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浅静脉留置针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静脉留置针在胃癌术后腹腔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董卫红;徐峥嵘;詹利水
【期刊名称】《天津护理》
【年(卷),期】2005(013)001
【摘要】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是胃癌术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腹腔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药代动力学特点,因而,腹腔化疗是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临床上因静脉留置针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于需长期输液治疗者,我科近年将其应用于胃癌术后的腹腔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1)
【作者】董卫红;徐峥嵘;詹利水
【作者单位】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
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静脉留置针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J], 郑艳华;梁晓玲
2.舒适护理在胃癌术后腹腔化疗中的应用 [J], 聂艳芳;李菊珍;付丽萍;杨立华
3.静脉留置针在腹腔灌注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J], 黄秀兰
4.进展期胃癌术后应用希罗达联合顺铂腹腔灌注辅助化疗的护理 [J], 徐文
5.进展期胃癌术后应用希罗达联合顺铂腹腔灌注辅助化疗的护理 [J], 徐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顾敏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0)S2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
的一项新的护理方法。
在肿瘤病人化疗进程中,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7号钢针,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可提高输液通畅率,减轻病人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减少了化疗过程中刺激性液体渗漏,并保证了合理用药时间。
静脉留置针可提高化
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在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1操作方法血管穿刺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总页数】2页(P128-129)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护理
【作者】顾敏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一次性浅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J], 王融融
2.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探讨 [J], 李志英;刘桂兰
3.静脉留置针在癌症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J], 徐梅花;高风;杜明艾
4.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 [J], 敬新苗;唐永会
5.静脉留置针在癌症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J], 赵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225- 01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适用于需反复静脉穿刺,输液在3-15d 的患者[1]。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经过多疗程化疗的患致使周围静脉严重损伤,血管变脆、变硬,周围循环不良。
有些肿瘤晚期患者全身多处转移,形成胸水、腹水、四肢重度水肿,闷气不能平卧。
对深静脉穿刺造成不利。
因此,我科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对126例肿瘤患者实施了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进行化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6例病人中,男67例,女59例,年龄34—72岁,平均48岁;其中肺癌28例,胃癌25例,食管癌29例,肝癌19例,贲门癌25例。
化疗3—7个疗程不等。
1.2 操作方法1.2.1 用物准备基础消毒盘艾贝尔单腔16ga—20cm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根据患者静脉情况,选择型号适宜的留置针,需输液的药物及常规输液的用品,将液体悬挂好,连接输液器排好气备用。
1.2.2 方法将患者的头偏向对侧,显露颈外静脉。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操作者立于患者头部穿刺侧,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选择颈外静脉可见充盈的上1/3处,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和后期固定。
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导管座和针翼部分,旋转松动并取下留置针外套管,然后用左手食指及中指按压颈外静脉近心端,使血管充盈。
左手拇指固定远端血管。
在直视下左手持套管针与映监15°—30°角,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性顺血管穿刺颈外静脉,进针速度宜慢。
且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再进0.5cm,左手向穿刺方向顺血管推进塑料软管,右手同时将针心拔出。
贴好敷贴,注明日期和时间。
根据病情需要调解合适的输液速度。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及护理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操作,其简单、安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又减轻护士的工作量,适合于肿瘤患者的静脉化疗。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损伤较大,漏至皮下会导致局部组织溃烂。
因此建立一条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降低化疗药物渗漏的发生率。
使用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科共收治10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的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44例,年龄45~75岁。
106例中肺癌35例,肠癌12例,乳腺癌32例,胃癌6例,肝癌21例。
1.2 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型号为18-24号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
穿刺前检查留置针,选择粗、直、充盈、柔软有弹性血管,便于穿刺固定。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8cm×8cm以上),输液器头皮针连接肝素帽,排尽空气。
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消除套管与针芯的粘连。
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柄,针尖斜面向上于穿刺血管上方与皮肤呈15~30°角度进针,见回血即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退出少许针芯,又继续沿血管方向推入。
