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干货之初看本量利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财务会计本量利分析概述本量利分析是一种财务会计工具,用于评估企业在不同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下的盈利能力。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利润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财务会计本量利分析的概念、目的、应用方法和数学模型。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方法。
它以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为变量,估计不同销售量下的销售收入和成本,并计算出盈利水平。
通过分析不同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从而提高利润。
目的财务会计本量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销售活动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下的盈利水平,管理者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确定最佳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
同时,本量利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应用方法财务会计本量利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与销售活动相关的数据,包括销售量、销售价格、成本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销售记录和成本记录中获得。
2. 计算销售收入根据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可以计算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等于销售量乘以销售价格。
例如,如果销售量为100,销售价格为10元,那么销售收入为1000元。
3. 计算成本根据成本数据,可以计算不同销售量下的成本。
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人力资源费用等。
变动成本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4. 计算盈利通过计算销售收入和成本,可以得到不同销售量下的盈利水平。
盈利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成本。
如果盈利为正数,表示企业实现了盈利;如果盈利为负数,表示企业产生了亏损。
5. 分析结果根据盈利水平的分析结果,企业管理者可以评估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销售量较低导致亏损,管理者可以考虑提高销售价格、减少成本或增加销售量等措施。
基础会计之本—量—利分析简介在会计领域,量—利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利润能力的方法。
通过分析企业的销售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基础会计中的量—利分析,并教您如何利用这一分析方法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
基础概念在开始讨论量—利分析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基础概念。
销售量销售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它是量—利分析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评估企业业务活动规模的重要指标。
利润利润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剩余的收入与支出之差。
它表示企业经营活动的盈亏情况,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成本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它包括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费用。
量—利分析方法量—利分析是一种通过对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评估企业业务活动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量—利分析方法:常量销售量差额分析常量销售量差额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内的销售量和利润差异来评估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业务增长或减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常量销售量差额分析的计算公式如下:常量销售量差额 = 当期销售量 × 每单位销售售价 - 去年同期销售量 × 每单位销售售价断点分析断点分析是一种通过计算销售量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方法,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销售目标和成本控制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断点分析的计算公式如下:盈亏平衡点 = 固定成本 ÷ (每单位销售售价 - 可变成本)边际贡献率分析边际贡献率分析是一种通过计算每单位销售额所贡献的利润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来评估产品销售能力和盈利潜力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产品销售各阶段的贡献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管理会计第章--夲量利分析课件 (一)
管理会计是一门讲述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方面的会计学科,它的重点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
其中,夲量利分析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夲量利分析课件吧。
1. 什么是夲量利?
夲量利是指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生产达到规模优势而带来的成本下降效应,从而形成的隐含成本节约。
夲量单位成本越低,企业比较优势更加明显。
2. 夲量利计算公式
夲量利=夲量成本-实际成本
现在夲量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夲量成本=固定成本+(变量成本/产量)
3. 夲量利的应用
对于企业来说,夲量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夲量利的增长代表着企业规模优势的增加,进而推动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在内部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夲量利分析来制定更加精准的成本控制策略,优化生产和经营流程,实现优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4. 如何提高夲量利
对于企业来说,夲量利的增加并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企业在实际生
产经营中多方面的考虑和努力。
比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改进生产技术等。
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研发和创新,开发新
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式提高夲量利。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中的夲量利分析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夲量利的分析,企业可以制定更加高效的成本控制策略,优化
生产和经营流程,并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方面多方
考虑,为增加夲量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通过分析企业的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制定合适的定价策略、销售目标和成本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应用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本量利分析法是指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它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成本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的;销售量是唯一的影响利润的因素;利润是通过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得出的。
