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天然气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10
浅谈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能源对策能源是人类赖以论文联盟生存和发展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挑战,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
一、我国能源现状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能源的生产量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形势,能源生产的增长并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
据预测,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的缺口量,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
根据欧佩克(OPEC)的估计,中国的新增石油需求对世界新增石油需求的贡献高达36%。
中国的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因素。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煤炭占到了67%以上,而新能源,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比例都很低。
长期消耗化石燃料,带来大量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给我国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目前,全国能耗费用支出高出美国近一倍,占GDP总量近14%左右。
中国11个高能耗产业的33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6%左右。
3.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同时,由于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
但是,当前在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广泛的认识,对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落实还不够。
4.运输是中国石油安全软肋。
运输安全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运输方式的安全。
由于运力不足,目前国内油轮承担的运输量不足五分之一,其余全部依靠外轮,存在着一定风险。
浅谈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能源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全球能源格局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将首先概述中国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及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情况。
随后,文章将分析中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包括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能源安全保障的加强等方面。
通过对中国能源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分析,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能源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中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利用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目前,煤炭仍然是中国的主导能源,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
石油和天然气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石油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而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近年来在中国的利用量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产业,已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亮点。
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网络,为未来的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中国能源利用现状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能源消费量的持续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仍需要时间和技术的支持,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浅谈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
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具有高效率。
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传导到供
热系统,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达到快速供暖的效果。
与传统的燃煤供热方式相比,天然
气供暖可以大大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损耗。
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具有低碳排放的特点。
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较少,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燃煤供热方式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SO2等有害
气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和环境污染。
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供热需求,还能够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供暖效果好。
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迅速传递到供
热设备和室内空间,使室内温度均匀、舒适。
而且,天然气供热系统具有快速启动、调温
范围广、温度控制稳定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季节和使用需求下的供热要求。
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天然气资源的供应存在限制,一些地区
可能会面临天然气短缺或价格上涨的问题。
天然气供热系统需要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
保供暖效果和使用安全。
天然气供热系统也需要良好的运维和维护,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具有高效率、低碳排放、供暖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有效满
足供热需求,并且比传统的燃煤供热方式更加环保和经济。
在推广和应用天然气供热方式时,应该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并加强对天然气供热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热质量。
浅谈天然气的毕业论文浅谈天然气的毕业论文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使用了天然气,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其长输管道常出现冰堵的现象,使天然气管道不能够正常运作。
对于这一问题,受到了广泛研究人员的关注,人们开始对如何解决天然气管道冰堵的问题进行研究。
