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
- 格式:docx
- 大小:73.66 KB
- 文档页数:9
激素的注意事项
激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维持内分泌平衡和调节代谢等多种作用。
然而,应用激素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健康问题。
首先,使用激素前必须经过医生的指导和处方。
激素的使用是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的,自行使用激素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激素,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其次,激素的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调节。
使用激素时,剂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剂量过大会导致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而剂量过小则不能发挥治疗效果。
因此,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调节激素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再次,激素使用期限不宜过长。
长期使用激素可能会导致机体对激素的依赖性增强,不良反应增加。
因此,在使用激素时,应控制使用期限,不宜超过医生建议的时间。
如果需要长期使用激素,应定期复查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此外,激素使用时需要关注可能的不良反应。
激素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水肿、失眠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咨询,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最后,不要随意中断激素的使用。
某些激素需要逐渐减量或进行替代治疗,突然停药可能会引起反弹或症状加重。
因此,在使用激素时,不要随意中断,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逐渐停药
或替代治疗。
综上所述,激素的应用需要慎重,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合理使用激素,注意剂量和使用期限的控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不随意中断激素的使用,才能使激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良反应和健康问题的发生。
激素的用途激素是指一类由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活性物质,它们在人体内起到调节、促进或抑制各种生理或代谢活动的作用。
激素的用途非常广泛,涵盖了人体许多方面的功能和调节。
一、内分泌系统调节激素在内分泌系统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体会根据体内的需要,分泌适量的激素来维持体内的平衡。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等等。
二、生长与发育激素对于人体的生长与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肌肉增长,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睾丸激素和雌激素在青春期发挥重要作用,促使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等等。
三、免疫调节激素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胸腺素可以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平衡,促进免疫细胞的发育等等。
四、代谢调节激素对人体的代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内的代谢水平,促进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等等。
五、生殖调节激素在生殖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睾丸激素和雌激素可以调节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催产素可以促使子宫收缩,帮助分娩等等。
六、情绪调节激素对人体的情绪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催产素和催乳素可以促进母亲与婴儿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强母爱;内啡肽可以消除疼痛,促进愉悦感等等。
七、睡眠调节激素对人体的睡眠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褪黑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促使人体进入睡眠状态;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以调节人体的兴奋和抑制状态,影响人体的清醒和睡眠。
八、骨骼健康激素对于骨骼健康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骨骼的形成;雌激素则可以促进骨骼的钙吸收,在绝经后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等等。
九、皮肤调节激素对于皮肤健康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的变化趋势
激素的变化趋势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情绪、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
一般来说,激素的变化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日常波动:某些激素在一天中有规律的波动,比如皮质醇在早晨水平较高,而在夜间水平下降。
2. 周期性变化:女性的激素在月经周期中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如雌激素和黄体酮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水平会有所变化。
3. 生理性变化:激素的水平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会有所改变,比如怀孕期间激素水平会大幅上升。
4. 突发变化:在情绪激动、压力、紧张或遭受外部刺激时,激素水平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变化。
5. 年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激素的水平会发生变化,如雄激素水平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总的来说,激素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并不容易简单地归纳其变化趋势。
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1、激素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4周。
过长的使用时间可能会引起副作用,例如面部肥大、黑眼圈、肝脏损害等。
2、激素使用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进行使用。
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者停药,以免导致身体不适或者副作用加剧。
3、激素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饮食,保持饮食健康、平衡,减少食用高糖、高脂、高盐等有害因素。
4、激素使用之前应该进行体检,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以确保身体状况符合使用激素的要求。
5、激素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饮酒、抽烟或者使用其他药物,以免影响激素的药效或者引起副作用。
6、激素使用期间应该注意日常保健,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等不良影响。
7、激素使用后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激素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第二类为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降钙素等。
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临床所用激素通常指肾上腺皮质激素, 包括糖皮质素和盐皮质素,以及少量的性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该激素分泌受ATC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
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
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
