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复习提纲
- 格式:pptx
- 大小:89.62 KB
- 文档页数:25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第一篇: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第八单元复习提纲学习策略始于1956年布鲁纳等人的人工概念学习的研究。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
学习效率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有效性,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过程性,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程序性,是由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规则和技能构成的。
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2)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于发展。
学习策略的构成:1、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
(这是迈克卡的观点)认知策略:指在对信息加工时所用的方法和技术。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7)试图回忆;(8)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指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方法:(一)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2)缩减和编歌诀;(3)关键词法;(4)视觉想象;(5)谐音联想;(6)语义联想;(二)记笔记(三)提问(四)生成性学习(五)利用知识背景,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组织策略的方法:(1)聚类组织策略;(2)概况法:纲要法;网格法;(3)比较法: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对照比较。
元认知策略: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第八、九单元复习提纲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的觉醒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激化(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代表:、、空想社会主义主张:抨击的弊端;建设理想社会局限:无法实现的空想时间:世纪年代工人的觉醒标志: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法国、英国、德意志起义)意义:为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二、《共产党宣言》问世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弊端暴露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历史条件思想基础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实践和理论研究时间: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基本原理意义:标志着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三、巴黎公社国际: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背景国内: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直接原因:政府企图夺取等处的大炮成立:年3月18日革命发生,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革命措施意义:它是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一定发展经济上:是落后的国主要表现政治上:制度占统治地位,社会矛盾复杂尖锐(三对矛盾:与地主、与资本家、和各民族)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了强大革命力量时间:年月二月革命性质:革命结果:推翻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革命转变的任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经过起义时机成熟:领导瓦解叛乱,掌握苏维埃领导权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了近期举行1917年月起义开始,并占领临时政府据点:冬宫结果: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国内: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劳动人民开始实现“”的伟大的开端意义:美好愿望。
在统一的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国际:开创了的新局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解放军继续解放政治奠基开展运动为过渡到进行运动社会主义奠基没收资本,建立经济经济奠基合理调整引导农民参加互助合作,大规模兴修水利提出: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意义: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内容: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①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理论验证的。
②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这一定律。
③原来就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就保持静止状态。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第2节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探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
个力就彼此平衡。
(相互作用力:同体、同线、等大、反向。
二力平衡:同体、同线、等大、反向。
)(判断二力平衡:①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②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
§第3节摩擦力□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就会产生一个阻碍这种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摩擦力。
厂静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
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探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
探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第八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原则复习提纲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1-1家庭教育的目的:人的社会化1-2家庭: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简答:为什么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A.通过家庭教育最早获得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和知识B.通过家庭教育获得对社会的最初认识C.