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理科班早练试题一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二理科班化学试卷高二理科班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o:16 n:14 na:23第ⅰ卷选择题(20x2=4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大,则该物质反应就快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d.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1.min-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co(g) +1/2o2(g) ==co2(g); △h=-283.0 kj/molb c(s) +1/2o2(g) ==co(g); △h=-110.5 kj/molc. h2(g) +1/2o2(g)==h2o(g); △h=-241.8 kj/mol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 kj/mo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吸热反应不加热的条件一定不能发生c.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d.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4.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5.(2002上海高考题)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1mol碳完全燃烧后可放出393.5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固)+o2(气)=co2(气);△h =+393.5 kj/molb.c(固)+ o2(气)=co(气);△h =-393.5 kj/molc.c+o2=co2 ;△h =-393.5kj/mold.c(固)+o2(气)=co2(气);△h =-393.5 kj/mol7.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 + o2(g) = 2co2(g);△h =-566 kj/molch4(g) + 2o2(g) = co2(g) + 2h2o(l);△h =-890 kj/mol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8.已知(l)h2(g)+1/2o2(g)=h2o(g);△h1=a kj/mol(2)2h2(g)+o2(g)=2h2o(g);△h2=b kj/mol(3)h2(g)+1/2o2(g)=h2o(l);△h3=c kj/mol(4)2h2(g)+o2(g)=2h2o(l);△h4=d kj/mo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a<c <0 b.b>d>0 c.2a=b<0 d.2c=d>09.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 o2(g) = co2(g);△h=-393.51 kj/molc(金刚石) + o2(g) = co2(g);△h=-395.41 kj/mol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高10、2so2+o2 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a.0.1 s b.2.5 s c.5 s d.10 s 11、可逆反应:2no2(g) 2no(g)+ 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1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 )a.2h2(g) + o2(g)= 2h2o(g);△h12h2(g) + o2(g) = 2h2o(l);△h2b. s(s) + o2(g) = so2(g);△h1s(g) + o2(g) =so2(g);△h2c.co(g) + 1/2 o2(g) = co2(g);△h12co(g) + o2(g) = 2co2(g);△h2d.h2(g) +cl2(g)=2hcl(g);△h11/2 h2(g) + 1/2 cl2(g) = hcl(g);△h2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一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焦炉气是一级能源14.已知:ch4(g) + 2o2(g) = 2h2o(l) + co2(g);△h =-890.3kj/mol,1克氢气和1克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 )a.1∶3.4 b.1∶1.7 c.2.3∶1 d.4.6∶115、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 +o2(g)==2co(g);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
高二适合做的化学练习题化学科目在高中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类学科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进行化学练习题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和理论应用的最佳方式之一。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高二适合做的化学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化学知识。
1. 选择题选择题是一种经典的化学练习题形式。
这些问题通常要求学生从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根据以下哪个原则进行的?A. 原子质量增加的顺序排列B. 原子半径增加的顺序排列C. 原子核电荷数增加的顺序排列D. 原子核的质量数增加的顺序排列2. 制备盐的反应一般是由以下哪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组成?A. 酸和酸的反应B. 酸和碱的反应C. 碱和碱的反应D. 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通过解答这些选择题,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思考能力。
2. 简答题简答题是另一种常见的化学练习题形式。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对于某个概念或者化学原理进行简洁明了的解释。
例如:1. 请解释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2. 酸碱指示剂是如何起作用的?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3. 计算题计算题是一个重要的练习形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计算。
例如:1. 已知1.5mol HNO3溶液的质量为54g,求其浓度。
2. 将100ml 0.5mol/L的CuSO4溶液与100ml 0.5mol/L的NaOH溶液混合,求生成的沉淀物的摩尔数。
通过解答这些计算题,学生可以训练自己的计算能力,提高对于化学方程式和相关计算的掌握程度。
4. 实验设计题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实验设计题是一种拓展性很强的练习形式。
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化学理论或者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例如:1. 你在化学实验室中,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请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定这瓶硫酸溶液的浓度。
2. 你希望从一个含有杂质的水溶液中纯化出某种物质,请设计一个纯化实验方案。
