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合并肺炎临床分析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部病变的特点分析宋春梅;康瑞;巩若箴【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6(026)012【摘要】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部病变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2013年~2015年确诊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243例CT图像,由两位有资历的放射科医师按照肺部基本病变标准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各类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继发肺部病变的比例,并比较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之间继发肺部病变特点的差异性。
结果243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198例继发肺部病变,占81.4%,肺内病变部位多位于双肺下叶,以左肺下叶最为多见,占61.2%,支气管异常多出现在左肺上叶支气管,占52.3%。
磨玻璃样变、肺实变、肺不张、段以上支气管发育异常/狭窄及肺气肿出现的比例分别为74.7%、46.9%、17.2%、3.5%、20.2%,未见坏死病变出现。
肺部病变的发生率在年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各年龄组中磨玻璃样变、肺实变、肺不张、段以上支气管发育异常/狭窄及肺气肿分别出现的比例为:91.2%、56.8%、16.7%、3.3%、20%;90.8%、57.4%、14.7%、2.9%、23.5%;86.2%、50.2%、24.4%、4.9%、19.5%;80.4%、46.8%、16.7%、4.2%、16.7%;80%、40%、10%、0%、20%。
肺部病变的发生率在先天性心脏病分类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磨玻璃样变、肺实变、肺不张、段以上支气管发育异常/狭窄及肺气肿均可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肺部改变中出现,且以炎症改变为主,继发肺部病变的比例总体上表现为年龄越小出现比例越高的特点,各类肺部基本病变的出现率与年龄和先天性心脏病种类无明显相关性。
【总页数】5页(P2216-2220)【作者】宋春梅;康瑞;巩若箴【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小儿科山东济南 250031;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21;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R814.42【相关文献】1.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可溶性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水平及意义 [J], 景迎春;高璟英;李亚蕊2.TDI-Tei指数评价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心功能 [J], 李俊辉;陈图敏3.依托咪酯用量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J], 王春;朱昌娥;章赛吉;韩文栋;魏嵘4.改良式护理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呼吸管理的影响 [J], 喻娟5.绍兴市2015—2016年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疫苗接种安全性调查 [J], 宣伟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诊治分析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的诊治水平以及降低病死率。
方法总结分析33例收住本院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的病例。
结果33例患儿先天性心脏病中以左向右分流居多,肺炎治愈22例,心衰纠正20例,14例手术治疗,5例因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改善不理想自动出院。
3例心衰控制后再次发生、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死亡。
死亡原因均为心力衰竭重及缺氧发作。
结论先心病的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出现早、易反复、难以控制,病死率高,如果未能早期手术治疗,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仍是降低婴幼儿先心病肺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标签: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为6‰—10‰,我国每年约出生15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如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生后一年可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死亡[1]。
小儿时期心衰以1岁以内发病率高,其中尤以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者为多见[2]。
各类先心病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居多,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期因肺部过度充血,极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甚至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而处于危重状态,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因难以救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或严重的缺氧而死亡。
即便存活下来的,一些婴儿也因肺血管闭塞、心肌肥厚等并发症而失去手术最佳时机[3]。
有效预防先心病患儿的出生,积极控制感染、合理处置并发症,适时选择手术时机对降低婴幼儿先心病的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总结了我科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年收治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患儿3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19,女14例,年龄35天—18个月,体重3.0-11.8kg,首次住院26例,二次6住院例,二次以上3例。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心衰观察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尤其是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由于肺血流增多易患肺部感染,严重导致心力衰竭,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属儿科急危重症。
我院儿科从2010年5月-2011年11月共收治患儿42例,通过积极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改善了心肺功能,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2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其中男29例,女13例;1-3月13例,3-6月18例,6-12月11例。
室间隔缺损14例(其中膜部9例、肌部3例、干下型2例);房间隔缺损10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
36例患儿有典型的心脏杂音;合并肺动脉高压31例;21例患儿有发热,体温37.6~38.5℃,合并肺炎38例。
病原学检查:痰培养阳性7例(其中3例为大肠埃希氏菌、2例为肺炎链球菌、2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36例患儿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衰,临床表现为心率加快、喘憋、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肝脏大、少尿等。
2.病情观察要点2.1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及杂音的变化,患儿心率>160次/分,是较早出现的代偿现象,同时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严重时呻吟。
特别是远道而来的患儿,由于旅途劳累,入院后心衰加重,应高度重视,给予心电监护,出现奔马律,提示患儿严重心功能不良;末梢循环障碍,四肢湿冷,是急性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的征象。
本组36例患儿有心衰的表现。
2.2 密切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患儿呼吸>60-80次/分,血氧饱和度<80%,是肺循环淤血严重产生肺泡及细支气管水肿,呼吸困难加重,伴有三凹征,指趾端紫绀明显,提示缺氧加剧,动脉血气提示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本组有3例使用辅助有创机械通气。
2.3 尿量的观察是判断有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酸中毒的重要参考指标。