当留置针完全进入静脉后,将针芯拔出固定针柄,打开输液器证实静脉通畅后,将3M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注明穿刺时间。
1.3 结果:10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化疗,1次穿刺成功率达94.6%,成功率达97.5%,输液过程中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2.5%。
患者对此项操作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对化疗过程的安全感增加。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认真解释,介绍静脉留置针优点,对皮肤组织损伤小,能随血管弯曲,不影响日常活动,不会因活动而刺破血管,有效防止化疗药物外渗。
因留置针可留置数日,故可免去多次穿刺痛苦,又保护血管,使病人产生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化疗静脉给药时如何选择静脉保证整个化疗能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床中,我们通常选择上肢静脉,但一些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诺维本等,以及肿瘤病人反复化疗、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治疗,对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常引起静脉炎导致局部剧烈疼痛、血管硬化,静脉穿刺困难,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影响整个化疗疗程的进行。
近两年来,我科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化疗,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科肿瘤病人行化疗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64例: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1.5岁。
消化道肿瘤20例,乳腺癌14例,鼻咽癌10例,肺癌8例,食管癌8例,淋巴瘤4例。
所用的化疗药物:诺维本、阿霉素、表阿霉素、铂类药、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紫杉醇、多西他赛。
1.2 材料使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合适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肝素帽,3M无菌透明敷贴,一次性输液器以及常规输液用物。
1.3 方法1.3.1 穿刺前的护理穿刺前先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评估病人的颈部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了解病人的凝血功能。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穿刺颈外静脉留置针的目的、作用、优点、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1.3.2 穿刺方法嘱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尽量将头后仰,使颈部伸展平直;由助手以手指按压颈静脉三角处,待颈外静脉上段充盈。
选择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中点上缘联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的外侧缘。
常规消毒好皮肤,术者手持穿刺针与皮肤成45°角进针,入皮后改为25°角沿颈外静脉向心方向刺入,见回血后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方式送管,用手压迫留置针的前端,拔出针芯,接肝素帽,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好,再连接输液。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经过严格消毒、无菌包装、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针头,由于其操作简便、便于留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少的并发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为护士,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浅静脉留置针,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常用于输液、输入药物、血液采集等方面。
在输液方面,浅静脉留置针主要用于患者需要长时间持续输液的情况,比如化疗、液体补充等。
在输入药物方面,浅静脉留置针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静脉系统中,可以快速起效,适用于紧急情况。
在血液采集方面,浅静脉留置针可以用于采集血液标本,方便快捷,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在留置针前,护士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告知患者留置针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并发症。
在留置针过程中,护士需要严格操作、注意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在留置针后,护士需要及时观察留置针周围的情况,注意留置针是否滑脱、渗血、肿胀等情况。
护士还需要定期更换留置针,保持留置针的通畅和清洁,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想分享一些护理体会。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浅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留置针的质量和操作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在操作留置针时,护士需要保持专注、细心和细致,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不马虎。
护士还需要耐心细致地对患者进行护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疼痛感受,及时进行干预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护士在操作和护理上需要格外小心和细致。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增加大家对浅静脉留置针的了解,提高护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肺癌化疗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
盖偌又名偌维苯,属于新一带长春碱类,抗癌药,主要对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淋巴瘤等病疗效显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和严重的毒性,据各种文献报道,常规静脉给药法,静脉炎的发生率可达57.6%-87%,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我科已广泛应用。
为了保护病人血管,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每次化疗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对我科近两年应用留置针化疗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1、静脉炎判断标准,I级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
II级: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
