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苏轼与合浦有关的诗作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苏轼的⾚壁赋与⾚壁怀古苏轼的⾚壁赋与⾚壁怀古 苏轼的《⾚壁怀古》这⾸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苏轼谪居黄州时作,1082年秋、冬写下《前⾚壁赋》和《后⾚壁赋》。
【前⾚壁赋】 壬戌之秋,七⽉既望,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
清风徐来,⽔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
⽩露横江,⽔光接天。
纵⼀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飘飘乎如遗世独⽴,⽻化⽽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兮天⼀⽅。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之嫠妇。
苏⼦愀然,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客⽈:“‘⽉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东望武昌,⼭川相缪,郁乎苍苍,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驾⼀叶之扁⾈,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粟。
哀吾⽣之须臾,羡长江之⽆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客亦知夫⽔与⽉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盖将⾃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尽也,⽽⼜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吾之所有,虽⼀毫⽽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间之明⽉,⽿得之⽽为声,⽬遇之⽽成⾊,取之⽆禁,⽤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尽藏也,⽽吾与⼦之所共适。
”(共适⼀作:共⾷) 客喜⽽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中,不知东⽅之既⽩。
【后⾚壁赋】 是岁⼗⽉之望,步⾃雪堂,将归于临皋。
⼆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叶尽脱,⼈影在地,仰见明⽉,顾⽽乐之,⾏歌相答。
苏轼在合浦时期的活动及影响摘要:苏轼因“乌台诗案”而不断流贬,于元符三年(1100)六月终获赦,被朝廷安排从海南儋州量移廉州(今广西合浦县),同年元符三年(1100)八月离开。
苏轼在合浦生活了两个月左右,在合浦期间苏轼游山玩水,进行了多次休闲活动,也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文,合浦至今依然存在不少与苏轼相关的历史古迹以及民间传说,这也对合浦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合浦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重要的痕迹。
关键词:苏轼;合浦;休闲活动;影响一、苏轼量移廉州的原因合浦,取义为江河汇集于海之地,因当地有大廉山,又称廉州。
苏轼文采出众,但从政生涯并不平坦,苏轼因“乌台诗案”而流贬各地,直到晚年才被赦免。
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七月初到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八月底,苏轼总共在合浦生活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合浦也是苏轼在广西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
据《宋书》记载,“微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徒永州。
”[1]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宋徽宗继位,召还元祐旧臣,苏轼也因此得赦。
“量移廉州安置。
”[2]移为古代官员调用的程序之一,即到某地等候任用。
苏轼接到朝廷的诏书后大喜,写下《移廉州谢上表》,其中“拜望阙庭,喜溢颜面。
否极泰遇,虽物理之常然;昔弃今收,岂罪余之敢望。
”[3]反映了苏轼当时苦尽甘来,劫后重生的欣喜之情。
三、苏轼在合浦时期的休闲活动与创作合浦是南珠之乡,苏轼曾在诗作中引用“合浦珠还”典故,例如“闻道徉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4]苏轼经常在合浦周边地区进行休闲活动,在合浦度过了中秋佳节。
在游览了当地名胜后,苏轼还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以及趣闻轶事,所留下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在合浦的历史文化长河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
以下本文就苏轼在合浦时期的活动与创作进行概括总结并进行分析。
(一)乘舟渡海,终至合浦。
苏轼从儋州赶往合浦时,正值暴雨,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便有“参横斗转欲之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苏轼《瑞鹧鸪·观潮》翻译赏析苏轼《瑞鹧鸪·观潮》翻译赏析《瑞鹧鸪·观潮》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
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前言】《瑞鹧鸪·观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
下片写钱塘江退潮,弄潮儿唱起“使君诗”作为送潮曲。
