用的阴极材料包括纯铜板、镍板等,而表面处理则包括磨光、化学抛光、电抛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电镀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PCB电镀铜工艺参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电镀铜的质量和效果。
电镀铜配方电镀铜是一种将铜沉积在其他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过程。
它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用于提高金属表面的导电性、耐蚀性和美观性。
本文将介绍电镀铜的配方、工艺及其应用。
一、电镀铜的配方电镀铜的配方是指用于电镀铜的电解液的成分和比例。
一般来说,电解液包括铜盐、酸和添加剂三个主要组分。
1. 铜盐:电镀铜的主要来源是铜盐,常用的铜盐有硫酸铜、氯化铜和醋酸铜等。
硫酸铜是最常用的铜盐,因其价格便宜、溶解度大而被广泛应用。
2. 酸:酸用于调节电解液的pH值,常用的酸有硫酸、氯化氢和硝酸等。
硫酸是最常用的调节剂,能够提供足够的氢离子,维持电解液的酸性。
3. 添加剂: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电镀铜的性能和工艺特性。
常用的添加剂有增效剂、缓冲剂和抑制剂等。
增效剂能够提高电镀速度和均匀性,缓冲剂用于稳定电解液的pH值,抑制剂则用于抑制杂质的沉积。
二、电镀铜的工艺电镀铜的工艺包括表面处理、电解液配置、电镀设备选择和电镀参数控制等步骤。
1. 表面处理:在进行电镀铜之前,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以去除氧化物、油脂和杂质等。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酸洗、溶剂清洗和机械抛光等。
2. 电解液配置:根据所需镀层的厚度和性能要求,合理配置电解液的成分和比例。
通过控制铜盐和酸的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等参数,可以调节电镀铜的性能。
3. 电镀设备选择:根据电镀对象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电镀设备。
常用的电镀设备有槽式电镀槽、滚筒电镀槽和喷涂电镀设备等。
4. 电镀参数控制:通过控制电镀时间、电流密度和温度等参数,实现对电镀过程的控制。
合理的电镀参数可以确保镀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三、电镀铜的应用电镀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电子行业:电镀铜用于制造电路板,提高电路板的导电性和耐蚀性。
电路板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电镀铜的优良性能能够保障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2. 电气行业:电镀铜用于制造电线电缆,提高电线电缆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电镀铜工程培训材料- 电镀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能与其它金属形成良好的金属键,获得镀层间良好的结合力。
因此,印制析制作过程中采用镀铜工艺。
1 电镀铜的机理镀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硫酸。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极发生电解反应,阳极铜失去子变成Cu2+溶于溶液中,阴极Cu2+获得电子还原成Cu原子。
具体反应如下:1.1 阴极反应Cu2++ 2e-? Cu副反应Cu+ + e-? CuCu2+ + e-? Cu+由于铜的还原电位比H+高得多,所以一般不会有H2析出。
1.2 阳极反应Cu ? 2e-? Cu2+副反应Cu ? e-? Cu+在足够硫酸环境下,亦有如下反应2 Cu+ + 1/2O2 + 2H+? 2 Cu2+ + H2O当硫酸含量较低时,有如下反应2 Cu+ + 2H2O ? 2 Cu(OH)2 + 2H+2 Cu(OH)2 ? Cu2O + H2OCu2O即成“铜粉”,有Cu2O出现时镀层会变得疏松粗糙。