为此,本文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为天然气管道冰堵问题提供解决对策。
1天然气中长输管道冰堵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1.1天然气中长输管道冰堵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当天然气中的长输管道发生了冰堵的现象,将会影响天然气中的输气进程,而且发生在不同管道的位置,其产生的危害将不相同。
比如说,在一些比较寒冷区域或天然气管道在投产的初期,那么其冰堵现状将极易在死气段或关闭阀门中的阀腔产生冰堵的问题,进而引发管道的破裂。
要是在节流板控中产生了冰堵的现象,将难以对天然气中的.流量进行计算,并且将会影响天然气运作的工作。
要是冰堵发生在引压管中,那么其将会对控制单元中的信号检测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会因截断出的阀门检测失败而误关。
1.2天然气中长输管道冰堵问题产生的原因通常来说,对于天然体中的长输管道冰堵问题,主要是出现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形下,是因为在该季节中,天然气管道中具有一定量的水。
在管道内中的水通常是呈现气态或者是液态形式的,当在低温时,将容易产生一些结晶现象,进而对天然气中管道的正常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常来讲,管道中气态的水会在不同条件下产生液态的水,并且还会形成天然气的水合物,进而产生冰堵的现象。
对于这一现状,通常是因为在天然气中存在较高的含水量而引起的,并且绝大部分是在管道正常运作时产生的。
然而,其液态的水之所以会在管道中残留,那是因为管道在投入使用之前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干燥,导致气温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产生了冰堵的问题。
这种液态水所产生的冰堵现象,通常都是在管道投用初期产生的,而且在弯道较多的地方以及地形不稳的位置处极易发生冰堵现象。
浅谈天然气特性天然气是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
中国天然气资源量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西盆地。
同时,中国还具有主要富集于华北地区非常规的煤层气远景资源。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东,就是东海盆地。
南,就是莺歌海-琼东南及云贵地区。
西,就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准格尔盆地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
北,就是东北华北的广大地区。
中,就是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战场越扩越大,探明储量年年剧增,开发工程正在展开。
一、天然气的形成生物气——在尚未固结成岩石的现代沉积淤泥中,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可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俗称沼气。
早期成岩气——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在其埋藏深度尚未达到生成石油深度以前,一部分腐植型的有机质即可开始生成甲烷气。
油型气——有机质进入生成石油深度以后,除大量地生成石油外,同时也伴随着生成天然气。
随着埋藏深度的不断增加,生成的天然气也逐渐增加,而生成的石油却逐渐减少,直到生成的全部都是干气,即甲烷气时,就停止了生油。
煤型气——含有煤层的沉积岩层叫做煤系地层,煤型气就是指煤系地层在时间和温度的作用下生成的天然气,其主要成份也是甲烷。
从寻找可燃气体为能源来说,煤型气也不应忽视,因为使用的手段、方法和形成气藏的地质条件大体都和找油、找油型气一样。
近年发现的鄂尔多斯大气田,就可能是属于煤型气。
无机成因的天然气——由火成岩或地热所产生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
二、天然气的组成、视分子量和相对密度天然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其组分和组成无定值。
它没有分子式,也没有恒定的分子量。
在工程上,为了计算的需要,人们一般将标准状态下1mol 体积的天然气质量定义为天然气的视分子量或平均分子量。
显然,天然气的视分子量取决于天然气的组成,一般干气视分子量约为16.82-17.98。
在标准状态下,天然气密度与干燥空气密度的比值称为相对密度,对于一般干气,其相对密度约为0.58-0.62。
浅谈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刘振华发表时间:2019-08-23T10:42:42.62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2期作者:刘振华[导读] 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及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分析来阐述我国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能源的需求和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
而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天然气作为储量较大的绿色能源既可作为民用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及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分析来阐述我国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天然气;综合利用;流程模拟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
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校、优质、清洁能源,其用途越来越广,需求越来越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支持下,我国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从天然气的使用情况来看,和其他资源相比,天然气具有纯净、无污染、经济的特点。
为此,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天然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模拟开发进行策略分析。
1 天然气综合利用1.1 天然气在城市燃气方面的利用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加大了对天然气的需求。
城市天然气成为人们改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重要措施,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天然气的质量能够有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天然气在经济、技术方面优于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使用过程中所具备的市场潜力和也比较突出,拥有广阔的发展市场。
1.2 天然气在工业生产方面的利用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保护要求也日益高涨,绿色能源的使用被提上日程,怎样在确保工业稳定生产的基础上降低能耗成本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当前大型工业发展实际情况,人们开始加大力度改造污染大的生炉、焦炉,实现燃料设备的升级,在工业生产方面注重使用燃烧价值高、排放量少、污染少的天然气。
浅谈天然气在城市发展中的必要性摘要:随着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雾霾天气严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能源安全问题。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不仅是由于天然气所具有的环保和经济性能,还因为它可促进燃料的多样化,在能源供应方面有可靠的保障作用。
现在天然气用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在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提高天然气的应用,使城市重现美丽,天空重现蓝天。
