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11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的】1 .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 .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3 .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学习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学习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主办地在哪?二、导入新课:1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 .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3、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4 .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5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北京位于___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___。
2 .北京的经纬位置大致是___、___;北京的地势___,属__气候。
3 .北京是新中国的___,是全国的___、___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___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___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4 .北京向东出___,可以进入东北地区。
二、选择题1 .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A、文化中心B、国际交往中心C、交通中心D、政治中心2 .北京西隔___山就到___高原()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C、太行山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黄土高原3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A、钢铁工业中心B、经济发展中心C、政治文化中心D、金融中心4 .北京最近的还是()A、南海B、黄海C、东海D、渤海5 .北京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6 .从北京向东出山海关,可以进入()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黄河中下游平原7 .位于北京北面的山脉的是()A、燕山B、阴山C、太行山D、巫山【要点归纳】1 .北京经纬度位置;2 .北京自然条件;3 .北京的城市只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 1.读图6.42说说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起伏,,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3.读北京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有关北京的景观图片,如鸟巢、故宫等。
提问:图中的这些景观位于我国的哪一个城市?学生答:北京。
承转:北京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活动】二、自然环境“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北京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
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活动】地形与河流结合地图,分析北京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从地形、地市、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的地理环境。
简单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的纬度位置优越,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
课题: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城市职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城市职能。
3.学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做简要评价。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读图、运用材料获取信息说明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3.尝试用辩证的、全面的思维分析问题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逛北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注:认读包括两部分,学生认读和教师解读。
教师要强调,学习目标包括方法思路目标和学习内容目标。
师: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
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小组合作学习(一):地理位置读地图册《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课本图 6.42,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北京的自然特征是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二):自然特征地形地势、河流与气候学生结合课本图 6.42以及地图册第8页的图,了解北京的地形地势、河流以及气候类型和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1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对我国首都北京的深入了解。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北京在我国政治、文化、历史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大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北京,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首都北京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及其在我国政治、文化、历史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京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北京的基本情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北京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北京的具体案例,如名胜古迹、城市规划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文化内涵。
4.图片展示法:展示北京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北京的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查阅关于北京的资料,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3、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学习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堂测试。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1课时:政治文化中心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政治文化中心”,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学习重点: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学习难点:对北京的位置简要的评价。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我国有___级地方行政区划,最高级别有__个,可以分为__个直辖市,__个省,__自治区,__特别行政区。
其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____。
2、北京的地理位置是__________,地理坐标是(___,___)。
3、北京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相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地理:8.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北京地理环境的特征和城市职能【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地理位置和一个城市基本区域特征的关系预习内容:一、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学生阅读分析课本23-24页:①“北京市略图”,②“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及文字;地理图册P4页寻找北京的位置;P20页页③“北京市全图”,讨论并归纳出下面问题:1、海陆位置——_______平原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____海,与______省和______市接壤经纬度位置——北京大致位于北纬______度,东经______度;相对位置——北京是东北、西北、南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2、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了北京的气候类型,回忆北京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夏___,春秋____,冬季_______,夏季________。
3、北京的地势特征是西部和北部______,东部和南部______.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平原4 找出北京的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等二、北京的城市职能1 北京是新中国的_____,是全国的______ ______中心,也是____________中心. 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也在北京。
各国驻华大使馆都设在北京。
2 北京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
北京的_____最多、_____机构最多、_______馆最多 __________团体最多……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北京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北京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地理位置和一个城市基本区域特征的关系预习内容:三、历史悠久的古城1 请学生阅读教材“历史悠久的古城”和阅读资料,并思考两个问题:北京的旧城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布局?2 北京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成为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又为它留下了独特的文化色彩,在从古至今北京的发展中,自然环境一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看一看水源对于北京古城城址变迁的影响._________是造成历史上北京城市不断向北迁移的原因3 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的名胜古迹.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先后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4 历史为北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使之能够持续的利用下去,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好“利用”与“保护”的“度”四、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1 指导学生阅读图“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城市空间以___为中心向____扩展,兴建了许多______,还建设了一批_______.由_____和_______组成的_______系统将城区各个部分以及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2 ①北京周围密布着卫星城和新区,这是大都市的典型特征;②北京不仅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并且还有发达的公路系统,它使北京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各区的联系和沟通更加快捷、方便。