此词语言平实,亲切有味,用笔精炼含蓄。
【注释】⑴踏浪儿,参加水戏的选手。
孟郊《送淡公诗》:“侬是清浪儿,每踢清浪游。
”⑵山简:字季伦,晋时人,好酒,《晋书》记载当时的儿歌嘲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⑶浪婆:波浪之神。
孟郊《铜斗歌》:“侬是踏浪儿,饮则拜浪婆。
”⑷欹,通欹,倾斜。
⑸底,什么。
歌底曲,唱啥子歌曲。
⑹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
是日作者与陈襄同游。
陈襄字述古,在当时也是有名的诗人。
【翻译】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
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
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赏析】浙江钱塘潮本是大自然的奇观,自唐以来,天下闻名。
在词苑中,最早阑入这一“伟观”的,要数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宋初潘阆在《酒泉子》十首之十中对此也有颇见精采的描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如此雄奇的自然景观,对于通判杭州的苏轼来说,确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但直到判杭的第三年中秋节,苏轼才得到了观潮的机会,并留下了诗词作品。
这首词有比较独特的表现角度。
如果说《八月十五日看潮五言绝句》只是综括地写看潮时所见所感,显得既深厚又驳杂的话,那么这首词便是侧重写大显身手的弄潮儿,换言之,作者摄取了钱塘潮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因而显得比较单一和明朗。
苏轼《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欣赏下这首《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
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宋代:苏轼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
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
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跳踉趁僮仆,吐舌喘汗雨。
长桥不肯蹑,径度清深浦。
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盗肉亦小疵,鞭箠当贳汝。
再拜谢恩厚,天不遣言语。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诗人词作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
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苏轼与合浦晚年苏轼谪居岭南前后七年,契阔死生、丧亡九口。
而他在合浦的两个月却鲜为人知,但正是合浦给了他一个安抚心灵的港湾,平静、超然、等待,合浦山水人文包容着一个遭遇巨大变故后的苏轼,与他化作一段历史佳话。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十七日,已经六十五岁的苏轼告别“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海南儋州北归,月底开始渡海,有诗《六月二十日渡海》。
到雷州又作《夜雨重宿兴廉院》诗曰: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扁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苏轼携幼儿苏过及仆人,离儋州歇雷州到廉州,一路下来很不顺利,暴雨倾泻、洪水涌涨,桥也坏了、天气阴晦。
过白石山(今合浦山口)有“青山南、白石北,此地嵯峨人不识”之叹。
为此在他到廉州时写了《书合浦舟行》追记这趟艰辛路途:予自海康适合浦,遭连日大雨,桥梁尽坏,水无津涯。
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
闻自此以西皆涨水,无复桥般。
或劝乘蜓舟并海即白石。
是日,六月晦,无月。
旅宿大海中,天水相接,疏星满天。
起坐四顾大息,吾何数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过于在旁酣睡,呼不应。
所撰《易》、《书》、《论语》皆以自随,世未有别本。
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丧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
七月四日合浦记。
时元符三年也。
合浦,取义“江河汇集于海之地”,又称廉州,“以其地有大廉山故名廉州”(唐《元和郡县志》)。
合浦置郡始于汉武帝元鼎元年,郡治初在徐闻,东汉移合浦。
《后汉书郡国志》载,合浦郡辖合浦、徐闻、高凉(今阳江)、临允(今新兴)、朱卢(今琼山)五县,辖地范围西起东兴、东达新兴和阳江、南至雷州半岛和整个海南岛、北到玉林和容县,基本与后来的南北朝越州郡版图一致。
另据《方舆纪要》云:“廉州府南滨大海距交州,固两粤之蕃控蛮夷之襟要。
”说明合浦地理位置很重要,由此也控制住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海域,从而奠定汉代岭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读史方舆纪要》(卷一0四)又云:“三国吴孙皓末,交趾太守遣将毛灵等攻合浦,战于古城,大败灵兵,即此城也。