关键词天然气现状及及发展趋势车用天然气发电用天然气1 天然气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石油和煤炭等资源的不断紧缺,加上环保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了天然气的使用行列中。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陆上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1 .5万亿m3,形成了川渝、陕甘宁、青海和新疆四大气区。
四川和重庆地区已建成环状供气管网,陕京输气管道的建成投产,把陕甘宁气区的天然气引入了北京和天津,初步形成了华北地区的供气管网。
近 1 0年来,天然气勘探有了极大的突破,可采储量大幅度上升,预计现在天然气年产量可达到30 0亿m3。
天然气覆盖更为广泛,城市气化更为普及随着天然气管网的不断完善,天然气市场覆盖区域越来越广阔。
截至2011年底,我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已不同程度地使用天然气,全国已有220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使用天然气。
随着天然气管网的不断延伸,特别是云南、西藏等省区天然气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后,使用天然气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将超过300个,即95%以上的地级市能够使用天然气。
天然气普及率越来越高,逐步成为城市主要生活燃料。
截至2011年底,我国气化人口近2亿人,气化率为29.8%,近年来气化人口增速在2500万?3000万人/年。
预计未来10年我国使用天然气的人口将保持较高增速,年均气化人口在3000万人左右。
预计2020年全国气化人口将达到4.7亿人,全国城镇气化率将达到60%以上,大部分省会城市和大城市的气化率将超过80%。
浅谈天然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天然气的使用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气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以中石油为例,目前开发的天然气田已经达到了200多个,并已逐步发展完善,其中只有少数几个处于开发初期。
但是在长期的开发中,天然气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发展疲软,且发展速度逐年递减的趋势.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的天然气开采在2000年到2007年中,开采产量已经增长到了16%左右,目前我国天然气开采仍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深层开采技术。
二、天然气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一)天然气技术的基本概念天然气技术是指在天然气的开采、运输、使用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和手段。
其中主要包括开田取气、管道运输、精炼提取等。
目前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逐渐增加,天然气技术因为在不断地发展成熟,并不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目前已成功研发出了注入二氧化碳以提取高纯度天然气的技术和水平井改造等天然气开发新技术。
随着我国天然气开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天然气技术必将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天然气技术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二)天然气技术的特点天然气技术作为与天然气开采息息相关的一门产业,在很多方面具有着复杂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特点。
一项天然气技术的开发必然会带动与之相关的另一技术的发展,在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突发状况,因此天然气技术还具有很强的临时性、灵活性的特点。
在现代天然气发展的今天,天然气技术以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革新。
三、天然气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天然气技术已经与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较为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开采效率偏低、运输费用较高等问题,因此,天然气开采技術还有待提高。
(一)节能减排的源头治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浪费与失误,这就从源头上造成了我国天然气开采水平偏低的现状。
浅谈四川省城市燃气发展现状及建议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燃气生产与消费大省,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城市燃气是一种清洁、高效、便利的能源,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等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燃气需求量不断增长,燃气供应面临新的挑战。
浅谈四川省城市燃气发展现状及建议,对于促进城市燃气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资源优势明显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具有丰富的天然气、煤层气等燃气资源。
据统计,四川省的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的10%以上,煤层气储量也居全国前列,资源优势明显。
2.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燃气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商业服务等领域,燃气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旺盛。
3.供应服务水平较高四川省城市燃气供应服务水平较高,燃气管网建设较为完善,供气能力较大,供应稳定可靠,服务质量较高。
供气价格相对较低,成本较为合理。
4.问题与挑战尽管四川省城市燃气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深化,但燃气资源开采难度大,成本较高,资源富集度不一,对技术要求较高。
二是城市燃气供应管网建设亟待加快,投资需求较大,资金来源相对不足。
三是燃气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高,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燃气生产、运输、使用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二、建议1.加大燃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要加大燃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开采利用效率。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勘探开发水平,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2.加快城市燃气管网建设要加快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优化管网布局,提高输气能力。
扩大管网覆盖范围,提高供气质量,保障供气稳定可靠。
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多元化资金来源,确保管网建设有序进行。
3.提高燃气行业管理水平要提高燃气行业的管理水平,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
浅谈我国燃气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摘要:通过天然气发电模式,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我国燃气发电的优势较多,如政策保障、基础设施、资源扶持等,但是面对短期资源保障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如燃气轮机核心技术不成熟、发电利用小时数少、天然气产业认知不足等。