应用本量利分析法的前提是企业的成本可以明确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改变的,如租金、折旧和固定工资。
变动成本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改变的,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和变动费用。
通过将成本分为这两类,可以更好地分析企业在不同销售量下的盈利情况。
本量利分析法的应用本量利分析法可以用于制定定价策略。
通过分析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可以确定一个最低的销售量,以保证企业不亏损。
同时,他们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以提高盈利能力。
本量利分析法还可以用于制定销售目标。
通过分析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可以确定一个合适的销售目标,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
同时,他们还可以基于此制定销售预算和业绩考核指标,来激励销售人员实现目标。
本量利分析法还可以用于控制成本。
通过对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管理者可以确定一个最低的销售量,以确保企业不亏损。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控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式,来实现成本的有效管理。
本量利分析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可以通过制作成本、销售量和利润表来实现。
首先,我们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分别列出,并计算出不同销售量下的总成本。
然后,我们将销售额减去总成本,得出利润。
北京泰和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财务与会计——本量利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即数量、成本、利润分析,也称为损益平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用于预测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规划生产经营的一种现代技术方法。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资本增值。
本量利分析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损益平衡计算找出并确定一个损益平衡点或保本点,以及进一步突破此点后增加销售数量,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可能性。
本量利分析还有助于发现和确定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在能力,以及各有关因素变动对成本、利润的影响程度。
损益平衡分析的前提,要求先将产品销售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然后根据产品销售价格,计算出产品销售量达到何种程度时,产品销售收入正好等于产品销售成本。
这就是损益平衡点,或保本点。
损益平衡点的计算方法:销售量、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如下:利润=销售收入一固定成本总额一变动成本总额r=px —a —bx式中:r 一利润; P 单价; r 销量: a ——固定成本总额: b 单位变动成本。
r 为0时,则损益平衡点或保本销售量为: x=a/(p —b)掌握个人财务与企业财务的区别通常.个人及家庭财务没有大多数企业财务那么复杂,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具体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作个人及家庭财务报表的1E 要目标是家庭财务管理,这些信息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对外公开。
如果需要对外公开,一般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人及家庭的个人财务规划师或理财师、保险顾问、税务顾问、律师等为了帮助个人及家庭进行个人财务、个人风险管理北京泰和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和保险规划、个人税务筹划或遗产、事业继承规划,往往需要用到这些资料和数据。
二是一些贷款人为了对个人及家庭的资产和偿付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据此做出贷款或者授信决策,需要对个人及家庭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一些他们所关注的内容,比如总债务水平、房产和汽车价值、其他金融资产或生息资产的价值,进行了解,但他们一般不会使用全部个人及家庭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内容。
知识点讲解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Break-even analysis)是指通过对不同销量情况下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确定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也就是说,本量利分析通过计算企业在不同销量水平下的利润、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来确定企业需要达到的最低销量以覆盖所有成本。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有三个: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固定成本与企业的设备、租金、工资等有关。
无论销售量如何,这些成本都存在。
例如,一个企业每个月需要支付的租金是5000元,那么每个月的固定成本就是5000元。
变动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与销售量成正比而变化的成本。
变动成本通常与原材料、人力资源和销售提成等有关。
例如,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是10元,每个产品需要支付2元的销售提成,每个月销售500个产品,那么每个月的变动成本将是(10元/产品+2元/产品)*500个产品=6000元。
在本量利分析中,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销售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总和的情景。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企业不亏不赚的地方。
在盈亏平衡点之前,企业将处于亏损状态,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后,企业将开始获得利润。
计算盈亏平衡点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销售量)例如,如果一个企业的固定成本是5000元,销售价格是50元/产品,变动成本是12元/产品,那么盈亏平衡点将是5000元/(50元/产品-12元/产品)=125个产品。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广泛。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销售目标,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本结构,制定定价策略,评估增加生产能力的风险,以及做出战略决策等。
同时,本量利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数据比较,了解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总之,本量利分析是一种基于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工具,通过计算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浅谈旅行社的网络经营龚小龙(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传统旅游业与国际互联网结合起来,使旅游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网络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又强劲地冲击着旅行社业。
