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静:伍雅清-- 汉语动结式生成研究述评--《现代外语》--2008-02.203-211+220
- 格式:pdf
- 大小:452.82 KB
- 文档页数:10
动结式论元实现的构式语法观动结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句法结构,论元实现过程非常复杂,底层述语动词的及物性并不是动结结构是否能带宾语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借助构式语法探讨了底层述语动词如何利用角色熔合和构式单独提供这两种论元实现手段与动结构式互动从而生成合乎语法的论元结构,并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违反语义一致原则的特殊汉语动结论元结构的生成原因。
标签:动结式构式语法论元结构动结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语法现象,体现了汉语言简意赅的语言优势。
动结式述补结构存在及物和不及物之分,但是整个述补结构的及物性和述语动词的及物性没有必然联系(朱德熙,1982:145)。
也就是说,述语动词不是动结式能否带宾语的决定因素。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立足于构式语法分析动结式的论元实现。
一、Goldberg构式语法的论元实现途径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并且动词以何种方式与构式进行互动也是由构式决定的(Goldberg,2007:4)。
互动的方式直接反应于结构中体词性成分的实现过程。
如果动词属于与构式规约相联的某类动词中的子集,那么底层语义中动词的体词性成分(又称为参与者角色)能够与高层动结构式义的论元角色熔合(fusion)。
此外,两者的熔合受到以下两个原则的制约:a.语义一致原则(The Semantic Coherence Principle):只有符合普遍的范畴化原则的角色可以熔合。
b.对应原则(The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动词中被侧重的参与者角色必须与构式中被侧重的论元角色熔合。
下面通过双及物结构中构式与动词的互动来解释这两个原则。
该结构的构式义为“CAUSE-RECEIVE”,该构式包含三个被侧重的论元角色:施事(AGENT)、接受者(RECEIVER)和受事(PATIENT)(Goldberg,2007:48)。
例如,动词hand的认知框架内包含三个被侧重的参与者角色:传递者(hander)、接收者(handee)和被传递物(handed),并且这三个角色都符合普遍的范畴化原则,与双及物构式的论元角色一一对应。
《语言学概论》参考文献1.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刷馆,1985年。
2.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3.岑麟祥:《语言学史概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年。
4. 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年。
6.陈昌来,《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书海出版社,2002年。
7.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
8.程工:《语言共性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
9. 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0.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80年。
11. 范晓:《语法理论纲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12.房德里耶斯:《语言》(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年。
13.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14.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冯志伟:《数理语言学》,知识出版社,1985年。
15.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年。
16.高明凯:《语言论》,中华书局,1963年。
17.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1997年。
18.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
19.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20.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21. 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22.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得影响》(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
23. 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24.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中文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
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
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
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
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
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
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语言学(100项)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所在省市工作单位项目类别预期成果计划完成时间1言语节律的三维模式及其认知功能研究吴洁敏浙江浙江大学重点项目专着2009-12-32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研究乔全生山西山西大学重点项目专着2009-8-303影响中学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多因素系统研究刘永兵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点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7-14面向内容计算的汉语语义角色知识库的研究和建设袁毓林高校北京大学重点项研究报告电脑软2010-6-30目件5外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王铭玉黑龙江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重点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09-6-306语词构块式音义象征关系理论研究牛保义河南河南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6-307语言非范畴化研究刘正光湖南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12-318多模态即席话语的语料库分析张佐成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