所以在未来发展中,燃气发展多呈现出发展区域多点化、气源保障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研究中,重点分析我国燃气发电发展现状与问题,展望燃气发电的未来发展,仅供参考。
关键词:燃气发电;发展现状;前景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再加上碳排放总量限制,相应影响燃煤电厂的发展空间,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发展的新增长点。
天然气的低碳、清洁优势明显,发电环境效益、能源发展格局的作用显著。
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中,天然气占比持续上升,相应促进了天然气发电产业的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天然气发电优势与前景将持续扩大。
1、我国燃气发电发展现状我国燃气发电容量持续增长,全国燃气发电装机容量现已超过1亿千瓦。
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燃气发电占比也持续提升,已占全国发电总量的3.2%。
现代技术支持下,燃气电厂效率的提升幅度明显加大,环境危害性降低。
我国在燃气发电发展中,始终坚持“适度发展”、“有序发展”的原则。
我国多数燃气厂采用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然而燃气供应总规模小,所以部分地区的燃气供应不足问题明显。
小规模的天然气发电,多集中在机场、气田、油田领域,很难将燃气发电作为分布式能源站。
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燃气供应链,严重影响燃气供应的稳定性,加剧燃气发电项目的建设难度,同时对燃气发电发展的影响明显。
相比其他发电方式,燃气发电的成本高,相应增加燃气发电项目的投资难度,导致燃气发电行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持续压缩利润空间,投资回报率低。
我国缺乏完善的燃气发电技术,设备性能、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环保要求、能源需求。
尽管燃气发电模式的环保优势显著,然而污染物排放比较多,比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碳。
我国提出绿色环保发展战略后,煤炭发电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浅谈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
在将介绍背景及问题意识,以及研究目的。
正文将从天然气供热的优势、技术原理、设备和管网要求、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将展望天然气供热方式的未来发展,分析其影响及意义,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从而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天然气供热,供热方式,气源,优势,技术原理,设备,管网要求,应用范围,发展趋势,未来展望,影响,意义,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之一,在供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天然气供热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天然气供热方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国内外天然气供热方式的现状。
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采用天然气供热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天然气供热方式的普及和推广,使得供热设备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提升了供热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天然气供热方式也为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探讨天然气供热方式的背景介绍对于了解其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能源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供热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供热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石油价格波动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找更加环保、稳定和经济的供热方式。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之一,具有天然、环保、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供热系统中。
虽然天然气供热方式在解决传统供热方式存在的问题上具有很大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安全性、设备成本等。
如何更好地利用天然气作为供热的能源,提高其在供热系统中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分析其在供热领域中的优势和特点,深入探讨其技术原理和设备要求,以及阐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四川省城市燃气发展现状及建议一、四川省城市燃气发展现状1. 供应不足在四川省一些地区,由于城市用气需求增加,供应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
特别是在冬季供暖季节,城市燃气需求急剧增加,供应不足严重限制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气。
而且,部分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短缺,需要从外省引进,这也给供应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 管网老化四川省城市燃气管网存在老化和漏气现象。
由于管网建设时间较早,部分管道设施老化严重,导致燃气泄漏和安全隐患。
这不仅损耗了资源,也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
3. 燃气利用率低尽管城市燃气供应不足,但一些居民的燃气利用率还是相对较低。
由于价格和推广力度等因素影响,一些居民仍然使用传统的煤炭或柴火进行取暖和烹饪,这不仅增加了环境污染,也存在安全隐患。
4. 规划不完善在一些城市燃气发展规划方面存在不足,通常只考虑了城市中心区域的需求,却忽视了郊区和农村地区的燃气需求。
导致一些地区的燃气供应较为不稳定,且很难普及燃气设施。
二、建议1. 完善管网建设针对管网老化和漏气现象,应当加大对城市燃气管网的改造和维护力度。
加强对燃气管道的监测和检修工作,及时发现并修复问题,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2. 提高燃气供应能力应当加大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引进和建设天然气管道,加强与外省的合作,扩大资源供应渠道。
加快对城市燃气储气设施的建设,提高燃气的储备能力,以应对用气高峰期的需求。
3. 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应当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燃气利用率。
比如通过减少煤炭和柴火的使用,推广天然气和沼气等清洁能源,以改善环境、减少污染。
4. 加强规划与普及在城市燃气发展规划方面,应当注重全面考虑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燃气需求,加强规划与普及工作。
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快推广城市燃气设施,使燃气供应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域和人群。
三、结语四川省城市燃气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很多可操作的建议。
