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壮酒与人类历史同行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10
绍兴黄酒文化总结
绍兴黄酒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酒品,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以下是对绍兴黄酒文化的总结:
1. 历史源远流长
绍兴黄酒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制酒的
传统。
这种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是中国北方嗜酒者酒足以后的佳品。
2. 天然的酿造技术
绍兴黄酒的制作工艺,均采用天然酿造技术,保持了原始的自然味道和营养成分,让人感受到五千年文明中的天然美味。
绍兴黄酒的酿造原料分为高粱、糯米、麦芽、酵母等,全部自然发酵,不添加任何化学品,因此酒精度较低,适合大众饮用。
3. 文化深厚
绍兴黄酒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南北朝的赵武和齐武帝到清末的王阳明,许多名人都曾品尝过绍兴黄酒。
绍兴黄酒也是诗词歌赋中常常出现的主题之一,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临安春雨初霁》,唐伯虎的《绍兴小调》等。
4. 健康养生的饮品
绍兴黄酒被誉为“中国山珍海味之王”和“滋味健康酒”,因为它
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能够调节人体代谢和消化,促进健康。
绍兴黄酒中有许多益生元、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身体很有好处。
5. 地方特色饮品
绍兴黄酒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地方特产,广泛应用于社交、婚礼、宴席等场合。
除了有利于健康,也成为展示绍兴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故此,绍兴黄酒成为中国文化和民俗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饮酒爱好者前来品尝和学习。
2015年以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概述(一)黄 健,杨文定(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广西 南宁 530022;2.中共崇左市委党校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 崇左 532200)[摘要] 近年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成果涉及骆越的历史、习俗信仰、花山、铜鼓、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学、宗教学、民族学、艺术学、传播学等多科学研究方法,开展有影响力的学术研讨,推出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壮大了骆越文化研究队伍,日益形成骆越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推动了中国骆越文化研究成果在中外学界的传播。
[关键词] 骆越文化;花山;铜鼓[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4-0122-07骆越之名始于公元前48年至东汉初年。
[1]大多数学者认同历史上的骆越分布在如今的广东、广西、贵州东南部、云南东南部、海南省中南半岛的东北部及相关国家。
[2]及时了解骆越文化研究动态,把握骆越文化发展态势,有助于科学、全面、深入地开展学术探究,亦有益于增进学者、民族、社会乃至国家之间对文化多样性演进的正确理解与可持续传承。
覃彩銮、周智生等学者对近百年来的骆越文化研究历程作了很好的回顾与总结,厘清了中外学界争论的焦点及问题的根源,乃至今后有待深入探究的领域。
覃彩銮、付广华、覃丽丹的《骆越文化研究一世纪(上、下)》系统回顾、反思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至2014年)中外学者的骆越文化研究成果。
[3-4]黄桂秋与单益强的《近年广西骆越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回顾了广西骆越古文化遗存、骆越物质文化、骆越宗教文化研究成果,分析现状,呼吁加强研究基地建设、编撰综合性著作、翻译越南资料与研究成果等。
[5]陈敏的《骆越文化研究文献分析》选取中国知网收录的骆越文化研究论文723篇,从年代分布、学术影响力、文献主题、科研基金资助等指标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6]杨健、周智生、熊世平的《中越两国骆越文化研究的流变与分异》依据骆越史料考辨梳理了中越两国骆越文化同源异流的研究流变进程,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两国关于骆越研究目的、方法、观点的差异,以及导致分异的原因。
走近骆越文化专家谢寿球: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寻根问祖开始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
——中国人类学之父裴文中骆越文化是百越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厉声人物简介谢寿球,原南宁日报副总编、左江日报调研员。
现任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壮医医院文化顾问。
谢寿球会长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和骆越医药养生研究,曾主持策划了一批重要的文化旅游和养生旅游景点项目并通过自治区级评审。
主要专著有:《大明山龙母揭秘》、《骆越古国历史文化研究》、《大明山骆越养生》、《武鸣骆越文化探秘》、《古丝路上的骆越水都》、《古骆越方国研究》等。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旅者,他们与历史文化犹如两个磁极相互吸引,无法自拔。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谢寿球的论文《寻找湮没了的一代文明》中,有这么一句话“树高千丈不忘根。
一个失去历史记忆的民族,难于构建她的现在,更无法把握她的将来。