《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城市建设成就、了解其未来发展方向。
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城市建设成就、了解其未来发展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
(略)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
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好,我们请XX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一一北京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北京”(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介绍北京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很多,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图书等对北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去过北京旅游,对北京已经有了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总论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从资料和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进行区域分析的能力。
【设计思想】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可介绍、可分析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如何从纷繁庞杂的教学素材中挑选出最能突出北京特质的内容,是上好这一节课的第一步。
考虑到要突出北京的“首都”特质,本课时主要选择了三大块内容:北京的城市职能、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
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如以易中天的《读城记》导入,分析北京地理位置时,以乾隆皇帝的诗句引入等;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如自主学习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条件、讨论探究北京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分组讨论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等。
整节课通过动静结合、史地结合、谈古论今,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注重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目标】⒈通过图文介绍,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并形成对首都北京的独特的城市印象,激发对祖国首都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⒉通过读图,自学认识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⒊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认识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
教学难点: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易中天的《读城记》: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1学时课题:政治文化中心一.目标呈现1.学习目标(1)了解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能举例说明。
(3)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重点难点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3.学法指导先阅读18—20页,重点分析地图“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掌握北京的位置特点和三大职能。
二.预习热身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海。
2.北京是全国的、、中心。
3.北京的纬度是,经度是,属于气候。
4.北京从西北出关,可进入高原;向东出关,可进入地区。
三.活动探究1.19页活动1。
2.20页活动2。
四.盘点提升1、小结本课所学知识。
2、你还有什么疑惑,请你提出来。
五.达标检测1.北京市位于山脉的南部,其沙尘暴的主要来源是。
2.北京属于气候,气候特点是。
3.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河流流向是。
4.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中心;北京有外国驻华大使馆和国际组织代表机构,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中心。
5.读“北京市地图”,回答:(1)与北京相邻的省区:A 是,B是。
(2)离北京最近的海C是。
(3)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
(4)北京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高原,西面是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
八年级地理学科有效课堂学案课题:《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一.学习目标1.记住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2.知道北京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二.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2.学习难点:北京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_____北缘,北部是______山脉,西部是_____余脉西山。
2、北京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与山地为主。
地势______倾斜,受地势影响河流多自______流,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____水系。
3.北京的气候类型:__________ 气候特点:___________4.目前,北京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5.北京市的主要城市职能______.______.______.6.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科技开发试验区___________ 。
(二)巩固练习1..北京境内的主要河流均由西北流向东南,说明北京地势()A 东北高西南低B 南高北低C 西北高东南低D 东高西低2.鸟巢·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都集中在北京,说明了北京城市职能之一是全国的()A文化中心 B 政治中心 C 交通中心 D 经济中心(三)小结1北京市自然地理环境(1).经纬度位置:40oN,116oE(2).海陆位置:华北平原北缘,面向渤海。
(3).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北京是我国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北京市具有的城市职能:全国政治中心; 全国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4.城市建设成就5.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四.当堂检测1.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A.北京故宫B.天坛C.雍和宫D.颐和园2.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A.高架屋B.四合院C.竹楼D.蒙古包3.2014年春,北京多次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能见度低,质量下降,給人们生产、生活及身体带来较大危害.下列行为中,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以步代车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B.增加城市绿地C.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D.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4. 读图北京市简图,回答(1~3)题。
第一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是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课时的内容。
我国的省级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
本章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根据一个城市的职能和历史等条件,考虑城市发展和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基于以上目标要求,选择北京市为具体案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北京市位置、范围、对其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掌握省级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展开了第五章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学会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3.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岳云鹏的《五环之歌》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知道的关于北京的事物,天安门、鸟巢、水立方、故宫……从而引出首都北京的符号,现代北京的符号,古代北京的符号,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系统化。
然后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要达到目标更清晰。
二、自主学习:(要求:单数组负责1、3题,双数组负责2题)1、北京的城市职能有哪些?2、读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邻省区、海陆位置、交通位置3、读图,认识北京的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找出:华北平原、军都山、西山、燕山描出: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三、展示精讲:1、北京的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中心、全国的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教师讲解:哪些事物、现象体现了北京的三个中心?巩固练习:北京的城市职能抢答例如:清华大学、中南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国大使馆……2、北京的位置:读图分析(用图展示给学生最直观的认识) 经纬度位置:北纬40°、东经116°海陆位置: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东南面向渤海,距海150千米 相邻的省区:东南邻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学案学习目标:了解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自学思考题:1、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海。
2、属带气候。
3、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夏季。
[达标练习](1)位于平原北部边缘。
该平原是我国第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和。
(2)属典型的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3)的地势表现为高,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平原。
(4)的地理坐标是,。
(1)三面被某某省包围,是某某省的一部分。