般项目论文(集)2009-12-319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英汉对应意义单位研究卫乃兴上海上海交通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10-12-3110英汉社会用语的语用实陈江南京大学一专着200证研究新仁苏般项目论文(集)9-12-3111英汉事件结构的对比研究吴平高校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12-3112英汉语构式的认知研究邓云华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10-113英汉语篇间接回指对比研究王军江苏苏州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7-114翻译接受理论研究朱健平湖南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15译者主体论屠国元湖南中南大学一般项论文(集)2009-6-30目16英汉翻译语言特征量化研究肖忠华浙江浙江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2-2817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研究郭尚兴河南河南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18从巴色会文献看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庄初升广东中山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19桂北平话语音历史层次及语言接触研究覃远雄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般项目论文(集)2010-10-3120斯氏200词与闽粤客赣方言年代亲缘关系的计算研究刘镇发福建厦门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6-3021清初山东官话语音研究张山山东社会科一专着201鸿魁东学院般项目0-3-3122术语标准化研究与多语种术语对照词典编撰修刚天津天津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工具书2009-12-3123东干语调查研究林涛宁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24中国北方(部分)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保持模式个案研究丁石庆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12-325汉语网络词语理据研究许光烈广东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般项目专着工具书2009-12-3126英语本土化研究及应用李文中河南河南师范大学一般项专着研究报告2009-12-3目027医患交际的会话分析研究于国栋山西山西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28来华留学生语言社会化进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史兴松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般项目专着论文(集)2009-12-329言者意义推断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唐德根湖南湘潭大学一般项目论文(集)专着2010-7-3030中介语语言学的多维研究与学科建构杨连瑞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一般项目专着论文(集)2010-7-1031汉、维失语患者语言韵律损伤的对比研究梁洁新疆新疆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32认知文体学与新时代外刘高清华大学一专着201语教育学综合研究世生校般项目1-12-333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式课程改革研究常俊跃辽宁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9-134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历时研究辜向东重庆重庆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35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下的外语学习方式与绩效研究阳志清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12-3136外语课堂话语研究与教师发展张莲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一般项目论文(集)研究报告2009-12-3137对外汉语远程可视化教学模式研究郑世珏湖北华中师范大学一般项论文(集)电脑软2009-5-20目件38外国人习得汉语相似词语的认知研究方绪军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39汉藏双语语料库处理技术及其标准规范研究才让加青海青海师范大学一般项目研究报告电脑软件2009-7-3040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会话行为研究杨平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论文(集)2010-5-2941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多语种语料库建设与研究戴炜栋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10-12-342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词典》的研编李德俊军队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军事外交系一般项目工具书2011-12-843应用语言学名词审定潘上华东师范大一工具200文国海学对外汉语学院般项目书8-12-3144魏晋河洛音注研究蔡鸿贵州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45朱熹古韵研究陈鸿儒福建华侨大学科研处一般项目专着2009-8-3146俄地、白地东巴文调查研究喻遂生重庆西南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09-12-3147古陶文研究徐在国安徽安徽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48敦煌愿文词汇研究敏春芳甘肃西北民族大学一般项专着2009-12-3目049类型学视野中的汉语副词研究唐贤清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10-350清代琉球官话系列课本语法研究李炜广东中山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51清人之唐诗注释研究郭芹纳陕西陕西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12-3152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发展趋势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张谊生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53现代汉语被动标记普-方表现的比较研究屈哨兵广东广州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5-3054汉语词语搭配获取与语陈江南京师范大一论文201义特征分析的相互关系研究小荷苏学般项目(集)电脑软件0-6