必须认真记录排尿次数,小婴儿纸尿裤称重记录,定时测量体重,每班小结入量、出量,夜班24小时总结出入量,为治疗提供依据。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33例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炎的救治水平以及降低先心病肺炎的病死率。
方法总结分析33例收住本院PICU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病例。
结果33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中先心病中以左向右分流居多,占91.00%,经过镇静、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机械通气、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其中12例治愈出院,占36.00%,6例院内死亡,7例病情严重放弃治疗,放弃与死亡占39.00%,死亡原因均为心力衰竭难以控制。
结论先心病的婴幼儿患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感染程度不一致,且心力衰竭出现早、易反复并难以控制,病死率高,如果未能早期手术治疗,镇静、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机械通气、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措施仍是降低婴幼儿先心病肺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炎;婴幼儿据文献报道[1],先心病合并肺炎者病死率高达27.70%,约占PICU内死亡总数的1/4,是PICU内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因此,努力提高先心病合并肺炎患儿的救治水平已成为降低婴幼儿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总结2003年以来收住江门市中心医院PICU的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炎33例,并对诊治中的问题做一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3例先心病合并肺炎患儿当中,男25例,女8例,平均年龄8.42个月(14 d~3岁),其中<6个月22例,占67.00%,有30例未作胎儿期心脏彩超检查,占91%,有24例来自农村或者外来务工人员,占73.00%,均未作多胎儿期心脏彩超检查。
33例患儿中除15例生后不久发现心脏杂音或出现症状就诊后疑诊先心病外,其余均在患肺炎后就诊方发现有先心病。
最后诊断中:室间隔缺损(VSD)18例,房间隔缺损(ASD)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法洛氏四联症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1例,2例复合畸形(1例VSD合并ASD,另1例VSD合并PDA)。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肺炎临床辅助检查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实验室辅助检查的特点,指导临床诊疗。
方法:收集本地区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29例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肺炎组17例(A组)和支气管肺炎组12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辅助检查的差异。
结果: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存在心脏左向右分流缺陷,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差别(P>0.05)。
体液免疫方面A组和B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4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儿IgA、IgM和补体C3显著低于B组患儿(P<0.05)。
细胞免疫分析可见两组T细胞比值、辅助性T细胞比值、抑制性T细胞比值、NK细胞比值和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
A组患儿心电图异常显著高于B组(P<0.05)。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普通儿童患支气管肺炎时心肌损害的风险并未增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支气管肺炎时体液免疫主要成分IgA、IgM和补体C3显著下降,提示患儿体液免疫低下或者受到抑制,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适当的补充免疫球蛋白可能有利于缓解病情恶化。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电图异常明显增多,诊疗过程中应常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累及心功能。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炎;体液免疫【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223-02Analysi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 clinical assistant examinationCheng Xueying1;Zhang Aiqing(Communication author)2,Yang Shiwei1,QinYuming1(1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Nanjing Childr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8, China ;2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feature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guid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Gather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materials of this regio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 from 2013 January to 2014 April,divided into A group (17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B group (12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laboratory examination.Results The left to right shunt defects exist in 17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gender and age (P > 0.05). Laboratory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including creativekinaseMB (CK-MB), 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lactatedehy drogenase (LDH),alpha -hydroxybutyratedehydrogenase (HBDH)(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humoral immunity in A group and B group with imunoglobulin IgG and complement C4(p>0.05), A group with IgA ,IgM,complement C3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 group(p<0.05). Cellular immunity analysis showed there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ith T cell ratio, Helper / inducer T cell ratio, inhibit / killer T cell ratio,NK cell ratio and CD4+/CD8+ ratio(p>0.05). Electrocardiogram of A group was significant abnormal than group B(p<0.05).Conclusion The risk of myocardial damage was not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IgA,IgM,complement C3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It suggested that humoral immune was low or inhibited.The risk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creased.Tmmunoglobulin,complement appropriately could help to alleviate deteriorati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ldren with abnormal EC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so ECG should be routinemonitoring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I 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ECG could be early detected and treated, more cardiac insufficiency would be avoided.【Key words】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neumonia;Humoral immunity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我国0~5岁儿童死亡原因中位居首位[1]。