然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旅行社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旅行社应勇于革新,转变经营模式,科学地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才能跟上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旅行社网络信息技术经营从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旅行也就跟随着开始。
如今,人们旅游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旅游行业在迅猛发展,旅游活动也在朝着自助游的趋势发展。
传统的旅游活动已不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强烈的需求,人们对个性、自主和舒适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和信息的海量性等优势对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人们逐步认识到旅游信息流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进步,才能提高预订、销售、支付等旅游信息流的速度。
在如今信息高速发展时代,旅游业“触网”已是不可抵挡了。
1网络时代到来,信息的全球化,旅游资讯唾手可得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同样也给旅行社业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旅行社中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开始使用超级小型计算机,主要用于旅游客流控制,即在饭店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防止超量预订,同时也用于财务管理和数据统计处理方面。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开始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其经营管理之中,现在,只要你的电脑接入了国际互联网,你就可以查询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景点、景区、酒店的旅游资讯,而景区也有自己专设的旅游信息资讯网站,所以旅游者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旅游信息,并可根据自己的意向订团、订房、订票。
互联网平台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掀起了网络旅游的热浪。
旅游产品是一种无形产品,它在物流上是“服务”的出售,所以,旅游产品更适宜网络营销,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电子商务中最热的商品之一。
本量利分析总结什么是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Break-even Analysis),又称盈亏平衡点分析,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确定一个企业所需销售的产品数量和销售额,以达到将收入与成本相抵消的平衡点。
本量利分析将成本和销售收入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帮助企业了解需要达到的最低销售量,从而做出更明智的经营决策。
在本量利分析中,重要的指标有三个: - 固定成本(Fixed Costs):与企业的运营无关,无论销售量多少都会存在的费用,如租金、员工薪资等。
- 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s):随着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等。
- 销售收入(Sales Revenue):根据销售量与售价计算得出的销售收入。
如何进行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的步骤相对简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固定成本首先,需要明确所有与企业运作相关但不随销售量变化的费用,比如租金、人员薪资、设备折旧等。
这些成本通常是每个周期(如月度或年度)需要支付的。
步骤二:计算单位变动成本接下来,需要计算单位变动成本,即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这个成本通常是与产品制造或销售直接相关的,包括原材料成本、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
步骤三:确定销售价格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还需要明确产品的销售价格。
这个价格应该能够覆盖所有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并提供一定的利润。
步骤四:计算盈亏平衡点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计算出成本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找到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指的是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相等的销售量。
当销售量低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将处于亏损状态;当销售量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将获得利润。
步骤五:分析风险与机会本量利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和机会。
通过调整销售量、销售价格或成本结构等参数,可以模拟各种情况下的盈亏情况。
这样,企业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找到扩大利润的机会。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本量利分析在企业决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最低销售量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可以确定需要达到的最低销售量,以确保覆盖所有的成本。
本量利分析及利润预测本量利分析是一种管理会计技术,旨在帮助企业管理者评估公司的产品销售量、销售价、成本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能够预测未来的利润,并根据不同的销售策略和成本结构做出相应的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利用方法以及利润预测的应用。
一、本量利分析的概念本量利分析是指通过定量分析产品销售量、销售价、成本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经营决策。
它的基本原理是假设成本和销售量能够通过线性模型相互关联。
通过利用这个模型,企业管理者可以预测产品销售量和利润,并且可以比较不同销售策略对于利润的影响。
二、本量利分析的利用方法1.销售量:销售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销售的产品数量。
它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产品定价、竞争情况等。
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企业管理者可以预测未来的销售量。
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与企业生产和运营活动相关的不变成本。
例如租金、设备折旧和管理人员工资等。
固定成本与销售量无关,无论企业销售多少产品,这些成本都必须支付。
3.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是指每售出一个产品时所需要支付的额外成本。
它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制造费用等。
单位变动成本通常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生产更多的产品。
通过对销售量、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计算出不同销售量对于利润的影响。
通常通过绘制成本-销量曲线和利润-销量曲线来直观地表示这种关系。
通过比较不同的销售策略和成本结构,企业管理者可以找出实现最大利润的最佳组合。
三、利润预测的应用利润预测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评估不同销售策略的潜力和风险。
通过构建多个利润-销量曲线,企业管理者可以比较不同策略下的预期利润,并选择最有利可图的方案。
此外,利润预测对于进行财务规划和决策分析也非常重要。
企业管理者可以使用利润预测结果来评估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并判断是否应该继续进行。
本量利分析什么是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在不同销售量和销售收入水平下的盈利能力和业务可持续性的方法。
通过对销售量、销售价格、成本结构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销售目标。