-3055基于语料库及树型结构模式匹配的汉语句法自动分析陈家骏江苏南京大学一般项目论文(集)电脑软件2008-12-3156蒙古语喀喇沁方言语言接触个案研究包玉柱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12-357蒙古语朗读话语韵律特征研究呼和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一般项目专着论文(集)2010-12-3158维吾尔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的研究阿里甫·库尔班新疆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般项目电脑软件2010-12-359阿昌语方言研究袁焱云南云南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60藏语比较语法周毛草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一般项目专着2012-12-3161海南临高语比较研究辛世彪海南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5-3162汉彝对照标注词库的建设孙国英四川西南民族大学一般项目研究报告2009-12-163壮傣语支语法类型研究覃小航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9-964英语时态功能与生成系统研究何伟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一般专着论文2009-6院项目(集) -3065评价理论在文体学上的应用及评价语料库的研制彭宣维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10-8-3166中国学生英语口头话语叙述能力发展规律研究俞洪亮江苏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7-167中国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发展的规律与思维方式朱放成湖南邵阳学院外语系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68日语网络教学系统的立体构建与开发范崇寅辽宁大连民族学院一般项目研究报告电脑软件2009-12-3169俄汉英句法语义对比研究李勤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70俄语言语行为理论与功能意向类型孙淑芳黑龙江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71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陈晓锦广东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一般项目专着论文(集)2010-6-3072朝鲜李朝《类解》类文献的汉朝词汇研究金哲俊吉林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0-373朝鲜时期官话教科书中的非汉语用法研究岳辉吉林吉林大学文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74汉韩动词配价对比金奉民吉林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0-375普通话语调短语音高走势模式研究陈虎军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青年研究报告2009-1系项目2-3 076优选论框架下的韵律句法映射的英汉对比研究杨军江苏东南大学外语系青年项目论文(集)2009-5-3077翻译批评研究刘云虹江苏南京大学青年项目专着2010-8-3078英文小说隐喻翻译模式的研究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张蓊荟江苏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10-6-3079我国翻译专业口笔译教材建设理论之重构及对策研究陶友兰上海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08-12-380苏皖区域方言语法比较研究王健江苏常熟理工学院青年项目专着论文(集)2010-6-3081吴语、粤语与湘语语序类型比较研究林素娥广东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青年项目论文(集)研究报告2009-5-3082移民与城市语言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蒋冰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08-12-183新型语言教育评价和发展研究唐雄英江西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项目研究报告2009-6-3084初级阶段留学生字词识别能力的发展研究郝美玲高校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10-1-1585基于留学生语料库的语篇偏误分析高玮高校中国传媒大学青年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09-12-3186楚系古文字资料音韵汇编及音系研究赵彤高校中国人民大学青年专着2010-9项目-3087宋代音韵学史研究李子君吉林吉林大学文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09-12-388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近、现代北方方言的演变桑宇红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7-3189佛经音义文字整理与楷书汉字形体流变研究邓福禄湖北武汉大学青年项目专着2010-6-3090汉文佛典疑难俗字汇释与研究郑贤章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项目专着工具书2010-12-391南北朝时期南北词语差异研究王东河南郑州大学青年项目专着2009-12-3192两汉动结式研究宋亚云湖北湖北大学青年项目研究报告2009-12-393汉语"主句现象"与从句环境的类型学研究唐正大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青年项目论文(集)2010-9-3094现代汉语事件名词研究韩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青年项目专着2009-12-3195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的语义角色标注规则研究由丽萍山西山西大学青年项目论文(集)研究报告2009-12-3196汉语诗律演变研究--隋、初唐部分李斐上海上海师范大学青年项目专着2009-12-3197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短语结构研究达胡内蒙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青年专着电脑软2009-1白乙拉项目件1-198白彝关系语素研究汪锋高校北京大学青年项目研究报告专着2009-7-199英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句法分析陈宗利山东鲁东大学外语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10-6-3010 0汉语障碍的心理学矫治研究韩在柱高校北京师范大学青年项目论文(集)电脑软件2010-12-3。
从事件结构看汉语动结复合词
王静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动结式描述的是有终点的事件.在汉语中,动结式主要表现为得字句和动结复合词.本文主要侧重后者的研究,从动结复合词的构成,解读两个角度评述了基于语义,句法角度所作的探讨,提出引入事件结构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势.