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功能相关研究杨轶男;董湘玉;常欲晓;倪倩;乐高钟;沈阳【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2(30)8【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in children with left-to-right shu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eardiopulmonary function. Methods Sixty two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40 healthy children, as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The lung function, blood gas analysis (PaO2、 PaC02 、pH) and C-reaction protein were tested and the correl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Respiratory rate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idal volume per kilogram (VT/kg) ,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PTEF) , ratio of time to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time (TPTEF/Te) , ratio of volume to peak expirato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volume (VPEF/Ve) were all lower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Respiratory rate level increased and VT/kg, PTEF, TPTEF/ Te and VPEF/Ve decreased gradually in conditions of simpl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ith pneumonia, an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with pneumonia.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aO2 level in simpl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ith pneumonia,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with pneumonia groupsgradually reduced, while C-reaction protein level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Conclusions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 can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pathophysiology of heart and lu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the left-to-right shu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blood gas analysis and serum C-reaction protein can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肺功能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2例为先心组,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检查与血气分析(PaO2、PaCO2、pH值)及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先心组患儿的呼吸频率(RR)高于对照组,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 VT/kg)、潮气呼吸峰流速(PTEF)、达到峰流速的时间与呼吸时间的比值(TPTE F/Te)、达到呼气峰流速时呼出的气体容积与呼气容积的比值(VPEF/V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从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到合并肺炎与心力衰竭,RR水平越来越高,VT/kg、PTEF、TPTEF/Te、VPEF/Ve水平则越来越低;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合并肺炎与心力衰竭患儿与对照组比较,PaO2水平逐渐降低,CRP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肺功能测定能够反映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肺功能的病理生理特点,血气分析及血CRP测定能反映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总页数】3页(P724-726)【作者】杨轶男;董湘玉;常欲晓;倪倩;乐高钟;沈阳【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临床医学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临床医学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临床医学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临床医学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临床医学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临床医学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相关文献】1.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 [J], 刘震宇;丁健;闫淑媛2.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功能研究 [J], 张竞超3.二维应变和应变率评估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室功能[J], 徐秋琴;严文华;周万平;丁粤粤4.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与骨龄指数的相关性 [J], 郎圆圆;刘洋5.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肺功能变化 [J], 宓亚平;邢泉生;陈张根;张善通;贾兵;孙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分析
伊明江·达吾提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1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收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儿无心肺衰竭症状,对照组发生心肺衰竭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症支持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能积极预防并减少心肺衰竭症状的发生.
【总页数】2页(P72,74)
【作者】伊明江·达吾提
【作者单位】844400 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米力农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及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J], 汤继亮
2.米力农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及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J], 林俊
3.米力农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及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J], 刘筠
4.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喘息性肺炎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的临床治疗效果[J], 周雅娟;孙玉婵;王娜;张宇
5.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中价值分析 [J], 黄惠娟;林锦丹;黄慧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临床分析作者:李丽英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治疗及转归。
方法搜集2012年4~12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35例,对其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分析。
结果痊愈26例,未愈6例(其中3例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放弃2例,死亡1例。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感染程度不一致,易心衰、易反复并难以控制,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尽早手术以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为4.05~12.3‰[1]。
