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62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标题: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表达能力。
3. 学习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材为参考,包括以下单元内容:1.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2. 《我要你一笑》3. 《汤姆住院了》4. 《劳动最光荣》5. 《笑话的力量》教学步骤:第一课:《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活动1:导入通过看图和简短的对话,引导学生了解“痛苦”的概念,并与自身经历进行联系。
活动2:课文阅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3:语法学习针对本课中出现的常见语法点,如动宾结构、连词、时态等,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语法知识。
第二课:《我要你一笑》活动1:导入播放有关正能量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笑”的意义和影响。
活动2:课文阅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进行角色演绎,加深理解和体验笑对人们的影响。
活动3:情感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他们在生活中通过笑容传递温暖和关爱的具体行动,鼓励他们互相表扬和支持。
第三课:《汤姆住院了》活动1:导入通过图片和简单问题,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测和探讨。
活动2:课文阅读学生听读课文的同时,进行理解问题的解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活动3:写作指导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作一篇“帮助我”的文章,并相互交流和修改作文。
第四课:《劳动最光荣》活动1:导入与学生讨论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生产的关系。
活动2: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活动3:作文训练学生团队合作,针对不同的劳动场景撰写相关作文,并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第五课:《笑话的力量》活动1:导入通过播放搞笑视频或分享笑话,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笑话”的思考。
活动2:课文阅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笑话的构成和笑话的力量。
【导语】《隐姓埋名三⼗年》是S版语⽂教材第五单元的⼀篇精读课⽂。
⽂章以在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闻⼯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在我国原⼦弹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王承书在新中国刚成⽴时就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撤”等5个⽣字,学会12个⽣字,积累“渺⼩”等词语。
2.初读课⽂,了解课⽂的主要内容,理清⽂章的条理。
3.读⽂,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字新词,积累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章的条理,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教具准备 1.⽣字词语卡⽚。
2.搜集王承书的资料。
教学过程 ⼀、揭⽰课题,质疑探究 1.教师板书“隐姓埋名”,全班读⼀读。
2.指名说说“隐姓埋名”的意思。
(隐瞒⾃⼰的真实姓名,不让别⼈知道。
) 3.教师把题⽬补充完整,引导质疑。
4.学⽣质疑,教师归纳。
⑴谁隐姓埋名三⼗年? ⑵这个⼈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年? ⑶这三⼗年的时间⾥这个⼈都做了什么? ⼆、读⽂释疑,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读课⽂。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字新词。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笔画出来。
2.检查⽣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⑴教师出⽰⽣字词语卡⽚,集体读⼀读。
⑵教师进⾏再强调。
字⾳:“撕、忱、撤、拆、署、昼、眈、键、炼”。
字形:“毁、拆”;注意区别“撒”和“撕”、“署”和“暑”、“炼”和“练”的区别。
⑶教师再次出⽰词语卡⽚,开⽕车指名读。
渺⼩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 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舞 ⑷集体再读,巩固认读。
3.指名反馈:谁隐姓埋名三⼗年?(王承书) 4.引导学⽣展⽰搜集到的王承书资料。
王承书,⼥、理论物理学家。
湖北武昌⼈。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一文。
该文选自教材第八单元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珍珠鸟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互动等方面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能力。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如“幽雅”、“嬉戏”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对珍珠鸟的描绘,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珍珠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僻字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珍珠鸟。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动物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珍珠鸟》2. 主要内容:珍珠鸟的外貌特征珍珠鸟的生活习性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我喜欢的动物”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动物是珍珠鸟。
它小巧玲珑,羽毛鲜艳,叫声清脆。
它们在树枝上欢快地嬉戏,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我喜欢观察它们的生活,也希望我们能更好地保护它们,让它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地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珍珠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 教学重点:课文对珍珠鸟的描绘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珍珠鸟。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语文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单元,详细内容为第一、二章节。
该部分主要通过讲述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这种可爱的鸟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珍珠鸟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会观察大自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珍珠鸟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珍珠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珍珠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章节,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珍珠鸟的特点,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分享喜爱的动植物。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精彩描绘,让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表达珍珠鸟的特点的。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珍珠鸟特点:外形:小巧、可爱生活习性:活泼、好奇2. 课文生字词:珠、螺、旋、婉、转、鸣、啭3. 表达技巧:生动描绘、形象比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喜欢的动植物,不少于100字。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小狗。
它毛茸茸的,眼睛亮晶晶的,总是摇着尾巴,活泼可爱。
每当遇到陌生人,它就会警惕地吠叫,保护我们的家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珍珠鸟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修改病句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修改病句。
(1)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撑着雨伞书包去上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英语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修改病句。
我们沉浸在亲自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廊,可以说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体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修改病句。
1、《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屋子里挤了十五个人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阿姨今天买了许多水果:有苹果、梨子、桃子、西瓜和豆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草原》的作者是林海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改正下面的句子。
1.漫山遍野到处开满了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燕子在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忍受不住禁不住笑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只有严格要求,勤学苦练,就能学到过硬本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夏天的北戴河是一年中的旅游旺季。
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二、写——整体感知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全诗歌)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三、品——还原诗情(一)、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记下不懂的问题。
(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
照。
仔细看。
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师:怎么写?(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古代镜子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火把节》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
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
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词。
矫()幕()瞪()跤()搏()陪()娇()暮()蹬()狡()博()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奖励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砍好蒿枝扎好火把(板书:扎火把)彩衣与头帕披毡和花包(板书;民族服饰)杀好鸡鸭宰好牛羊买来美酒和水果(板书:美酒佳肴)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7珍珠鸟∣语文S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珍珠鸟》一课。