通过家庭教育懂得一些基本社会规范D.1-3反向社会化:后喻文化米德提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概念:是指家庭对所要培养的孩子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由两部分构成: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个性结构)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使幼儿符合一定社会需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新世纪教育宗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目标具体表现:全面发展(生理与心理、德智体美);个性发展作用:控制与促进儿童发展方向和水平指导着父母进行教育的原则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2-1健康教育的任务与要求洛克:“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教育漫话》任务: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要求:关注孩子饮食安全;注意孩子游玩安全;关注孩子大脑安全;关注看电视的安全2-2认知教育的任务及要求人的脑神经细胞有140亿个左右,其中70%已在3岁前形成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2-6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开始学习书面语言丰富词汇的关键期4岁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任务: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 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要求: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 发展孩子识字的能力2-3品行教育的任务与要求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操,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要求:培养同情心;培养合群性;培养抗挫能力2-4审美教育的任务与要求2-6岁属于直觉感受完整的审美形成时期任务: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要求:加大艺术投资;尊重孩子的艺术爱好;鼓励孩子的艺术创造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3-1寓教于生活和娱乐中的原则3-2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原则3-2-1理性施爱A.父母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B.尊重人格,培养自信心、自尊心;既不操之过急,也不任其自流C.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儿童观,看到儿童不成熟的一面,又看到孩子具有极大可塑性,有巨大潜能3-2-2适度要求A.从严但不等于苛刻、过度、不合理。
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复习提纲1.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它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的性器官:▲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
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孵巢产生的卵子。
2.胚胎发育: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结扎输精(卵)管能够有效阻碍精卵结合,但不会影响睾丸、卵巢的生理功能;受精卵开始分裂的起始部位是输卵管。
▲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呈蝌蚪状,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新生命诞生标志:形成受精卵。
▲胚胎的发育和营养:胚胎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胚胎发育的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胚胎发育到第八周末,胚胎开始出现人形,从这时起一直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
胚胎发育第十二周,可分辩性别。
胚胎发育到8个月末,胚胎发育基本完成。
第二节1、发育:是从受精孵到个体成熟的过程。
通常指婴儿到成年人这一阶段。
人的生长发育:婴儿期(0-1岁)、幼儿期(2-6岁)童年期(7-11岁)、青春期(12-23岁)、青年期(24-39岁)、成年期(24岁以上)、中年期(40~59岁)、老年期(60岁以上)2、青春期发育:▲进入青春期时间特点:一般来说女孩子(10~12岁)比男孩子(10~14岁)早一、二两年。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身高突增(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信号);(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
性器官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得到迅速发展。
/ 青春期性发育:\男性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
女性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遗精是一种正常现象。
“精满自溢”,精液过多就会排出;女孩月经期应该注意保持心态良好,坚持适当的运动,注意个人卫生等;女孩子青春期树立伟大的理想,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做到自尊自爱。
七年级(下)生物期末复习提纲第八章、人体的营养一、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储存能量最多的是脂肪;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
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蛋白质既能提供能量,又是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知识点补充内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糖类(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1)食物来源:谷类、薯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2)功能: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3)缺乏时的症状:瘦弱、乏力、低血糖.2、脂肪:(1)食物来源:猪油、奶油、蛋黄、花生油、芝麻、豆类和硬果类等食物等.(2)功能:脂肪也是人体能量来源的重要物质,但是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脂肪:通常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脂肪还与体温调节有关)(3)缺乏时的症状:瘦弱.3、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1)食物来源:奶、蛋、鱼、瘦肉、豆类制品等.(2)功能:①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如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②能源物质,蛋白质能分解释放能量,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3)缺乏时的症状:长期供应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发生贫血.(人体缺乏蛋白质,儿童会发生发育不良、生长迟滞等现象,成人会出现贫血、肌肉萎缩等)4、水:占人体总重的60%--70%,是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1)来源:食物和饮料.(2)作用:①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②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③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5、无机盐:含钙、铁、碘等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成年患软骨症)。
第八章《电功率》复习提纲一、电能:4、计算公式:W= Pt = UI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2Rt W1:W2:W3:…Wn=R1:R2:R3:…:Rn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2t/R W1:W2= R2:R1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在一定时间所消耗的总电能常用公式W= W1+W2+…Wn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6、测量电能: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测量较大电能时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读数这个月用电度合 J B、测量较小电能时,用表盘转数读数。
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
二、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电能的多少。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I2R P1:P2:P3:…Pn=R1:R2:R3:…:Rn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U2/R P1:P2= R2:R1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 P1+P2+…Pn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⑴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
《电功率》一、电能1.电能(1)、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热能、光能、机械能(动能)、化学能、磁场能------等。