因其肺血多,抵抗力低等,合并肺炎后治愈率低,病死率高。
因此,提高先心病合并肺炎患儿的救治水平已成为降低婴幼儿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我院2012年4~12月收治的35例先心病合并肺炎患儿,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
男22例,女13例,年龄3月~26个月,体重5.4~10.0(6.5±1.1)kg。
住院时间7~26d,平均住院时间13d。
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6例,房间隔缺损(ASD)5例,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大动脉转位2例,心内膜垫缺损2例。
所有病例均经心脏彩超、胸片确诊。
其中左向右分流占88﹪,肺动脉高压占56﹪.1.2临床特点先心病合并肺炎患儿发病快易反复,病情重易迁延不愈,缺氧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易心力衰竭且不易控制,心脏增大等。
见表1。
1.3辅助检查全部病例胸部X线示肺血增多伴双肺斑片状阴影,心脏扩大者32例,血气分析:低氧血症35例,高碳酸血症6例,代谢性酸中毒5例,呼吸道酸中毒6例,混合型酸中毒24例。
2结果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氧疗、雾化等对症治疗,心衰者予以洋地黄类药物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II型呼吸衰竭者予以机械通气。
结果:肺炎治愈26例,心衰纠正19例,因大型VSD合并PDA、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改善不理想自动出院2例,1例心衰曾控制后再次发生、合并呼衰、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小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并肺炎心衰39例治疗分析
刘铁城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1995(010)002
【摘要】@@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发育障碍所引起.合并肺炎心衰后往往临床不易控制,病死率高,属儿科急危重症[1].我科1990年以来共收治39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刘铁城
【作者单位】保定市二五二医院小儿科,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小儿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J], 乔莉娜;赵珊珊;雷明宇;吴娜;王晓琴;石晓青;华益民
2.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小儿合并肺炎临床指征研究 [J], 张林
3.CPAP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并肺炎心衰、呼衰的治疗作用 [J], 孙毅;靳艳;张萍;窦宁华
4.新生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并肺炎心衰的诊疗体会 [J], 张姿英
5.NCPAP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并肺炎所致的心衰、呼衰的疗效观察 [J], 莫宗举;李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心脏外科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发布时间:2022-12-30T03:14:44.829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7期作者:姚春媛[导读] 小儿心脏病通常在全身麻醉下经胸入路行手术治疗姚春媛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山西太原 030025摘要:小儿心脏病通常在全身麻醉下经胸入路行手术治疗。
由于儿科患者年龄小、抵抗力弱,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0例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心脏手术的小儿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探讨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为今后心脏手术患儿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儿心脏;术后肺部感染;护理研究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先心病住院患儿,共纳入120名,男女比例为,54/66,患儿平均年龄为(7.24±2.26)月。
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体温38℃以上,咳嗽、咳痰;临床征象:听诊肺部罗音或叩击音混浊;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0×109/L,痰培养发现致病菌;③ X线或DR胸部检查:肺部炎症改变。
如果满足上述任何三项,则确定肺部感染。
本研究仅限于单纯性先心病患儿。
排除标准: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患儿,排除凝血障碍和既往肺炎病史。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委员会审查批准。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1)术前检查测量患儿的身高和体重可以初步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也可以用于计算心脏手术期间的体外循环灌注流量、液体体积和药物剂量;检查血常规、血型、尿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肌酶及输血相关检查(如乙型肝炎两半、梅毒抗体、HIV抗体等);做胸部X 线片、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有的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做CT或心导管检查等。
(2)术前状态的调整①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患有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因肺充血而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需要更加小心地喂养和护理,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
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11-28T11:11:24.16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作者:罗建红曾塞珍[导读] 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重症肺炎,在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应尽早手术治疗。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摘要】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重症肺炎的治疗与预后。
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共13例,对其治疗和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痊愈10例,死亡3例。
其中3例小婴儿合并重症肺炎(<6个月),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病程迁延不愈,最终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下,手术修补心脏畸形,病愈出院。
其他10例患儿经抗感染及纠正心衰治疗后,重症肺炎得到控制,心衰缓解后手术治疗,其中7例痊愈,3例因并发DIC、低心排综合征死亡。
结论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重症肺炎,在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应尽早手术治疗,以降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重症肺炎;婴幼儿TreatmentofcongenitalheartdiseasecomplicatedbyseverepneumoniaLuoJianhong,ZengSaizhen(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sha 41000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studythetreatmentandtheoutcomeininfantswithcongenitalheartdiseaseandheartfailurebyseverepneumonia. Methods Theclinicaldataof 13 infantswithlefttorightshunt congenitalheartdiseaseandheartfailurebyseverepneumonia betweenDecember2014 andDecember 2015 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Results Ten infantsrecoveredand 3 died. Severepneumoniaandheartfailurewererefractoryevenaftera long timemedicaltreatmentin6 infantsatagesof<6 months. Theythenunderwentheartsurgeryand weresuccessfullycured. Theother10 infantswentasele ctiveheartsurgeryafterpneumoniaandheartfailurehadbeenimproved. Seven infantsweresuccessfully Curedand 3 diedofdiffuseintravascularclotting and postoperative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Conclusions Theheartsurgeryshouldbeperformedearlywhenthemedicaltreatmentdoesnotworkininfants withcongenitalheartdiseaseandheartfailurebyseverepneumonia.Thismayimprovetheiroutcome.