2 电镀锡机理电镀锡与电镀铜机理一样利用电解作用获得金属镀层。
阴极反应Sn2+ + 2e- ? Sn阳极反应Sn - 2e- ? Sn2+镀锡溶液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锡与硫酸。
3 电镀线各药水缸成份及作用3.1 除油缸主要成份为酸性除油剂,它可以清除板面污渍,指纹及菲林碎等杂质,获得清洁的基铜表面。
3.2 微蚀缸主要成份硫酸钠和硫酸溶液,如本公司所用的也有硫酸和双氧水型。
微蚀作用可以除待镀线路与孔内镀层的氧化层,增加其表面的粗糙度,从而提高与镀层有结合力。
3.3 浸酸缸主要成份H2SO4浸酸缸可以去除铜表面轻微的氧化层,同时防止污物污染铜缸。
3.4 镀铜缸进行电化学反应的场所,主要成份硫酸铜,硫酸,盐酸以及电镀铜添加剂。
3.4.1 硫酸铜是镀浴液中的主盐,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铜离子,铜离子阴极上获得电子沉积出镀铜层。
控制浓度50-90g/L提高其浓度可以提高允许电流密度,避免烧板,但含量过高,会降低镀液的分散能力。
3.4.2 硫酸主要作用是增加溶液的导电性。
浓度低则镀液分散能力下降;浓度高则镀液分散力较好,但镀层的延展性会降低,控制浓度8-14%3.4.3 氯离子氯离子是阳极活化剂,可以使阳极正常溶解。
浓度过低时,易出现烧板和针孔;当浓度过高时,会使镀层亮度下降,低电流区发暗甚至在阳极表面出现一层白色膜,使阳极钝化。
3.4.4 添加剂电镀添加剂可以帮助获得良好镀层,主要含有光亮剂,整平剂,润湿剂,分散剂等。
它可以使镀液获得良好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使镀层有足够的强度和导电性,延展性,同时使板面镀层厚度和孔壁镀铜厚度之比接近1:1。
镀液中Cl-与添加剂协同作用将使我们获得满意的镀层。
添加剂的消耗根据电量来补加。
添加剂消耗速度大小受槽液配制,缸温,空气搅拌,电流密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另采用赫尔槽分析办法来进行调整。
添加剂分解后的副产物是铜缸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4.5 镀锡缸硫酸亚锡是槽液中的主盐。
硫酸提供酸性环境,另有有机添加剂,其作用与铜缸基本一致,但与镀铜缸相比,可不用补加Cl-及不需要空气搅拌。
4 操作条件对镀铜品质的影响4.1 温度温度对镀铜影响很大。
提高温度则加快添加剂的分解,增加其消耗量,镀层光亮度降低甚至镀层粗糙。
温度太低,则消耗量降低,但在高电流区易烧板。
温度控在20-300C。
4.2 搅拌空气搅拌:使用无油的空气泵,空气最好要经过滤净化。
其作用可使镀液强烈翻动,增加电镀的均匀性,同时提供足够氧气,从而使溶液中的Cu+氧化成Cu2+,消除Cu+的影响。
打气管的布置:1”管子平行阴极布置在缸底,打气孔径2-3mm,孔距80-120mm孔中心线与垂直方向成450角。
打气布置的位置亦直接影响电镀的品质。
空气搅拌的剧烈程度亦直接影响添加剂的消耗量。
同时空气搅拌亦要求镀液清洁,一般都与溶液的连续过滤配合使用。
4.3 过滤过滤可以净化溶液,及时去除机械杂质,防止铜粒出现,同时使槽液流动,将滤槽中经冷却的镀液循环入镀槽,达到控制温度的作用。
过滤要求使用5-10mm的棉芯,每小时至少过滤一次浴液。
加碳芯过滤可进一步清除缸中有机质及污染物。
4.4 摇摆机械摇摆通过机械作用使阴极产生移动,有利于增强电镀均匀性。
移动方向与阳极呈一定的角度,可促进孔内溶液的流动性,亦可及时赶去吸附有板面的小气泡。
移动幅度20-30mm,频率5-25次/分钟。
5 溶液的维护1. 定期分析调整镀液各组分的浓度,使之保持在最佳状态。
一般铜缸每两天做一次赫尔槽,分析一次氯离子,每周分析一次硫酸铜,硫酸。
2. 添加剂的补需及时:因添加剂的不断消耗,补充不及时会产生板面粗糙等问题。
根据电量损耗自动补加或经计算后手动补加。
另根据赫尔槽显示调整添加剂的含量。
3. 碳处理:电镀槽液中添加剂分解的副产物,同时干膜及板材等溶出物均会对槽液构成污染。
因此要定期做活性碳处理,处理步骤如下:1) 将镀槽液抽至碳处理缸中2) 开启加热器升温3) 450C左右时,边搅拌边加入4ml/L的H2O2,并充分搅拌两小时4) 升温至60?50C保温,继续搅拌3小时。