(2)、电能的来源:水力、风力、火力、化学能、光等。
(3)、使用电能优点:①来源广泛;②便于输送;③使用方便;④污染少,有利于保护环境.2、电能的单位:(1)、国际单位:焦耳(J );(2)、常用单位:千瓦时(kW ·h)俗称“度”;(3)、换算关系:1度=1千瓦时(kW ·h)=3.6×106焦耳(J)3.电能表——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或电功)(1)、认识电能表:①“10(20) A ”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A ;②“600 revs/kW ·h ”指电能表转过600转,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kW ·h ;③“50 Hz ”指电能表应在50 Hz 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2)、电能表读数:月末:月初:假设电费:0.52元/ kW ·h ,本月用电:1021.4 kW ·h –946.8 kW ·h= kW ·h ,合 元。
4.[补充]电功(W ):(可认为是消耗的电能)(1)、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即消耗电能)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氏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电功的公式及单位:1.什么是电功率[演示](1)将15 W 和100 W 的电灯分别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100 W 转得快说明用电器用消耗的电能快. 不能说消耗得电能多。
(1)、 电功率(electric power)” 用P 表示,是表示消耗电能(或电流做功)的快慢(2)、单位:①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②更大的单位是千瓦(kW),即1 kW =103 W2.电功率的大小(或意义):等于用电器1s 内消耗的电能。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第2节二力平衡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第3节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同步复习题一、选择题1.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自行车轮子的直径约为1.5m B.一棵大白菜的质量约为100g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N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6 m/s2.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D.跳远时快速助跑3.自行车骑得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4.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5.如图2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6.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7. 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 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8.力F1和F2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30N,方向向左,已知F1的大小为40N,关于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2的大小一定是70N B.F2的大小一定是10NC.F2的方向一定向右 D.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一定不再做直线运动10.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B.自行车脚踏板与鞋之间的摩擦C .自行车刹车时,刹车闸与车轮间的摩擦D .自行车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11.农民清除黄豆中夹杂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桌面滚下,而砂粒却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B. 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下C.砂粒比黄豆对桌面的压力小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所受滚动摩擦大12.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 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 乙, F 甲与F 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 甲、F 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 的关系是A. F 甲>F 乙,F =F 甲+F 乙B. F 甲<F 乙,F =F 甲-F 乙C. F 甲=F 乙,F =0D. F 甲=F 乙,F =F 甲+F 乙二、填空题1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带来的好处,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你就惯性的两面性各写出一例(不要求作解释)⑴利用: ⑵防止:14.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害,因此人们想到各种方法减小有害摩擦,请你列举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用两种不同方法减小摩擦力的例子⑴ ⑵15. 如图9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 的水平拉力F 1作用下,A 、B 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 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推A使它们2= N。
力和运动复习提纲一、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Unit8 SectionA 知识点1.剥三个香蕉______________2.切碎香蕉______________切碎它们___________动副短语,代词______3.把牛奶倒进搅拌机____________4.打开搅拌机_______________打开它_________关闭它__________动副短语,代词______5.喝奶昔_________________shake名词_________动词_________过去式________6.我们需要多少西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ow many修饰_______询问________7.我们需要多少酸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how much 修饰______询问______和_____8.多少糖____________多少奶酪______________9.两勺蜂蜜_____________10.让我们做水果沙拉___________________好主意______________11.让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再煮十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for___________13.另一件事情____________14.最后,不要忘记把盐加到汤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加到….___________15.忘记去做某事_______________忘记做了某事_____________16.祈使句: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17.表达不可数名词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18.半杯____________19.把玉米倒进爆米花机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你知道怎样种一棵树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殊疑问词+___________21.挖一个洞_______________dig过去式_________22.把书从图书馆带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23.你喜欢在三明治里加生菜吗____________________24.把黄油加在一片面包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片面包______________Unit8 SectionB 知识点1.在特殊假日吃传统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11月的第4个星期四_____________3.在秋天的一个感恩食物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做…的时候①__________②______4.人们也记得第一批来自英国的游客,他们大约400年前来到美国居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o live 知识点_______5.