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0.26 KB
- 文档页数:3
作者: 李春丽;张霜
作者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出版物刊名: 企业经济
页码: 133-139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战略管理;战略联盟;钢铁企业;种群生态学
摘要:以种群生态学中描述单种群增长规律的Logistic模型为基础,对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的共生稳定性进行分析,探寻钢铁企业战略联盟达到稳定发展时需要满足的条件,并为钢铁企业选择适当的联盟方式提出建议。
研究表明:中小型钢铁企业适合横向联盟共生模式,联盟内企业间要保持适度的竞争;实力雄厚的大型钢铁企业适合纵向联盟共生模式,钢铁企业自身的实力要足够雄厚以担当起联盟核心的角色。
企业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问题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罗必良**吴忠培***王玉蓉****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战略联盟内涵和形成动因的简要叙述,阐述了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经验事实和现象形态;幷通过博弈模型探讨了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内在机理,证明了企业间信任和合作机制对促进战略联盟稳定的重要意义,幷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助于企业间信任与合作机制建立的途径。
关键词:战略联盟不稳定性博弈信任与合作一、企业战略联盟:形成动因及稳定性问题战略联盟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所提出来的。
一般说来,企业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爲了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股权、协议(或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産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型网络组织1(参见图1)。
战略联盟多爲自发的、非强制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着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可是又达不到合幷程度的长期协议”(迈克尔·波特,1998)。
企业间的联系合约安排股权安排传统合约非传统合约没有新实体创建实体实体的解体联合研究开发市场买卖联合産品研制参股非分部型合资合资行爲许可证长期供货安排股权交换等股权合资跨国公司兼幷收购特许经营联合制造不等股权合资分部交叉许可联合营销共享分销渠道共同标准经验(研究)战略联盟图1 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战略联盟从普遍意义上看,企业战略联盟是处于市场与企业组织的一种中间组织形态,其内部既有市场的价格体制,也有企业的组织调控机制,它産生于市场与企业组织的相互渗透,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和有市场的?本项研究得到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2000076)的资助** 罗必良(1962-),男,湖北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産业组织与制度经济学;联系地址:广州五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邮编:510642;电话:;E-mail:*** 吴忠培(1963-),男,贵州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联系地址:广州石牌华师大,邮编: 510631 **** 王玉蓉(1964-),女,四川人,副教授, 华南农大学经贸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联系地址:广州五山华南农大,邮编: 510642组织。
非对称性合作视角下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分析摘要:在界定战略联盟稳定性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战略联盟稳定性的非对称作用机理,采取修正的“鹰鸽博弈”模型,反映现实中联盟成员能力的非对称性,以探讨非对称性视角下战略联盟合作的稳定性问题。
关键词:战略联盟;稳定性;非对称;鹰鸽博弈中图分类号:f2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2-0028-041引言战略联盟的高失败率使得人们不得不对战略联盟的形成背景、动因以及其稳定性作深入的研究,而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联盟稳定性的研究能够为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并为设计联盟的整理机制提供指导性原则。
国内外的很多文献都对联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战略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和视角,阐释了战略联盟的稳定性:①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资源困境是解释联盟稳定性的核心,联盟中企业为了防止陷入资源困境,会采取方式阻碍相关资源的共享[1];②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在信息非对称情况下,联盟双方对于信息的隐藏会导致双方信任的困难[2],以及机会主义行为会导致联盟的社会困境,从而影响联盟稳定性[3];③关系契约理论认为,联盟中的关系契约是必要的,不同联盟合作形式其伙伴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也不同,而联盟协议的合作活动对联盟稳定性没有显著的影响[4];④代理理论认为,战略联盟中自利企业之间的行为选择本质上构成一个囚徒困境,联盟中欺诈行为因道德风险的存在,从而使联盟难以维持,造成了联盟的不稳定[5];⑤从博弈论视角看,联盟情形如同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由于欺骗所得的收益要大于合作收益,联盟参与者经常选择不合作策略[6];⑥战略行为理论认为,联盟不现实的目标期望及目标的不对称加速了联盟的解体,当联盟双方对客观自然状态的心理预期存在差异,同样能引起企业战略联盟的解体[7]。
尽管已有的研究围绕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现状揭示、不稳定性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理和原因分析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是对战略联盟稳定性的认知、稳定性与联盟运作的关联性、相关的研究方法创新等仍旧是该领域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8]。