该文选自语文S版教材,主要章节包括:走近珍珠鸟、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珍珠鸟的相关知识,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
2.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关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理解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珍珠鸟图片、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珍珠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珍珠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和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 课堂讲解:a. 生词、短语讲解:引导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词、短语,教师进行讲解。
b. 句子分析: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喜爱的动物,并描述其原因。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课文理解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珍珠鸟》2. 主要内容:a. 珍珠鸟的生活习性b. 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c. 课文生词、短语和典型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作文。
2. 答案示例:我喜爱的小动物是猫咪。
它们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猫咪非常聪明,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每当我回家,它都会在门口迎接我,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珍珠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有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提灯女神课文《提灯女神》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文,体会南丁格尔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以及照料伤员的奉献精神。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提灯女神》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提灯女神》课文一百多年前,在英国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里,爆发了一场争吵。
起因是家里的一位小姐,决定去当一名护士,却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这有损于家族的声誉。
这位小姐的名字叫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从小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是她鄙视无所事事的贵族生活,什么跳舞啊,赴宴啊,她从来都不参加。
她衣着[zhuó]朴素,心地善良,从不以贵族小姐自居。
长大后,南丁格尔想当一名护士。
那个时代,做护士的往往都是一些没有文化、地位十分低下的妇女,没有哪个有身份的人愿意当护士。
因此,她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妈妈气急败坏地骂她:“你真是要丢尽全家人的脸!”姐姐急得对南丁格尔喊道:“妹妹,你疯了!我们这种有地位的人,怎么能去当护士呢!”可是,南丁格尔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她认为,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奉福。
最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不顾人们的歧(qí)视,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优裕(yù)的生活,到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有一年夏天,伦敦(dūn)郊区贫民窟(kū)发生霍乱。
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
她在医院里日夜奔忙,照料生命垂危的病人,不少无法救治的重病患(huàn)者在她的怀抱中平静地死去。
她的奉献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1853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大批的伤病员从前线撤下来,很多人因为医疗条件太差而悲惨地死去。
南丁格尔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了一个护士志愿队,赶到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病房里,床一张挨着一张,十分拥挤。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全册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全册一、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文导读本册教材包括《荔枝蜜》、《域名的故事》、《凡卡》等经典课文,涵盖了现代散文、小说、童话等多种文学体裁。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学习建议1、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标记出生字词,查字典掌握读音和含义。
2、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可以通过分段阅读、概括段意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课后复习,强化所学知识。
可以采用默写、听写、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四、重点解析1、《荔枝蜜》一文讲述了作者对蜜蜂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文章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描绘的场景更加生动形象。
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域名的故事》介绍了互联网域名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网络学习打下基础。
3、《凡卡》一文讲述了贫困少年凡卡给爷爷写信,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
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五、课堂互动1、课堂提问: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个主题或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案例分析: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或故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掌握读音和写法。
2、阅读理解练习:选取与课文难度相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3、写作练习:选取与课文相似的主题或体裁,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度、表达能力等方面。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神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
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
)读词、读语句。
4、小结: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
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
”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多音字(略)狗神鸟猫乌鸦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
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3、全班汇报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2)出示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要点:①两人有约定出示: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1)表达的情感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1)指名读第17自然段(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回读课文,概括回答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3、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
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
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
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1、完成造句;2、积累词语;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
以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1神鸟狗:忠于职守猫:善良聪明乌鸦:勇于救人教学反思: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⑶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⑷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
从唱词中了解亲情。
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⑵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
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学习要求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一)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二)感受英雄形象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2、交流反馈: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
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三)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⑴学生朗读唱词,⑵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四)思想教育升华农历去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⑴学生回顾,讨论。
(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热乎乎的双手……)⑵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三、课堂小结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四、作业1、收集本课词语;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板书设计: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反思:3、冬不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课文描述冬不拉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读课题,导入新课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
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1)判断正确读音冥思苦想(mín míng)骏马(jùn zùn)依恋(luàn liàn)匕首(bǐbì)(2)把正确字填在()里一()莫()自()()勇如()如()()()不安()死如()()眉不展(3)带读词语(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板书:冬不拉生字(易错字)1、瞎熊伤害人畜2、王子除害牺牲3、琴声讲述故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出示文字片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
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