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
- 格式:ppt
- 大小:6.10 MB
- 文档页数:30
第4课:心灵的慰藉————宗教建筑教学目标:了解宗教建筑的辉煌艺术成就,并能感受不同建筑形势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了解宗教在建筑中的进步意义,了解不同宗教建筑的特点现今世界最大之佛塔遗迹在印度尼西亚,这就是建于8世纪的婆罗浮屠佛塔。
它还是南半球最宏伟的古迹,世界闻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东方五大奇迹之一,并素有“印尼的金字塔”“石块上的史诗”之称。
———————桑奇大塔塔中心半圆形的覆钵,最初是公元前250年左右由阿育王修建的。
后在巽伽王朝时代由当地富商资助的一个僧团继续扩建,在覆钵土墩外面垒砌砖石,顶上增修一个方形平台和三层伞盖,底部构筑了石砌的基坛和围栏。
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到公元1世纪初叶,安达罗王朝又在围栏四方陆续依次建造南、北、东、西四座砂石的塔门牌坊。
每座牌坊由三道横梁和两根立柱构成,并饰以左右对称的浮雕嵌板和圆雕构件。
浮雕嵌板的内容多为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
由于当时佛教雕刻尚禁忌出现佛陀本身的形象,故只有法轮、宝座、菩提树等象征物表示释迦牟尼的存在。
圆雕人物的代表作是东门牌坊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著名的树神药叉女像。
她双臂攀援芒5、学生感受桑奇大塔牌坊的雕刻艺术6、思考树神药叉女像造型有何特点?果树枝,纵身向外倾斜,凌空悬挂于整个建筑结构之外,富有节奏感的S型体态,健壮丰满,被誉为印度标准女性美的雏形和始祖。
印度把这种塔门牌坊称作“陀兰那”(Torana),故后代把这种雕刻艺术称作“陀兰那艺术”。
———————菩提伽耶菩提伽耶位于印度巴特那(PATNA)城南,是释迦牟尼的成佛处,位于该地的大菩提寺相传有1800多年的历史,据称为阿育王所建,寺庙主体为方台形,上建圆锥形尖顶,高170英尺。
寺前拱门上有狮、鹿、牛、象等动物雕刻。
寺中靠西墙的祭台上有释迦牟尼像。
2、基督教基督教产生在公元1世纪时的今巴勒斯坦地区。
公元313年取得合法地位。
公元392年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以至凌驾于封建王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