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8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导:同学们,这天我们一齐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资料,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资料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资料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
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让我们首先一齐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板书:李大钊)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
(师看状况补充)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7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李星华回忆她的父亲李大钊的文章。
当时,正值她的父亲遇难16周年。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他的血不会白流,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法。
3、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电视机、录音机。
2、学具准备:查阅李大钊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qing导入1、谈话:课前要求大家查阅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谁能把你查的资料介绍一下?2、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3、启示:请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二、初读感知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阅读要求:⑴想一想课文主要写李大钊同志的哪几件事?⑴课文除开头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怎样分段合适?⑴画出⑴2、检查初读情况。
归纳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3、学生质疑问难。
三、品析课文1、读文思考:⑴从文中哪儿能体会出李大钊终于革命事业的精神?⑴李大钊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现在哪里?2、讨论、交流。
3、分组讨论交流。
4、配乐指导朗读。
5、集体交流:朗读了重点句后,你想说些什么?6、指名读开头、结尾体会写法:⑴指名读第一节:理解“被难日”意思?⑴自由朗读结尾段:想想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前后照应?四、总结全文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用了哪些事例要表现李大钊怎样的品质?2、学完课文,谈谈你的感受?从中受到的教育?第二课时一、指导朗读1、小组合作练读使自己感动、产生敬仰之情的句子。
2、交流:结合具体语句,先说说为什么使你产生敬仰之情,再读给大家听。
师生评议。
3、再现李大钊光辉形象:⑴角色朗读法庭受审一段,要求通过语调表情和动作表演,再现李大钊与亲人诀别的场面。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四篇课文。
《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
《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讲述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会写2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部分课文会背诵。
拓宽阅读视野,阅读适合的外国名篇名著。
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培养把握注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5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古诗三首基础性作业给生字注音:络、锤、凿、焚仿写词语:东西南北()()()千磨万击( )( )(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燕{ ( )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分别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明写 ,实写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用了 的修饰手法,歌颂了 的精神。
暗喻 。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
表示出作者 的精神以及 的追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实写竹子扎根,暗喻人立场坚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万”是虚指,写出竹子坚韧从容的神态。
“任尔”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
三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发展性作业《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慨作铺垫。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的写作方法,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2、学习被捕时部分。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11 灯光【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爱护保重。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说按次,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说按次,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爱护保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点北方的工作。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手握兵权的将军都割据一方,百姓处于灾祸当中。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受日本政府支持,权势比较强大。
1926年李大钊亲自领导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他因而一样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仁慈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一直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走漏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量忠实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爱护保重。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说按次,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请大家快速浏览2—32自然段,看作者按照工夫按次写了哪些事?被捕前烧掉文件坚守岗位被捕时临危不惧法庭上沉着镇定,坚贞不屈被害后家人悲痛小结:课文按照工夫按次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同敌人做斗争、最初勇敢牺牲的业绩及家人的悲痛。
四、再读课文,感悟人物抽象1、请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入印象的句或者你认为含义深入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触,小组内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2.全班交流,交流碰撞请你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入的句子,再说说从中领会到了甚么?例如: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阀、、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
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设计案例名称:十六年前的回忆设计案例概述:"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以个人回忆为主题的作业设计案例。
通过让学生回忆、重温自己十六年前的生活经历和变化,促使学生思考时间的流逝对自己的影响,并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这些回忆。
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反思时间对他们自己的影响,了解成长和变化的过程;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记忆和叙事能力;3. 通过互相分享和倾听,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沟通;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设计步骤:1. 引导学生回忆十六年前的生活情景和经历。
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作为思考的引导,如:- 十六年前,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家庭、朋友和兴趣爱好是怎样的?- 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是怎样的?- 我的梦想和志向是什么?2. 鼓励学生用文字、图画或其他形式记录下回忆,可以是短文、日记、绘画、照片等。
- 提供一些示例作品以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和展示方式。
3. 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回忆。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展示会,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回忆作品,并听取他人的故事。
- 提供一些分享的问题,例如:你觉得自己从十六年前到现在有哪些变化和成长?有什么重要的经历或教训?4. 鼓励学生思考十六年后的未来。