III级: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超过1CM,影响肢体功能。
2、盖偌致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2.1合理选择和保护血管可有效降低盖偌所致的静脉炎。
最好先用上肢粗直,血流丰富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留置。
穿刺时必须以无菌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注入化疗药。
联合应用多种化疗药物时,遵循先用刺激小的药物,如果几种药物均有较大刺激性时,其间隔时间应大于20分钟,同时缩短药物在局部血管的停留时间是降低静脉炎的有效途径。
2.2静脉应用盖偌化疗的同时,采用冰敷加静滴地塞米松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推迟静脉炎的发生时间,并能明显降低注射侧肢体疼痛的发生程度,有效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地减轻病人的痛苦,促使化疗顺利完成,且方法简便成本低廉。
2.3做好使用留置针化疗病人的健康教育,置管前要告诉病人留置针使用的优点及不良反应起床时稍不注意易引起穿刺部位肿胀,化疗时嘱病人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
2.4加强工作责任心,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到发生,使用留置针化疗期间,要加强病人的巡视,一旦发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要立即处理,如果正在输化疗药可先用生理盐水10mg+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后再板针,并给予50%硫酸镁湿敷,禁用热敷。
化疗病人静脉留置导管及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应用及风险管理王俊英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00)0S4
【摘要】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但肿瘤病人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常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化疗药物刺激,使外周血管出现静脉炎、静脉萎缩变细、脆性增加、弹性下降,甚至变硬变黑不能再使用,若操作不慎可使化
疗药物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需要外科清创植皮。
因此,开展锁骨下静脉穿
刺化疗可以将化学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其安全、方便、易
于掌握。
带管时间长,保护外周血管,方便输液,避免了病人长期输入强制性药物。
带来的外周血管的损伤,减轻了反复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王俊英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靶向介入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循证护理在化疗病人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J], 韦秀芹
2.护理风险管理在创伤骨科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J], 韩艳;王金红
3.化疗病人静脉留置导管及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应用及风险管理 [J], 王俊英;
4.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 [J], 邓红娟
5.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 [J], 邓红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留置针在颈外静脉中的应用和护理静脉留置针,在医疗机构中常常被使用,它是一种能够连续输液或按照一定需求进行药物治疗的医疗方式。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使用静脉输液或注射药物的患者来说,静脉留置针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这其中,颈外静脉是一种常见的使用部位,容易实施,但在应用过程当中也需要注意护理。
一、颈外静脉的应用1、适用病例颈外静脉留置针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或注射药物的患者,比如一些肿瘤患者、胃肠道手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严重脓毒症患者等。
2、操作方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前提条件是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
在操作过程当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应流程,注意消毒,避免污染。
操作流程如下:(1) 患者处于仰卧位。
(2) 本地麻醉。
(3) 用交叉口留置针插入皮肤,注意要在弓形静脉下方进行。
(4) 碰到血管后,缓缓将留置针插入血管内,同时抽出针芯,如果有血液返回,则插管成功。
(5) 稳定留置针,用敷料固定留置针固定。
3、注意事项(1)颈外静脉留置针需要固定,并且经常检查留置针周围的患者皮肤状况。
(2)颈外静脉是皮下静脉,对于一些较胖的患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在插入过程中慎重操作。
(3)操作需要由医生或具备一定经验的护士进行,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二、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护理1、换药操作由于颈外静脉留置针是一种长期使用的设备,所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留置针的换药操作。
操作过程如下:(1)先检查留置针周围的皮肤状况。
(2)用消毒棉球擦拭留置针周围,避免感染。
(3)切断留置针两端的输液管。
(4)拔出旧的留置针,并将新的留置针插入,留置针大小要与患者的血管容量相对应。
(5)将两端的输液管连接到新的留置针管道上,再进行输液或注射操作。
2、避免交叉感染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避免交叉感染。
每次操作前,都应注意消毒,并且所有工具都需要进行清洁消毒。
操作时,避免留置针与其他对患者有交叉感染风险的设备接触。
3、保持眼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保持眼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浅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前言留置针的应用已成为临床中诸多医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重要的静脉通路之一,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具有明显优势的静脉通路,广泛应用于临床。
浅静脉留置针安置方便、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费用适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医疗领域,得到了医务工作者和病患的广泛认可和使用。
本文将从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维护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1.浅静脉留置针的选择在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前,需先进行静脉输液的判断与选择。
选择浅静脉留置针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穿刺前需对患者过去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尤其是对镇静、麻醉和酒精过敏者要特别留意。
