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G12-ipt嵌合基因转化樱桃番茄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6
第23卷 第2期2001年12月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of Y ichun Univers ity(Natrual science)Vol.23,No.2Dec.2001樱桃番茄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卢其能(宜春学院农学系,江西 宜春 336000)[摘要]以樱桃番茄新品种“圣女”和“金珠”的叶片、茎段和幼芽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培养,结果表明:叶片、茎段和幼芽均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可分化出芽丛,腋芽可直接萌生,不定芽可诱导生根成完整植株.经试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基为:(1)愈伤组织诱导:叶片以MS+Kt4mg L+I AA8mg L为最佳;茎段和幼芽以MS+NAA0.1mg L+6-B A1.5mg L为最佳;(2)愈伤组织芽的分化:MS+I AA0.2mg L+6-B A2mg L;(3)腋芽萌生:MS+6-B A2.5mg L+IBA0.1mg L;(4)生根:无激素的Ms或Mso.[关键词]樱桃番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图分类号]S662.503,S641.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80X(2001)02-0051-03Studies on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Cherry TomatoLU Qi-neng(De partment of A gronomy,Yichun Unive rsity,Yichun336000,China)A bstract:The leaves,stem segments and buds of cherry tomato cultivars of'St.Girl'and'Golden Apple'as the ex-plants were cultured in tub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eaves,stem segments and buds could induce callus.The callus could differentiate rosette buds,and the axillaries buds could produce shoots directly.The shoots r ooted in rooting medium,and plantlets have regenerated.The most appropriate median culture stages were:(1)MS+Kt4mg L+ I AA8mg L for the formation of callus from the leaves,and MS+NAA0.1mg L+6-B A1.5mg L for the formation of callus from the stem segments and buds.(2)MS+IAA0.2mg L+6-B A2mg L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osette buds;(3)MS+6-B A2.5mg L+IAA0.1mg L for producing axillaries buds;(4)MS or MSo(No hor mone)for rooting.Key words:Cherry tomato;Tissue culture;Rapid propagation. 番茄(Lyc 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是重要的菜果两用作物,也是一种主要模式植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7年世界栽培面积为309.4万hm2,总产量达8487.3万t[1].番茄的组织培养自1922年Robbins首次报道离体根尖培养成功以来,国内外相继有采用不同番茄的外植体,如胚、茎段、茎尖、花药及原生质体等组培成功的报道[2].樱桃西红柿原产于以色列,我国主要经台湾引进,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重要特种蔬菜之一,其果形果色似樱桃,外观好,无畸形果和裂果,着色好,高糖酸比,高维生素C 含量;适应性强,产量适中,贮运性好,品质佳,风味独特,主要作为水果鲜食,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种植者的喜爱.目前栽培的樱桃番茄大多是杂种一代,无法留种,种植者必须每年重新购种,增加了种植成本.为此,对当前樱桃番茄的两个主栽品种(组合)“圣女”和“金珠”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以期通过试管繁殖途径达到固定杂种优势、品种复壮和快速繁殖的目的.此外,有关樱桃番茄的组培,国内尚未见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材为台湾农友种业公司的樱桃西红柿“圣女”(成熟果实为红色)和“金珠”(成熟果实为黄色).1.2 方法:试验于2000年3月-2001年10月在江西宜春学院农学院进行,试验重复3~4次. 1.2.1 无菌苗的培养:番茄种子经表面清洗和消毒后,播种于高温灭菌后的罐头瓶潮湿营养土中,置于黑暗下发芽一周左右,子叶露出后,置于温度25±2℃,光照1500lx,12h d.收稿日期:2001-10-15;修回日期:2001-11-21.作者简介:卢其能(1968-),男,江西宜春市人,江西宜春学院农学院,讲师,从事细胞与组织培养和遗传育种科研和教学工作.1.2.2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不定芽的分化: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剪取无菌苗的叶片,茎段和幼芽,叶片切成5×5mm的小块,茎段和幼芽切成5m m长,接种于Ms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 A、Kt、I AA、NAA、IB A等,PH值为6.0,蔗糖30g L,琼脂7.5g L;培养温度保持25±2℃,每天光照10~12h,光照强度1500lx.1.2.3 小苗生根和移栽:不定芽长到3cm以上时切下,移至生根培养基中,5~15天后形成根,长根后炼苗2~3天后,移栽到装有菜园土的营养钵中或直接移入苗床,遮荫保湿5~7天,13天后既可移栽大田,正常栽培管理直至开花结果.2 结果与分析2.1 愈伤组织的诱导2.1.1 开始形成愈伤组织的时间:叶片小切块愈伤组织发生最早,接种后15天,形成浅黄色瘤状愈伤组织,其次是茎段,培养18天后在切口形成致密愈伤组织,带腋芽的茎段腋芽开始萌动,最后是幼芽,切口20天后才开始出现愈伤组织,同时顶芽萌动生长.2.1.2 激素配方对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根据两种细胞分裂素(6-BA、Kt)及两种生长素(IAA、NAA)不同浓度对樱桃番茄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设计了6个激素配比.试验结果见表1.不同外植体在相同激素配比下,表现不同:在MS+Kt4mg L+I AA8mg L的培养基中,两品种叶片切块的诱导率最高,诱导率平均为96.5%,表现为对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最为适宜,27天后少量分化出芽;而茎段与幼芽以Ms+NAA0.1mgL+6-BA1.5mg L最为适宜,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平均为92%,15天后茎段腋芽和茎尖顶芽开始萌动,但在含有NAA的培养基中,芽未见萌动或萌动不明显,仅有大量愈伤组织发生.表1中还反映出不同品种(组合)在同一激素配比下,愈伤组织的形成有所不同,可能存在基因型差异. 