苏轼各个时期的诗词苏轼各个时期的诗词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下面是下店铺整理的苏轼各个时期的诗词,欢迎来参考!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此时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此时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此时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此时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此时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然后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守岁】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和子由踏青】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浣溪纱苏轼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虞美人》古词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古词翻译及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古词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古词翻译及赏析原文苏轼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苏轼词作鉴赏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
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
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
临流帐饮,惜别依依。
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
“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
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
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
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
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
“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本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
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
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
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
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
苏东坡在合浦的史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文流传千古,为后人所推崇。
在苏东坡的一生中,有一段时间他因被贬谪而来到了广西合浦。
合浦是广西的一个县城,地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南方重镇,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苏东坡在合浦的时光,留下了许多有关他的史料,让我们可以窥见苏东坡在贬谪之地的生活境况。
苏东坡被贬谪到合浦,主要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有一些不得人心的行为。
苏东坡是一个直率豪爽的人,他在官场上不善摆谱,经常因直言直语而得罪了一些权贵。
尤其是在他任宰相期间,勤政爱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最终,苏东坡被贬到了合浦,成为一个普通的县令。
苏东坡在合浦并没有因为落魄而消沉,相反,他在这里依然保持着他的文学创作和嗜好。
据史料记载,苏东坡在合浦期间刻苦学习,不仅继续写作诗文,还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继续研究文学和历史。
他还与当地的士绅交往甚密,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苏东坡的文学创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他的词作在这段时间里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除了文学创作外,苏东坡在合浦还开创了一些新的事业。
据传记记载,苏东坡在这里发起了一场土地改革运动,帮助当地的农民改良土地,提高农业产量,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苏东坡还在这里兴建了一些水利设施,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使得这片土地更加肥沃,产出更多的粮食。
这些举措不仅使得合浦的经济得到了提升,也为苏东坡在合浦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合浦的岁月中,苏东坡虽然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
他在这里继续坚持着他的信念,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在他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山河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苏东坡不畏艰险,不怕挫折,一直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直到最后他才得以重回中原,继续他的文学事业。
苏东坡在合浦的史料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勇敢、坚韧和乐观的形象,他的一生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且听东坡雷州吟且听东坡雷州吟且听东坡雷州吟一一〇九七年六月五日。
九百多年前,还是这片红土地,有碧绿的榕树如伞、有张开叶子的香蕉如盖、有野剑麻的叶子如剑。
长空万里、烈日炙烤,植物的上空隐约有氤氲的水汽,青石铺的牛车路崎岖漫长、苍茫萧索,车轮碾过,有沉闷绵长的响声悠长。