通过解答这些实验设计题,学生们可以运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技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锻炼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B.点燃的镁条在氮气中继续燃烧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浓硫酸溶于水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酸碱中和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C. 金属的缓慢氧化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 反应是放热或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 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4.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l -1,I—I键的键能是151 kJ·mol -1,H—I键的键能是299 kJ·mol -1。
则对反应H 2(g)+I2(g)2HI(g)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化合反应D.可逆反应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热量的变化B.凡是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热量的变化均称为反应热C.若△H<0,则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D.若△H>0,则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 B.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25℃,101kPa下,l mol C8H18(辛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5518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8H18 (l)+12.5O2 (g)=8CO2 (g)+9H2O(l)△H=+5518kJ•mol-1D.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7. 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8.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与白磷分子相似。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三水实验中学2008—09学年高二理科班化学测试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选修4)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口号。
下列节约化石能源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A.大力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C.不使用含碳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率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 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3.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5.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 、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 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 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6.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 则反应2HCl(g)=H 2(g)+ Cl 2(g)的△H 为( )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369.2kJ·mol -1 D . +92.3kJ·mol -17.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H=-4b kJ/molB .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H=+2b kJ/mol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H=-2b kJ/mol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H=+b kJ/mol8.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 )A 、分子个数B 、原子个数C 、物质的质量D 、物质的量9. 已知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
高二下学期理科班早练试卷(3)班级: 姓名: 座号:1、为检验某卤代烃(R-X)中的X 元素,下列操作:(1)加热煮沸;(2)加入AgNO3溶液;(3)取少量该卤代烃;(4)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5)加入NaOH 溶液;(6)冷却。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3) (1) (5) (6) (2) (4)B 、(3) (5) (1) (6) (4) (2)C 、(3) (2) (1) (6) (4) (5)D 、(3) (5) (1) (6) (2) (4)2、乙烯和1,3-丁二烯的混合气体1 L ,催化剂存在下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1.4 L 氢气,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烯和1,3-丁二烯的体积比为:A 、3:2B 、4:1C 、3:1D 、任意比3.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为:2CH 3CH 2Br + 2Na −→−CH 3CH 2CH 2CH 3 + 2NaBr 应用这一反应,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丁烷的是( )A.CH 3BrB.CH 3CH 2CH 2CH 2BrC.CH 2BrCH 2BrD.CH 2BrCH 2CH 2CH 2Br4.某烃的分子式为C 10H 14,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分子结构中只含一个烷基,则此烷基的结构有( )A.2种B.3种C.4种D.5种5.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 ⑦邻二苯酚、⑧环己烷,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A .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6. 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在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的产物相同B .生成的产物不同C .C —H 键断裂的位置相同D .C —Cl 键断裂的位置相同7.有的油田开采的石油中溶有一种碳氢化合物——金刚烷,它的分子立体结构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高二理科化学上学期测试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Fe—56 Cu—64 Zn—65说明:1.本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请填在第5页答案表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 20小题,每小题2分)1.