表1不同激素配比对外植体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试材Materials 外 植 体Explants激素组合Combination ofhormone(mg/L)6-B A Kt IAA NAA接种外植体数No.ofexplants发生愈伤组织的天数Duration ofthe formationof callus(d)诱 导 率Rate ofinduction(%)圣女St.Girl叶片Leaves-26-901989-48-821596-4-0.18516831-6-8613851.5--0.19020862--0.2902178茎段StemSegments-26-602466-48-581967-4-0.16020711-6-5516751.5--0.16018912--0.2572288金珠Golden apple叶片Leaves-26-1002087-48-981697-4-0.19017901-6-9416861.5--0.19022842--0.2912080茎段StemSegments-26-582581-48-601884-4-0.15519901-6-5718731.5--0.16018932--0.2531990·52· 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第23卷2.2 不定芽的诱导分化与生长切取紧实鲜黄色愈伤组织小块(1×1cm)和萌生的腋芽,腋芽切除顶部,然后转入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愈伤组织小块继续生长增大,20天后愈伤组织开始形成大量不定芽,腋芽则形成5~8个侧芽.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分化系数和芽的长势各不相同,最适合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IAA0.2mg L+6-B A2mg L,其分化率达86.5%,分化系数为8.3;最适合幼芽萌发生长的培养基为:MS+6-B A2.5mg L+ IB A0.1mg L,其增殖系数达6.5,且长势好. 表2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和腋芽萌生的影响试材Materials激素组合Combination ofhormone(mg/L)6-B A IAA NAA IBA接种愈伤组织块数NO.of callus分化率Rate ofdifferentiation(%)平均每块愈伤组织发生的芽数NO.of budsper callus接种芽数NO.ofs hoots平均增殖系数Averge multipli-cationcoefficient圣女St.Girl 1.50.1--49777.5504.0 20.2--50868.2504.2 2.5-0.1-46004511.5--0.248633.1485.72.5--0.150693.5496.1金珠Golden apple 1.50.1--50797.2484.6 20.2--47878.4505.0 2.5-0.1-45004711.5--0.249563.3506.02.5--0.148613.8507.02.3 诱导生根与炼苗移栽苗高3~4cm时单个切下,转入生根培养基中, 3~4天后开始有锥状根原基突起,5~10天后形成根系,15天后生根率达100%.试验结果表明:芽转到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7~10天生根;芽转MS+IAA3mg/L上5~8天生根;芽转到MS0(MS 大量元素,不加蔗糖,节约成本)上15天后生根.生根条数以MS+I AA3mg/L最多,平均达3.3根,其次是MS,平均2.9根,MS0生根最少,平均只有2.1根.移栽成活率MS0最高,达99%,其次是MS,成活率为90%,最低为MS+IAA3mg/L,移栽成活率只有81%,综合考虑培养时间和移栽成活率以MS为好,从降低成本和提高成活率来看以MS0为好.3 讨论3.1 樱桃西红柿的叶片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茎段和芽在合适的激素配比下也能形成一定数量的愈伤组织,当6-BA与I AA配合时形成很多芽,而含有NAA的培养基往往仅能诱导愈伤组织,不能诱导芽的发生和增殖,这与有关报道相一致[3].3.2 腋芽的分化系数平均为6.5,愈伤组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可产生不定芽,其分化系数为腋芽的2~3倍,在快繁中愈伤组织形成途径由于容易产生变异,主要用于初期无菌苗的建立和遗传育种研究;优良品种(组合)的快繁时,为了保持其优良种性,应采用器官形成途径,即芽长芽途径,其繁殖量为:P=M×(6.5)n(P为繁殖量,M为无菌苗基数,n为月数),几个月内就可获得上百万株复壮的优质种苗[4],应用于生产和研究.参考文献:[1] 杜永臣,严准,李树德,等.番茄育种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1999,26(3):161-169. [2] 颜昌敬.植物组织培养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89-291.[3] 周荣仁.蔬菜作物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概况[M].经济植物组织培养.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9:81-82.[4] 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06-110.·53·第2期 卢其能:樱桃番茄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
转录因子介导乙烯调控番茄果实成熟的研究进展作者:康靖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16期摘要番茄果实成熟过程既是一个复杂又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过程,该过程还受多种因子调控。
主要综述了MADS-box转录因子、NAC转录因子、AP2/ERF转录因子、SBP/SPL转录因子和其他转录因子介导乙烯调控番茄果实成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完善转录因子介导乙烯参与番茄果实成熟的转录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番茄;转录因子;乙烯;果实成熟中图分类号 S 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6-0016-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0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Transcription Factor-Mediated Ethylene Regulation of Tomato Fruit RipeningKANG Jing(Schoo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Abstract The tomato fruit ripening process is both a complex and highly ordered process, which is also regulated by many factors.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ADS-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AP2/ERF transcription factor, SBP/SPL transcription factor and other transcription factors mediated ethylene regulation of tomato fruit ripe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perfecting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 of transcription factor-mediated ethylene participation in tomato fruit ripening.Key words Tomato;Transcription factor;Ethylene;Fruit ripening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 )是一类比较重要的果蔬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2002-10-28收到,2003-08-05接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9770521)资助。