2.安置前,对临床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检查临时造影图,确定有无血管畸形,以及判断静脉容量和状态是否适宜留置。
3.选择留置针的长度要符合临床需要,不同目的的留置针长度也不同,一般长的留口适用于快速输液,短的留口适用于需持续性药物治疗。
2.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情况下,浅静脉留置针用于临时的输液和补液。
2.有些情况下,浅静脉留置针也可以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药物应用。
3.长期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可以满足一些长期的输液需求,这在实际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
4.在麻醉、切口等手术中,使用留置针可以实现无痛输入,降低整个切口镇痛的工作负担。
5.浅静脉留置针还可用于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体液分析、血液采样等工作。
二、浅静脉留置针的维护在留置针的应用完毕后,要对留置针进行及时的维护,以便延长留置针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
维护措施有:1.留置针固定留置针在使用时需要固定患者的手臂,确保留置针不被患者移位。
留置针固定有黏贴带固定、注射器支架固定或贴夹子固定等。
2.留置针的保护留置针需要避免外物的摩擦和冲击,这也是留置针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要特别避免留置针和荣骨槽、关节等部位的直接碰撞。
出现皮肤破损等状况需及时处理。
3.留置针口的护理留置针口需定期勤换敷料,并保持留置针周围清洁度要求。
化疗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经静脉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手段,病人要完成几个疗程的治疗,需多次静脉给药,再加上治疗药物的强烈刺激,部分血管的化学性静脉炎一时尚不能恢复,给化疗患者的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難。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还有利于临床用药,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不当及留置后护理不当,可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现将使用后的体会总结如下。
标签:化疗;静脉留置针;护理1.材料和方法1.1 穿刺静脉的选择:根据患者自身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静脉,选用粗直、暴露明显,避开关节、易固定、长度至少达Icm的静脉,一般不用下肢静脉,以免回流不畅,力求一针见血并妥善固定。
并指导患者注意静脉保护。
1.2 留置针的选择:根据患者自身血管情况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在不影响抢救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3 穿刺方法:选择好血管,用手指摸清血管深浅及走向。
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操作,留置针进针角度为15°~30°,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即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少许。
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外导管,皮肤外只留2~3 mm长导管,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容易脱管,贴膜固定好套管针,连接正压输液接头,即可输液。
2护理要点2.1 预防感染:每日更换无菌贴膜一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
2.2 防止堵塞:用药时要保持静脉通畅,静注时边注边抽回血,用药前后及两种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过度,推注时压力不能过大,速度不能过快,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 ml冲管,将剩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
2.3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仔细的观察穿刺点皮肤及血管走行皮肤的情况,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出现了不适或疼痛不要忍耐,如出现红、肿、热、痛,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色条索状,则可能提示发生静脉炎。
要及时拔针处理,给予硫酸镁纱布湿敷,效果显著,也可以用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
浅静脉留置针在化疗中的应用体会化疗药物是肿瘤等患者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的毒性容易对患者的血管和皮肤组织等造成伤害。
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护理,大大降低了化疗药物对患者的血管和皮肤组织等的损伤,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周期化疗,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标签:浅静脉留置针化疗应用化疗药物是肿瘤等患者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要依靠静脉给药来完成。
普通静脉输液针为金属材料制成,针体短而硬,改变体位时易刺破血管而造成液体外渗,易造成血管及皮肤损伤,常可引起静脉炎或栓塞性静脉炎,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关节。
浅静脉留置针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外套管韧性好,可随血管弯曲,减少对血管及皮肤损伤,在血管内有一定长度,不会因体位改变、肢体活动而渗漏或脱出。
近年来,在化疗过程中,浅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方法使用前向患者说明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和必要性,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执行。
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时一般选择上肢较粗,直、弹性及充盈性较好的血管,避免选择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感染附近的静脉瓣。
留置针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静静粗细,可分别选用20号、18号、16号。
穿刺前检查输液装置及浅静脉留置针质量,并旋转360度,防止粘连不易分离。
协助取舒适卧位,根据所选静脉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皮肤消毒范围直径〉8厘米,并消毒2次,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针角度,平行血管进针1~2cm后停止,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缓慢退出针芯,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贴上透明敷贴,并在敷贴上标明穿刺日期[2]。
2护理2.1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和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針的护理常识,并要求患者能陈述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有关肿瘤化疗相关知识宣教,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颈外静脉留置针行静脉化疗的安全性,降低患者化疗风险,提升护理质量。