下列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A.CO2B.NO2C.N2D.H22.常温下,下列溶液可以用铝制器皿盛放的是A.浓盐酸B.氢氧化钠C.浓硝酸D.硫酸铜3.下列金属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A.银B.铝C.钠D.铁4.下列物质中,导电能力最弱的是A.熔融态氢氧化钠B.固态氯化钾C.醋酸溶液D.石墨棒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极性分子的一组是A.NH3H2O B.CO2HClC.NO H2D.CH4Br26.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A.NH4NO3B.AlCl3C.Na2CO3D.Al2O37.对如下反应:CO(气)+ 2H 2(气)CH3OH(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单位时间内CH3OH的产量,工厂应控制的反应条件是A.高温、低压B.适宜的温度、高压、催化剂C.低温、低压D.低温、高压、催化剂8.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A.SO2 B.NH3C.CO2D.Cl29.向纯水中加入少量NaHSO4固体,当温度不变时,则该溶液中A.水电离出的c(H+) 减小B.c(OH-) 与c(H+) 的乘积增大C.c(H+ ) 减小D.c(OH-) 增大10.下列物质前者是强电解质、后者是弱电解质的是A.KNO3CH3COOH B.HCl NaHSO4C.NaCl BaSO4D.NH3·H2O H2SO411.日常所用锌-锰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锌筒和石墨棒,以糊状NH4Cl作电解质,电极反应为:Zn-2e-= Zn2+,2MnO+ 2NH4++2e-= Mn2O3 + 2NH3 +H2O。
高中高二上学期化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元素中,属于卤素族的是:A. 碳 (C)B. 硅 (Si)C. 氯 (Cl)D. 铝 (Al)2. 以下物质中,属于无机盐的是:A. 蔗糖 (C12H22O11)B. 纯净水 (H2O)C. 纯碱 (Na2CO3)D. 柠檬酸 (C6H8O7)3.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 表示的是什么化学反应?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化合反应D. 分解反应4. 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什么生物遗体形成的?A. 恐龙B. 珊瑚C. 叶绿素D. 海藻5.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 NaOHB. HClC. CH3COOHD. NH3二、填空题1. 水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 氢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 盐酸的化学式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 什么是化学元素?请列举两个例子。
2. 解释一下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
3. 请简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题1. 氯气中有100克的氯气,占据多少升的体积?(已知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mol)2. 如果将500毫升的浓盐酸稀释为1000毫升,浓度会相应减少多少倍?(已知浓盐酸的浓度为5mol/L)五、应用题1. 已知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CaCO3,请写出其完整的化学式名称,并根据化学式给出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某容器中有1升的氨气和1升的氧气,按理论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升的氮气和多少升的水蒸气?六、综合题1. 简述酸和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的原理。
以上是高中高二上学期化学练习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二理科实验班化学日测试题考试范围: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14梅州模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只与温度有关,但外加酸、碱、盐一定会影响水的电离程度B.K sp不仅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还与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有关C.常温下,在0.10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溶液的pH减小,c(NH+4)/c(NH3·H2O)的值增大D.室温下,CH3COOH的K W=1.7×10-5,NH3·H2O的K b=1.7×10-5,CH3COOH溶液中的c(H+)与NH3·H2O中的c(OH-)相等2.常温下,将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9B.在乙组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5mol·L-1C.c1<0.2D.丁组混合液:c(Na+)>c(A-)>c(H+)>c(OH-)3.人体血液里存在如下平衡:CO2+H2O H2CO3OH-H+HCO-3使人体内血液pH保持在7.35~7.45之间,否则就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
其pH 随c (HCO -3):c (H 2CO 3)变化关系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常人体血液中,HCO -3的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B .人体发生酸中毒时,可饮用碳酸饮料缓解C .pH =7.00的血液中,c (H 2CO 3)=c (HCO -3)D .常温下将pH =7.40的血液稀释至pH =7.35,c (H +)·c (OH -)一定不变4.(2014无锡模拟)硼酸(H 3BO 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 3BO 3(aq)+H 2O(l)[B(OH)4]-(aq)+H +(aq)。
福安六中2011-2012学年(上)第一次月考高二化学理科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Zn 65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2.1mol 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18.39kJ 热量,已知:P 4(白磷, s)+5O 2(g) = 2P 2O 5(s) ΔH = -a kJ/mol(a >0);4P(红磷, s)+ 5O 2(g) = 2P 2O 5 (s) ΔH = -b kJ/mol(b >0),则a 和b 的关系是( )A .a >bB .a = bC .a <bD .无法确定3.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为( ) A. H 2(g)+21O 2(g)=H 2O(l); △H =-285.8kJ ·mol -1B. CO(g)+21O 2=CO 2(g); △H =-283.0 kJ ·mol -1C. 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l); △H =-5518 kJD. CH 4(g)+2O 2(g)=CO 2(g)+2H 2O(l);△H =89.3 kJ ·mol-1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C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5.