*通讯作者(hxli @mail .hzau .edu .cn )。
转ipt 和反义ACO 基因番茄的叶片衰老相关特性封碧红1 李汉霞1* 卢永恩1 叶志彪1,2(华中农业大学1园艺林学学院,2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摘要:以ipt 和反义ACO 转化的两类转基因番茄纯系为材料,研究在植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叶位中,与叶片衰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表明:两类基因导入番茄后,均可增强内源iPA 和IAA 表达水平,增加或保持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明显地延缓植株的叶片衰老,提高单株果实产量。
但它们调控叶片衰老的途径不同,ipt 主要通过提高C TK 的水平延缓叶片衰老,而反义AC O 则主要是通过抑制乙烯生成,间接提高IAA 的水平来实现。
关键词:番茄;转基因;ipt ;AC O ;叶片衰老中图分类号:Q945,Q756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叶片衰老时其同化作用衰退,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Nooden 1988)。
延缓叶片衰老,对农业、园艺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叶片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内源激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五大类激素中,生长素(IAA )、细胞分裂素(CTK )、赤霉素(GA )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而乙烯(Eth )和脱落酸(AB A )则促进叶片衰老。
CTK 多存在于旺盛生长的组织中,植物的根和叶片都具有合成CTK 的能力。
乙烯控制许多高等植物的生理过程和发育进程,包括果实形成、器官脱落、植株衰老,也可被受伤诱导产生。
抑制乙烯形成与促进CTK 产生都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传统的延缓叶片衰老的措施如疏花疏果、摘除老叶、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费工费时,增加生产成本,且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效果有限,难以推广。
农杆菌介导IPT 和etr121双基因转化番茄及转基因植株再生胡艳1,陈国祥1,李朝军1,刘少华2(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10097,江苏,南京)(2.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210017,江苏,南京)[摘要] 建立了番茄子叶高频再生体系,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转化番茄的条件,将IPT 和etr121双基因导入番茄中,以除草剂PPT 作为筛选标记,得到3株转化再生植株.通过PCR ,RT 2PCR 检测证明etr121和IPT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有一定表达.[关键词] 番茄,etr121,IPT ,遗传转化[中图分类号]Q939.9,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1Ο4616(2004)03Ο0083Ο05 收稿日期:2004Ο02Ο19.作者简介:胡艳,女,1978-,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的学习与研究,E -mail :yxchuyan @ 通讯联系人:陈国祥,196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E -mail :gxchen @0 引言乙烯(ethylene ,ET )被认为是“成熟激素”.在呼吸跃变型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起着触发呼吸跃变和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与乙烯的作用相反,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 )被称为天然抗衰老因子,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对大多数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具有广泛的延缓衰老作用[1].因此,设法促进CTK 的合成或抑制ET 的产生和作用,能有效地延缓果实的成熟过程,延长果实采摘后的保鲜时间.etr121是拟南芥乙烯受体ETR1在N 末端的三个疏水跨膜区内发生了单个氨基酸残基变化即Cys 65突变为Try 的突变体[2],研究发现 etr121完全丧失了乙烯的结合能力[3],使细胞中乙烯的信号传导过程阻断,乙烯诱导效应基因不能被诱导.IPT 基因编码了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中第一步限速酶———异戊烯基转移酶(is opentyltrans ferase ,IPT ).转IPT 基因烟草已经证实了IPT 基因能使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大大增加,有效地延缓了叶片的衰老[4].但细胞分裂素的过量合成也会导致植株在形态发育及其生理生化过程中的畸型变化[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验构建了嵌合基因GH 2IPT ,GH 启动子是受生长素专一诱导的.在无外源生长素时,GH 启动子仅诱导IPT 在根尖、子房和发育的种子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当以外源生长素诱导时,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都有很高的表达[6].因此可以通过施加外源性的生长素来调控IPT 基因的表达.我们构建了含IPT 和etr121双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dCaM V35S etr1212GHipt 2pBBBast.通过农杆菌介导将IPT 和etr121双基因导入番茄中,以期获得贮藏性好、品质优良的番茄品种,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激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建立良好的模型.1 材料和方法111 材料 番茄(Lycoper sicon esculentum Mill )品种T M 2Cherry 2942引21,江苏省农科院提供;根癌农杆菌菌株EH A105,为本室保存菌株;质粒dCaM V35S etr1212GHipt 2pBBBast 由本室构建(图1).该质粒的T 2DNA 区段携带有GH 启动子驱动的IPT 基因,双CaM V 35S 启动子驱动的etr121基因和CaM V35S 启动子驱动的Bar 基因.该质粒有卡那霉素(kanamycin ,K an )抗性基因NPT Ⅱ,作为细菌和农杆菌中的筛选标记,Bar 基因编码PPT 乙酰转移酶,作为植物组织转化筛选标记.IPT 基因来源于根癌农杆菌T i 质粒,etr121基因来源于拟南芥.