方法:选择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在我病区化疗,拒绝PICC置管的的肿瘤患者20例,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化疗126次,将在上肢静脉化疗的76次作为对照组,行颈外静脉化疗50次为观察组,比较2组穿刺次数、主要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化疗穿刺次数及并发症较上肢明显减少,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对治疗及护理服务满意。
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安全有效,针对拒绝PICC 置管的患者,为首选静脉化疗途径,较外周其他部位留置针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
标签:颈外静脉;留置针;肿瘤化疗近年来,PICC置管化疗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我院在PICC置管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我院患者大多来自偏远农村,三分之二的肿瘤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往往拒绝PICC置管,而选择外周留置针穿刺。
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病区对20例肿瘤患者因上肢化疗性静脉炎、广泛色素沉着或疑难静脉[1]而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累积化疗50次,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病区对20例肿瘤患者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化疗,其中乳房癌5例,胃癌6例,结直肠癌9例。
1.2 方法选用一次性BD24G浅静脉留置针,3L透明贴,观察组备抽取生理盐水的5ml注射器一付。
所有患者均行上肢化疗2-5次,累积76次为对照组;因上肢化疗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或疑难静脉无法穿刺而选择颈外静脉输液,累积化疗50次为观察组,同一患者化疗方案相同。
(1)对照组:选取上肢静脉,遵照静脉留置针的穿刺要求行静脉穿刺。
(2)观察组: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选择直而充盈好的颈外静脉,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待干。
有效压迫使颈外静脉充盈饱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我们采用2人协同操作法,协助者食指固定并压迫穿刺点近心端的颈外静脉,使其充盈,穿刺者站患者头端,左手拇指压迫静脉穿刺点远心端并往上拉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对准血管进针,有落空感并注射器回抽见回血后缓慢将导管送入,再次抽回血顺畅后拔出钢针芯,推入生理盐水,接上输液器,用3L透明贴覆盖。
静脉留置针使用于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随着静脉留置针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我们也把静脉留置针应用癌症患者术后的化疗中,不仅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最主要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减轻病人由于反复穿刺及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痛苦,降低了护理风险,实行了安全医疗,极大地方面了患者的治疗,已被化疗患者及家属所接受。
化疗是肿瘤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大刺激性强严重破坏了患者的血管,静脉留置针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外套管韧性好,可随血管弯曲,减少对血管及皮肤损伤,在血管内有一定长度,不会因体位改变、肢体活动而渗漏或脱出。
尤其对条件限制和无法做PICC置管者是不错的选择。
1 静脉留置针应用范围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是近几年来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应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操作方法简便,利于各种治疗和抢救给药,保护患者血管,减轻了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更多的为广大护理人员和患者所采纳。
2 穿刺方法2.1皮下静脉穿刺:操作时进针以10-20°角度为宜,宜直接刺入血管,速度宜慢,以免刺破静脉后壁,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一手退针芯(约2.0mm)至外套管内,另一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连接输液管,固定套管。
2.2颈外静脉穿刺:病人仰卧,头部后仰,垫高肩部,充分显露颈外静脉,选择经胸锁乳突肌中点作穿刺点进针角度为15-30°,直刺血管,回血后稍降低穿刺角度,退针芯(约2.0mm)至外套管内,另一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拨出针芯,连接输液管,用胶布固定套管。
3 注意事项穿刺前连接好静脉留置针与活动针芯,因化疗患者需多次化疗,为减少血管损伤应选用小号(5号半)留置针,选择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以方便固定。
因化疗药物刺激性强且一部分需静脉推注,故应严格按照医嘱将药液充分稀释后再注入,并且严格控制输入速度,以减少对血管的破坏。
密切注意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漏等情况。
在化疗过程中可间断热敷穿刺部位,每2-3h一次,每次20-30min,以利静脉回流,增强局部抗炎的能力。
经外周围血管深静脉留置针给药在胃癌术后化疗病人应用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围血管深静脉留置针给药在胃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科行胃癌根治术后进行化疗的3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简称picc,下同)给药,对照组19例病人经常规的颈内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术给药。
全部病人均按要求进行半年内6周期进行化疗,化疗方案采用mf方案或者maf方案。
化疗后对比两组病人的穿刺后留管时间、拔管时导管端细菌培养阳性率、治疗过程中导管堵塞率的差异。
结果通过picc给药组病人一次穿刺留管时间平均为178±43天、对照组为33±11天(t=3.886,p<0.001,)。
拔管时导管端细菌培养阳性率picc组为0/22,对照组为6/45(t=5.337,p<0.001),治疗过程中导管堵塞率picc组为2/22,对照组为27/45(t=8.227,p<0.001)。
结论通过picc置管给药对于需要长时间进行化疗的胃癌病人来说是较为理想的给药方法,它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静脉穿刺数次,有效保护病人的周围血管和防止化疗药物的渗漏,减少病人的感染机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化疗; picc[中图分类号] r81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35-01临床上胃癌病人大多数都会在术后进行6周期的预防性化疗,整个治疗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以往化疗时多采用周围血管穿刺注射的给药方法,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和化疗药物的不慎渗漏对病人的血管损害很大,有时会影响到化疗的完成。