只要相关部门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相信可以解决目前的供应不足和管网老化等问题,带动城市燃气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浅谈我国城市燃气发展现状与趋势方召君【摘要】文章结合合肥市天然气发展状况,对城市燃气现状做了简要探讨和分析,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并结合目前我国燃气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认为燃气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9(021)001【总页数】4页(P112-114,86)【关键词】城市燃气;发展;趋势【作者】方召君【作者单位】合肥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安徽合肥 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6.6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经广泛应用到城市各个角落。
合肥市从2002年开始引进天然气,目前民用户数已经达到 160多万户,除此之外还有庞大的商业用户群体。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管网的敷设也已经向合肥周边城市蔓延,如此大规模的用户量以及复杂的管网必然给燃气管网的输配能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一方面,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城市燃气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但是仍然有各类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后期管网的维护、管道的抢险等。
气源是所有发展的前提,除了民用,还有很多大工业的发展都依赖于天然气,若气源得不到保障,一旦进入冬天,很多大工业就会面临停气的问题。
2017年底在全国闹起了“气荒”,很多城市天然气气源得不到保障,导致天然气价格疯涨,各燃气公司为了保证民生纷纷高价采购天然气。
表面原因是北方大面积煤改气造成的,其实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天然气自给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还在依赖进口。
而我国探明可开采的页岩气储量相当大,若能开采页岩气并辅以天然气,气源将会得到充分保障,我国天然气对国外的依赖性将会大大减小,这也势必会给城市燃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就以上问题结合合肥市天然气发展遇到的矛盾和市场发展需求对城市燃气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1 天然气需求趋势2016年后在能源改革深化以及环保趋严的驱动下,燃气行业将实现二次成长。
2014年以后,因为天然气气价改革,天然气价格出现连续上调,叠加之后经济放缓,下游工商业用气需求增速明显回落。
浅谈石油天然气及其危害一、天然气成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通常占90%以上,还含有一些乙烷、丙烷、丁烷及戊烷以上的烃类,并且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氢气等非烃类组分。
我国不少气田或油井伴生气中都含有酸性气体,主要是含有硫化氢,硫化氢含量通常在0.1%(体积百分比)以下,如陕甘宁气田硫化氢含量0.02~0.05%。
但是也有个别偏高,例如,川东沃东河气田三叠系气藏的最大硫化氢含量为32%(493mg/m3);河北赵南庄气田硫化氢含量达92%。
硫化氢溶于水,形成弱酸,对金属的腐蚀形式有电化学腐蚀、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氢脆通常会导致生产套管柱突然脱落,气井不能正常生产,危害极大。
二、天然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对密度:0.55~0.75闪点:-218℃自燃点:500~700℃(典型干气)爆炸下限:3.6%~6.5%爆炸上限:13%~17%最小点火能量量:0.3~0.4mJ(典型干气)三、天然气的危害甲烷本身无毒,这是一种简单的窒息性气体。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经粘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对心脏等多器官造成损害。
对其毒性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大脑和粘膜之间的接触部位。
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猝死。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如果天然气含有更多硫化氢,吸入会损害健康,甚至致死。
0 引言目前,对天然气的开发与处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面对着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以及不断恶劣的生态问题,强调对天然气的有效开发和高效管理无疑成为实现高效、清洁、廉洁、环保、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趋势。
天然气作为一种矿物能源与优质化工原料,相比于石油能源、煤矿能源而言,更为安全、清洁、环保。
从客观上来看,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但在对天然气的处理方面,相比于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却相对较晚。
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对于天然气的开发与处理也日益成熟,各方面设备和技术都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满足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需求。
1 天然气的开发我国天然气开发较早,已经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科研、设计与建设、生产体系,相比于其它清洁能源的开发,对于天然气的开发和应用明显地放在突出位置,应用规模也更为广泛。
从客观上来讲,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具有巨大的生产发展潜力,随着生产工艺和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我国在天然气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有效地缓解了我国能源匮乏问题和生态污染问题,对于实现社会文明、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不断强化,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在随时增长,清洁、环保、优质的天然气开发无疑成为缓解我国能源紧张问题,提升发展实力和实现文明、和谐进程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
一方面,天然气开发和处理作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国家实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要求,基于政府的支持,天然气开发在资金、政策方面都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科技进步与发展也为天然气的开发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逐渐形成优良的石油开发和利用工艺。