稳定型战略分析一、稳定性战略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稳定型战略是在企业的内外环境约束下,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内使资源分配和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状况和水平上的战略。
按照这种战略,企业目前的经营方向、业务领域、市场规模、竞争地位及生产规模都大致不变,保持持续地向同类顾客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维持市场份额。
从企业经营风险的角度来说,稳定型战略的风险相对较小,对于那些曾经成功地在一个处于上升趋势的行业和一个不大变化环境中活动的企业来说会很有效。
(二)特征:由于稳定型战略从本质上追求的是在过去经营状况基础上的稳定,因此,它具有如下特征:1、企业对过去的经营业绩表示满意,决定追求既定的或与过去相似的经营目标。
2、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内所追求的绩效按一定的比例递增。
3、企业准备以过去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产品和劳务服务于社会,这意味着企业在产品上的创新较少。
二、稳定战略的类型1、无变化战略:似乎是一种没有战略的战略。
原因:企业过去的经营相当成功,并且企业内外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并不存在重大的经营问题或隐患,因而企业战略管理者没有必要进行战略调整,或者害怕战略调整会给企业带来利益分配和资源分配的困难。
2、维持利润战略:这是一种以牺牲企业未来发展来维持目前利润的战略。
3、暂停战略: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后,企业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得效率下降,这时企业可采用暂停战略。
4、谨慎实施战略:如果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某一重要因素难以预测或变化趋势不明显,企业的某一战略决策就要有意识的降低实施进度,步步为营。
三、案例分析稳定型战略主要依赖于前期战略。
因而,实行稳定型战略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过去的战略是成功的。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稳定增长战略也许是最有效的战略。
例如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就采用了这一战略态势。
菲亚特公司是意大利境内最大的私营企业,它拥有数量惊人的子公司,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意大利的经济。
意大利人自豪地称之为“意大利工业的骄子”。
第29卷 第3期2007年3月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JOURNA L OF WUHAN UNIVERSIT Y OF TECHN OLOG Y Vol.29 No.3 Mar.2007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分析桂 萍1,2,夏谦谦1(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0;2.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545000)摘 要: 通过对企业战略联盟合作伙伴行为的可选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博弈分析发现,可选择性是影响企业战略联盟不稳定的基础,不确定性是其扩展,并由建立的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正四面体模型说明两者间的关系。
关键词: 战略联盟; 可选择性; 不确定性; 博弈中图分类号: F 27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124431(2007)0320150203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AllianceGU I Pi ng ,X IA Qian 2qian(1.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China ;2.SAIC 2GM 2Wuling AutomobileCo Ltd ,Liuzhou 545000,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discussed that selectivity was the base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alliance ,and uncertainty factors was its expanding by analyzing with the game theory to selectivity and uncertainty of members ’behav 2iors in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alliance.Furthermore ,it ex pla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two dimensions via building the regular tetrahedron of the stability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alliance.K ey w ords : strategic alliance ; selectivity ; uncertainty ; game收稿日期:2006210217.作者简介:桂 萍(19742),女,博士后,副教授.E 2mail :guiping518@企业战略结盟热潮的不断涌现源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但是由于企业结盟是基于自愿原则,不同经济实体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自利倾向和个人理性,无法达到理想中的一致。
正是由于此与生俱来的不足,促使战略联盟走向破裂。
此时企业合作伙伴行为的可选择性(合作、不合作)和不确定性(各类影响因素)成为了引发企业战略联盟出现不稳定的关键。
1 企业战略联盟的可选择性分析企业战略结盟的可选择过程实质是一场博弈,只是博弈并非是静态的,每个参与人都有面临重复选择的机会。
假设在静态博弈中,企业A 与企业B 的支付水平如图1所示,可知其纳什均衡为(M D A ,M D B )。
而在重复博弈下,参与人总的支付水平将会发生变化。
假定:1)市场有企业A 、B 、C 、D ,它们之间可能多次组建2个企业参与的战略联盟。
第1次A 和B 结盟,从第2次开始,A碰见B 或者碰见C 、D 中任意一家的概率为50%;相应地,B 的情况亦然。
2)企业A 根据静态囚徒困境原理,永远选择“不合作”作为其战略。
企业B 则不同,它的战略是首先与人合作,下次相遇时则视上次对方的态度而定,如果上次是合作的,选择合作,反之亦然,即采取“Tit for Tat ”[1]战略。
企业C 、D 为引入参量,为了讨论方便,假设它们也选择同企业B的战略,并且相互之间信息共享。
3)不考虑重复博弈过程中支付的时间价值。
基于图1的支付矩阵可以得到新的博弈支付表1。
从表1可知,选择“Tit for Tat ”战略的企业B 的总支付水平比选择静态博弈占优战略的企业A 的支付水平高(49.5>46.5)。
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支付水平的差异将会愈来愈大。
因而“Tit for Tat ”策略成为新的占优战略。