学生可以在作品中展望自己的未来,并描述他们希望实现的梦想和目标。
评价方法:1. 作品的质量、创意和表达能力。
2. 参与度和分享时的互动。
3. 学生对自己成长和变化的思考深度和完整度。
奖励和鼓励:为这个设计案例设立一等奖,并奖励学生一些小奖品,例如纪念品、图书或旅行奖励等。
同时,在班级表彰和评价活动中,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对学生的努力和创意给予充分赞扬和鼓励。
通过这个设计案例,学生可以不仅提高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还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过程,增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和思考。
同时,通过分享和倾听他人的回忆和故事,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也将得到提升。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摘要:
1.引言:介绍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的背景和重要性
2.案例概述:详细介绍该案例的内容和目标
3.案例分析:深入分析该案例的成功之处和影响
4.结论:总结该案例对教育行业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引言】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教育奖项,它不仅表彰了优秀的教育实践,同时也展示了教育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这个案例一等奖的获得者凭借其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关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肯定。
【案例概述】
这个案例的设计者是一位名叫张老师的中学语文教师。
他设计的作业案例主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旨在通过让学生回忆过去,理解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意识。
该案例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完成,通过写作、摄影、绘画等多种形式,呈现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理解。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张老师摒弃了传统的单一文字写作形式,引入了摄影、绘画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该案例还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张老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
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创作,使得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结论】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奖项,它展示了教育改革的成果和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案例。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摘要:一、开篇介绍1.回忆十六年前的设计案例比赛2.荣获一等奖的喜悦与自豪二、比赛过程1.主题与要求2.设计与创作3.提交作品与评审三、作品内容与亮点1.主题阐述2.设计理念3.创新与独特之处四、获奖感受与启示1.对个人能力的肯定2.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激励3.对我国设计行业的展望正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十六年前,我还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设计专业学生。
那年,我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设计案例比赛,我凭借着出色的设计案例荣获了一等奖,至今回忆起来仍让我激动不已。
比赛的过程历历在目。
当时,比赛的主题是“绿色环保,低碳生活”。
要求参赛者以这个主题为核心,设计出一款具有创意与实用性的产品。
为了更好地展现我的设计理念,我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结合我国绿色环保政策,最终确定了一款节能型家居产品的方案。
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从产品的功能、外观、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虑。
为了保证产品的实用性,我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雕细琢。
在经过无数次的修改与完善后,我终于完成了这款节能型家居产品的设计。
提交作品后,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我的设计案例脱颖而出,荣获了一等奖。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职业发展的激励。
这次比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创新与独特之处是设计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关注社会热点,才能设计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同时,这次获奖也让我对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书籍、严峻”等词语。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2.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本课的预习案。
2. 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李大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应该先来学习什么呢?2.出示课本45页的单元导读。
通过抓关键词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书籍—狼藉严峻—竣工满脸横肉夹衣(三)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事的,请划出文中标志性的句子。
明确答案:时间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有一天;4月28日。
2.同学们,4月6日的早晨,父亲被捕了。
那么那年春天写被捕前;有一天写被捕后;4月28日写被害后。
3. 理清文章的脉络,结合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写我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以及被害后所发生的事情。
4. 同学们,你看一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板书:首尾照应)其实文中还有几处是属于内容上的前后照应,找一找。
特首,我已按要求完成文章,并在下面共享给你。
希望你能满意!《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一、引言“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这个话题,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但它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对这个话题进行全面评估,并且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主题。
二、评估1. 主题背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作为一个主题背景,很可能是涉及到某个具体事件或者是一个学术赛事中的某一个设计案例。
这个主题背景引发了我对于当时的情景和背后的故事的好奇。
这个主题也呼应了人们对于过去回忆的渴望,以及对于优秀作品的赞赏。
2. 深度和广度在研究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它可能涉及到设计的具体内容、比赛的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多个层面。
这个主题也可能引发人们对于过去时光的思考,以及对于作品背后的意义的思考。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会优先考虑以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主题,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
3. 总结和回顾这个主题在文章中的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也非常重要。
我会充分展现这个设计案例一等奖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回顾当时的情景和竞争对手的优秀之处,以便读者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主题。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我会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我对于设计、创意和竞赛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也对于回忆和过去的思考有了新的体会。
我相信这些观点和理解会对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结尾在完成整篇文章之后,我对“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这个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也能帮助到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主题,并且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你满意!很高兴看到你这么认真地完成这篇文章。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因为回忆作业设计案例的一等奖不仅代表着过去的成就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励人们对设计和创意的追求。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设计
一、我能划去带点字的不正确读音。
勉强(qiáng qiǎng)待会儿(dāi dài)书籍(jījí)
含糊(húhǔ)拥入(rōng yōng) 夹袄(jiǎjiá)
二、我会选词填空。
◇安静寂静肃静镇静
1、偶尔的几声蝉鸣,显得夏日的山林更加().