另一方面,我国关于天然气的开发方面已经形成一个具有行业性、先导性、科研性和权威性的天然气开发中心,也就是说在天然气开发技术人才要求方面,技术载体方面、知识体系方面都较为成熟,对于推进天然气开发新工艺、新技术的形成,完善天然气技术推广系统方面,实现天然气开发优质化发展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浅谈我国的能源状况及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能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民生的基本保障;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能源的依赖,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更加强烈,能源的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在上个世纪,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的大量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而在本世纪,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实现工业,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的大量消耗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能源第二大生产和消费过;当前,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总观我国的能源状况,有如下特点:第一,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第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第三,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煤消耗量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倍;这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第四,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中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煤矿生产安全欠账比较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第五,能源供需形势从长期看依然十分紧张;我国的能源生产经过50年的努力,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绩,能源紧张的矛盾明显缓解;然而与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洁净高效能源,缺口依然很大;2013年10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报告估算,中国10月石油进口量达到每日630万桶,超过美国的每日624万桶,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报告预计,2014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速将在4%左右,达到亿吨;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亿吨和亿吨,较2013年增长%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第六,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并开始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继续扩大;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烟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最近几年,被人们广泛关注的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煤的燃烧造成的;通过分析我国的能源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能源状况不容乐观,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在当前以及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能源问题是我们要面临的一大挑战;那么,我们又有那些措施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呢1,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的经济模式,单一追求DGP的增长,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倍;由此可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我们有很大的潜能;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升科技含量方面来着手;1,1,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国的产业的分布存在分散,分割,杂乱无序,随意排污的现象,严重浪费了资源,增加环保治理的成本;而循环经济能有效的这些问题的资源浪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调整展业的空间布局,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统一: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集约型获得企业效益;二是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网络,通过共生企业间的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使用,实现园区总体的资源和能源增值,获得丰厚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层次的物质循环流动体系,通过最大限度的理应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机联系与可持续发展;1,2,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生产设备的老化,生产工艺的落后,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加大科技的输入,研发新设备,开发新工艺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在我国,乃至于全世界,化工行业一直是一个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如果化工节能技术有很大的提高,这无疑对整体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开发新能源,弥补传统能源的短缺,并进一步寻找传统能源的替代品;能源的供不应求必然促使我们去寻找新的能源形式,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这些新能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可以再生,这也就避免了面临能源消耗殆尽的危险;由于新能源的种类较多,在这里,我将重点介绍我认为最具发展潜能的太阳能和核能,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新型能源;2,1,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能源的来源,地球上的其他能源形式都是通过能量的转化得到的,按照这个思路,若能在能量的源头上做好能量的高效利用,这将为解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类型: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太阳光合成;而目前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前两种类型;对于光热的利用,原理较简单,将太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等高品质的能量,从而导致其利用率不高,因此我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而减少家用燃料及电能的使用是太阳光热运用的最佳途径;而减少生产成本,扩大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普及重点;对于太阳能光伏的利用我认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目前,对光伏的利用,光电的转化率还有待提高,还需要用科技的力量研发新型光伏电池材料,做到在提高光电转化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以取代传统能源;对于太阳光合能的运用还有待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可以人为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然而人们对生物体研究还不够深入,但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也必将成为现实;2,2,核能的利用;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由此可见质量亏损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这远远高于一般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因此,核能的