这说明,重复囚徒困境博弈的占优战略不同于静态博弈占优战略,即个人理性的企业之间也存在合作的可能性,而且参与人不存在独立于对方的占优战略,从而表明合作伙伴的可选择性是造成企业战略联盟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表1 重复囚徒困境博弈支付表企业1234……12支付总和A103×0.5+10×0.53×0.5+3×0.53×0.5+3×0.5……3×0.5+3×0.546.5B03×0.5+6×0.53×0.5+6×0.53×0.5+6×0.5……3×0.5+6×0.549.5C 、D 0+63+63+6……3+6962 企业战略联盟的不确定性分析2.1 企业战略联盟的支付水平企业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最重视的是合作即得的利益。
提高博弈过程中合作战略的支付水平能够将参与人从不合作战略转变为合作战略,提高合作的稳定性。
在图1囚徒困境博弈中,合作战略的支付低于不合作战略的支付(6<10),而当合作战略的支付高于不合作战略的支付时,即便是在静态的一次博弈中,参与人也不存在独立于对手的占优战略。
假定此时M C A 和M C B 为20,UD A 和UD B 为8,其他的值不变,如图2。
则当企业A 选择合作战略时,企业B 的占优战略是合作;当企业A 选择不合作战略时,企业B 的占优战略是不合作。
同样的,企业A 的占优战略与企业B 的相同。
此时(合作,合作)和(不合作,不合作)都是纳什均衡,前者更为帕雷托最优纳什均衡[2],且双方的占优战略是相互依赖的,这种围猎博弈有利于企业战略联盟减少不稳定因素。
2.2 企业战略联盟的未来价值未来价值[3]对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出于对合作时间的考虑。
对合作时间的不同处理,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就不同。
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对时间是有要求的。
如果2个企业组建的战略联盟有期限,根据有限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占优战略将会是(不合作,不合作),战略联盟是不稳定的;而如果是无期限的,由上面的讨论可知,参与人不存在独立于对方的占优战略,合作是可能的,联盟有可能是稳定的。
因而参与人对未来合作时间的估计越长,就越不容易背叛;如果未来合作时间无限长,参与双方则会倾向永远合作,战略联盟更趋稳定。
在考虑支付的时间价值时,折扣因子ω的影响最大。
此时如果企业选择使用“Tit for Tat ”策略,企业的总支付在ω影响下可表示为P A =M C +M C ×ω+M C ×ω2+M C ×ω3+…=M C/(1-ω)[4]显然,折扣因子越高,对未来的影响越重要。
ω越接近1,表示企业的总支付越高,未来的不确定性越少,战略联盟越稳定。
2.3 企业战略联盟的伙伴数量企业战略联盟成员数量是影响战略联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联盟在运行时,其监督机制来源于合作伙151第29卷 第3期 桂 萍,等: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分析 伴之间的互相监督,并没有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双方的行为。
此时由于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运营手段、管理方法,即便有相同的利益追求目标,也容易滋生矛盾。
如果战略联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合作伙伴的行为将更难以观察和衡量。
假设2个合作伙伴能够监督彼此行为,监督的报酬是确定的,并可选择监督与不监督。
用博弈进行分析(如图3),以a 、b 、c 、d 作为企业A 、B 的战略收益。
假定市场的一般情况,b >a ,a>c ,b >d ,c >d 。
根据分析,只要企业B 监督,无论企业A 监督还是不监督都是有利的,而不监督是占优战略(b >a )。
如果企业B 不监督,企业A 监督是占优战略(c >d )。
因此,存在2个纳什均衡(监督,不监督)和(不监督,监督)。
在对方不监督的情况下,自己努力监督会得到更高的报酬,因而反复权衡下,企业A 和企业B 都会选择努力监督战略。
但一旦战略联盟的成员增多,博弈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
此时每个合作伙伴努力监督所获得的收益将为大家分享,自己分得的报酬越来越小,意味着每个合作伙伴不监督的机会越来越大,使企业战略联盟中的参与者各自行为缺乏约束,导致战略联盟的稳定性下降。
3 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关系分析 通过可选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对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的博弈分析发现,可选择性是影响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基础,不确定性是在此之上影响联盟稳定的扩展,支付水平、未来价值、合作时间、伙伴数量是影响的关键。
如图4所示,正四面体代表稳定的战略联盟,其体心为稳定点,4个角分别代表支付水平、合作时间、折扣因子和合作伙伴数量4个主要影响因子。
稳定心通过可选择性支架与外界联系。
1)如果没法满足可选择性,稳定心不可能连接外界,内部支架就会断裂,表明战略联盟无稳定性可言,证明可选择性正是战略联盟稳定的根基。
2)每个因子都可以独挡一面,但是如果一方出现问题,无法达致平衡(使支架伸长或变短),将会削弱战略联盟的稳定性,使整个正四面体无法成形,导致联盟破裂。
而4个主要影响因子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分别是:支付水平趋高,稳定性趋强;合作时间趋长,稳定性趋强;联盟企业数量趋小,稳定性趋强;折扣因子接近1,稳定性趋强。
3)外围面上,4个因子各自间亦有关联。
如果联盟企业数量趋小,支付水平趋高;折扣因子趋高,支付水平也趋高,都有助于战略联盟的稳定。
由于支付水平间接帮助其他因子支撑正四面体,且对联盟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大而直接,故将其置于正四面体的顶点。
如果外围之间的关联出现减弱,亦将影响联盟的稳定性。
4 结 语通过对影响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可选择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展开博弈分析,并运用正四面体进行研究发现,可选择性是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基础,不确定性是其扩展。
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应采用保持企业良好合作声誉、保证双方行为的透明度以及对合作与背叛都要给予回报这些准则,提高战略联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1] 任剑新.企业战略联盟研究———一个新型产业组织的典型分析[M ].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3.[2] 史占中.企业战略联盟[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 K anter R M.Collaborative Advantage :The Art of Allianc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72(4):962108.[4] 普拉伊特・K ・杜塔.策略与博弈———理论及实践[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51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