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 2SO 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 和b 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逸出气体的体积:a 电极的小于b 电极的 B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C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6.关于电解NaCl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 溶液,溶液呈棕色 B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C .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7、若在铜片上镀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将铜片接在电源的正极上 ②将银片接在电源的正极上③在铜上发生的反应是: Ag ++ e -= Ag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4OH --4e -= O 2↑ + 2H 2O ⑤需用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液⑥需用硝酸银溶液为电镀液A. ①③⑥B. ②③⑥C. ①④⑤D. ②③④⑥8、关于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池失去电子的电极为阴极 B .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 .电解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 .电解时电解池的阴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9、下列过程需通电后才能进行的是( )A .电离B .电解C .电化腐蚀D .电泳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H 2SO 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B 、构成电解池的阳极和阴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C 、在铁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阴极D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溶液的pH 不变11、在某电解质溶液里,用M 和N 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 ,发现M 极质量减少,N 极质量增大,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A .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B .金属M 是阳极,金属N 是阴极C .M 和N 是石墨电极D .M 是阴极,N 是阳极12.如图所示,杠杆A 、B 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CuSO 4 浓溶液。
O —O —CH 2—CH 2—O —C [ CH 2—C ]n C H 3 CH 3-C-O- O O 高二理科实验班化学月考试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Na :23 Mg :24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a :137.3第Ⅰ卷(共72分)一、选择题(每题1~2个正确答案)1、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装饰材料、胶合板、内墙涂料会释放出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
该气体是 ( ) A .甲烷 B .氨气C .甲醛D .二氧化硫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福尔马林、白酒、食醋 B .汽油、油脂、酚醛树脂 C .石炭酸、盐酸、冰醋酸 D .甘油、乙醇钠、氯仿3、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 7H 8O ,其中与FeCl 3溶液混合后,显紫色和不显紫色的种类分别为 ( ) A .2种和1种 B .2种和3种 C .3种和2种 D .3种和1种4、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
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为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
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 )A .+ C 2H 5ClC 2H 5+ HClB .+ C 2H 5OHC 2H 5+ H 2OC .+ CH 2=CH C 2H 5D .CH=CH 2CH -CH 3Br +HBr2--CH 3CH 2=CH 2+ H 25、维生素C 的结构简式为:HO-CH 2-CH -CH C=OOH OHO-C=C-OH,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一个环状的酯类化合物 B. 易起氧化及加成反应C .可以溶于水 D. 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6、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的是 ( )A 新制生石灰B 无水硫酸铜C 浓硫酸D 金属钠7、32克某饱和一元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得到11.2L (标准状况下)H 2,该醇可能是( )A.CH3OH B.C2H5OH C.C3H7OH D.C4H9OH8、不洁净玻璃仪器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 )A 、做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氨水洗涤B 、做碘升华实验后的烧杯用酒精洗涤C 、盛装苯酚后的试管用盐酸洗涤D 、实验室制取O2后的试管用稀HCl 洗涤9、用括号内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错误的是 ( ) A 、苯中己烯(溴水) B 、乙酸乙酯中乙酸(饱和Na 2CO3溶液) C 、甲烷中乙烯(溴水) D 、苯中苯酚(Na OH溶液)10、某药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该物质1 mol 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反应,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3 molB.4 molC.3n molD.4n mol11、下列芳香族化合物常温下,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 B C D12、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COOH ,对其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B 、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 、能使溴水褪色1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OH与CH 2OHB OH与CH 3OHC 2H 5CH=CH 2 OHC CH 2OH与CH 3OHDOH CH 3与OHCH 314、要将 转化为 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HClB .H 2SO 4C .CO 2, H 2OD .NaOH15、鉴别苯酚、硫氰化钾、乙酸、氢氧化钠四种溶液,可用的一种试剂是( )A .盐酸B .食盐C .新制的氢氧化铜D .氯化铁16、质量一定时,下列各组物质无论按任何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的量不变的一组物质是 ( )A .甲醇和乙醇B .甲醛和乙酸C .乙酸和甲酸甲酯D .乙醇和乙酸17、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