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弥补当今能源短缺上有很大的必要性;然而,目前对核能的利用还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资源利用率低;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核反应的安全性还有待于提高;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等;这些不足之处都制约了核能的发展,在很多地方核电的开发多得到人们的反对;当然,这些问题正在一步步的被解决,我们对核反应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安全性也更加可靠,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核能的运用会不断扩大;2,3,未来的新能源:微生物;在近些年来,生物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度被人们认为会致使人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确,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一点点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生物技术,它具有套件温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也引导了人们开发新能源的思路;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改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轻了大气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制取氢气,以开辟能源的新途径;3,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燃料内部的化学能,开发高效燃料电池;在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中,都是将能源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直接运用或者再将其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再来加以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热能属于低品位的能量,它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等高品位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导致能量的大量损失;然而,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可完全,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的;于是燃料电池优势便凸显出来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的性能对电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电极的性能,开发新型,高效电极材料对燃料电池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就目前而言,燃料电池对能量的利用率已远高于火力发电对能量的的利用率,并且燃料电池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同时燃料电池的运用灵活多变,使用方便;尽管如此,目前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首先技,术还不够成熟;燃料电池对工作条件的要求较高,效率受环境温度,压力的影响较大;其次,生产成本较高;尽管燃料电池对燃料的利用率较高,但在生产电池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能量,同时科技成本也十分巨大,这样燃料电池的推广就缺乏了竞争力;再者,燃料电池对燃料的要求较高;燃料电池要求燃料有较高的纯度,这也就增加了燃料的生产成本;以上三个方面,是我认为解决当前能源问题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科技的进步是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有力保证;对未来的世界,能源的获取方式必将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方式的有机统一,将或许成为未来世界的能源格局。
浅谈我国天然气资源石嵩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20080204摘要:本文通过从天然气的特性、我国天然气的储量分布及勘探战略和天然气的开采技术三个方面大体介绍了我国的天然气资源。
本文旨在使读者对于天然气资源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本文着重强调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希望我国加强在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以及使用方面的建设力度,增加天然气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的占有比例。
关键字:能源;燃气;天然气;储量与分布;开采技术1.引言:燃气作为能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与固体燃料、液体燃料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首先,采用气体燃料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煤炭燃烧时所排放的大量SO2、尘粒、NO x、CO等有害组分严重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有资料表明,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是煤炭,燃煤造成大气中90﹪的污染物和80﹪的烟尘污染。
若以气代煤可减少NO x排放量的80﹪~90﹪,减少SO2排放量95﹪~98﹪,能有效地改善环境。
其次,气体燃料有利于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
如用于居民炊事与燃煤相比可提高热效率2倍以上,较燃油提高近1倍。
气体燃料用于工业生产还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生产自动化,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燃气工业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除用于民用、工业用外,还可应用于发电、燃气透平机、内燃机及作为汽车的燃料等[1]。
并且燃气可用管道输送,在很大程度上可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下表是1996年世界几个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结构:表1 1996年世界几个重要国家能源消耗结构从中可以看出在世界上各个重要的发达国家中,气体燃料占能源总消耗的比重都很大,同时也远远超出我国。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但是燃气具有清洁,高能等诸多优点,所以燃气这有燃料非常值得我国关注并加以大力发展。
燃气按气源分类可分为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以及生物气。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天然气。
2.天然气资源2.1天然气的特性天然气是指通常生物化学作用及地质变质作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生成、运移,并于一定压力下储集在地质构造中的可燃气体。
通常根据形成条件不同,分为油田伴生气、气田气及凝析气田气。
天然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组成随气田和产气层位不同而异。
其中气田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2H6以上的烃类较少,同时还含有少量H2S、CO2、N2、H2O以及He、Ar 等非烃类组分;油田伴生气的特征是除含大量CH4外,C2H6以上的烃类含量较高;凝析气田除含有大量CH4外,C5H12以上烃类含量较高,并含有汽油和煤油组分。
用天然气作燃料比其他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容易燃烧,清洁无灰,热值高(3642MJ/m3),燃烧效率高,是最清洁的高能优质天然燃料。