”在寻找壮民族的根、追寻骆越文化的道路上,谢寿球在广西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
年过百半被委以重任,寻访布洛陀遗址谢寿球是何时与骆越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并为其努力至今的,每个故事的开头总要经历些波折。
上个世纪80年代,壮学泰斗蓝鸿恩、著名作家古笛、壮族歌王黄勇刹为了改变壮族学术界的平静状态,提出了寻找布洛陀给壮族人民一个文化振奋的建议,蓝鸿恩、黄勇刹两位先生逝世后;古笛先生庄重地将这一重任嘱付给了时任南宁日报副总编谢寿球,谢寿球不辱使命,经过多方寻访研究,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
对于发现和认定布洛陀遗址这件事,谢寿球至今仍然记忆犹新:2002年7月,在古笛先生的指引下,他和彭洋、农超两位学者走进田阳敢壮山,终于发现了布洛陀文化的踪迹。
谢寿球通过走访调查研究,有了大量的学术考察与研究的证据支撑,便有了《田阳发现壮族始祖布洛陀遗址》、《寻找壮民族文化的根》两篇新闻稿件。
骆越壮酒情况介绍一、骆越壮酒起源介绍从2013年以来,通过对阮总的介绍、阮家庄的探访、阮氏族谱查阅、武鸣文化馆相关人士介绍以及相关史料的查阅等方面的探索,骆越壮酒确实是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一张养生酒,但是具体年限很难考证。
如下是我们在在探寻过程中的一些所得。
1、广西武鸣养生保健酒历史源远流长:①、地理位置:广西是骆越古国的中心,武鸣是骆越古国的首都。
骆越古国存在于夏商周到汉代,历史长达1800年,曾经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多民族的古方国,相传是中华文明三祖中蚩尤的其中一支。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说:“岭南有自己的青铜文化,有自己的‘夏商周’”,可见骆越是一个政治比较成熟、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比较先进的古方国,有许多灿烂的历史文化包括医药文化。
这说明,广西的医药至少起源于4000多年前的商代,而武鸣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子。
②、广西地区有医神药王的传说:广西地区也曾流传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三界公是传说的医神,爷奇是传说中的药王,《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材中,收录了广西壮族地区盛产的菌桂、牡桂、薏仁、丹砂、钟乳石等,唐代《新修本草》也收载了不少壮药如茯苓、瓜芦木、钩吻、苏方木、狼跋子等等。
说明,广西地区这个骆越古国肯定有他独特的医药文化。
③、历史文物及历史记载:大明山南麓武鸣的元龙坡曾出土了两件珍贵的商代酒器兽面纹提梁卣,表明骆越人早在商代,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说明骆越酿酒的起源很早。
骆越人爱在酒中浸泡各种动植物以养生治病,同样说明骆越古国保健酒的起源也很早,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就有记载:“......山出藤药,而水亦宜酿,故酒色微红,虽以行烈日中数日,其色宛然。
若醇厚,则不足也。
诸君富民多酿老酒,可经十年,而味不坏......”,事实上,整个南宁崇左地区,直至今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泡制养生保健酒的习惯。
传说古骆越人发明酒,是受到乌猿把浆果储存在石洞中发酵变成香糟的启发而造出来的。
端午药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解读靖西端午药市习俗的来历和他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向来众说纷纭,解开这一千古文化之谜对于挖掘、保护和开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振兴广西的壮医药产业和打造靖西的文化旅游品牌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骆越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这为解读靖西端午药市这一千古文化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
一、端午祭和端午养生——骆越人的古老习俗靖西古属骆越地,壮族是骆越人的后裔,作为全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解读她的文化遗存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也必须从古骆越文化中溯源。
骆越也写作“雒越”,珠江古时叫“越江”,(“越”也写作“粤”),骆越,就是远古时代居住在“越江”边上,以鸟为图腾种植水稻的族群。
近年来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证明,骆越是中华民族基因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来源。
对于中国人的来源中国学者主要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是以复旦大学著名人类学家金力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中国人的祖先最早从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最后形成了中华民族。
另一派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独立起源的。
但这两派学者都一致认为中华民族最早的起源地是广西,起源于广西的骆越族群。
骆越族群在珠江流域兴起后向东和向北扩展,形成了百越族群,后来大部分北上和东进的百越族群又融合氐羌族群形成华夏族群。
骆越是百越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源头,中国民族的大部分族群都带有古越人基因的主要成分M119突变。
这一成果是解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起源的重要钥匙,也是解读中华民族端午文化起源的重要钥匙。
中华端午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祭水神、赛龙舟、驱邪养生。
学术界已证明端午文化源于越人的夏至祭祀习俗而不是源于纪念屈原。
端午习俗在屈原之前的古骆越时代已经盛行。
屈原所著的《湘君》一诗中就有越人祭水神习俗的明确记载。
