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zhùshì)】 ①底:的。②著:着。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1.《雨说》中与“我们底车舆是无声
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jù zi)
是我来了,雷电不喧嚷(xuānrǎng),风也
不拥挤
。
2.本诗第二节拟主人要(n运ǐr用én的) 修辞手法是 。
3.第三节“第我一们、底恋二”句所描述的对象是 。
第十八页,共35页。
2.用“/”划分下列(xiàliè)诗句的朗读节 奏。 (3我)我/是是四四月月的的客客人人(带kè来ré春n的)/带洗礼来/春 的洗礼
(4去)去听听听听/溪溪水水(x练ī s习hu新ǐ)/编练的习洗/新衣编谣的洗 衣谣
第十九页,共35页。
3.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秩序井然 惊慌失措 期期艾艾 波光嶙嶙
B.气充斗牛 锲而不舍 顶礼摹拜 芒刺在背
C.精巧绝纶 物竞天泽 踉踉跄跄 无可置疑
D.长途跋涉 红装素裹 袅袅烟云 孜孜不倦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用字的字形的辨识记忆。A.“惊 慌失错”应为“惊慌失措”,“波光嶙嶙”应为“波光粼 粼”;B.“气充斗牛”应为“气冲斗牛”,“顶礼摹拜”应 为“顶礼膜拜”;C.“精巧绝纶”应为“精巧绝伦 (juélún)”,“物竞天泽”应为“物竞天择”。
第八页,共35页。
“雨说”是一种(yī zhǒnɡ) 拟人化的写法,是诗人借 雨之口表达情感。副标题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 儿童而歌”,点明这首诗 特为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点 明了写作对象。
第九页,共35页。
《雨说》是郑愁予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 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rèchén)关注着祖国儿 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 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 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