通过在家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大餐来庆祝感恩的主意____________通过…方式___+____6.主食_________7.这儿有一个做火鸡方法________________做…的方式___________8.把面包碎屑混合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9.用面包混合物填充火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填充…______________10.充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把火鸡放在一个烤箱里____________12.当它准备好了,把火鸡放在一个大盘子里,并且酱汁覆盖它__________用…覆盖______13.把火鸡切成薄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就着胡萝卜和土豆一样的蔬菜吃肉_____________________15.把它招待给你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招待某人某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需要吃米线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做某事___________17.把鸡肉切成碎片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一个接一个________________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18.可数名词,单数形式在前面加a\an;不可数名词前面不加a, an,不能用基数词连用,但可以用a little, much, some, a lot of, lots of, enough, most等修饰。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要点回顾】1、二元一次方程:⑴定义:含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
即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的方程就是二元一次方程:①含 未知数;②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 ;③分母不含 。
⑵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 ;2、二元一次方程组:⑴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方程组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①共含..两个未知数;②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 ;③分母不含 。
⑵同时使 方程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无论是二元一次方程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都应该写成 的形式。
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基本思路是 。
代入消元法:将一个方程变形,用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 的形式,再 ,把二元消去一元,再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主要步骤:变形—— 。
代入—— 。
求解——分别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写解——写出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适用于相同未知数的系数有 的特点的方程组,首先观察出两个未知数的系数各自的特点,判断如何运用加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含分母、小数、括号等的方程组都应先化为 后再用这两种方法去解。
变形—— 。
加减—— 。
求解——分别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写解——写出方程组的解。
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两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
【练习题】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 03=-x② 25s t -= ③ 853=-xy ④ 211=+y x ⑤ 123m n += ⑥ 223a b a b += ⑦ 236x y -= ⑧ 259x x -=2、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32141x y y z -=⎧⎨=+⎩ ②3232a b a =⎧⎨-=⎩ ③32x y xy +=⎧⎨=⎩ ④1121a b a b ⎧+=⎪⎨⎪-=⎩ ⑤358s t s t ÷=÷⎧⎨-=⎩ ⑥08x y =⎧⎨=⎩ 3、在方程742=+y x 中,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 =_____,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______;4、用代入法解方程组233710x y x y -=-⎧⎨-=⎩ ① ②,较简便的解法步骤是:先把方程 变成 ,再代入方程 ,可消去未知数__,求得未知数 的值。
第八单元复习提纲8.1社会合作与公平1、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合作?①安宁、富足、愉快的牛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合作中共同创造。
②社会生活是人们Z间的一种合作活动,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耍条件。
2、如何保证社会合作的顺利进行?①需要有符合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管理机构在管理,制定合理的制度来保证。
②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合作是由公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所产生的政府來组织和实施的。
3、政府的主要职能:实现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如制定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修建社会公共设施,为公民提供义务教冇、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保护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4、为什么在社会合作中要公平?社会生活和合作中会出现利益矛盾和冲突,若不及吋解决有可能引起更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危害社会稳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为了更好地在社会合作中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在社会合作屮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5、社会合作如何才算公平?①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而,这就是公平;②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公平互惠的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介作中得到应得的利益;③制定合理规则,促进公民就业,制定合理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都是社会公平重要体现;④公平社会追求人民共同幸福,帮助与扶持社会弱势阶层和弱势群体,也是公平社会追求的目标。
⑤公平是相对的,不等于绝对的公平。
6、弱势群体: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人,城乡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低收入退休人员。
7、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①权利公平;②机会公平;③规则公平;④分配公平。
8、公平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有何重要意义?(补充)①有了公平,才能避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社会才能稳定,才能持续发展。
②有了公平, 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B己应得的东西,满足白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9、为什么要树立公平的合作意识?树立公平合作意识,①有利于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的捉高和个人前途的发展。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其中新疆是三峡两盆。
2.气候:西北地区干旱,降水稀少原因?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降水400mm以下。
