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礼物》
- 格式:pptx
- 大小:667.76 KB
- 文档页数:23
三年级下册《礼物》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礼物》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小松鼠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粒瓜子,通过与其他小动物分享,最终收获了一棵结满瓜子的树。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文章阅读与理解、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如:礼物、瓜子、分享等,并学会运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学习文章的语言表达,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分享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分享的思考,进而引入课题《礼物》。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领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3. 学习生词:讲解生词,让学生用生词造句,巩固记忆。
4. 例句解析:分析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礼物2. 板书内容:a. 生词:礼物、瓜子、分享等b. 句子解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板书c. 主题:关爱他人、乐于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分享的故事。
c. 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讨论分享的意义,记录下来。
2. 答案:a. 生词抄写略。
c. 家长与孩子讨论的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礼物》一文,让学生理解了分享的意义,培养了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三年级下册语文《礼物》生字组词北师大版《礼物》生字【泥】读音:ní巧记:水(氵)边“尸”下一“匕”首。
字义:①土和水合成的东西②像泥的东西组词:①泥土稀泥②印泥枣泥山药泥造字:形声法造句:雨后,我们可以闻到泥土的清香。
笔顺:“氵”第三笔提短一些;右边(丿)要长。
字歌:女孩叫小妮口中直呢喃忸怩做游戏泥水满衣衫2《礼物》生字【芽】读音:yá巧记:“牙”上长草(艹)。
字义: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那一部分组词:发芽嫩芽芽茶芽豆豆芽儿造字:形声法造句:春姑娘来了,柳树终于发芽了。
笔顺:“艹”横长;“牙”横短,竖钩稍长。
字歌:春来草发芽开口快说呀出言人惊讶蚜虫在干吗3《礼物》生字【精】读音:jīng巧记:“米”来水不清(“清”去掉“氵”)。
字义:①细密的②完美,最好③很,极组词:①精致精打细算②精美精装精益求精③精光精瘦造字:形声法造句:我国制造的精美的工艺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第三横略长,下面不宜太宽。
4《礼物》生字【针】读音:zhēn巧记:一个金(钅)“十”字头,头尖把线穿。
字义:①细长像针形的东西②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组词:①时针指南针②针线造字:会意法造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笔顺:“钅”的撇略长,三横间距均匀;“十”竖为悬针竖。
5《礼物》生字【妙】读音:miào巧记:年轻(少)“女”子。
字义:①美,好②奇巧,神奇组词:①美妙妙品妙境妙不可言②奇妙妙计妙语妙用微妙妙策妙手回春造字:形声法造句:美妙的乐曲声从小屋里传出来。
2024年《礼物》语文说课稿《礼物》语文说课稿1说教材:《礼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
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五小节。
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介绍了亲人们在去年和今年送“我”的礼物,以及“我”通过这些礼物懂得了什么。
全诗表达了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和殷切的期望。
诗歌的前4小节在结构上很相似,分别写了去年今年春天,爷爷、奶奶、妈妈、爸爸送给我不同的礼物,有种子、小鸡、手表、《少儿百科全书》,从中我懂得了自然、生命、时间、世界的博大和精彩。
最后一小节点明了礼物虽小,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就是在浓浓的亲情中成长的。
全诗构成如下思路:生活层面写作思路情感表达亲人送礼物感受亲情浓浓的亲情我有收获抒发亲情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同时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语言朴实,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水平,在理解“种子”与“自然”,“小鸡”与“生命”,“手表”与“时间”,“少儿百科全书”与“世界”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学会10个生字,会认读3个生字。
2、通过学习能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能感受到亲人对“我”的爱,体验到亲情的伟大,使学生对亲人产生感激之情。
3、能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意与殷切期望,教育学生不辜负亲人的期望。
教学重点:学生能感受到亲人对“我”的爱,体验到亲情的伟大,使学生对亲人产生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法与教学手段: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采用了情趣教学法进行教学。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
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
教学《礼物》我在一下来两方面作了努力:(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课前我与学生交流春节亲人送的礼物。
运用可见创设家的氛围,唤起学生对家的向往,使学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想象。
《礼物》是一首短小朴实的儿童诗。
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介绍了亲人们在去年、今年送我的礼物,以及我通过这些礼物懂得了什么,即礼物的含义表达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礼物》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礼物》原文去年春天,爷爷送我一粒种子,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我懂得了自然。
今年春天,奶奶送我一只小鸡,看着小鸡渐渐长大,我懂得了生命。
去年春天,妈妈送我一块手表,看着指针不停地跳动,我懂得了时间。
今年春天,爸爸送我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品读着那些奇妙的知识和精美的图片,我懂得了世界的博大和精彩。
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正如春雨绵绵,不断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礼物》教案教学要求:1、会认1个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
使学生学会用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4、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设想:讲这篇课文不能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是要让学生从朗读中去体会文章的内容。
课前先让学生把自己心爱的礼物带来,给大家介绍这个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的。
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
最后再让学生仿写。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礼物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卡片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始耐泄献倘?(2)理解词语渐渐指针精美期盼幼小博大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同桌互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礼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爱的礼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礼物》的阅读与理解,学习生字词,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探讨礼物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爱的礼物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礼物的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礼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礼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表达的情感,探讨礼物的意义。