(2)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流经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5)“时间”就是的地方时。
(1)西隔山就到高原()A.太行山某某高原B.大兴安岭某某高原C.太行山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黄土高原(2)的城市职能是()《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学案总第7课时,使用时间:月日编制:耿远洪审批:李杰审核:X胜利学习目标:了解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自学思考题:4、是全国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5、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6、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7、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8、猿人早在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
9、旧城形成于、两代,建筑排列成状,城市格局成“”字轴线形。
10、在建都的朝代有、、、。
11、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等[达标练习](1)建城的历史已有年,最早称为。
先后有、、、各代在此建过都。
(2)旧城的格局形成于,两代,成形。
在这之前,旧城城区曾几度变迁,引起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3)未来的将成为一个。
(1)是个文化古城,历史遗留建筑很多,严重阻碍了的发展,应坚决拆掉。
(2)今天的城已一改过去的旧面貌,历史对的今天毫无影响。
(3)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提高旅游收入,应延长营业时间,扩大游客量。
(4)为加快的发展速度,应加大工业发展的力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1(六)《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导学案姓名 班级【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学会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城市职能。
【学习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一、自主学习 (一)北京的位置1.北京位于_______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______海。
2.读图6.3(第19页),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按我国划分的温度带是 属于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 (2)海陆位置:南面: ___ 平原 物产西北: __ 高原西面: _ 高原 基地东南:面向 海 虽然北京(是 ,不是)沿海城市,但直线距离海洋仅为 千米向东:出山海关,进入_______平原(3)相对位置:与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区是:__ 省、 __ 市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 ___ ,是全国 ____ 、 中心,也是 中心。
2.北京市区中心有世界名城中最大的 _____ 广场。
广场西侧的 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在地。
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
全国的_________中心。
3.北京是全国 学校最集中的地区,拥有众多的 学校和 院所,还拥有众多的________馆和 场馆等。
全国的_________中心。
4.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___________届____________会。
(三)古城北京1.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代在北京建都。
2.北京旧城的格局形成于_______、_______两代。
表现为“______”字轴线形的城市格局。
3.北京的名胜众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址、________园、_________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1.读图6.42说说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起伏,,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3.读北京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有关北京的景观图片,如鸟巢、故宫等。
提问:图中的这些景观位于我国的哪一个城市?学生答:北京。
承转:北京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活动】二、自然环境“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北京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
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活动】地形与河流结合地图,分析北京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从地形、地市、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的地理环境。
简单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的纬度位置优越,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教材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因此说,北京这节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北京的未来发展趋向。
本节教材的线索非常明确,即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职能;正是由于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正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又因为它是历史古都,所以在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留。
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活动式课文介绍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与古都有着直接的渊源。
于是,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历史遗迹等,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后面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介绍了古城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无论从城市的建设还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北京都体现了时代的气息。
当学生对北京“传统”与“现代”的层面都有所了解之后,教材又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保护”还是“发展”的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学思考题: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海。
2、北京属带气候。
3、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夏季。
4、北京是全国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5、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6、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7、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8、北京猿人早在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
9、北京最早称为。
10、北京旧城形成于、两代,建筑排列成状,城市格局成“”字轴线形。
11、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
12、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北京名胜古迹有:、、、、等教学过程第六章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
(略)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
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
(略)板书:一、北京概况位置、面积、人口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
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板书)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
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
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
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
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
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
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
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2.北京的气候(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 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
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板书:3.北京的河流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
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讲述:(板书)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1.填空(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
该平原是我国第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和。
(2)北京属典型的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高,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2.判断(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3.选择(1)北京西隔山就到高原()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C.太行山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黄土高原(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A.钢铁工业中心B.经济发展中心C.政治文化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答案:1.(1)华北二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3)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华北(4)40°N 116°E2.(1)×(2)×(3)×(4)×(5)×3.(1)C (2)CD第六章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提问,学生回答: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讲述: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板书)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两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5,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提问,学生回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