3.景观差异:西北地区东西跨经度较大,由于距海远近不同,所以降水不同,从而导致景观的不同,从东往西分别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4.西北地区的畜牧业:以贺兰山为界,东部是温带草原牧场,西部是高山牧场。
主要畜牧业品种有:内蒙古牧区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牧区的细毛羊,伊犁马。
5.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形成了灌溉农业区,这里有著名的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6.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形成粮棉瓜果之乡。
这里瓜果,棉花—长绒棉闻名国内外。
(主要原因:这里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7.西北地区古老的饮水工程——坎儿井。
8.灌溉农业(1)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由于县级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3)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3.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呈点状分布。
绿洲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4.油气资源的开发: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天然气总储量的1/4左右。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shào)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2、黄土高原的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关于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
4、“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说明黄土可能是从大气中来的。
5、“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其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6、“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来自中亚和蒙古一带。
7、“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山风化形成的,而是外来的,并且形成年代久远。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所以形成了千沟万壑的景象。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植被原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2)气候原因: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
3)黄土特性: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4)人类活动: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3、后果: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4、黄土高原的粮食作物是高粱、谷子。
主食是小米。
5、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窑洞(好处是冬暖夏凉)6、措施是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种林2)合理安排生产①退耕还林还草②陡坡植树种草③缓坡修建梯田④坡脚修挡土坝7、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水土流失相对较轻。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云贵高原被称为“白色岩漠”。
章末复习(第八章)01 知识框架)⎩⎪⎪⎪⎪⎨⎪⎪⎪⎪⎧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① 静止 状态或②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③ 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特点:④ 任何 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⑤ 物体的质量 有关应用⎩⎪⎨⎪⎧利用:助跑、拍灰尘、套紧锤柄等防止:安全带、空气枪、公路限速等二力平衡⎩⎪⎨⎪⎧平衡状态:⑥ 静止 或⑦ 匀速直线 运动条件:等大、⑧ 反向 、同体、⑨ 共线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⑩ 相对运动 的影响因素:⑪ 压力 和⑫ 接触面粗糙程度 利用与防止⎩⎪⎨⎪⎧增大摩擦力⎩⎪⎨⎪⎧⑬ 增大 压力:刹车时用力捏闸⑭ 增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减小摩擦力⎩⎪⎨⎪⎧⑮ 减小 压力⑯ 减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⑰ 滚动摩擦 :行李箱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⑱ 分离 :加润滑油、磁悬浮列车 02 河北常考题型演练)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1.(2019·石家庄藁城区月考)小樱在观看冰壶比赛时猜想:如果水平冰面足够光滑,冰壶会永远运动下去.她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她的猜想.(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__ __(填“相同”或“不同”)的位置由静止滑下.(2)实验中通过改变__ __来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大小.(3)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__ __(填“快”或“慢”),小车前进得越__ __(填“远”或“近”).(4)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水平冰面绝对光滑,冰壶将做__ __运动.2.(2020·滨州)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小车在斜面上只受重力作用B .小车到达斜面底端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小,是因为小车不受力D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2 惯性3.(2020·石家庄43中一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 .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 .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C .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D .荡秋千到最高点后向回运动4.(2020·石家庄41中三模)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行驶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惯性消失B .空中的石块是利用惯性加速竖直下落的C .汽车配备刹车系统的目的是减小惯性D .以3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大卡车比以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自行车的惯性大5.(2020·保定期末)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A .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B .立即匀速下落C .由于惯性,物体以1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D .由于惯性,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6.(2020·唐山古冶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在表面较粗糙的小车上竖放一木块.(1)当突然向右拉动小车时,看到木块__ __.(2)当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时,看到木块__ __.(3)若小车的表面足够长且绝对光滑,则第(2)次实验中,当小车突然停下来时,请你猜想一个合理的现象是__ __.(4)上面你看到或猜想的现象都是由于__ __引起的.考点3二力平衡7.(2019·邯郸大名县期末)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8.(2020·西宁)如图是小杨同学参加西宁市中考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9.(2020·六盘水)网传“2月11日这天地球引力最小,可以将扫把静立于地面”,如图所示,或许你也“成功”尝试过.其实只要细心操作,在任何时候你都能成功,扫把能静立于水平地面主要是利用了__ __原理,之所以细心操作是为了满足原理中__ __这一条件.这与地球引力大小并无关系.10.