5) 冷却至400C,加入3-5g/L活性碳细粉,搅拌两小时。
6) 关闭搅拌器,让溶沉淀7) 将槽液过滤至贮备缸8) 贮备缸自滤,充分滤去碳粉9) 抽入镀铜缸中,经分析补料调整光剂,补加添加剂,以低电流10-15ASF电解3-4小时后试板。
6 电流控制当其它操作条件(温度,摇摆,搅拌等)一定时,镀液所允许的电流密度范围就一定了。
不同的电镀添加剂所允许的电流密度范围有所不同,但通常在8-35ASF。
电流密度不同,析铜的沉积速率也不同。
实验显示,电流密度与沉积速率仅在10-28ASF范围内大致呈线性关系。
本公司测算以22.5ASF电流密度电镀60分钟可得到1mil厚度的镀铜有了以上的关系式,则可计算电镀时电流的大小,如需获得N mil厚度之镀铜,则计算电镀时间如下:在计算时,最重要的是估算电镀面积,用计算机CAM辅助制造可较精确地计算其面积(包括孔壁面积)电镀FA制作过程1. 什么叫“FA”?“FA”是英文(First Article)缩写,意为“首部(件)制作指示”2. 为什么要做“FA”?线路板的线路分布及镀铜要求(客户要求)各有不同所以电流大小也不同,为达到客户的要求,同时避免产品大批量的坏点(镀薄/镀厚),新板都要经过小批量的试验,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目的是降低报废降低成本。
3. 电流纸计算方法:板面积*镀铜面积*电流密度*每巴块数1) 镀铜面积:线路图形及孔壁的面积(由CAD/CAM房提供)2) 电流密度:在单位面积上通过电流的大小,目前我们用的电流密度为22.5ASF;意为:22.5A的电流通过1ft2 60分钟,可沉积,铜厚1MIL。
4. FA试作过程:1) 根据MI要求,计算电流值2) 将数据输入PP电脑ALT+2程序中3) 按正常生产条件试做一巴4) 取2块试板做切片,(由4/F IPQC负责)5) 蚀板后检查线宽、线间,线距pad 板厚,孔径等6) 根据切片报告(合格)和FA检查报告(合格)填写正本电流纸,由高工审批,复印副本并盖合格章发送生产部,5. FA常见问题及改善方法:常见问题原因影响改善方法镀厚1) 线间小2) 独立位(线)3) 电流过大? 退膜不清? 短路? 移线间? 加电镀块? 加板电镀工序? 减小电流镀薄1) 电流过小2) 大铜面位? 爆孔? 镀铜不均匀? 敷锡不良? 加大电流? 加板电镀工序7 常见问题处理坏点可能原因改善方法离层 1. 镀前微蚀不足2. 镀前板面油污3. 镀前板面因存放太久而氧化 1. 调整或更改微蚀液2. 加强板面清洁保持操作时板面洁3. 存放板时要保持干燥,清洁,且放时间不能久坏点可能原因改善方法烧板1. 含铜量太低2. 电流密度过大3. 液温低4. 光亮剂失调5. 搅拌差6. 阴阳极距离太短 1. 补充硫酸铜到规定值2. 适当降低电流密度3. 调整液温4. 补充光剂5. 检查打气状态,并调整6. 检查阴阳极,排除故障坏点可能原因改善方法溶蚀(线路缺口开路) 1. 线路或孔壁电镀后未上锡2. 夹具上残留酸液而深锡3. 镀锡偏薄,蚀板时产生蚀铜4. 线路胶迹未除尽 1. 检查电镀夹具,保持其完整性2. 加强夹具清洗,保持水洗液位3. 检查镀锡浓度4. 光剂补充(侯氏槽分析)5. 检查火牛工作状况,保证其正常工作6. 电镀前检查板面坏点可能原因改善方法针孔 1. 氯离子含量偏低2. 缸温偏低3. 光剂失调4. 搅拌不足5. 过滤不足或循环泵漏气,产生气泡6. 缸液污染严重 1. 补加HCl2. 调整缸温3. 赫氏槽分析补料或CVS分析调整4. 检查打气,保证其均匀性检查摇摆,保证摆幅,频率均匀正常5. 检查过滤泵是否漏气6. 活性碳处理孔开 1. 微蚀时间过长2. 微蚀速率过高3. 孔壁镀锡厚度不足 1. 控制微蚀时间2. 调整微蚀速率3. 镀锡缸调整参数铜粒或塞孔 1. 缸中铜粒或其它杂物2. 前工序杂质入孔 1. 拖缸板进行电解2. 改善循环系统3. 清洗缸底杂物4. 前工序(DR,PTH) 改善电镀铜培训测试一。
电镀铜的机理是什么?二。
电镀锡的作用是什么?电镀锡不良会出现什么问题?三。
电镀铜缸中有哪些成分?请简要分析添加剂的作用。
四。
电镀常见的问题有哪些?请试举一例说明其解决方案。
五。
电镀为什么要做FA?FA作用是什么?六。
影响电镀品质的操作条件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七。
微蚀缸的作用是什么?微蚀缸易发生什么问题?如何对此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