【总页数】1页(P143-143)
【作者】王静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1
【相关文献】
1.现代汉语偏正式"动·动"复合词研究
2.现代汉语偏正式“动·动”复合词研究
3.从汉语反义复合词构词看汉语教学本位观
4.从分布式形态学看汉语VV型复合词的生成机制
5.从类型学视角看汉语中并列式复合词的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序陆俭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3-7365(2002)02-0075-03 今年年初,沈阳就跟我谈到将应“语言研究新思维丛书”编委会之约,要与何元健、顾阳二位合作撰写一本尝试运用乔姆斯基(N.Chomsky)生成语法的理论原则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书。
我对乔氏的理论不能说一点都不了解,但确实只是一知半解;但就从这一知半解中,我确实觉得乔氏理论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吸取、消化,并值得试着运用到汉语语法研究中来。
过去境内外已有一些学者试着这样做了。
且不说汤廷池、黄正德、徐烈炯这样一些知名学者,就是沈阳本人也曾运用乔氏管约论(G B理论)里的空范畴(empty category)理论对现代汉语里40余类由动词形成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解释了不少过去汉语语法学界众说纷纭难以解释的问题,其中有些分析,如在动补结构的分析上,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而何元健、顾阳二位这几年来也一直致力于运用乔氏理论原则来分析、解释现代汉语里的一些语法现象,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注目。
因此,沈阳把他们三人合作写书的想法跟我一谈,我立即表示支持。
本书共分四编:“结构理论与汉语结构分析”、“移位理论与汉语移位分析”、“论元理论与汉语论元分析”、“指称理论与汉语所指分析”。
这“结构理论”、“移位理论”、“论元理论”、“指称理论”四部分虽不能说涵盖了乔氏的生成语法理论,但可以说这是乔氏理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没有能力对本书上述四个部分作全面具体的评论,我只想说这么一点,从全书内容看,他们运用乔氏生成语法理论原则来处理汉语事实是有收获的,特别是在打通句法形式与语义解释之间对应联系的瓶颈方面获得了一些进展。
即使只是“一些进展”,意义也是重大的。
我们知道,即将来临的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科学为龙头的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而中国信息科学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有赖于语言学,特别是汉语研究成果的支撑。
yuwenjianshe001@89二语学习者汉语动结式习得研究综述新乡医学院外语系 卢艳梅摘要:汉语动结式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的难点之一。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层面分析了汉语动结式本体研究,并回顾了汉语动结式二语习得研究成果,为将来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关键词:动结式 本体语言引言动结式也称述结式,指由动词带表示结果的补语所组成的句法结构,如“打破、喝醉、洗干净”等。
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句》一书中。
还有学者把它称为“主从式的动词短语”(吕叔湘,1979)、“使成式”(王力,1980)、“补充式”(丁声树,1961)、“黏合式述补结构”(朱德熙,1982)等。
为了简化术语,本文凡称引其他学者著述,统一采用“动结式”这一说法。
动结式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法结构,在汉语中广泛运用。
它不仅独有特色而且使用频率高,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汉语语法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成为语法研究的热点。
此外,动结式内部结构较复杂,因此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的难点之一。
一、汉语动结式本体研究(一)句法层面的研究关于动结式的结构中心问题,语法学家们进行了很多研究。
早期常见的观点认为动结式是一种主从的向心结构,前项动词是结构中心,后项补语是从属成分。
张志公(1952)认为,前面被补充的词是主体,后面补充的词是从属的。
吕叔湘、朱德熙(1952)、丁声树(1961)等的看法大致相同。
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对动结式中心这一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观点。
李临定(1984)运用布龙菲尔德关于向心结构的理论,提出了一种验证汉语偏正结构的方法:“句子里边的一个双成分结构,如果省去其中一个成分,保留另一个成分,保留的这个成分的句法功能未变,整个句子结构的性质也未变,同时整个句子的语义关系是一致的,这样的成分是“正”(中心语),否则是“偏”。
他举了例子“我已经吃饱了——我已经饱了?——我已经吃”。
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生成的过程和困难的论文计算机理论论文1.引言当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的时候,人们就提出了机器翻译的想法,并且在1954年进行了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
然而与后来的各种语言信息处理研究和应用(语言信息检索、文本自动分类、自动文摘、信息提取等等)相比,机器翻译却是进展最慢的。
学者们倾其大半生精力、商家投入为数可观的资金,经历五十多年不懈的研究和开发,得到的成果或者产品却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原因是什么呢?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说,机器翻译系统分析、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能力都还不到位,处理不了的语言现象很多:有的是句子结构层次弄错了,有的是结构关系弄错了,有的是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弄错了,有的是词义辨识错了,还有的错误是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对比差异造成的。