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周穆王的族群源于我国西北,这一族群绝对不会产生乘鸟舟、龙舟的习俗。
酒与历史的句子
酒啊,那可是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奇妙存在!你想想,从远古时
代开始,当人们辛苦劳作一天后,围坐在篝火旁,捧起那粗糙的酒碗,是不是疲惫都消散了大半?就像咱们现在工作累了,回家喝上一杯热
茶那样舒坦。
在古代,酒可是社交场合的必备品。
那些达官贵人的宴会上,美酒
飘香,人们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这不就跟咱们现在朋友聚会,大家
一起喝酒畅聊一样吗?
还有那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哪个不是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关羽温酒
斩华雄,那是何等的豪迈!难道不比咱们在困难面前勇敢冲上去更令
人佩服?
而在诗词歌赋中,酒更是常常出现。
李白“举杯邀明月”,那是怎样
的孤独与浪漫?这和咱们有时候独自在夜晚对着星空发呆,心里有千
言万语的感觉不是很像吗?
酒见证了历史的兴衰,也陪伴着人们度过无数的喜怒哀乐。
它既可
以是庆祝胜利的佳酿,也可以是慰藉失败的良药。
难道你能说酒在历
史中不重要吗?
我的观点是:酒就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魅
力见证了人类的发展,成为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红色边关天琴古韵岩画瑰宝秀美龙州”——听远古之声,寻骆越瑰宝(龙州天琴)骆越,是很早以前就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古老方国,骆越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学艺术有一个重要的源头,那就是百越民族的巫文化。
神秘的百越巫文化千百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中华民族第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屈原就是从百越巫文化中汲取了素材和灵感,创作出他的千古绝唱《离骚》、《九歌》、《九章》。
悠悠左江是巫文化的一个神秘源头,众所周知的花山崖壁画就是骆越巫文化的一个惊人之作。
骆越巫文化还有一个尚未为人们所知的瑰宝,那就是骆越巫乐,主要乐器是称为“天琴”的二弦弹拨乐器,因起源于巫师的法事活动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清光绪九年修撰的《宁明州志》记载:“女巫,俗名‘魓婆’……以交鬼神为名,以‘匏’为乐器,状如胡琴,其名曰‘鼎’……凡患病之众,延其作法,则手弹其所谓‘鼎’者口唱其鄙俚之词。
”看来天琴是因壮族名称“鼎”而音译为“天”琴的,虽然封建统治者对巫乐诬为“鄙俚之词”,但是天琴巫乐的表演形式却为壮族群众所喜闻乐见,成为历史上流传一时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天琴和巫乐表演在大部分壮族地区已经绝迹。
在此就不得不提起广西龙州——中国天琴艺术之乡。
龙州自古以来就以巫文化闻名两广,素有“鬼出龙州”之说。
天琴艺术的传承主要依靠巫师巫婆传授徒弟,并世代口口相传,沿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既是一种悦耳动听的民族乐器,也是壮族同胞用来驱邪消灾、瞻礼祈福的吉祥法器。
相传百越壮民先祖妈勒在寻找太阳的路上因疲惫而晕倒,睡梦中有一位仙翁教她以葫芦做琴筒,以拐杖做琴杆,以仙翁的两根胡须为琴弦,制作成了一把琴,消除了路途的疲劳,终于找到太阳,为壮乡带来了光明和快乐。
因此在壮族人民心中,天琴是辟邪驱魔、保佑平安、吉祥如意、幸福快乐的象征,具有骆越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
每逢龙州有重大的民族节日,必定有天琴弹唱的表演节目。
“红色边关天琴古韵岩画瑰宝秀美龙州”这16个字,也准确的表达出了龙州的旅游主题形象。
关于骆越古国
骆越是一个在夏、商、周乃至汉代建立的古国。
骆越古国的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至广东省西南部,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的红河流域。
骆越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在中国,主体部分也在中国,这个中心和最早的国都在今天的广西武鸣县。
骆越是壮族人民的祖先,壮族是骆越古国的后裔。
壮族,秦以前为骆越人和西瓯人,东汉时期称为乌浒、俚人,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称为僚人,宋以后除称为俚僚外,还称为布土、土人、撞、僮、侬、沙、儴等。
“岭南有自己的青铜文化,有自己的‘夏商周’”,骆越是一个政治比较成熟、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比较先进的古方国,有许多灿烂的历史文化,比如龙母文化、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青铜文化、铜鼓文化、崖画文化、棉纺文化、造船文化、医药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骆越医药相当发达,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了邕人炼丹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田七,生于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为金疮要药”。
古骆越人有许多人文崇拜,如盘古崇拜、布洛陀崇拜、姆六甲崇拜、龙母崇拜、特掘崇拜、三界公崇拜、爷奇崇拜、石祖崇拜、巫麽崇拜(其中三界公、爷奇是骆越的医神和药王)等等,原始的巫麽治病,使骆越人在很古以前就懂得了心理暗示和精神治疗;崇拜祭祀离不开酒,骆越地界“山出藤药,而水亦宜酿”,药材资源丰富,催生了许多治病及强身的药酒。
由于壮语没有文字记载,骆越医药的发展主要靠师承口授和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