古城雷州的西郊,罗湖荷叶连连,碧水如镜,雷州知府张逢、海康县令陈谔恭恭敬敬地站在官道旁。
知府、县令等待的是苏轼、苏辙兄弟二人。
由于元祐党争,绍圣四年(1097年),官至门下侍郎的苏辙被奸相章惇责授化州别驾(刺史的佐官)的小官,勒令在雷州居住。
同年,苏轼从惠州再贬海南,这是他的第十七次被贬,也是最后一次被贬。
贬到海南,这在当时是仅次于死刑的大罪。
苏辙三月份得到诏命,沿着哥哥三年前往岭南的道路前行;苏轼四月十七日得到诏命,被命即行,他们相互并不知道。
苏轼到梧州,才听说弟弟在前面的滕州,连忙快步赶上。
他们已经三年不见了,苏轼连忙打听弟弟的健康状况,“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从广西滕州一直到雷州,兄弟俩一路相携,互相倾诉思念之情。
五月十一日在滕州相遇,一直到六月五日才到雷州,五六百里路,他们足足走了二十多天。
不敢停下来,是因“朝命严迫”,所以“雷州不可逗留,故缓行于途中”。
如今,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同为贬官却在雷州相聚,是何等的悲喜交加、何等的感慨唏嘘。
苏氏兄弟手足情谊,连名字都不分开,“轼”是指设在车厢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辙”是指车轮碾过的痕迹,同为一驾车,哥俩感情长。
苏轼命途多舛,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贬到密州,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他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历代名人咏合浦诗词选送周尚书弘正诗【南北朝】庾信交河望合浦,玄菟想朱鸢。
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
少年新婚为之泳【南北朝】沈约山阴柳家长,莫言出田野。
丰容好姿颜,便僻工言语。
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
红轮映早寒,画扇迎初暑。
锦履并花纹,绣带同心苣。
罗襦金薄厕,云鬓花钗举。
我情已郁纡,何有表崎岖。
托意眉间黛,申心口上朱。
莫争三春价,坐丧千金躯。
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
无因达往意,欲寄双飞凫。
裾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
羞言赵飞鸿,笑杀秦罗敷。
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高门列驺驾,广路从骊驹。
何惭鹿卢剑,讵减府中趋。
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
珠还合浦【唐】邓陟至宝含冲粹,清虚映浦湾。
素辉明荡漾,圆彩色玢编。
昔逐诸侯去,今随太守还。
影摇波里月,光动水中山。
鱼目徒相比,骊龙乍可攀。
愿将车饰用,长得耀君颜。
题赠高闲上人【唐】陈陶珠还合浦老,龙去玉州贫。
鸳鹭输黄绢,场坛绕白蘋。
鼎湖闲人梦,金阁静通神。
海气成方丈,山泉落净巾。
猕猴深爱月,鸥鸟不猜人。
拂岳萧萧竹,垂空澹澹津。
汉珠难觅时,荆璞本来真。
伊傅多联壁,刘雷竞买邻。
江边有国宝,时为劚星辰合浦无明珠【唐】李贺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珠还合浦赋【唐】陆复礼珠行藏兮,与道为邻。
政善恶兮,感物生神。
私以务贪,必去土而若耀;光之崇俭,则还浦而归淳。
我政无累,匪求则至。
宛若中流,昭然明媚。
对三光而分色,契一德而潜致。
盈虚无关,不随月魄以哉生;往返有孚,殊异奔星之出使。
徒见其表迹,罔知其奚自。
睹映水之新规,谓沈泉之初弃。
为人利也,且一贯以称珍;与众共之,虽十斛而一匮。
然知此殊之感,惟政是随。
当政至而则至,偶谷离而则离人而无道兮不去何以,人而有德兮不复何为。
止旧浦而可采,同蛴投而在斯。
苏轼《儋耳》原文及赏析 儋耳 苏轼 ,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宋代诗人 苏轼的作品, 这首诗主要写雷雨后的黄昏作者独自登高的情景, 下面是这首 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儋耳 作者: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儋耳注音: pī lì shōu wēi mù yǔ kāi chuí tiān cí ní yún duān yě lǎo yǐ gē fēng suì yǔ cán nián bǎo fàn dōng pō 儋耳翻译: ,dú píng lán kǎn yǐ cuī wéi 。
xià ,kuài yì xióng fēng hǎi shàng lái 。
,chú shū yù fàng zhú chén huí 。
lǎo ,yī hè néng zhuān wàn shì huī 。
临近傍晚, 云开雨散, 雷电收起淫威, 凭倚栏杆, 我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
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 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
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 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
苏东坡已经老去,只求余生吃饱饭; 只要一个山沟能安心养神,其他万事俱成灰。
儋耳字词解释: ⑴儋(dān)耳:即今海南儋县。
⑵“霹雳”句:比喻朝政更新。
霹雳,疾猛之雷。
暮雨,傍晚的雨。
⑶栏槛(jiàn):栏杆。
倚崔嵬(wéi):依傍嵯峨的高山。
崔嵬,山高貌。
⑷雌霓(ní):霓即虹。
寓居合江楼原文寓居合江楼原文导语:《寓居合江楼》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寓居合江楼原文。
欢迎阅读及参考!原文海上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寓居合江楼全文拼音版(注音版):hǎi shàng cōng lóng qì jiā zāi ,èr jiāng hé chù zhū lóu kāi 。
péng lái fāng zhàng yīng bú yuǎn ,kěn wéi sū zǐ fú jiāng lái 。