现在部份医院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给药方法进行化疗,能有效地避免多次穿刺和化疗药物的渗漏,但穿刺的留置管留管的时间又往往不能满足化疗全程的需要。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体会【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89-01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强,对血管刺激比较大,易引起静脉炎,血管硬化及色素沉着。
如有渗漏到皮下肌肉组织,还可导致皮肤肌肉坏死溃烂等,后果严重。
目前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各大医院又提倡picc管在化疗中的应用。
而笔者两年来对于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应用过程及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各种肿瘤术后化疗患者138位,对其中59位患者使用了颈静脉留置针,结果很令人满意。
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41例,胃癌患者12例,结肠癌患者6例,直肠癌7例,乳腺癌患者26例,胰腺癌8例。
年龄29岁-73岁,平均年龄53岁,根据化疗每例方案不同,疗程时间也不同,短的3天,最长是15天。
基本都完成4-6周期化疗,其中有17例留置时间长达15天。
操作方法1 备齐用物,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8ga双翼“y”型套管针,无菌透明敷料,可来福接头,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输液装置一套。
认真检查包装和有效期。
2 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和家属认识和了解留置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必要性以及护理常识,常见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消除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操作及注意保护。
3 将注射器抽取5毫升生理盐水与安好的可来福接头接好,选择血管,将患者颈部垫高,头偏低且偏向对侧充分暴露血管,首选右侧颈外静脉,因右侧颈外静脉距上腔静脉更近一些。
常规消毒三次,面积10厘米,待干,常规消毒拇指和食指,左手食中指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拇指绷皮,右手持注射器与留置针,以15°~30°角穿刺,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见回血后放低角度,顺血管方向再进针1~2mm,确保套管针外套一同进入血管。
以破皮就进入血管为佳;右手固定好针芯,左手无名指绷紧远端皮肤,拇指和食指将针套慢慢送入血管,再次抽回血证明在血管里,拔出针芯,缓慢推注盐水,连接输液装置。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摘要】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化疗的应用。
对30例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经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行化疗药物输入,对穿刺部位情况进行观察,在化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行化疗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关键词】肿瘤患者;颈外静脉;静脉留置针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84-01消化道肿瘤在外科行手术治疗后,通常需要临床化疗,在临床护理中,化疗药物经外周血管输注对血管刺激性大,多发生静脉炎,甚至发生严重的血管病变,增加了肿瘤患者的痛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即picc途径置管化疗,虽明显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但病人往往需多次化疗,出院后需要自行护理,给病人带来生活的不便,如护理不当,可发生导管阻塞及导管脓毒症,我科采用经颈外静脉留置针行胃肠癌术后的化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我科3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了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药物输入,年龄最大的患者77岁,最小患者28岁;胃癌8例,结、直肠癌22例。
为周围静脉条件差穿刺困难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法,成功进行静脉输液化疗,一次穿刺置管成功28例,成功率93.3%,留置时间3d-8d,未发生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化疗药物为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为folfox4或folfox6。
1.2 材料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g25mm/y-g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留置针要接5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回抽来判断穿刺针是否已进入血管;美国3m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贴,规格为6cm*7cm。
1.3 操作方法1.3.1 穿刺前护理人员应清洗消毒双手,备好药物。
操作前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向他们讲解颈外静脉解剖、生理特点,让其了解有关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解除思想顾虑,让患者有安全感,以取得操作中和操作后的配合。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或注射药物的医疗器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重复穿刺的疼痛和创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对于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的总结。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静脉输液:浅静脉留置针可以用于输液,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输液速度和液体种类,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2. 注射药物:浅静脉留置针可以用于直接注射药物,可以快速将药物输入患者的体内,提高治疗效果。
3. 抗生素输注:抗生素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输注,浅静脉留置针可以确保抗生素的稳定输注,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4. 长期化疗:某些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化疗,浅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频繁的穿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护理浅静脉留置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留置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留置针,不同的留置针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症,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2. 穿刺技术:护士在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条件,保持手部的清洁与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需要掌握穿刺的技术要领,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3. 留置针的固定:成功穿刺后,需要将留置针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以防止其脱落。