(2020·滨州)如图所示,一个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它受力的示意图.:考点4摩擦力11.(2019·保定阜平县期末)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A.利用圆木滚动搬运巨石B.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C.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些细沙D.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12.(2020·石家庄桥西区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小明在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方体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小明做第2次实验时没控制好力度,得到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中的长木板粗糙程度不同B.实验中只要拉动木块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就等于拉力大小C.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在第1 s末的示数比第7 s末的要大D.第2次实验中,木块在第1 s末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比第7 s末的要小13.(多选)(2019·石家庄大联考)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若增大拉力F,则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D.若物体B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则物体A向右倾14.(2019·唐山乐亭县期末)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 __(填“前”或“后”).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__ 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15.(2019·唐山乐亭县期末)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 __N,方向是__ __;现用4.2 N的拉力水平向右拉物体,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 __N.16.(2019·石家庄43中期末)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 N的瓶子,此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 __N,当手对瓶子的握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__ 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2019·石家庄高邑县期中)物体在粗糙的斜面上由于惯性向上运动,请作出该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18.(2019·唐山路南区一模)请利用长木板、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设计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实验步骤:①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_ __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②__ __.实验现象及结论:(1)若____,则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2)若____,则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考点5力与运动的关系19.(多选)(2020·石家庄桥西区期末)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C.子弹射出后继续前进是因为其受到了惯性作用D.静止在水平桌面的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0.(2020·石家庄41中一模)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B.静止的物体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发生改变C.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所以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D.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篮球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21.(2019·保定一模)在水平雪地上滑行的运动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弯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滑雪板对地面的压力B.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滑雪板在地面滑行是因为人和滑雪板具有惯性,当惯性消失,滑雪板就停下来了D.停止蹬地,运动员就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22.(2019·石家庄裕华区二模)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推一个物体没能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秋千荡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秋千处于平衡状态C.用力沿斜面向上推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D.静止的物体可能会受静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能会受静摩擦力的作用23.(2020·石家庄43中一模)地铁已成为石家庄的主要绿色交通工具之一,如图是安检时传送带运行的示意图.某乘客把一行李箱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在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__ __(填“受到”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当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__ __行李箱继续向前运动,在停下来之前,行李箱所受摩擦力__ 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教材素材延伸(第八章)教材改编1.(多选)小明脚踏滑板车在水平路面运动,如图所示,他用脚蹬一下地,滑板车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若他不再蹬地,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板车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阻力是滑板车最终停下来的原因C.滑板车停下来是因为它不受力的作用D.滑板车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它具有惯性2.如图,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D.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此时所受的牵引力小于阻力3.如图所示,房间里悬挂着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吊灯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 )A.悬绳对吊灯的拉力B.天花板对悬绳的拉力C.吊灯对悬绳的拉力D.悬绳对天花板的拉力3题图4题图4.如图,簧片把小球与支座间的木片打出去,小球却落在支座上,没有飞出去,原因是小球__ _ _ .5.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进行高空表演,他从飞机上跳下.开始时,背着伞包加速下落,这时人和伞的重力比空气阻力__ __;打开降落伞后空气阻力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人和伞的重力,人和伞的下落速度随即变小;下落一段时间之后,人和伞开始匀速下落,此时人和伞的重力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阻力.地面上的人看到跳伞员不断地向下降落,他们是以__ __为参照物.6.如图甲所示,自行车前后轮的轴上都安装了滚动轴承是为了__ __,如图乙所示,加润滑油,这样做是为了__ __.6题图7题图7.如图所示,气垫船的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__ __,从而使船受到的摩擦力__ __.8.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如图甲所示)受到__ __对平衡力的作用,在图乙上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