第27卷第3期2004年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 L OF NAN J I NG NORM A L UNI 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V ol.27N o.32004图1 双元表达载体dC aMV 35S etr1212GH ipt 2pBBB ast 中的T 2DNA 区段112 PCR 引物设计IPT 基因片断的引物,上游引物:5’G C AC AGG AAAG ACG ACG ACCG 3’,下游引物:5’AG CTC AGGG CTG G CG T AACCT AAT A3’;etr121基因片断的引物,上游引物:5’T AGGGG AGG TGG TCG CTG TG AG 3’,下游引物:5’G TCGGGG AATGG CTGG AACTT 3’.etr121基因和番茄中同源的LeETR1、LeETR2、NR 、LeETR4、LeETR5用clust 2lax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引物为etr121基因特异序列.1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植物培养基为MS (质量分数为3%蔗糖,8%琼脂),农杆菌培养基为YE B 、LB 、Y T.光照强度2000lx ,温度25±2℃,光照周期14h 光/10h 暗.114 方法11411 根癌农杆菌的电激转化 参考杨华中等的方法[7],将质粒dCaM V35S etr1212GHipt 2pBBBast 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 A105(Rif )中.在含有K an 、Rif 的选择培养基上生长.挑单菌落培养,经菌落PCR 、电泳酶切检测,获得含质粒的工程菌株EH A105.电激条件为:电压215kV/cm ,电阻200Ω,4~5ms.11412 无菌外植体的获取番茄种子在无菌水中预浸过夜,40℃水浴20min ,2%次氯酸钠处理10min ,无菌水清洗3次,点播于1/2MS 培养基中.暗培养2~3d 待发芽后,光照培养.10~12d 后,当幼苗子叶充分展开,但还未有真叶生成时,选用子叶为外植体.子叶切除两端,中间部分横向一分为二,切成的小块即叶盘.11413 最佳培养基激素组合筛选以MS 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BA (015,110,210,215mg/L )和I AA (012,015,110,210mg/L ),进行拉丁方正交组合设计,比较番茄子叶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定芽分化情况.每种激素浓度配比接种子叶外植体50块,培养条件同上.观察子叶外植体的生长状况.30d 后计算不定芽分化率.实验重复3次.11414 除草剂(PPT )敏感性筛选实验以MS +BA 110mg/L +I AA 012mg/L 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的PPT (0,110,210,310,410mg/L ).常规方法接种叶盘.两周后观察愈伤组织生长状况.11415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番茄子叶转化参照H orsch [8]及叶志彪等[9]的方法并作修改.叶盘接种于预培养培养基(MS +BA 110mg/L +I AA 012mg/L )中,叶片正面朝上,预培养2d.制备工程菌液用MS 调节OD 为011~012备用.用制备好的工程菌侵染液浸泡预培养2d 的子叶叶盘,充分浸润5min ,无菌滤纸将叶盘适当吸干,叶片背面朝上,暗培养48~72h ,培养温度为28℃.将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的叶盘转接到脱菌培养基(MS +BA 110mg/L +I AA 012mg/L +羧苄青霉素500mg/L )中,光照培养.5d 后将叶盘转接于筛选培养基中(MS +BA 110mg/L +I AA 012mg/L +羧苄青霉素500mg/L +PPT 310mg/L ),每14d 转接1次.当抗性芽长至2cm 左右时,从外植体上切下,剔净基部愈伤组织,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 +I AA 012mg/L +PPT 310mg/L +羧苄青霉素100mg/L )中.待根系发达后,移栽到土壤中.11416 再生植株的PCR 分析按文献报道的方法[10]提取转化和未转化植株叶片中总DNA ,琼脂糖电泳鉴定纯度及浓度.以此为模板分别用IPT 基因片断、etr121基因片断引物进行PCR 扩增.PCR 反应程序分别为:94℃变性2min ,94℃30s ,59℃30s ,72℃50s ,30个循环,72℃,7min 和95℃变性2min ,95℃30s ,60℃30s ,72℃1min ,30个循环,72℃,7min.11417 总RNA 提取以转化植株和未转化植株为材料,按Trizol regent (购于Invitrogen 公司)提供的方法进行.紫外分光光—48—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7卷第3期(2004年)度法测定RNA 的浓度及纯度,再进行甲醛琼脂糖电泳鉴定提取的RNA 质量.11418 RT 2PCR按BD 公司P owerScript T M Reverse Transcriptase 提供的Protocol 2at 2a 2glance 进行.以反转录得到的cDNA 为模板,以etr121基因片断引物进行PCR 扩增.2 实验结果211 最佳生芽培养基激素组合筛选 62BA 浓度在015~215mg/L 的范围内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没有明显的差异,子叶叶盘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但当62BA 浓度超过5mg/L 时,叶盘愈伤组织的诱导受到抑制,形成愈伤组织的量比其它组合少且开始变成黄褐色.陈火英等[11]也观察到这一现象.从统计结果(表1)可以看出,在诱导不定芽形成方面,低浓度I AA 优于高浓度I AA.这可能是番茄内源性生长素浓度比较高所致.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了不定根的形成因而抑制了芽的分化.番茄品种T M 2Cherry 2942引21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2BA110mg/L +I AA012mg/L ,此培养条件下叶盘的出愈率为100%,不定芽形成率为8714±210%.愈图2 番茄子叶叶盘在MS +BA 110mg/L +IAA 012mg/L 培养基中培养30d 后不定芽分化伤组织为淡绿色,结构致密,不定芽分化率高且分化较早(培养约25d 即开始分化出绿色芽点),形成的不定芽生长旺盛(图2).汤福强等[12]在研究番茄子叶外植体芽的分化过程与乙烯释放关系时发现,培养在MS +62BA 110mg/L +I AA 012mg/L 液体培养基中的叶盘伤害乙烯释放最少.表1 在不同浓度BA/IAA 组合条件下,叶盘不定芽诱导率IAA/(mg/L )62BA/(mg/L )0151102102150121011±21438714±2107516±714715±11601571±12146813±4181617±1191510±3101107616±1186817±4195712±1410110±0112101133±0132112±019316±016116±012 注:实验结果为3次实验的平均值,3不定芽诱导率%.212 叶盘对除草剂(PPT)敏感性实验PPT 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除草剂.对于番茄品种T M 2Cherry 2942引21,当PPT 浓度为110mg/L 时,仅在伤口处有少量愈伤组织形成且生长缓慢,出愈率为81%,没有不定芽形成;210mg/L 时叶盘仅叶脉处稍有膨大,叶盘持绿率为49%;至PPT 浓度为310mg/L 和410mg/L 时,叶盘愈伤组织完全不能形成,二周内叶盘全部变黄.确定筛选选择压为PPT 浓度310mg/L.213 农杆菌感染及子叶外植体培养与再生农杆菌感染的番茄子叶外植体在选择性芽分化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大多数叶盘逐渐褪绿,变黄,最终变褐死亡.仅有少数在切口处形成少量愈伤组织且生长缓慢,叶盘其它部分逐渐坏死,形成绿岛.经过大约4周的筛选培养,愈伤组织上形成绿色小芽点分化出不定芽(图3).但有的仅分化1~2片叶片的畸型芽或叶状芽.待生长正常的抗性芽长到1~2cm 时将其切下,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直至形成完整的植株(图4).胡艳,等:农杆菌介导IPT 和etr121双基因转化番茄及转基因植株再生214 IPT 基因的PCR 扩增1~4:分别为1号泳道,2号泳道,3号泳道,4号泳道,5∶未转化植株对照,泳道6∶质粒DNA 阳性对照图5 番茄转化再生植株(1~4号)IPT 基因PCR 扩增检测结果以番茄PPT 抗性苗总DNA 和未转化植株总DNA 为模板,用IPT 基因片断引物进行PCR 检测(图5).