jiāng fēng chū liáng shuì zhèng měi ,lóu shàng tí yā hū wǒ qǐ 。
wǒ jīn shēn shì liǎng xiàng wéi ,xī liú bái rì dōng liú shuǐ 。
lóu zhōng lǎo rén rì qīng xīn ,tiān shàng qǐ yǒu chī xiān rén 。
sān shān zhǐ chǐ bú guī qù ,yī bēi fù yǔ luó fú chūn 。
鉴赏: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苏东坡最后的“任性”,广西合浦的两个月闲居从合浦师范西校门进去,只需走上几步,一座檐牙高啄的建筑顿时呈现于眼前。
这是座歇山顶式的传统亭阁。
周围极其安静,青灰色的亭身掩映在几棵古树的青黄翠绿中,淡然地生出几分幽寂的安宁。
这座古亭,就悄然站立在波光与绿荫交织的光影里,像首简约的宋词,静静地诉说一段流传了千年的往事。
合浦东坡亭苏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坎坷,年二十几岁时,便以惊人的才华进入了仕途,可年轻气锐的他,对官场还不是太了解,对王安石的变法抱持不同意见,时常在诗文中“托事以讽”,引起了变法派的忌恨,他们便罗织罪名,深文周纳,把他投入监狱,差点送了性命。
经过严重折磨,后谪迁黄州。
元佑时期,高太后听政,旧派上台,王安石病逝,苏东坡又被调回京师任翰林侍读。
但此时他又认为新法行之有效,“不可尽改”。
因此又遭旧党的排挤,不见容于朝,先后被派知杭州、颖州。
在高太后当政时,旧派依附后党,不以年轻的哲宗为意,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后党同帝党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一些官僚乘机打起“绍述”新法的旗号,倾陷异已,东坡又被当作打击的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贬到荒远的琼州。
东坡亭内苏东坡坐像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一月,哲宗崩徽宗立,五月下令大赦,苏东坡被量移廉州(今广西合浦)。
六月十九日,他从儋州起程,二十四日渡海。
坎坷的道途毕竟走尽了,垂暮之年始得北归,东坡兴奋之余,写了一首诗《六月二十四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之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胜平生。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认为一切都已“参横斗转”、“云散月明”,海天清澈了,“道不行,乘桴于海”的生活“苦雨终风”的日子已经过去。
苏东坡的合浦缘到达合浦廉州后,苏东坡受到了太守张左藏和名士邓拟、刘几仲等人以及廉州百姓的热烈欢迎。
历代名人咏合浦诗词选送周尚书弘正诗【南北朝】庾信交河望合浦,玄菟想朱鸢。
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
少年新婚为之泳【南北朝】沈约山阴柳家长,莫言出田野。
丰容好姿颜,便僻工言语。
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
红轮映早寒,画扇迎初暑。
锦履并花纹,绣带同心苣。
罗襦金薄厕,云鬓花钗举。
我情已郁纡,何有表崎岖。
托意眉间黛,申心口上朱。
莫争三春价,坐丧千金躯。
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
无因达往意,欲寄双飞凫。
裾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
羞言赵飞鸿,笑杀秦罗敷。
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高门列驺驾,广路从骊驹。
何惭鹿卢剑,讵减府中趋。
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
珠还合浦【唐】邓陟至宝含冲粹,清虚映浦湾。
素辉明荡漾,圆彩色玢编。
昔逐诸侯去,今随太守还。
影摇波里月,光动水中山。
鱼目徒相比,骊龙乍可攀。
愿将车饰用,长得耀君颜。
题赠高闲上人【唐】陈陶珠还合浦老,龙去玉州贫。
鸳鹭输黄绢,场坛绕白蘋。
鼎湖闲人梦,金阁静通神。
海气成方丈,山泉落净巾。
猕猴深爱月,鸥鸟不猜人。
拂岳萧萧竹,垂空澹澹津。
汉珠难觅时,荆璞本来真。
伊傅多联壁,刘雷竞买邻。
江边有国宝,时为劚星辰合浦无明珠【唐】李贺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珠还合浦赋【唐】陆复礼珠行藏兮,与道为邻。
政善恶兮,感物生神。
私以务贪,必去土而若耀;光之崇俭,则还浦而归淳。
我政无累,匪求则至。
宛若中流,昭然明媚。
对三光而分色,契一德而潜致。
盈虚无关,不随月魄以哉生;往返有孚,殊异奔星之出使。
徒见其表迹,罔知其奚自。
睹映水之新规,谓沈泉之初弃。
为人利也,且一贯以称珍;与众共之,虽十斛而一匮。
然知此殊之感,惟政是随。
当政至而则至,偶谷离而则离人而无道兮不去何以,人而有德兮不复何为。
止旧浦而可采,同蛴投而在斯。
七虞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鸟。
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
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
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
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
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
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
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
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
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
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
韩信武能增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