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可帮助企业制定销售策略和决策。
本量利分析的构成要素本量利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构成要素:1. 销售量销售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际销售的产品数量。
销售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了解销售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企业制定适当的销售策略。
2. 销售价格销售价格是指企业单个产品的销售价格。
销售价格与销售量共同决定了企业的销售收入。
通过比较不同销售价格下的销售量和利润,可以确定最适宜的销售价格。
3. 成本结构成本结构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是在一定期间内不受销售量变化影响的固定费用,如租金、人工等;变动成本是与销售量呈正比的可变费用,如原材料、包装等。
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可以帮助企业分析不同销售量下的利润水平。
4. 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盈利水平。
通过本量利分析,可以确定不同销售量下的利润水平,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销售目标和盈利预测。
如何进行本量利分析?进行本量利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与本量利分析相关的数据,包括销售量、销售价格和成本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从财务报表、销售记录等途径获取。
2. 计算销售收入根据销售量和销售价格,计算不同销售量下的销售收入。
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销售收入 = 销售量 × 销售价格。
3. 计算成本根据成本结构,计算不同销售量下的成本。
固定成本在不同销售量下保持不变,而变动成本与销售量呈正比。
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成本 = 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
4. 计算利润利润可以通过销售收入减去成本计算得出。
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利润= 销售收入 - 成本。
5. 分析结果根据不同销售量下的利润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
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也称为成本、收入和利润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方法。
通过分析项目的成本、收入和利润,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行性。
本量利分析法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成本、销售量、销售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决策。
这种方法基于以下几个假设: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已知的;成本和收入与产量成正比;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固定的;只有一种产品;成本和收入是线性的。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是“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是指每个单位的销售收入减去可变成本所得到的金额。
通过计算边际贡献,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了解每个单位的销售所带来的盈利能力,以及需要销售多少单位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本量利分析法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盈亏分析:通过计算边际贡献和固定成本,可以确定企业需要达到的销售量,以避免亏损。
这对于新产品的推出和现有产品线的维持都非常重要。
2. 投资决策:通过分析新项目的成本、收入和利润,可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回报率。
决策者可以根据本量利分析的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投资。
3. 价格决策:通过分析不同价格水平下的销售量和利润,可以决定最合理的价格策略。
这对于市场竞争和利润最大化都非常重要。
4. 销售混合决策:通过分析不同产品组合和销售量的情况,可以决定最佳的产品组合和销售策略。
这有助于企业优化产品线,提高利润。
本量利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数据支持和计算能力。
企业决策者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成本、销售数据,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同时,决策者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以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本量利分析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决策工具,还需要结合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例如,SWOT分析、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等方法都可以与本量利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以全面评估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
总之,本量利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投资和经营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本量利分析简介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它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又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成本、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
它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经营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会计的一项基础内容。
结语:会计是一个注重积累的职业,出纳、会计、主管、经理一路攀升,是正常的途径,从简单的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税务处理、到财务分析、到更高层级的管理会计,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家定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尽量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现在只需沉淀,相信将来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会计实务-初看本量利分析
前面的话
事实上,本量利分析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了解这些是用好它的前提。
对一个企业来说,在收入与总成本之间有最简单粗暴的关系,收入大于成本企业是盈利的,成本大于收入企业就是亏损的,那么具体要满足哪些条件工厂可以才达到盈亏平衡?销量应该达到多少?售价不能低于多少?成本应该在哪个区间?
这些其实就是本量利分析想要回答的问题。
本量利分析研究产品的销售量、售价、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这些因素的性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告诉管理者企业利润是如何变化的。
本量利分析是基于一个核心的公式:企业税前利润=销售总收入-总成本=销量*售价-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量,根据这组公式,当销售总收入等于企业总成本(企业收入线与企业成本线相交)的量就是企业的盈亏临界点。
在这个公式中,隐藏了销量与成本间的这样一些关系:
•在销售总成本固定的前提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售价的高低。
•在销售收入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总成本和变动总成本的高低。
•在销量不变的前提下,盈亏临界点越低,企业能实现的利润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