[Keywords]:Congenitalheartdisease;Severepneumonia;Heartfailure;Infant先天性心脏病是胚胎期发育异常所导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质差。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发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伴发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同时结合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
结果:本组24例患儿中,经治疗后得以康复出院者21例,治愈率是87.5%,3例(12.5%)治疗无效死亡。
治疗期间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加重者共4例,占16.7%,后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余20例在心衰及重症肺炎改善后择期行手术治疗。
本组24例患儿的住院天数在4h到17d左右,平均7.9d。
结论:为先天性心脏病伴发重症肺炎的小儿实施积极、全面的临床治疗,必要时给予手术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尽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很有帮助,可作为今后医院单位救治本病的可靠途径之一,建议临床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小儿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104-01在临床上,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病症,发病率位居所有先天畸形的第三[1],并且一旦发病,患儿很可能合并重症肺炎出现,治疗起来相当棘手。
为了提高我院对本病的救治水平,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笔者就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小儿进行了积极、全面的临床治疗,同时结合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进展。
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诊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及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其中有男性病例15例,女性病例有9例,年龄在7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3.4岁。
根据疾病类型划分,其中13例为室间隔缺损小儿,包括6例伴肺动脉高压,2例伴房间隔缺损;7例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小儿,动脉导管未闭者4例,包括1例伴永存左上腔静脉。
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体外循环管理张小贞;王树伟;刘洁;李刚;杭永斌;曹军营;周笠;徐彦斌【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急诊或亚急诊手术.术中应用浅低温、进口膜肺进行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康斯特保护液(HTK 液)进行心肌保护,术中应用常规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 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45~68 min,平均(50.24±12.4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60min,平均(23.56±10.68) min.心脏自动复跳76例(97%).转流结束后改良超滤时间为8~15 min,平均(10.45±3.24) min.术后死亡3例(3.8%). 结论: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常危及患儿生命,早期手术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体外循环采用常规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合适的膜式氧合器、精确的预充及血液稀释、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期刊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45)004【总页数】3页(P233-235)【关键词】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重症肺炎【作者】张小贞;王树伟;刘洁;李刚;杭永斌;曹军营;周笠;徐彦斌【作者单位】450042 郑州市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450042 郑州市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450042 郑州市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450042 郑州市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450042 郑州市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450042 郑州市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450042 郑州市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450042 郑州市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手术技术和体外循环管理水平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婴儿甚至新生儿时期即可进行手术矫治。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的临床特征(附27例分
析)
陈秀多
【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年(卷),期】1991(0)3
【摘要】患有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的婴幼儿容易并发肺炎。
肺炎与心脏病两者的病理过程互为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临床特征。
本文就对27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并发肺炎时的几个临床特征作一分析讨论,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 1、一般资料:男19例,女8例。
年龄:~6月7例,~12月12例,~18月3例,~2岁5例。
27例发病住院时间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
【总页数】3页(P65-66)
【关键词】并发肺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混合性酸中毒;消化功能;中枢性呼
吸衰竭;室间隔膜部;肺换气功能障碍;病理过程;血流量
【作者】陈秀多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4
【相关文献】
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外并发症临床特征(附62例临床分析) [J], 路元芳
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外并发症临床特征(附62例临床分析) [J], 路元芳
3.左向右分流型先天心脏病并发肺炎心力衰竭36例临床分析 [J], 李丽芳;李建德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气胸的临床特征:附7例分析 [J], 贾丽萍;王昌锋;张玉娇;叶媛媛;金朝霞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气胸的临床特征:附7例分析 [J], 贾丽萍;王昌锋;张玉娇;叶媛媛;金朝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支气管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4-01-08T16:32:55.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作者:于爽[导读]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发病,起病急。
