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10.07 MB
- 文档页数:21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
学法选择: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群和天坛,它的形式是为王权服务的。
这一讲,我们来赏析为宗教服务的建筑——宗教建筑。
(板书课题: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
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
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
(二)结合课件讲授新课:1、佛教建筑概述:佛教的概况。
结合教材中的讲述,介绍印度《桑奇大塔》和《婆罗浮屠》。
引导学生与中国佛塔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特色:对称、多种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等。
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
2、基督教建筑概述:基督教的概况。
基督教的教堂集欧洲中世纪美术制大成。
它先后创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建筑风格。
其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式西方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科隆主教堂》。
学生围绕这几个代表作欣赏,分组讨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讨论指出: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它们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
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
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
高中美术鉴赏《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
学法选择: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群和天坛,它的形式是为王权服务的。
这一讲,我们来赏析为宗教服务的建筑——宗教建筑。
(板书课题: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
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
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
(二)结合课件讲授新课:1、佛教建筑概述:佛教的概况。
结合教材中的讲述,介绍印度《桑奇大塔》和《婆罗浮屠》。
引导学生与中国佛塔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特色:对称、多种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等。
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
2、基督教建筑概述:基督教的概况。
基督教的教堂集欧洲中世纪美术制大成。
它先后创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建筑风格。
其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式西方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科隆主教堂》。
学生围绕这几个代表作欣赏,分组讨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讨论指出: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它们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
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各位老师好!我是XX号,我说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教法运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宗教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它也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在人类的历史上宗教曾占据重要地位,本节教材围绕世界三大宗教先后产生的顺序,对它们的建筑特征加以总结归纳。
在增加学生认知宗教建筑层面的同时,教材还把对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感受层面加以影响。
综上因素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2、让学生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
3、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同时理解三大宗教建筑的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了解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根据本科特征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包括三大宗教建筑的图片,哥特式建筑飞券示意图等。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宗教吗?你见过那些著名的宗教建筑?多媒体切入: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讨论关于宗教建筑相关知识,出示图片佛教建筑《桑奇大塔》(印度)《婆罗浮屠》(印尼)----世界现存最大的佛塔让学生自由欣赏,教师从建筑形制、建筑规模、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4课:心灵的慰藉————宗教建筑教学目标:了解宗教建筑的辉煌艺术成就,并能感受不同建筑形势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了解宗教在建筑中的进步意义,了解不同宗教建筑的特点现今世界最大之佛塔遗迹在印度尼西亚,这就是建于8世纪的婆罗浮屠佛塔。
它还是南半球最宏伟的古迹,世界闻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东方五大奇迹之一,并素有“印尼的金字塔”“石块上的史诗”之称。
———————桑奇大塔塔中心半圆形的覆钵,最初是公元前250年左右由阿育王修建的。
后在巽伽王朝时代由当地富商资助的一个僧团继续扩建,在覆钵土墩外面垒砌砖石,顶上增修一个方形平台和三层伞盖,底部构筑了石砌的基坛和围栏。
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到公元1世纪初叶,安达罗王朝又在围栏四方陆续依次建造南、北、东、西四座砂石的塔门牌坊。
每座牌坊由三道横梁和两根立柱构成,并饰以左右对称的浮雕嵌板和圆雕构件。
浮雕嵌板的内容多为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
由于当时佛教雕刻尚禁忌出现佛陀本身的形象,故只有法轮、宝座、菩提树等象征物表示释迦牟尼的存在。
圆雕人物的代表作是东门牌坊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著名的树神药叉女像。
她双臂攀援芒5、学生感受桑奇大塔牌坊的雕刻艺术6、思考树神药叉女像造型有何特点?果树枝,纵身向外倾斜,凌空悬挂于整个建筑结构之外,富有节奏感的S型体态,健壮丰满,被誉为印度标准女性美的雏形和始祖。
印度把这种塔门牌坊称作“陀兰那”(Torana),故后代把这种雕刻艺术称作“陀兰那艺术”。
———————菩提伽耶菩提伽耶位于印度巴特那(PATNA)城南,是释迦牟尼的成佛处,位于该地的大菩提寺相传有1800多年的历史,据称为阿育王所建,寺庙主体为方台形,上建圆锥形尖顶,高170英尺。
寺前拱门上有狮、鹿、牛、象等动物雕刻。
寺中靠西墙的祭台上有释迦牟尼像。
2、基督教基督教产生在公元1世纪时的今巴勒斯坦地区。
公元313年取得合法地位。
公元392年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以至凌驾于封建王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