生理作用1、糖代谢:促进糖原异生和糖原合成,抑制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而使血糖来路增加,去路减少,升高血糖。
2、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分解,抑制其合成,形成负氮平衡。
GCS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促进多种组织(淋巴、肌肉、皮肤、骨、结缔组织等)中蛋白质分解,并使滞留在肝中的氨基酸转化为糖和糖原而减少蛋白质合成。
3、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其合成。
可激活四肢皮下脂酶,使脂肪分解并重新分布于面、颈和躯干部。
4、水盐代谢:有弱的MCS样作用,保钠排钾。
引起低血钙,也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ADH的抗利尿作用。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激素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
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
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2、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激素分类总结引言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其在生物体内起着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激素可以通过血液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活动和整体生理过程。
本文将对常见的激素进行分类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激素的作用和机制。
蛋白激素蛋白激素是最常见的激素类型之一,它们由蛋白质合成而成,通常由腺体细胞分泌。
蛋白激素通常通过血液传递来影响远处的细胞。
典型的蛋白激素包括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激素,它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生长激素通过作用于肌肉和骨骼细胞,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和身高增长。
催乳素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激素,主要作用于乳腺细胞。
催乳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乳汁分泌和乳腺的发育,对哺乳期的母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它是调节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关键因子。
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受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调节代谢过程和能量平衡。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蛋白激素,包括皮质醇和肾上腺素。
皮质醇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肾上腺素则起着调节心血管功能和应激反应的作用。
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是一类由胆固醇合成的激素,其结构与胆固醇相似。
类固醇激素主要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细胞核内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常见的类固醇激素包括雌激素、睾酮、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雌激素雌激素是一类由卵巢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它们在女性的生殖系统发育和性特征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主要包括雌二醇和雌三醇,它们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维持生理周期,并参与骨骼的代谢。
睾酮睾酮是一种男性激素,主要由睾丸合成。
睾酮在男性的性特征发育、精子生成和骨骼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睾酮还对肌肉生长和心血管功能有调节作用。
激素分类总结本文对常见的激素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介绍了蛋白激素和类固醇激素。
激素的作用原理
激素是一种能够调节生物体生理功能并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在人
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素分泌的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对激素的作用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激素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激素的分泌、靶细胞的识别和反应以及负反馈调节机制。
首先,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出来的,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胰岛素由胰腺分泌等。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起着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其次,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
例如,胰
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甲状腺素作用于全身的细胞,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会触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从而实现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最后,激素的作用受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调控。
当激素的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会抑制激素的分泌,从而维持激素浓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能够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确保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激素的作用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调节系统,它通过分泌、识别
和反应以及负反馈调节机制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对激素的作用原理有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激素相关的疾病,保障人体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进大家对激素作用原理的了解,为健康生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激素名词解释医学
激素是一种生物化学物质,由内分泌腺体或器官合成并释放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组织或器官,以调节生命活动和维持机体内稳态。
激素通常以低浓度起作用,但对机体的调节和调整至关重要。
激素可分为蛋白质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
蛋白质激素包括多肽激素和氨基酸衍生激素,例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刺激素等。
类固醇激素则主要是由胆固醇合成,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和醛固酮)、性激素(如雄激素和雌激素)以及维生素D等。
激素在机体内起着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新陈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水盐平衡、生长发育、免疫调节、生殖功能等。
它们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进而改变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影响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从而对机体产生影响。