骆越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性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下是对骆越文化价值的分析:首先,骆越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骆越文化是古代骆越地区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化,它反映了骆越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研究骆越地区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骆越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骆越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更好地认识骆越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骆越文化。
其次,骆越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骆越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如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还包括非物质文化,如语言、音乐、舞蹈、民俗等。
这些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是骆越地区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骆越文化也具有广泛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价值,它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再次,骆越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骆越文化是骆越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骆越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骆越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骆越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同时,骆越文化也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最后,骆越文化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
骆越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骆越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通过对骆越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骆越文化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价值、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独特的生态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南方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骆越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让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的交融之美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传统。
而世界各地也有各种各样独特的酒文化,不同的国家、地区在酿酒技艺、酒器文化以及饮酒仪式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酒文化不仅有机会与世界各国酒文化相互融合,同时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并得到认可。
本文将探讨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的交融之美,并阐述这种融合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酿酒技艺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酿造技术的国家之一。
早在4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酒石与麦芽来酿造酒。
而世界各国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酿酒技艺。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国酿酒技艺逐渐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融合出各具特色的酿酒方法。
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的交融之美体现在酿酒技艺上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中国的米酒、黄酒、白酒等传统酒类酿造技艺被带到全球,获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赞誉。
同时,中国也积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酿酒技艺,将其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中。
比如,中国的啤酒业发展受到了欧洲酿造技术的影响,采用了传统的啤酒酿造方法,并加入了中国的特色原料,酿造出独具一格的中国啤酒。
二、酒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除了酿酒技艺,酒器文化也是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交融之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酒器多种多样,形状、材质不尽相同,各具独特的风格。
中国的茶具文化对酒器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茶具被视为一种艺术品,不仅注重器物本身的形制美感,还追求与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
这种追求美感与和谐的精神也影响到了中国的酒器文化。
中国的酒器常常精雕细琢,形态各异,以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和符号。