阳性对照及转化体1号、2号和4号抗性苗扩增出约700bp 的IPT 编码序列的特异条带.3号没有扩增出IPT 基因的特异条带.阴性对照也没有出现此条带.结果说明IPT 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由于本实验采用了延迟筛选的方法,所以出现了假转化体.215 etr121基因的PCR 扩增用etr121序列特异性引物对IPT 基因片断引物PCR 检测阳性转化株1号2号4号进行PCR 检测(图6).阳性对照及1号、2号和4号抗性苗均扩增出预期的1100bp etr121序列的特异性条带.未转化番茄植株没有特异性条带出现.初步鉴定IPT 和etr121基因均已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216 RT 2PCR提取转化体1号、2号和4号抗性苗总RNA.用etr121序列特异性引物以1号、2号和4号转化株cDNA 为模板,通过PCR 扩增得到1100bp 的特异性条带(图7).以未转化株作为对照,没有此条带出现.3 小结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IPT 和etr121双基因导入番茄中,以广谱性除草剂PPT 作为筛选标记,获得了转化再生植株.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1)番茄种子经过预浸和40℃高温处理,促进了种子发芽,而且出苗一致.(2)子叶外植体优于下胚轴,子叶不定芽再生率高于下胚轴.子叶预培养2~3d 最好.未经预培养的子叶叶盘直接侵染时,切口处常有褐化现象.但预培养时间过长,子叶叶盘切口已经愈合,也不利于农杆菌吸附.(3)农杆菌菌液浸泡后的叶盘要用无菌滤纸适当吸干.农杆菌与外植体的共培养时间以培养基上出现菌落但叶盘切口处没有明显的褐变现象为准.(4)筛选方法以延迟筛选最好.由于番茄子叶叶盘对PPT 比较敏感,采用早期筛选的方法很难获得转化植株.采用延迟筛选即在脱菌培养5d 后再转到筛选培养基中,由于非转化细胞对转化细胞的滋养作用,促进转化细胞的生长,保证了一定比率的转化植株形成而又不会产生太多的假转化体.(5)在生根培养基中需降低羧苄青霉素的浓度,高浓度的羧苄青霉素不利于根的生长.张七仙[12]等的研究也发现高浓度的羧苄青霉素会使甘蓝再生苗形成的不定根短而细弱.果实的成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激素水平、矿质养分、水份代谢、脂类代谢、活性氧代谢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细胞分裂素调节衰老的作用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但是其作用机制以及与其它调节因素(其它激素、矿质营养等)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不仅降低了植物对乙烯的敏感性,而且抑制了乙烯的合成.但也有观察表明,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促进乙烯的合成.这些说明在控制衰老方面细胞分裂素和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本实验建立了含IPT 和etr121双基因的番茄转—68—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7卷第3期(2004年)胡艳,等:农杆菌介导IPT和etr121双基因转化番茄及转基因植株再生化再生植株,为探明细胞分裂素和乙烯之间的作用、细胞分裂素作用机理、乙烯的信号传导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对IPT和etr121双基因的导入带来的番茄生理性状的改变,我们将作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 G an S,Amasino R M.Making Sense of Senescence(M olecular G enetic Regu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Leaf Senescence)[J].PlantPhysiology,1997,113(2):313—319.[2] Caren Chang,Shing F K,A B Bleecker,et al.Arabidopsis E thylene2Response G ene ETR1:S imilarity of product to T w o C omponentRegulators[J].Science,1993,262(5133):539—544.[3] Fernando I,R odríguez,Jeffrey J Esch,et al.A C opper C ofactor for the E thylene Receptor ETR1from Arabidopsis[J].Science,1999,283(5404):996—998.[4] Jordy W,Schapendonk A,Davelaar E,et al.Increased cytokinin levels in transgenic P S AG122IPT tobacco plants have large dirdectand indirect effects on leaf senescence,photosynthesis and N partitioning[J].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2000,23(2):279—289.[5] G an S,Richard M Amasino.Inhibition of leaf senescence by autoregulated production of cytokinin[J].Science,1995,270(5244):1986—1988.[6] Liu Z B,Ulmas ov T,Shi X,et al.S oybean G H3prom oter contains multiple auxin2inducible elements[J].The Plant Cell,1994,6(5):645—657.[7] 施华中,杨宏远.根癌农杆菌的高效电激转化[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1(6):742—748.[8] H orsch R B.Leaf disc trans formation[J].Plant M olecular Biology Manua,l988,10(1):1—9.[9] 叶志彪,李汉霞,周国林.番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cDNA克隆的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再生[J].园艺学报,1994,21(3):305—306.[10] 毛国杰,欧阳青,蔡文启.一种适于转基因番茄检测的高效稳定的DNA提取方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4):363—365.[11] 陈火英,张建华,钟建江.番茄下胚轴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组织学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5):759—765.[12] 汤福强,刘愚,施教耐,等.番茄子叶外植体芽的分化过程与乙烯释放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1996,22(2):152—156.Tomato Transformation and Plant R egeneration by AgrobacteriumH arboring Binary V ector C arrying IPT and etr121G enesHu Y an1,Chen Guoxiang1,Li Caojun1,Liu Shaohua2(1.School of Life Science,Nanjing N ormal University,210097,Nanjing,China)(2.