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长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13.36 MB
- 文档页数:37
第二章生长发育概述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到成人期的整个过程,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生长: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用测量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
如身高、体重、头围等。
发育: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
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成熟状况又反映在生长的量的变化上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第一个生长高峰:出生后第一年(尤其前三个月第二个生长高峰:青春期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出生后两年较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第三节体格生长1、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2、体格生长的规律1体重的生长规律(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新生儿出生后,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3-4日达最低点(3%¡ª9%,以后逐渐回升,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体重计算公式出生男3.3KG,女3,2KG12个月10KG1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年龄×2+8kg2身高的生长规律(头部+脊柱+下肢长度身高(长Body Height(BH出生50cm1岁75cm2岁87cm2-12岁年龄(岁×7+75坐高和指距坐高: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3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
坐高的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指距: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3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出生时:约33-34cm。
1岁时:约46cm。
2岁时:约48cm,第二年增长减慢。
5岁时:约50cm。
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常提示脑积水。
4胸围: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出生时:平均约32cm,比头围小1-2cm。
1岁左右:胸围等于头围,46cm。
第二章生长发育 学习目标 1 .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掌握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体重、身长(上部量与下部量)、 体围(头围、胸围)、骨骼生长与牙齿发育的正常值及其测量方法和 计算方法。
生长发育始于精卵结合,止于青春期结束,是儿童不同于成人 的重要特点。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形态的增长,是量的增加。
发育是 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是质的变化。
两者紧密相关,不能 截然分开,故目前统称为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及远、 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育规律。
如出生后运 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 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及远);从全掌抓握到用手指拾取(从粗 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圆线、图形(由简单到复杂);先感性认识后理 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
2#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小儿时期不 断进行,但其发育速度因年龄阶段而不同。
出生后体重和身高的增 长在婴儿期最快,尤其前两个月最为明显,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 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
3#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一。
神经系 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 春期前达顶峰,以后逐渐降达成人水平;皮下脂肪在年幼时发育较 快,而肌肉组织要到学龄期才发育加速(图2-1-1 )o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一般规律: 连续性:不平衡;个体差异。
■统发育与年龄的关系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小儿生长发育虽按一定的规律开展, 但由于受到遗传、性别、环境、营养、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 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所谓正常值 不是绝对的,必须考虑个体不同影响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影响生长发育因素1%遗传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 方遗传因素的影响,如皮肤、头发的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等。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体格发育第三节心理与社会的发展第四节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偏移第五节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第一节概述一、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为两期:(1)胚胎期:妊娠初8周为胚胎期,从受精卵分化开始,直到大体成形,形成外、中、内三个胚层。
此期,胚胎细胞高度分化,对多数致畸因子敏感。
母亲感染、用药、受到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引起胚胎发育障碍,导致发育缺陷和畸形。
(2)胎儿期:从妊娠第9周起到胎儿娩出为胎儿期。
胎儿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功能发育渐趋完善。
应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重在预防。
2.新生儿期自胎儿出生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7天内的新生儿称早期新生儿。
新生儿期是胎儿脱离母体后适应环境的阶段,由于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新生儿期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60%~70%,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又占新生儿期死亡率的70%。
此期应注意加强保暖、喂养、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避免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国内采用的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此期包括胎儿晚期、娩出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生命经受巨大变化和遭受最大危险的时期。
3.婴儿期从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每日需要的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性疾病,如腹泻、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
婴儿期后半年,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抗感染能力较差,易患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
此期保健的重点是提倡母乳喂养、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进行计划免疫。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的小儿。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
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