这些独特的酒器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酒器设计与制作。
同时,世界各国的饮酒文化也对中国的酒器文化产生了影响。
在中国的剑器文化中,剑被视为一种象征力量和武勇的武器,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剑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文化象征。
酒文化的书籍酒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
在酒文化的世界里,有许多经典的书籍,它们记录了酒的历史、文化、制作方法和品鉴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将按照类别介绍几本经典的酒文化书籍。
一、历史类1.《中国酒文化史》这本书是中国酒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由著名学者李学勤撰写。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中国酒文化的必读之作。
2.《酒的世界史》这本书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汤姆·桑德斯撰写,是一部全球酒文化史的经典之作。
书中介绍了全球各地的酒文化历史、酿酒技术和酒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全球酒文化的必读之作。
二、制作类1.《葡萄酒的制作与品尝》这本书是由著名葡萄酒大师詹姆斯·哈德利撰写,是一本介绍葡萄酒制作和品尝技巧的经典之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葡萄酒的酿造过程、葡萄品种、葡萄酒的品尝技巧和葡萄酒的搭配等方面的内容,是葡萄酒爱好者必读之作。
2.《白酒制作技艺》这本书是由中国白酒大师郑宏波撰写,是一本介绍中国白酒制作技艺的经典之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白酒的酿造过程、酒曲的制作、酒的陈放和调制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中国白酒制作技艺的必读之作。
三、品鉴类1.《葡萄酒品鉴大师》这本书是由著名葡萄酒大师罗伯特·帕克撰写,是一本介绍葡萄酒品鉴技巧的经典之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葡萄酒的品尝技巧、葡萄酒的评分标准和葡萄酒的品鉴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是葡萄酒爱好者必读之作。
2.《白酒品鉴大师》这本书是由中国白酒大师马叔福撰写,是一本介绍中国白酒品鉴技巧的经典之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白酒的品尝技巧、白酒的评分标准和白酒的品鉴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中国白酒品鉴技巧的必读之作。
总之,酒文化的书籍涵盖了酒的历史、文化、制作方法和品鉴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是了解酒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上介绍的几本书籍都是酒文化领域的经典之作,无论是葡萄酒爱好者还是中国白酒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示。
壮族的饮食文化骆越与西瓯是构成今天壮族的主要两个支系,他们存在了一千多年,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明。
今天壮族传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瓯、骆越人创造的。
瓯人一起,在中国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为中华民族也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今南宁市范围,发掘出了骆越人祖先留下的十四处贝丘遗址,从中出土了一万年前原始石磨盘、石杵、石磨棒等稻谷的脱壳工具,其中南宁市亭子圩遗址出土的这类工具,经C14测定为11000年。
年代仅次于湖南道县。
壮族苍梧部祖先留下的12000—20000年前的炭化稻粒,比江西万年县的一万年稻谷遗址早1000年。
到了骆田时代,骆越人对境内的田畴整治已经卓有成效,已经会根据潮水的涨缩选择田块。
今天,整个华南无论哪个民族,都以大米为贵,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饭,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饭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汤圆系列、米糕系列、米饼系列、米花系列、饮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肠系列等12个系列,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副食的猪鸡鸭鹅,也是大米的转化物。
从旱地农业地区移居岭南的汉族等民族,也都放弃了麦类的种植,和壮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壮族祖先创造的稻作文化。
骆越人的这饮食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遗址中,发现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尽管它还只具备了人工驯化的一些痕迹,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农作物品种,是全世界耕作农业的萌芽。
而陶器的出现,又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时代的第一个标志。
饮食习惯每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丰富多彩的。
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以及所在的社会环境等,从而呈现出多元素多层次的特点。
植根于壮民族地区的饮食文化其民族特色是十分鲜明的。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
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