下面是机器翻译处理汉语动结式不成功的几个例子(来自三个机器翻译系统)。
先看生成的情况,机器翻译目前还很难生成汉语的动结式,所以我们很少在汉语译文里见到含有动结式的句子。
对于下面这个英译汉的例子,三个系统都不能翻译成“他把地扫干净了”:he swept the floor clean. * 他干净地扫地了。
* 他清扫清洁的地板。
* 他清扫地板干净。
再看汉语动结式翻译成英语的例子,它们可以说明目前机器翻译系统分析和理解汉语动结式的能力:他踢坏了三双鞋。
*he plays three pairs of evil shoes.*he kicked three pairs of shoes bad.*him kick spoil 3 pairs of shoes.这段路把妈妈走累了。
*the way make mother tired after the walk.*this section of way was walked mother tired(ly).*this road mother walk tired.大家吃腻了剩菜。
*everybody has fedded up with the leftovers.*that everybody ate greasy(ly)surplus vegetable.*all eat,is loathe to leave vegetable.下面我们只讨论动结式的生成问题,其中不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补语用“得”字连接的;2)补语虚化的,如:“抓住”、“买着”、“看完”、“办成”等;3)补语和动结式的宾语有固定搭配关系的,如:“说走了板”、“看愣了神”、“苦出了头”等等。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信息表基本信息姓名伍雅清性别男职称教授政治面貌学历、学位博士毕业学校一、简历伍雅清,湖南慈利县人。
男,汉族。
生于1965年。
现为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湖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形式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兼职教授,全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英国剑桥BEC初级、中级和高级考官。
湖南大学刘銮雄优秀教师奖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和兴趣为理论语言学、句法学、形式语义学等。
主持或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汉语生成类型学研究”、“话语分析”、“形式语言学研究”、教育部“量词语言的生成类型学研究”湖南省“英汉语比较研究”项目等十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先后主编或编写教材或著作多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现代外语》、《外国语》,《外语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外语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
二、主要开设课程本科生课程:高级写作,欧洲文化,宗教文化等。
研究生课程:句法学、语义学、学术写作与文献阅读本科生课程:句法学导论、语言学导论、语义学导论、英美文化三、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学科专业:理论语言学研究方向:句法学、语义学、理论语言学四、主要科研项目1.96,7-98,5英汉语话语分析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批号96BWW023)类别:一般项目,本人排名:第二位,独立完成专著《英汉语话语分析比较研究》两章。
2.98,1-2000,12英汉语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湖南省社科规划办98A116,本人排名:第二位3.2002-2005形式语言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批号02BYY001)类别:一般项目。
本人承担子课题专著《句法理论研究》(进行中)经费1(万元)。
4.伍雅清,课题编号2002141,课题经费10,0000(万元),校引进人才配套10万。
5.宁春岩,李行德,2002259,“认知科学研究”,课题经费:2,6335(万元),国际合作6.胡建华,2005,量化辖域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05BYY045)。
摘要汉语动结式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句式,尤其是考虑到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实现和结果谓词的语义指向。
由于动结式复杂的结构特性,使它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动结式。
本文主要回顾了以往从形式句法角度对动结式进行的研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件结构理论出发,对汉语动结式论元结构的实现做出分析。
本文采用Jimmy Lin的事件结构理论,并对其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以更好的解释动结式的生成和论元结构的实现。
根据事件结构理论,事件结构是由三个基本的事件谓词中心语和两个动词词根构成的。
三个基本的事件谓词中心语是vDO,vBECOME和vBE,分别指称活动事件,状态变化事件和状态事件。
两个动词词根是活动和状态。
事件结构是在句法结构上实现的,并且论元结构与事件结构具有同构性。
针对汉语动结式的语义特点,本文认为动结式的第一个成分,即方式词根是直接嫁接到与其相对应的事件谓词的左边,并且方式词根与其对应的事件谓词是词内附接的关系。
第二个成分,即结果词根是与其相对应的事件谓词的补语,它们之间是中心语与补语的关系。
根据动结式第二个成分所指称的论元是否为第一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本文将汉语动结式分为控制结构和例外格授予结构两类。