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Nanjing X iaozhuang C ollege,210017,Nanjing,China)Abstract:The high2frequency regeneration system of Cherry tomato(Lycoper sicum esclentum Mill)was established.T aking or2 thog onal experiment,the optimal combin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horm ones were BA110mg/L and I AA012mg/L.The agrobacterium2mediated trans formation system was optimized:OD600011~012was the fitful bacteria concentration for invading;the explants and the bacteria had been best co2cultured for48hours;choosing after being cultured in medium without PPT for 7days were better;the optimal choice press is PPT3mg/L.Both IPT and etr121genes were trans ferred into tomatoes with agrobacterium2mediated trans formation.With PPT resistance as choice mark,thre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regenerated with suc2 cess.The transgenic tomato plants were con firmed by PCR analysis and RT2PCR analysis.By PCR analysi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reign genes had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genome of cherry tomato.The RT2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tr121gene had been transcripted.K ey w ords:tomato,etr121,IPT,genetic trans formation[责任编辑:孙德泉]。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093312.0(22)申请日 2019.11.11(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2号申请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72)发明人 李传友 张潇斐 杨天霞 邓磊 蒋红玲 周明 李常保 陈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代理人 白艳(51)Int.Cl.C12N 15/82(2006.01)A01H 5/08(2018.01)A01H 1/02(2006.01)A01H 6/82(2018.01)C12N 15/11(2006.01)C12N 15/113(2010.01)C12Q 1/6895(2018.01) (54)发明名称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从番茄背景材料中创制多种果色材料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从番茄背景材料中创制多种果色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对番茄材料中的PSY1、MYB12、SGR1基因进行精确编辑,获得番茄果色编辑材料,并从其自交子代中可筛选得到PSY1、MYB12、SGR1基因中不同基因突变组合纯合突变体的无外源基因片段的番茄多种果色材料。
本发明的基因编辑方法适用于不同品种的番茄材料,且编辑效率高,可以将番茄背景材料转变为多种果色材料。
与传统的PSY1、MYB12、SGR1三个位点回交转育相比,可以极大地缩短转育时间,1-2年实现亲本果色性状的精准转化,且不受连锁累赘和转基因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具有极大的育种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序列表18页 附图4页CN 112779282 A 2021.05.11C N 112779282A1.一种番茄多果色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如下方法1)或2):1)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降低受体番茄材料基因组中的果实颜色调控蛋白PSY1、MYB12和SGR1中至少一种的活性或含量,得到目的番茄多果色材料;2)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受体番茄材料基因组中的果实颜色调控基因PSY1、MYB12和SGR1中至少一种进行基因编辑,得到目的番茄多果色材料。
植物衰老一、植物衰老植物衰老是植物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无论是在器官水平上还是在个体水平上,衰老都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被调控的过程。
植物叶片衰老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 PCD),是叶片发育的最终阶段。
它除了代表生命周期的终结之外,在发育生物学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段时期内,植物在成熟叶片中积累的物质,将被分解并运送至植物其他生长旺盛的部位。
叶片衰老是一种受遗传和外界因子(如日照、病害、遮荫、高温、干旱和水涝等逆境) 影响的高度程序化过程(Thomashe Stoddarj,1982)。
对于产生种子的作物,包括绝大多数农作物,衰老引起的叶片同化功能的减退极大程度地限制了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对蔬菜作物亦会造成采后损失,叶片和根系早衰是造成结实率偏低、空秕率较高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水稻品种存在理论上推算水稻如果推迟1天衰老,可是水稻增产2%左右。
二、植物叶片衰老的指标最明显的外观标志是叶色由绿变黄、脱落,而在细胞水平上表现为叶绿素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下降,光合磷酸化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加剧,游离氨基酸积累,腐胺含量上升而精胺含量下降,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脱落酸含量上升,多种酶活性改变等等。
许多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膜脂、RNA等降解形成的N素等营养物质被转运至幼嫩的叶片、发育中的种子,加以重新利用和储存。
叶片衰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叶绿素逐渐消失,并伴随着黄化以及叶片的最终脱落(Leshem,1981)。
叶绿素a比叶绿素b下降得快,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 比值可作为衰老的1个指标。
聂先舟等(1989)报道水稻离体叶片随着离体天数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衰老加深。
从衰老过程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叶绿体随年龄而逐渐解体。
因而有人提出叶绿素分解是衰老的原发过程及衰老的真正标志。
随着小麦叶片的衰老,叶绿素的破坏加强,且叶绿素a破坏率高于叶绿素b,衰老过程中积累的超氧阴离子(O-2)能直接引发叶绿素的破坏及特异性地破坏叶绿素a,致使叶绿素分解破坏和叶绿素a/b值下降。
专利名称:一种重组基因获得番茄红素含量高且抗青枯病番茄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小兰,刘顺枝
申请号:CN201110358443.4