高二年级化学能力测试题[7][ ]1.用铝热法还原下列化合物,制得金属各1mol ,消耗铝最少的是A .Fe 3O 4B .MnO 2C . WO 3D .Cr 2O 3[ ]2. 下列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化合物是A . FeCl 2B . Al 2S 3C . FeSD . Fe 3O 4[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铝和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B .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难熔的金属,如钒、铬、锰等C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熔点都高D .两份相同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氢气前者较多[ ]5.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 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
当再加入几滴新制氯水后,混合液变成红色,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该溶液中一定含SCN - B .氧化性:Fe 3+>Cl 2C .Fe 2+与SCN -不能形成红色物质D .Fe 2+被氯水氧化为Fe 3+[ ]6.某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Cl -、NO 3-、Ba 2+、Na +B .Na +、、K +、SO 42-、Cl -C .NH 4+、Ba 2+、Cl -、HCO 3-D .SO 42-、CH 3COO -、Al 3+、Mg 2+[ ]7.在含有Fe 3+、Fe 2+、Al 3+、NH 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A .Fe 3+B .Fe 2+C .Al 3+D .NH 4+[ ]8.将下列物质的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能够得到原来物质的是A .FeCl 3B .NaHCO 3C .碳酸氢镁D .Na 2CO 3[ ]9.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足量盐酸,当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0.1mol 两种金属充分反应后,而在某一端要再放一个0.2克砝码,天平才能平衡,则这两种金属是A .Mg 和Al B.Al 和Fe C.Fe 和Cu D.Na 和Mg[ ]10. 某稀硝酸能与5.4g 铝恰好反应,当这份酸在与铁反应时,最多消耗铁的量为A. 26.8g B . 0.3mol C. 11.2g D. 0.2mol[ ]11. 向一定量的Fe 、FeO 、Fe 2O 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1mol/L 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S 、T 、P)的气体。
高二化学期末理科实验班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16 Na :23 Mg:24 Al:27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5年9月始,“禽流感”在全球部分地区爆发,引起了人们继“非典型性肺炎”之后的世界范围内的恐慌。
做好环境消毒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消毒剂是ClO2或Cl2等的稀溶液,其中ClO2溶液的消毒效果较好。
已知ClO2常温下呈气态,其分子构型与水分子的分子构型相似,在自然环境中ClO2最终变为Cl-。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ClO2的分子结构呈V型,属非极性分子B.ClO2、Cl2的稀溶液用于环境消毒,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对人畜无任何危害C. ClO2中氯元素显+4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其消毒效率(以单位体积得电子的数目表示)是Cl2的5倍D.常用Na2SO3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还原NaClO3来制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3 + 2NaClO3 + H2SO4= 2Na2SO4 + 2ClO2↑+ H2O2、液氨溶解金钠属后成为蓝色的导电能力很强的溶液,其颜色被认为是电子的氨合e-(NH3)n引起的。
若放置后,蓝色逐渐褪去,蒸发褪色后的溶液得到白色氨基钠(NaN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 NH3=NaNH2+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褪色的速率与逸出氢气的速率成正比 B.液氨中有如下平衡:2NH3=NH4++NH2-C.液氨是一种非电解质,在水中才能电离 D.碱金属的液氨溶液是一种强还原剂3.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C.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铜 D.不溶物中可能含有铁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一定会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C.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5.NH4+浓度相同的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NH4Al(SO4)2B.NH4HCO3 C.NH4HSO4 D.NH4NO36.室温下对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硫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B.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C.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7.如图:X为单质硅,Y为金属铁,a为NaOH溶液,按图组装一个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i—4e-=Si4+B.X为正极,电极反应为:4H2O+4e-=4OH-+2H2↑C.X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i+6OH-—4e-=SiO32-+3H2OD.Y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8.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滴定时,标准液的浓度一定越稀越好B.用盐酸作标准液滴定NaOH溶液时,指示剂加入越多越好C.滴定管在滴液前和滴液后均有气泡一定不会造成误差D.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而不应注视滴定管内的液面变化9.对已达到平衡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0.下列各组物质的颜色变化,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给自行车的车胎打气的过程C.加热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浑B.向盛有NO2的集气瓶中投入活性炭,颜色变浅D.压缩H2与I2(g)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11.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当溶液中C(H+)=10-1mol·L-1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C(H+)=10-13mol·L-1时,又能生成沉淀。