并且在修正的事件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句法原则,如黄正德的广义控制理论和最短距离原则,对这两类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实现和句法生成过程进行分析。
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实现涉及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些非第一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能够得到实现,并且整个句子合法;为什么有些第一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并没有得到实现;为什么有些论元,既不属于第一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也不属于第二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能够得到允准,且成为这个句子的致使者,都能够得到解决。
事件结构理论是解释汉语现象有力的工具,尤其是在解释动结式方面。
基于事件结构理论研究汉语动结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因此应用事件结构理论对这种复杂的结构进行研究是有价值的。
论汉语中动结式的终结性2019-08-18【摘要】本⽂考察了汉语动结式的体特征,考察结果表明汉语的动结式与英语动结式⼀样同样表现出可变性。
此外,基于Hay, Kennedy and Levin (1999), Kearns (2005) and Winter (2006) and Kennedy & Levin (2008)对英语动结式所做的研究,作者建议形容词的阶结构很⼤程度上决定了汉语中动结式的(⾮)终结性。
最后,基于汉语中的数据,作者提出⼀个终结的动结式表⽰“最⼤限度地成为A”,⽽不是“成为A”。
【关键词】动结式;终结性;阶结构;形容词1、引⾔终结性迷⼈的⽅⾯之⼀是它与⾮语⾔类的关系。
⼀个给定的谓词是否是终结的或⾮终结的并不仅仅依赖于动词,同样也受名词短语中宾语的可数性以及数量化所影响,受谓词可能含有的介词所影响,以及受相关的形容词的词汇语义影响。
最后⼀个因素是本⽂讨论的重点。
在英语中,动结式⼀类,如“lengthen”(加长),“cool”(变凉),“dry”(变⼲),“straighten”(拉直),因在体的分类中表现出不定性⽽臭名昭著,因为它们与传统的Vendler / Dowty所构建的系统背道⽽驰。
Dowty(1979)⾸次观察到这些动词同时表现出终结性和⾮终结性的特性。
动结式的体类的不⼀致可以⽤⼏个标准测试来说明。
第⼀,众所周知,⾮终结性谓词蕴含于他们的进⾏时,⽽终结性谓词则不然。
参看如下例(1),(2):(1) a. John is singing. John has sung.b. John is writing a song. / John has written a song.(2) a. John is lengthening the string. John has lengthened the string.b. John is straightening the string. / John has straightened the string.例(2)表明,不同的动结式在测试中体现出不同的体特性。
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语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NLG)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然语言生成技术是指将结构化数据转化为自然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输出具有可读性和可理解性的语言表达。
在无人语音助手、虚拟人物、智能客服等领域,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而在将结构化数据输出为文章、报告、新闻等大量自然语言的应用场景中,自然语言生成技术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的研究,主要涉及语言模型、生成模型、句子结构分析、逻辑表示等多个方面。
首先,语言模型是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的基础。
通俗而言,就是为计算机构建一个类似于人类语言的模型,以便让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并对其作出反应。
目前,最常用的语言模型是N-gram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
N-gram模型是指用某个单词前面的N-1个单词来预测它之后的单词,也就是一个基于统计的算法。
而神经网络模型,是通过构建一种深度学习模型,让计算机自己学习和掌握语言规则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
其次,生成模型是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的核心。
生成模型就是通过语言模型和一些其他的规则,将结构化数据转换为自然语言。
通俗来讲,也就是让计算机“写一篇文章”的过程。
其中,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是目前实现生成模型的三种主流方式。
基于规则的方法是指根据一些规则和约束,将结构化数据转换为自然语言。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稳定,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来编写规则和维护代码。
而基于模板的方法,是将一些语言的结构模板存储在计算机中,然后匹配输入数据来生成自然语言。
这种方法在简单场景下表现良好,但是在复杂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来源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效果较差。
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则是让计算机自己学习和掌握语言规则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
这种方法虽然需要较大的训练数据量和计算资源,但是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和自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