申请日:20111111
公开号:CN102382852A
公开日:
2012032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重组基因获得番茄红素含量高且抗青枯病番茄的方法,属于生物基因技术领域。
是用PSY2及E8启动子插入到基础载体pX6-GFP的GFP序列之前而构建中间载体,再进行遗传转化获得番茄红素含量高且抗青枯病的番茄。
该基础载体pX6-GFP基因位于载体T-DNA左边界LB和右边界RB序列之间,它含有的XVE杂合蛋白与诱导物17-β-雌二醇结合后可启动重组酶CRE的表达,从而剔除选择标记,解决了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问题。
本发明中无标记载体的遗传转化不仅可以消除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疑虑,同时也为获得番茄抗青枯病新品种提供了一种思路。
申请人:广州大学
地址: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马丽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植物叶片衰老摘要:叶片衰老是植物发育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生产上当植物叶片衰老或是异常时,光合作用减退,将极大程度地限制植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农业生产中造成许多作物减产。
本文结合植物叶片衰老发育的过程,从叶片衰老过程中各个组织水平细胞结构变化、细胞生理生化变化、植物激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对叶片衰老的机理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植物叶片衰老,机制,调控,环境因素1.叶片衰老过程叶片衰老最显著的形态变化就是叶片颜色的变化,在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其衰老过程的反应,可用来判断衰老的过程及其程度,而衰老的机理是导致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基础(张宝来,2013)。
研究表明,根据植物叶片生理生化变化的早迟、强弱、方向和幅度,一般将衰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抵抗期和加剧期。
三个衰老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
一阶段的变化较大,第二阶段为趋于平稳的变化,第三阶段变化剧烈。
即第三、第一、第二阶段的生理生化变化速率依次降低。
在衰老诱导阶段,叶片受到衰老信息的刺激,存在于体内的衰老机制得到激发,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幅度较大的应激反应,呈现出通过生理生化变化来去除衰老信息作用的趋向。
在衰老抵抗阶段,是叶片内衰老机制和防衰老机制相互激烈作用的时期,因而表现出生理生化变化速率较小的特点。
但是,衰老机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使生理生化变化逐渐向衰老的方向发展,真正意义的衰老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
在剧烈衰老阶段,体内的防衰老机制已失去作用或不复存在,因而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变幅很大的衰老特征,最终导致死亡(Eng-Chong Pua Michael R.Davey,2010)2.叶片衰老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的变化研究表明,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表现为下述典型特征: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快于合成,蛋白质迅速丧失,RNA大量水解,叶片在形态上表现为黄化现象。
2.1细胞结构的变化叶细胞在衰老阶段显示出一些独特的结构和生化变化。
植物叶片衰老摘要:叶片衰老是植物发育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生产上当植物叶片衰老或是异常时,光合作用减退,将极大程度地限制植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农业生产中造成许多作物减产。
本文结合植物叶片衰老发育的过程,从叶片衰老过程中各个组织水平细胞结构变化、细胞生理生化变化、植物激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对叶片衰老的机理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植物叶片衰老,机制,调控,环境因素1.叶片衰老过程叶片衰老最显著的形态变化就是叶片颜色的变化,在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其衰老过程的反应,可用来判断衰老的过程及其程度,而衰老的机理是导致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基础(张宝来,2013)。
研究表明,根据植物叶片生理生化变化的早迟、强弱、方向和幅度,一般将衰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抵抗期和加剧期。
三个衰老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
一阶段的变化较大,第二阶段为趋于平稳的变化,第三阶段变化剧烈。
即第三、第一、第二阶段的生理生化变化速率依次降低。
在衰老诱导阶段,叶片受到衰老信息的刺激,存在于体内的衰老机制得到激发,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幅度较大的应激反应,呈现出通过生理生化变化来去除衰老信息作用的趋向。
在衰老抵抗阶段,是叶片内衰老机制和防衰老机制相互激烈作用的时期,因而表现出生理生化变化速率较小的特点。
但是,衰老机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使生理生化变化逐渐向衰老的方向发展,真正意义的衰老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
在剧烈衰老阶段,体内的防衰老机制已失去作用或不复存在,因而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变幅很大的衰老特征,最终导致死亡(Eng-Chong Pua Michael R.Davey,2010)2.叶片衰老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的变化研究表明,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表现为下述典型特征: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快于合成,蛋白质迅速丧失,RNA大量水解,叶片在形态上表现为黄化现象。
2.1细胞结构的变化叶细胞在衰老阶段显示出一些独特的结构和生化变化。
植物叶片衰老机理与调控研究进展王建勇;姚晓华;张志斌【摘要】综述了有关于植物叶片衰老机理与调控等的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of plant leaf senescence were summarize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31【总页数】4页(P19036-19038,19058)【关键词】叶片衰老;衰老机理;衰老相关基因;衰老调控【作者】王建勇;姚晓华;张志斌【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沙沟镇林业站,山东临沂276414;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6;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32衰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重要生理现象,通常指生物的器官或整个个体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最终死亡的过程。