高二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种试纸,在使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A . 红色石蕊试纸B . 蓝色石蕊试纸C . 碘化钾淀粉试纸D . pH试纸2. 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 钢铁腐蚀B . 食物腐败C . 炼钢D . 塑料老化3. 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1.0mol/L,经过20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在这20s内它的反应速率为()A . 0.04B . 0.04mol/(L.s)C . 0.08mol(L.s)D . 0.04mol/L4.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 (s)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 P,Q,R,S的浓度相等B . 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C . P,Q,R,S 的浓度不再变化D . 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5. 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A . c(H+)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 . 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C . c(OH﹣)=c(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D .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6. 从下列事实,找出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 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B . 对2HI⇌H2+I2(气)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C . 反应CO+NO2⇌CO2+NO+Q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D . 合成氨反应:N2+3H2⇌2NH3+Q,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二、不定项选择题7.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NO2⇌CO2+NO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 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D . 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8.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A . HBr、HCl、BaSO4B . NH4Cl、CH3COONa、Na2SC . NaOH、Ca(OH)2、NH3•H2OD . HClO、NaF、Ba(OH)29.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HI(g)⇌H2(g)+I2(g)△H>0,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大氢气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缩小体积⑤增大HI的浓度⑥减小压强.A . ①③⑥B . ③⑤⑥C . ①③⑤D . ②④⑤10. 下列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 . 2NO2⇌N2O4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 C(s)+CO2⇌2CO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 N2+3H2⇌2NH3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 H2S⇌H2+S(s)(正反应为吸热反应)11. pH值相等的盐酸(甲)和醋酸(乙),分别与锌反应,若最后锌已全部溶解且放出气体一样多,为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反应开始时的速率:甲=乙B . 反应所需时间:甲<乙C . 反应开始时,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D . 反应结速时,pH值:甲<乙12.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 Al3+ Na+ NO3﹣Cl﹣B . K+ Na+ Cl﹣NO3﹣C . K+ Na+ Cl ﹣HCO3﹣D . K+ Fe3+ SO42﹣NO3﹣三、填空题13.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1)氢硫酸________,________,(2)氢氧化铝________(3)碳酸氢钠________.14. 在氢氟酸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F⇌H++F﹣(1)加入固体NaOH,电离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c(H+)________.(2)加入固体NaF,电离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c(H+)________.(3)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c(H+)________.15. 已知反应:aA(g)+bB(g)⇌cC(g)根据图形推测:(1)P1________P2 (填>或<)(2)a+b________c (填>或<)16. 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A .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 . 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 . 铁圈向下倾斜D . 银圈向下倾斜(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17. 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①取一支碱式滴定管;②用蒸馏水洗净;③即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④记录液面刻度读数;⑤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⑥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的锥形瓶中;⑦加入适量蒸馏水;⑧加入酚酞试液两滴;⑨滴定时,边滴边振荡;⑩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⑪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⑫记录液面刻度读数;⑬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mL,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错误之处(用序号表示)________.18. 求25℃时以下溶液的pH(1)pH=3的盐酸与pH=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pH=________(2)pH=10和pH=12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________(3)pH=9的NaOH溶液稀释到原来的10倍后,pH=________,再稀释到原来的1000倍后,pH________.(4)pH=12的NaOH和pH=4的HCl等体积混合后,pH=________.19. 