无论用于工业、发电、燃气透平机、内燃机,还是用于民用燃料都是非常理想的。
天然气既可以单独供给各种加热设备作燃料,也可以和其他地热值燃气混合后供给用户使用。
天然气中含有大量的烃类气体,经转化后可得到以H2和CO为主的还原性气体,用于冶炼工业。
天然气也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2]。
2.2我国天然气的储量及分布2.2.1 储量现状[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并在公元13世纪就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气田——自流井气田。
但是天然气现代化的研究、勘探和开发则比较滞后,近20年才整体启动。
因此,中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储量发现率低,发展天然气工业的前景良好。
截止1999年底,中国(未统计台湾省,下同)探明天然气(仅指气层气,下同)地质储量总计20 635×108m3,其中煤层气为11 174×108m3,占54﹪;油型气为9 461×108m3,占46﹪。
可采储量为113 049×108m3,历年累计采出2 836×108m3,剩余可采储量为10 213×108m3。
如果把油田溶解气的可采储量3 462×108m3计入内,1999年底中国整个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6 511×108m3。
由于溶解气室随石油开采产出,从属于石油的储量,一般天然气储量不将其包含其内。
到1999年底,中国14个盆地共发现以烃类气为主的有机成因的气田171个,同时还发现二氧化碳为主的无机成因的气田21个,共有气田192个(图1)。
图1 中国天然气田的分布值得指出的是二氧化碳含量达95﹪以上的气田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过去被忽略了。
松辽盆地万金塔二氧化碳气田、渤海湾盆地花沟二氧化碳气田、苏北盆地黄桥二氧化碳气田和三水盆地沙头圩二氧化碳气田现已投入开发。
2.2.2 中国天然气资源特点[4]一.根据中国的天然气地质和经济发展程度,可以简要地把中国分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和陆架区四大含气区。
分布看,中国天然气资源在区域上分布具有巨大的不均衡性(表2),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区的中、西部区,其天然气可采资源分别为4.115×1012m3和3.519×1012m3,两者合计约全国天然气资源量的66.15﹪;其次是海域,中国近海大陆架天然气可采资源约为2.967×1012m3,占全国的25.71﹪;东部区天然气资源相当贫乏,仅占全国的8.14﹪。
表2 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地区及主要盆地分布统计表地区/盆地可采资源量/×1012m3占全国的/﹪东部区0.939 8.14松辽盆地0.200 1.73渤海湾盆地0.421 3.65中部区 4.115 35.66鄂尔多斯盆地 2.071 17.95从盆地分布看,中国天然气资源也集中分布在少数大型含油气盆地中,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和莺-琼四大盆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依次为 2.409×1012m 3、2.071×1012m 3、2.044×1012m 3和2.032×1012m 3,其综合约占全国的3/4(74.15﹪)。
从经济开发角度看,这四大盆地将是中国天然气勘测开发最重要的基地。
二.气田规模偏小,世界级大气田较少勘探实践证明,无论石油还是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型、特大型油气田中,它们的发现对储量及产量的增长起关键性作用。
因此寻找大型、特大型油气田对油气工业发展极为重要。
按世界较流行的划分方案,以可采储量大于10000×1012m 3为特大型气田、以大于1000×1012m 3 为大型气田的划分标准。
如表3所示,根据90年代初的资料,世界现特大气田15个,其可采储量39.82×1012m 3,占界天然气储量的35.8﹪;大型气田100个,其可采储量27.84×1012m 3,占世界储量的25.1﹪,可见,世界天然气储量的主体是由>1000×1012m 3的大型、特大型气田构成,两者合计占60.9﹪。
表3 中国与世界气田规模对比表[5]注:世界值据《世界气田图集》统计(1991),中国数据据2001年储量公报。
目前,中国气田可采储量大于1000×1012m3的仅有3个,其依次是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气田(可采储量1814.02×1012m3)和苏里格气田(可采储量1632.78×1012m3),其储量合计约占全国气层储量的28.06﹪。
三.气田储量丰度较低,开采难度大,效益相对较低按国家天然气储量规范规定,天然气储量丰度分为四级,>10×108m2/km2者为高丰度,5×108m2/km2~10×108m2/km2者为中丰度,1×108m2/km2~5×108m2/km2低丰度,<1×108m2/km2者为特低丰度。
据统计,全国气田平均储量丰度仅为0.79 x108m3/km',总体上属于特低丰度类型,气田储量丰度以低、特低丰度类型为主。
其中,高丰度气田的探明储量占储量的18.74%,中丰度气田的探明储量占储量的8,25%,低丰度气田的探明储量占储量的38.56%,特低丰度气田的探明储置占储量的34.45%,即低丰度和特低丰度气田的探明储量占总储蚤的70%以上。
中国气田规模偏小、丰度偏低,再加上气藏埋深偏大,除了影响储量保证程度以外,更重要的是使勘探开发难度增大,最终影响气价,使气价总体明显偏高。
显然,在利用规划中不仅要重视天然气资源量一储量系列的量,还要注意其“质”。
2.2.3 21世纪勘探战略一.天然气工业必须立足于找寻大、中型气田。
中国大中型气田仅占中国气田总数的3.1﹪和25﹪,但拥有中国天然气地质储量的43.8﹪和43.6﹪(表4),说明了大中型气田在中国天然气工业占有的重要地位,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发现更多的大中型气田。
表4中国各类气田比例简表[6]二.中型气田的前提下实行大、中、小型并举。
三.气勘探的重点是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那些大、中型寒气盆地和领域。
这些盆地依次为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海西湖凹陷、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
虽然这些盆地在近10年来的天然气勘探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仍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有待勘探,可以找到更多的大中型气田。
四.稳油兴气”的总体战略前提下,加快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近中期我国天然气勘探的总体布局是:立足中部、加快西部、发展海域、深化东部。
五.川、鄂尔多斯、塔里木、莺-琼等4个大型富气盆地的持续勘探,力争在21世纪初期建设成4个万亿立方米级储量的大型天然气基地;加速对东海、松辽、渤海湾、准噶尔、柴达木4个大型富气油盆地天然气勘探,力争在21世纪初建设成4个中型(数亿立方米储量)天然气工业后备基地[7]。
2.3天然气的开采天然气埋藏在地下几百米至几十米,要把它开采出来必须打井,井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于地质复杂情况与井的产量高低。
气井井身是由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及油管组成。
在表层套管与井壁之间及表层套管与技术套管之间均用水泥固结,以防止井壁坍塌及地层间气、水串漏。
油(气)管悬挂在采油(气)树的油管头。
在地面控制气井(油气井)的设备是一套四通(三通)、闸门、针型阀(或油咀)、压力表组成的井口装置,常称为采油树或采气树。
安装好井口装置后,一般对气井进行替喷诱导以达到自喷的目的。
2.3.1 天然气开采技术现状下面就以中石化为例分析不同类型气藏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石化气藏按SY/T6168-1995标准的分类,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中、高渗砂岩气藏;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凝析气藏和碳酸盐岩气藏。
随着天然气开发节奏的不断加快,气田新区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各个油田经过大力研究,初步形成了低渗透储层改造、排液采气技术、增压开采技术、复杂结构井技术、气井防砂、防堵、防腐等新技术,为气田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提高了气田开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