激素失调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和症状,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垂体瘤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医学上常通过检查血液中激素水平或进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和治疗与激素相关的疾病。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激素(hormones)是生物体内特殊组织或腺体产生的,直接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送到特定作用部位,从而引起特殊激动效应(调节控制各种物质代谢或生理功能)的一群微量的有机化合物。
二、激素的分类和命名:1. 根据对脑下垂体依赖性与否,分为(1)神经通过脑下垂体调控下的内分泌调节系统。
(2)神经直接调节下的内分泌系统。
2.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可分为三类:(1)含氮激素(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衍生物)。
(2)甾醇(固醇)类激素。
(3)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3.激素命名,一般按下列原则进行,即来自脑下垂体的多数激素按促(进)+靶内分泌腺+激素的方式命名,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也有按靶内分泌腺+刺激+激素的方式命名,如卵泡刺激激素。
三、激素的作用机理:主要集中为四种作用机理。
(1)膜受体通过腺苷酸环化酶作用途径:各种含氮类激素作为第一类信使与受它作用的靶细胞膜中的特异受体结合,触发已结合在生成Gs蛋白——GTP。
受Gs-GTP 活化的腺苷酸活化酶再去催化A TP生成cAMP。
作为第二信使的cAMP经过一系列的相关反应——级连放大,即先激活细胞中的蛋白激酶,再进一步诱发各种功能单位产生相应的反应。
这种作用方式称为第二信使学说(second messenger theory)。
(2)钙和肌醇三磷酸作用途径:在磷酸肌醇酶作用下先产生二酰基甘油和肌醇三磷酸。
二酰基甘油进一步活化蛋白激酶,促使蛋白质中的苏氨酸残基与丝氨酸残基磷酸化,最终改变一系列酶的活性;肌醇三磷酸则打开Ca离子通道,升高细胞质内Ca离子的浓度,改变钙调蛋白(calmodulin)和其它传感器(calcium sensors)的构象,使之变得更易于与靶蛋白结合改变,靶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发生变化,从而完成激素的磷酸肌醇级连放大。
(3)受体的酪氨酸激酶途径:结合酪氨酸激酶的受体——激活酶活性,使其残基磷酸化,酪氨酸的磷酸化又进一步促进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第二节主要内分泌的功能腺垂体激素在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卵泡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均有各自的靶腺,并与上位内分泌腺和下位靶腺一起,形成三个调节轴:①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②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③丘脑﹣垂体﹣性腺轴。
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这四种激素是通过促进靶腺细胞分泌激素进而发挥作用的,所以称为促激素。
这些促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正如其命名,故不再赘述。
生长激素(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代谢作用。
GH对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都有促进作用,表现在:①蛋白质代谢:GH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加强DNA合成,刺激RNA形成,加速蛋白质合成。
②脂肪代谢:GH属于脂解激素,能动员脂肪组织,促进脂肪酸和甘油的释放,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脂肪酸在肝内氧化增加。
GH对脂肪代谢的作用与胰岛素抗衡,使体脂含量减少,呼吸商减小,酮体增加,脂肪氧化利用增多,以提供有效能源物质。
③糖代谢:由于生长激素能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葡萄糖的消耗,故GH有使血糖趋于升高的作用。
(3)调节免疫功能:GH几乎对所有的免疫细胞都有促使其分化,调节其功能的作用。
催乳素催乳素(PRL)的化学结构与生长激素近似,故二者作用有所交叉。
(1)对乳腺的作用:PRL发挥三方面作用,即乳腺生长、泌乳启动和乳液生成。
(2)对性腺的作用:PRL可刺激卵巢LH受体生成,LH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排卵、黄体生成及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分泌。
在男性,睾酮存在的条件下,PRL促进前列腺及精囊的生长,还可增强LH对间质细胞的作用,使睾酮合成增加。
(3)参与应激反应:PRL是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之一。
应激状态下,如麻醉、外科手术、电休克以及剧烈的运动等,PRL在血液中的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而且,PRL、ACTH和GH的增加一同出现。
(4)免疫调节作用:人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存在PRL受体。
PRL协同一些细胞因子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免疫相关细胞的功能,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
此外,免疫细胞也可以产生PRL,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促黑(细胞)激素MSH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刺激黑素细胞(melanophore或melanocyte),使细胞内的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melanin),同时使黑色素颗粒在细胞内散开,导致皮肤颜色加深。
近年也有证据提示,MSH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能改善记忆与学习。
MSH还可抑制免疫系统,防止免疫反应过度。
神经垂体激素1、血管升压素(VP)VP因早期实验中被发现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并使血压升高而得名,是体内维持机体水平衡的重要激素之一。
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球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即具有抗利尿作用,故又名抗利尿激素(ADH)。
2、催产素(OXT)OXT的主要靶器官是子宫和乳腺。
对子宫的作用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对乳腺的作用是参与射乳反射并参与维持哺乳期乳腺继续泌乳,使乳腺不致萎缩。
甲状腺内分泌功能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平均重量约为20--25%g。
甲状腺激素主要有四碘甲腺原氨酸(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通常所称甲状腺素主要指T4。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刺激所有的代谢途径,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因此对代谢的影响十分复杂。
生理水平的甲状腺激素对蛋白质、糖、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代甲状腺激素可使绝大多数组织的合成,表现正氮平衡。
对糖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小肠粘膜对糖的吸收,增强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并可加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的升糖的作用,因此甲状腺激素有升高血糖的趋势。
对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强儿茶酚胺与胰高血糖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
T4与T3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又可通过肝加速胆固醇的降特别是对骨和脑的发育尤为重要。
的神经系统有提高兴奋性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甲状腺激素可使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与心脏做功增加。
由于甲状腺激素可显著增强机体的代谢,增加产热量、耗O2量和CO2生成量,因而可促使外周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PTH)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CT)VD3是调节钙磷代谢的最重要的激素,是机体维持血钙稳态的主导激素,其总效应是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
其作用途径主要通过骨和肾脏:第一,PTH可以动员骨钙人血,使血钙升高。