将4mol SO2与2molO2放入4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2SO2+O2⇌2SO3测得平衡时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为5mol,求:(1)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2)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二下学期理科突击班6月月考化学试题1.化学与社会、环境、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遗油纸伞伞面涂刷桐油,桐油的成分是烃B.CO 2排放量的增加将促进海洋珊瑚的疯长C.PM2.5在空气中所形成的分散系稳定性弱于云雾D.服饮葡萄糖口服液可迅速补充人体发烧损失的电解质2.某研究小组在铑催化的区域成功实现对映选择性烯丙基膦化反应,如图所示(-Ph代表苯基,-Me代表甲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分子内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甲和乙生成丙的反应是取代反应C.甲能发生加聚、水解、酯化反应D.用酸性KMnO 4溶液可以证明甲含有碳碳双键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将过量SO 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 2+H 2 O+ClO - =SO +Cl -+2H +B.标准状况下将112 mL氯气通入10 mL 1 mol·L -1溴化亚铁溶液中:2Fe 2+ +4Br - +3Cl =2Br 2 +2Fe 3+ +6Cl -2C.向FeSO 4溶液中滴加NaHCO 3溶液和稀氨水:Fe 2+ +HCO +NH 3 ·H 2 O=FeCO 3↓+NH +H 2 OD.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 2溶液至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2Al 3+ + 3SO + 3Ba 2+ +6OH - = 2Al(OH) 3↓+3BaSO 4↓4.某种药物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W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W的下一周期,元素Q的原子比Z原子多8个电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Z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分子中Y原子为sp 3杂化C.1mol该分子中含孤电子对数22 N AD.Y、Z、Q最简单氢化物水溶液酸性逐渐减弱5.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一种废催化剂(含V2O5、V2O4、V2O3和杂质Fe2O3、SiO2等)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高二化学每日一练习题1. 某实验室准备了一份高浓度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20%。
请问如何制备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答案:要制备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将高浓度溶液稀释。
假设需要制备10g的5%NaCl溶液,设高浓度溶液的质量为m g,则有0.20m = 0.05 * 10,解得m = 2.5g。
因此,需要取2.5g的高浓度溶液,加水稀释至总质量为10g即可得到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2. 氯气是一种常用的试剂,具有强氧化性。
请问氯气与以下哪种物质反应时会发生爆炸?A. 金属铁B. 非金属硫C. 非金属氧气D. 金属钾答案:D. 金属钾。
氯气与金属钾发生反应时会发生爆炸反应,产生氯化钾。
这是因为金属钾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当两者接触时,氯气将接走金属钾中的电子,形成钾离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导致剧烈的爆炸反应。
3. 下列酸中,哪种酸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A. 硝酸B. 氢氧化钠C. 磷酸D. 硫酸答案:D. 硫酸。
硫酸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相应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
这是因为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将金属氧化为对应的阳离子,并同时生成氢气。
4. 某次实验中,小明取一定量的固体A和固体B放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试管中溶液温度上升,溶液呈酸性。
请问固体A和固体B属于下列哪种物质?A. 非金属氧化物B. 金属氧化物C. 无机酸D. 有机酸答案:A. 非金属氧化物。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固体A和固体B在水中溶解后,溶液温度上升而且呈酸性,可判断它们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在水中溶解后会生成酸性溶液,并且溶解过程常常伴随着释放热能,导致溶液温度上升。
5. 某分子由4个不同元素组成,其中包含一个四面体结构。
请问该分子的分子式是什么?答案:分子式无法确定。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某分子由4个不同元素组成,并且包含一个四面体结构。
然而,仅凭这些信息无法确定该分子的具体分子式,因为无法确定这4个元素是什么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
吉林一中20年级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学科(理科平行班)试卷一.选择题(单选,1-15每题2分16-20每题3分共45分)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用灼烧法鉴别毛笔笔头是否含蛋白质B.用墨写字利用了常温下碳的稳定性C.纸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D.用工具打磨石材制砚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2.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中国力量。
在各种防护防控措施中,化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修建“火神山”医院所用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膜是一种无毒无味的高分子材料B.N95型口罩的核心材料是聚丙烯,聚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C.使用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进行杀菌消毒效果较好D.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3.下列有机反应中,C-H 键未发生断裂的是()A.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B.溴乙烷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加热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D.苯酚与甲醛在浓盐酸、加热条件下反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 2和D 2互为同位素B.互为同分异构体C.CH 3CH 2CH 2CH 3与(CH 3)2CHCH 3互为同系物D.金刚石、石墨、C 60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名称为2,2,4三甲基4戊烯B.化合物不是苯的同系物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D.对二甲苯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6.