于爽(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115009)【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支气管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巴胺、苯妥拉明治疗;对照组继续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57.69%。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酚妥拉明、多巴胺在抗感染、吸氧、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的配合下,用于治疗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及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先天性心脏病苯妥拉明多巴胺【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93-01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发病,起病急。
多发病,症状比较重,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春、冬季节患病比较多,主要是有病毒和细菌引起。
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引起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自然病死率为20%-50%[1]。
支气管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为儿科比较常见的重症疾病,此疾病如治疗不当会致使小儿发生多脏器衰竭从而发生死亡。
酚妥拉明属于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多巴胺可兴奋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支气管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支气管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个月-3岁,体重5-13kg。
小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合并肺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合并肺炎的102例临床资料。
结果:2例死于严重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病死率1.96%。
自动出院11例。
pda 7例、pda+vsd 3例、pda+asd l例肺炎治愈后行心导管介入封堵动脉导管。
vsd +asd 12例,vsd+pda+asd 8例肺炎治愈后,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其余患儿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结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易患肺炎,且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
3岁以下为高发年龄。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肺炎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87-01
据报道,全国每年约有lo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患儿出生,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其特点是左向右、即体循环向肺循环的血液分流,因而体循环的血流量减少,肺循环的血流量增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合并肺炎及心力衰竭为其主要死因[1,2]。
为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小儿肺炎的临床特点,现将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患儿全部经心脏彩超证实为左向右分流先
心病,胸片证实有肺炎。
其中男57例(占55.9%),女45例(占
44.1%)。
年龄:1~11岁,其中3岁以下84例(82.4%),2岁以下62例(60.8%),l岁以下18例(17.6%)。
发病季节:全年每月均有,11、12、1月最多。
体重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参考体重-2个标准差以下的有46例(45.1%),2l一三体4例(3.9%)。
因肺炎住院2次以上18例(17.6%),其中次数最多的1例因肺炎住院5次。
伴随症状:发热48例(47.1%),喘息56例(54.9%)。
1.2 心脏病类型102例患儿中室间隔缺损(vsd)34例(33.3%),房间隔缺损(asd)18例(17.6%)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1
2.7%),vsd+asd 12例vsd+pda+asd 11例,asd+pda 6例,vsd+pda 5 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
1.3 并发症及治疗全部病例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予雾化吸入、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常规对症治疗。
有低氧血症者,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使用干扰素肌肉注射11例,人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43例。
伴心衰者(ross评分>2分[3]或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33例(3
2.3%),均使用了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多巴胺,29例加用了多巴胺和米力农。
伴呼吸衰竭者11例(10.8%),其中3例使用了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余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治疗。
1例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0.9%)。
2 结果
死于严重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2例,病死率1.96%。
其中pda 7例、pda+vsd 3例、pda+asd l例肺炎治愈后行心导管介入治疗。
vsd +asd 12例,vsd+pda+asd 8例肺炎治愈后,行心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自动出院11例。
其余患儿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住院时间3~21天。
3 讨论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小儿合并肺炎患儿较正常年龄小、肺炎发病早、易反复,肺炎一旦发生则病情严重,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甚至经久不愈。
患儿临床表现可见啼哭不止、发热、咳喘严重,发绀、肺部湿罗音长期存在等。
部分患儿发热症状不突出,但喘息症状很普遍,除了跟患儿本身体质、感染病原、环境因素有关外,可能与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肺充血、肺水肿,长大的左房或扩张的肺动脉压迫支气管有关,对于未出现呼吸衰竭仅有低氧血症者,可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vsd和pda因其发病率高、分流部位压力阶差大、分流量大、症状重,成为合并肺炎的先心病患儿中数量最多的两种心脏畸形。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由于心脏长大、压迫,患儿肺发育不良的几率较正常儿童高。
21.三体综合征者还可能伴有先天性的免疫缺陷。
综合因素使这些患儿更易反复患肺炎,治疗难度较普通患儿大,也较普通肺炎患儿更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发生呼吸衰竭[3.4]。
发生肺部感染后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肺炎症状会出现逐渐加重,治疗时间越长则心力衰竭症状越严重等,采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处理绝大多数患儿的心衰。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合并肺炎治疗中应加强对新生儿父母的教育,
孩子如果有气促、多汗、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症状时,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同时也提示妇产科、新生儿科医师,在患儿出生后要认真查体,及早发现心脏杂音,做好患儿的就诊工作。
在加强患儿的就诊及住院诊治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门诊和病历指导,检测患儿的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等临床指征的变化。
对如何防止呼吸道感染,以及强心剂的应用情况要详细了解,并给予正确评价和指导,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护好先心病患儿的心功能,使患儿等待手术时机,予以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杨思源陈树宝.小儿心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 medrano c,garcia—guereta l,grueso j,et a1.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ongenital cardiac disease.hospitalizations in young children in spain during 2004 and 2005:the civic epidemiologic study[j].cardiol young,2007。
17(4):360-37i.
[4] 牛玲.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8(1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