第二,对肾的作用:PTH促进肾远端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钙减少,血钙升高,并能抑制近端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尿磷排出,血磷降低。
第三,PTH还可激活肾1α﹣羟化酶,促进25﹣OH﹣D3转变为有活性的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其主要靶器官是骨和肾脏。
对骨的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活动,减弱溶骨过程,增强成骨过程,使骨组织释放钙、磷减少,钙、磷沉积增加,从而使血钙与血磷下降。
对肾的作用是抑制肾小管对钙、磷、也是维持机体血钙稳态的重要激素。
体内的VD3主要由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也可由动物性食物中获取。
主要生理功能是:增强骨的溶解,释放骨钙入血,促进结合钙释放入血,促进小肠粘膜和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
所以它既能增加血钙,也能增加血磷。
可见,体内钙、磷水平的稳态,有赖于PTH、CT和CD3的协同作用。
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肾上腺包括中央部的髓质周围部的皮质就内分泌而言,肾上腺皮质生成类固醇激素,肾上腺髓质生成儿茶酚胺类激素;然而,就整体而言,尤其是在发生“应激”(stress)和“应急”(emergency)的情况时,两者在功能上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全面提高机体的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
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功能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属于类固醇激素,简称为皮质激素(corticoids)。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激素分为三类,各类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不同层的上皮细胞所分泌。
糖皮质激素: 束状带细胞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其代表是皮质醇和皮质酮;盐皮质激素: 球状带细胞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其代表是醛固酮;性激素: 网状带细胞主要分泌性激素,如脱氢表雄酮和雌二醇。
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应激(stress )一般指机体遭到一定程度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伤害刺激时,除了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反应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包括多种激素分泌的变化等。
机体的这些ACTH 浓度和糖皮质激素立即增加,并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的反应。
在应激反应中,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参与外,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加,所以在应激反应中,血中儿茶酚胺含量也相应增加。
同时,β﹣内啡肽、生长激素、催乳素、胰高血糖素、血管升压素、醛固酮等均增加,说明应激反应是以ACTH 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
盐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水盐代谢。
它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和水的重吸收及对K +的排泄,即有保Na +、保水和排K +作用。
这对维持细胞外液量及循环血量的稳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性激素:维持第二性征。
(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主要由性器官分泌)肾上腺髓质的内分泌功能肾上腺素(adrenaline,Ad ;epinephrine,E) 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肾上腺髓质与交感神经系统组成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髓质激素的作用与交感神经的活动紧密联系。
儿茶酚胺激素与应急反应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如剧痛、畏惧及剧烈运动时,交感-(emergency reaction )。
心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配,使重要脏器得到更多血液供应;血糖升高,葡萄糖、脂肪酸氧化代谢加强,有利于动员机体潜在的力量以应付环境的剧变。
引起“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的刺激是相同的,但反应的途径是不同的,前者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增强,后者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增强。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和提高机体的应答和适应能力。
应急反应的机体表现: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加强,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
②呼吸功能加强,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③心血管活动加强,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动脉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应急状态时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
④能量代谢加强,肝糖原分解增强,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葡萄糖与脂肪酸氧化过程增强,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要。
胰岛素1、对糖代谢的调节在生理状态下,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它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与减少血糖来源,产生降低血糖的效应。
主要途径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结果使血糖水平下降。
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合成脂肪酸外,还可促进甘油三酯形成并贮存于脂肪细胞中。
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其作用可表现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
②加快细胞核的复制和转运过程,增加DNA和RNA的生成。
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
1mol/L的胰高血糖素可使糖原分解释出3×106mol/L的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通过cAMP-PKA系统,激活肝细胞的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
糖异生增强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可加快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并激活与糖异生过程有关的酶系。
胰高血糖素还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同时又可加强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
此外,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生长抑素的分泌。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1、心脏和血管的内分泌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泵,但心肌工作细胞,特别是心房肌细胞能分泌心房钠尿肽(ANP),后者参与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血管,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内皮素(endothelin)、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前列环素(prostacyclin ,PGI2)等,参与循环等功能的调节。
2、胸腺的内分泌功能胸腺位于胸腔,原本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但也兼有内分泌功能。
胸腺的上皮细胞等能够分泌多种肽类激素,如胸腺素(thymosin)、胸腺生长素(thymopoietin)、胸腺刺激素(thymuli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