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H 3COOCH 3B.CH 4的球棍模型:C.乙酸的键线式:D.-NH 2的电子式为7.工程塑料PBT 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PBT 的说法正确的是()A.PBT 分子中含有酯基B.PBT 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高聚物C.PBT 的单体中有芳香烃D.PBT 的单体均能与Na、NaOH、Na 2CO 3反应8.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压强下的沸点:乙醇>乙二醇>丙烷B.属于醛类,官能团电子式为C.的名称为2,3,4-三甲基-2-乙基戊烷D.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理论上最多有4种产物(不考虑顺反异构)10.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 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4N AB.标准状况下,2.24LCHCl 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 C.0.1mol C n H 2n+2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0.1n N AD.2.8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 A11.顺-1,4-聚异戊二烯,又称“天然橡胶”。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高二下学期理科班早练试卷(2)班级: 姓名: 座号:1.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A .无机物B .烃C .高分子化合物D .有机物 2.某烃分子中有一个环状结构和两个双键,它的分子式可能是A .C 4H 6B .C 7H 8 C .C 5H 6D .C 10H 63.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具有同分异构体的是A 、C 3H 7ClB 、C 3H 8 C 、CH 2Cl 2D 、CH 4O4.下列化合物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5.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A .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B .3,3-二甲基-4-乙基戊烷C .3,3,4-三甲基已烷D .2,3,3-三甲基已烷6、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2-甲基丁烷,该炔烃是 ( )A.2-甲基-1-丁炔B.2-甲基-3-丁炔C.3-甲基-1-丁炔D.3-甲基-2-丁炔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 3H 8与C 6H 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HC HC S S C=C S S CH CH—CH 3 —CH 3 A . B. —CH 2— C.—CH == CH 2 D.B .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互为同系物C .两个相邻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一定相差14D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化合物必定互为同系物8.下列命名中正确的是( )A .3—甲基丁烷B .2,2,4,4—四甲基辛烷C .1,1,3—三甲基戊烷D .4—丁烯9.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相同的物质、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等,请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1)2-甲基丁烷和丁烷 ________________(2)正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___________________(3)间二甲苯和乙苯_____________________(4)1-已烯和环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种类,填在横线上。
高二化学理科班早练试题一
姓名 座号 班级 评分
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④
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 2 > Q 1的是( )
A 、2H 2(g)+O 2(g)=2H 2O(g) ΔH == - Q 1 2H 2(g)+O 2(g)=2H 2O(l) ΔH == - Q 2
B 、S(g)+O 2(g)=SO 2(g) ΔH == - Q 1 S(s)+O 2(g)=SO 2(g) ΔH == - Q 2
C 、C(s)+1/2O 2(g)=CO(g) ΔH == - Q 1 C(s)+O 2(g)=CO 2(g) ΔH == - Q 2
D 、H 2(g)+Cl 2(g)=2HCl(g)ΔH == - Q 1 1/2H 2(g)+1/2Cl 2(g)= HCl(g) ΔH == - Q 2
3.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H 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 已知C(s)+2
1O 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 ,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
C 、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 、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4.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 - Q 1 ;
2H 2(g)+O 2(g) →2H 2O(g) ΔH == - Q 2;
H 2O(g) →H 2O(l) ΔH == - Q 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 2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 、4Q 1+0.5Q 2
B 、4Q 1+Q 2+10Q 3
C 、4Q 1+2Q 2
D 、4Q 1+0.5Q 2+9Q 3
5.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222225C H (g)O (g)2CO (g)H O(l)2
+=+;△H =-1300kJ/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10N A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B .有1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 的能量
C .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D .有8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6.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放热的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B .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 .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D .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质多少有关
答案:1,D 2,AC 3,D 4,D 5,AD 6,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