护士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和材料,确保留置针的牢固和稳定。
4. 管路的管理:护士需要注意留置针与输液管路的连接,保持畅通,避免空气和血液倒流。
同时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减少感染的风险。
5. 留置针的观察与护理:护士需要每日观察留置针周围皮肤的情况,注意是否有红肿、渗出或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留置针周围的清洁与干燥。
通过这些护理体会,我深刻认识到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和使用技巧。
我们作为护士,不仅要具备扎针的技术,还要关注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
只有做好留置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我们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
颈外浅静脉留置针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颈外浅静脉留置针在胃癌化疗患者中应用的优越性。
方法通过对6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经颈外浅静脉置管针行静脉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
结果 60例胃癌化疗患者中有3例出现化疗药物外渗,2例出现堵管,2例出现药物性静脉炎,其余53例顺利完成化疗。
结论颈外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
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安全、简单,患者痛苦小。
【关键词】颈外浅静脉;置管针;胃癌化疗;护理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
化疗是胃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大多数化疗药物需通过静脉注入,而反复多次的穿刺及药物外渗造成的局部损伤,不但使患者感到疼痛不适,更使患者产生了抵触治疗的不良情绪,给临床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颈外浅静脉留置针因其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方便患者起床活动,还能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而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
我科自2011年6月至2012年2间采用静脉留置针行颈外浅静脉留置针为60例胃癌患者静脉化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5~76岁,留置时间最长7天,最短3天,平均留置时间5天。
发生液体外渗3例,堵管2例,药物性静脉炎2例。
化疗药物有健择、紫
杉醇、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等。
1.2置管方法术者立于床头,使病人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向一侧,暴露颈外静脉(左右均可),常规消毒皮肤,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上方皮肤,助手站在病人另一侧,在锁骨中段上缘处以拇指或食指横向向锁骨下后方按压,尽可能使静脉充盈,选择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为穿刺点,呈40°角沿静脉方向进针,穿过皮肤后改15~30°角穿入血管,见少许回血即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进1~2 mm,左手进导管针,右手向后拔针芯,边进边退,将导管全部置入,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留置针,并固定好y型分叉处并标明穿刺时间。
2.护理要点
2.1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颈外浅静脉留置针的各种优点,并请已成功穿刺留置针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消除心理恐惧和顾虑,让患者了解经颈外静脉置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护士进行操作。
操作后要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嘱病人可适当活动,但不可剧烈活动,穿刺部位注意防水,固定的敷料出现卷边或污染,应找护士及时更换.
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皮肤应做到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
每日输液前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隔日更换一次敷料,若有渗湿及时更换。
2.3 认真做好护理观察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再通
情况和有否静脉炎的发生,只要局部无静脉炎发生,输液通畅无渗漏,患者无穿刺部位的不适主诉就可以不变更穿刺部位。
有报道套管针可留置5~7天,在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1]。
一旦有阻塞、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应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并记录留置的天数。
对于皮肤较敏感的患者每日更换敷料,以防过敏反应引起局部皮肤的瘙痒及破溃增加感染机会,加强导管的无菌护
理,可有效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2.4合理安排化疗药物输注顺序输注化疗药物前先输注一瓶普
通液体和一瓶止吐药物,因为化疗药物易损伤血管内膜。
输注两种以上化疗药物之间应间隔输注15分钟以上的生理盐水。
2.5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封管时采用双重正压封管法,即输液完毕后夹闭输液器,将头皮针斜面撤于肝素冒腔内,反折头皮针乳头,与夹闭的输液器断开,连接含肝素盐水溶液的5ml注射器均匀推注肝素盐水溶液3ml,右手将留置针延长管抬高30°后,将其延长管上的小夹将延长管夹闭,再推注肝素盐水溶液0.5 ml封管,分离退出以再次呈正压的头皮针;封管后再次输液时套管内肝素溶液相
对呈高压状态,使液体通畅的流入体内。
3.结果
本组60例胃癌化疗患者采用颈外浅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化疗,留置时间最长7天,最短3天,平均留置时间5天。
60例患者中有3例于输液后数小时发生液体外渗予以拔管,2例于输液2天后出
现导管堵塞,2例于化疗5天后出现药物性静脉炎,其余53例均顺利完成化疗周期。
4.讨论
静脉内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大,患者感觉麻,疼痛难忍。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血管粗且直,没有静脉瓣,穿刺成功率高,套管针可漂浮在管腔内,对血管内皮机械损伤小,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降低了刺破静脉的危险,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用于静脉穿刺的时间。
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我们认为只要完善穿刺后的护理常规,做好健康教育,严格控制局部并发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
所以颈外静脉留置针是胃癌化疗患者理想的静脉输液通道
参考文献
[1]李小燕,刘甲.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
护理杂志,2000,35(2):121
作者单位:344000抚州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