2、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3、面对敌人的叫嚣,李大钊显得非常()。
4、老师带病为同学们上课,教室里显得异常地()。
◇严峻严肃严重严酷
5、听到工友阎振三被抓的消息,气氛顿时()起来。
6、局势越来越(),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7、在这()的白色恐怖里,我地下党始终坚持斗争,从来没有退缩过。
8、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态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同身受、情感共鸣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作品中体会和领悟生活的真谛。
4.通过写作任务,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让他们在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时有更多的灵感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个与故事主题相关的短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对过去回忆的思考和情感。
学生观看听后,交流讨论十六年前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时候,对他们有何意义。
2.阅读散文3.文学鉴赏4.情感共鸣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情感共鸣活动,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段美好的过去或令人难忘的经历,并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选择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们感受彼此之间的共鸣与连接。
5.写作任务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启发,写一篇自己过去的回忆故事。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注重情感表达和生动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6.展示交流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回忆散文,互相欣赏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交流学习彼此之间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互相启发和借鉴,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7.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反思自己在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表达方面的提高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能。
三、教学手段和活动设置1.多媒体教学:使用投影仪或电脑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分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启发。
3.写作任务:通过写作任务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在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方面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活动设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散文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情感共鸣和创作表达方面得到更多的提升和成长。
10.《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业设计
—、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kǒng bù chōu ti mó guǐ yán jùn jiù jiu
()()()()()()zhēn tàn kù xíng jūn fá jiān ruì fěi tú cí xiáng
()()()()()()
二、填写查字典的有关知识。
1. “魔鬼”的“魔”是结构,应该査部。
“魔”还可以组成词语()( )( )
2. “阀”用部首査字法应查部,再査画,它的音节是。
3.“舅”应査画,是结构.组词: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地问()的枪声()的脸()的喊叫()的小屋()的头发()的匪徒()的眼光()的力量()地回答()地跳动()地握着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写近义词。
慈祥()避免()恐怖()居然()孤傲()2.写反义词。
含糊()严重()拒绝()暴躁()怒气冲冲()粗暴()慈祥()沉着()蛮横()
五、选词填空
剧烈强烈激烈热烈
1.演讲结束后,同学们报以()的掌声。
2.我的心()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3.这场比赛打得十分(),最终还是中国队取得了胜利。
4.据新闻报道,今晨台湾发生()地震。
严峻严肃严格严厉
1.不管怎么说,()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地批评了一顿。
3.形势非常(),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升旗时要()认真。
六、用字组词,再填空。
1.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①局势越来越(),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②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态度。
③在老师的()要求下,我的学习进步了。
2.用"沉"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①人们心情(),目光随着总理灵车缓慢移动。
②父亲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
③小华()片刻,迅速地做完了那道竞赛题。
七、改写句子
1.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成反问句)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成转述句)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
(改为夸张句)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缩句)
八.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文章写的是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2.
3.你认为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