叶片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场所,也是植物衰老最敏感的器官之一。
叶片衰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叶片衰老的主要特征为叶绿素和蛋白质、膜脂和RNA等大分子分解以及营养物质再利用等;分子水平上表现为大量衰老相关基因的活跃表达[1-2]。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植物衰老现象及其本质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在整体水平揭示大田作物的衰老机理及其在农作物高产育种和栽培中的应用,果蔬衰老机理与保鲜技术等方面已取得新突破,并获得了一些耐储藏的转基因番茄植株和延缓早衰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等,但目前国内外植物衰老的研究基本上以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以及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为对象[3-5],而对林木衰老的研究较少。
1 叶片衰老的机理多年来人们对叶片衰老的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期从理论上揭示叶片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为此提出了营养胁迫说、自由基损伤说、激素平衡说、DNA损伤说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理论等。
植物叶片衰老摘要:叶片衰老是植物发育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生产上当植物叶片衰老或是异常时,光合作用减退,将极大程度地限制植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农业生产中造成许多作物减产。
本文结合植物叶片衰老发育的过程,从叶片衰老过程中各个组织水平细胞结构变化、细胞生理生化变化、植物激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对叶片衰老的机理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植物叶片衰老,机制,调控,环境因素1.叶片衰老过程叶片衰老最显著的形态变化就是叶片颜色的变化,在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其衰老过程的反应,可用来判断衰老的过程及其程度,而衰老的机理是导致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基础(张宝来,2013)。
研究表明,根据植物叶片生理生化变化的早迟、强弱、方向和幅度,一般将衰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抵抗期和加剧期。
三个衰老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
一阶段的变化较大,第二阶段为趋于平稳的变化,第三阶段变化剧烈。
即第三、第一、第二阶段的生理生化变化速率依次降低。
在衰老诱导阶段,叶片受到衰老信息的刺激,存在于体内的衰老机制得到激发,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幅度较大的应激反应,呈现出通过生理生化变化来去除衰老信息作用的趋向。
在衰老抵抗阶段,是叶片内衰老机制和防衰老机制相互激烈作用的时期,因而表现出生理生化变化速率较小的特点。
但是,衰老机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使生理生化变化逐渐向衰老的方向发展,真正意义的衰老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
在剧烈衰老阶段,体内的防衰老机制已失去作用或不复存在,因而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变幅很大的衰老特征,最终导致死亡(Eng-Chong Pua Michael R.Davey,2010)2.叶片衰老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的变化研究表明,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表现为下述典型特征: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快于合成,蛋白质迅速丧失,RNA大量水解,叶片在形态上表现为黄化现象。
2.1细胞结构的变化叶细胞在衰老阶段显示出一些独特的结构和生化变化。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摘要: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已经获得延熟、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进的转基因番茄,并主要介绍转基因技术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此外简单介绍了转基因番茄的优势及其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番茄进展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em.Mil〕是茄科( Solanaceae) 番茄属( Lycopersicon) 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
番茄需求量大,种植广泛,同时对其的遗传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番茄已经成为蔬菜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且在199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延熟番Flavr-SavrTM,其由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成功并获准进入市场。
其后几年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和高品质的优良番茄品种。
番茄的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
此外,黄永芬等[1]利用花粉管导入法进展番茄的基因转化,将整合了抗冻蛋白基因的Ti 质粒直接注入番茄子房或花粉管中进展转化获得了抗冻番茄。
1.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1.1延熟转基因番茄目前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延熟番茄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细胞壁的降解,二是抑制乙烯的合成,在防止其腐烂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1抑制番茄细胞壁降解的研究细胞壁水解酶对果实的成熟有促进作用,通过抑制阻止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可抑制果实细胞壁的降解,延缓成熟与衰老。
主要包括两类酶,一类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可将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苷降解为低聚半乳糖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PG的mRNA水平可提高100倍。
叶志彪等[2]将PG基因的Hindfi 片段反向克隆在植物转化载体Bin19的花椰菜病毒( CaMV) 的35S启动子和3' 端非翻译区( nos) 终止子之间,经农杆菌与番茄无菌苗子叶外植体共培养,获得转化植株,这种转反义PG基因的番茄果实中,PGmRNA水平及PG酶活性在果实成熟阶段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