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金对玉,宝对珠。
守拙对安遇。
长街对短巷,大道对通衢。
赠芍药,采蘼芜。
俊彦对名儒。
刻舟胡取剑,缘木枉求鱼。
文章华采心当折,步履安详体自舒。
黄石授书,喜孺子之可教;漂母饭信,励王孙于舛途。
还对往,疾对徐。
幽赏对清娱。
文韬对武略,墨客对诗奴。
沿街唱,夹道呼。
入洛对趋吴。
振羽传书鸽,飘丝乞巧蛛。
水旱承包千里沃。
蛋禽专卖八方腴。
少有所怀兮,雄心不已;老有所安兮,豪情未除。
曲对直,卷对书。
四角对三隅。
龙芽对雀舌,茗碗对花盂。
搴杜若,种文无。
燕麦对龙刍。
手挼杨柳眼,舌唾杏花须。
何来迷雾藏龙凤,自有奇光发瑾瑜。
北国吞毡,仗节牧羊苏典属;秦庭睨柱,恃才完璧蔺相如。
行对坐,智对愚。
山鹊对水凫。
角巾对团扇,大嫂对小姑。
培茉莉,拾蘑菇。
秦廷完璧,合浦还珠。
居家须节俭,处世莫糊涂。
改革当须胆大,筹谋切忌心粗。
碧水青山环国境,红花翠柳拥京衢。
耐苦耐劳,方能富足;互帮互学,要把贫扶。
治碱施肥,春耕皆沃壤;摇金曳玉,秋获尽油酥。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及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孔子。
乘桴(fú)——乘船。
桴,小筏子。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老庄玄理。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变得更为美好。
《晋书·谢重传》载:重在司马道子家作客,正值月色明净。
道子认为极好,谢重却认为不如有点云彩点缀。
道子开玩笑说:你自己心地不干净,还想将天空也弄得污秽吗?鲁叟:指孔子。
乘桴(音浮):坐木筏。
《论语·公冶长》载:孔于曾慨叹自己的主张无法实现,想坐木筏到海外去。
空余鲁叟乘桴意:孔子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意思说如果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粗识轩辕奏乐声:轩辕:即黄帝。
《庄子·天地》:“黄帝张(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这句是以轩辕古乐比大海涛声。
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
九死:多次几乎送命。
冠:居第一位。
赏析:《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
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之流执掌朝政,专整元祐旧臣;苏轼更成了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州治在今广东英德)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州治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年。
苏轼与合浦有关的诗作
苏东坡在廉州时写的全部诗作,有九首之多。
而彼时的苏东坡,巳是数度被贬,几经流放,垂垂老矣、但他诗才不老,诗兴弥烈。
是的.作为一代宗师、文学泰斗,苏东坡所到之处,总也忘不了他的诗作吟唱。
夜阑人静,孤苦无伴,诗人慨叹“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手持龙眼,触景生情,诗人低吟"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酒入愁肠,笙箫过耳,诗人浅唱:"东坡醉熟呼不醒,但云作劳吾耳鸣"。
行行脚印行行诗,足见东坡之才情与洒脱,而诗,已不再是诗人简单的人生感悟,而是结连诗人爱恨人生的叹咏与鸣啸。
以下附录两首东坡在廉州时的诗作:
夜雨宿净行院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虚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一晚大雨滂沱,苏轼宿于廉州净行院,听雨声,感身世,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挥毫
写下了这一首《夜雨宿净行院》。
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
龙眼与荔枝,异出同父祖。
端如柑与橘,未易相可否。
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
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
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
图经未尝说,玉食远莫数。
独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
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
龙眼是岭南佳果,合浦产的最著名。
龙眼栽培起源甚早,汉时已有种植。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从廉州获赦北归。
在廉州小住时,合浦郡守刘几仲即以合浦特产龙眼款待,苏东坡尝到龙眼时,赞不绝口,并即席赋《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一诗,他认为龙眼质味殊绝,可与荔枝相匹敌。
由此可以证实,合浦龙眼生产、栽培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短短的五言律诗,将龙眼的生长状况、味道、外形、质感等都表达了出来,最后的“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更是巧妙地将龙眼与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联系在一起,表面上是荔枝与龙眼两种果品的比较,实际是诗人对当时北宋朝廷的思考,是全诗的精髓所在。
而在“坐凝星陨空,又恐珠还浦”这一句中,诗人更是将龙眼比作流星和合浦当地最负盛名的南珠,当中化用了“珠还合浦”这一典故,这种手法让人拍案叫绝,不仅让龙眼非常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而且还将龙眼与产地合浦的典故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