4.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礼物的看法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礼物》2. 生字词:爱、心、礼物、意义3.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的作文。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礼物的理解。
答案:(1)见附件。
(2)见附件。
(3)开放性题目,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阅读课文、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了礼物的意义,学会了关爱他人。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温暖,发现爱的力量,将关爱传递给他人。
拓展延伸:1. 开展“传递温暖,分享快乐”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三年级下册语文《礼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礼物》。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1.2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课文中的情节。
2. 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珍惜。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2.2 生词和短语礼物:物品送给别人表示祝福或感谢。
亲情: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爱:对人或事物的深深的感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如回答问题、填空、复述课文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4 学习生词和短语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生词和短语,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巩固。
布置作业,如复述课文、回答问题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复述课文、回答问题等。
5.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合作精神。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准备课文《礼物》的文本,确保文本清晰易读。
6.2 生词和短语卡片制作生词和短语卡片,用于课堂活动和复习。
6.3 教学图片或插图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表达。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礼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爱的礼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礼物》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用词语描述礼物背后的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为他人着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礼物》的阅读理解,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难点:理解礼物背后的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礼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老师进行辅导。
3. 生字词学习: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让学生造句。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礼物背后的情感,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生字词描述礼物背后的情感。
6.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收到的特殊礼物,体会礼物背后的关爱。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礼物2. 生字词:关爱、特殊、珍贵、心意、感动3. 中心思想:关爱他人,传递温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收到过的一个特殊礼物,并解释它背后的意义。
答案示例:我收到过一个手工制作的相册,里面都是我和爸爸妈妈的合影。
这个礼物让我感受到家人对我的关爱,也让我明白了亲情的珍贵。
2. 作业题目:用本课学到的词语造句。
答案示例:妈妈送给我一件毛衣,这件礼物充满了关爱,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温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关爱他人意识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需求,学会为他人着想,传递温暖。
组织一次“爱心礼物”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礼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礼物》。
该章节主要通过一篇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友谊和关爱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体会友谊和关爱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6. 体会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友谊和关爱的重要性,进行情感教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礼物2. 板书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友谊和关爱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注意文章结构和细节。
(3)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友谊和关爱的事情?写下来。
2. 答案:(1)见课本。
(2)见课本。
(3)开放性题目,无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体会了友谊和关爱的重要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友谊和关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组织一次“我的朋友”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在《礼物》这一课的教学中,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思想感情的体会是教学的核心。
三年级下册语文《礼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1.3 情感目标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礼物》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友情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友情的珍贵。
2.2 生字词妈妈、爸爸、礼物、高兴、朋友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4.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出本课的主题《礼物》。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5.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进行讲解。
5.4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5.5 小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六章:课堂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礼物,用于课堂分享。
6.2 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礼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礼物背后的意义,思考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
6.4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礼物的短文,可以是实物礼物,也可以是精神礼物。
7.2 家长参与家长参与孩子的写作过程,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八章:评价方法8.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8.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写作内容和表达能力。
8.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原文】去年春天,爺爺送我一粒種子,種子在泥土裏生根發芽,我懂得了自然。
今年春天,奶奶送我一只小雞,看著小雞漸漸長大,我懂得了生命。
去年春天,媽媽送我一塊手錶,看著指針不停地跳動,我懂得了時間。
今年春天,爸爸送我一套《少兒百科全書》,品讀著那些奇妙的知識和精美的圖片,我懂得了世界的博大和精彩。
小小的禮物,寄託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正如春雨綿綿,不斷地滋潤著我幼小的心田。
【知識點】字詞學習:字:粒、懂、漸、套、綿詞:發芽、生命、手錶、跳動、奇妙、精彩、期盼、滋潤重點句子:1.種子在泥土裏生根發芽,我懂得了自然。
2.看著小雞漸漸長大,我懂得了生命。
3.看著指針不停地跳動,我懂得了時間。
4.品讀著那些奇妙的知識和精美的圖片,我懂得了世界的博大和精彩。
5.小小的禮物,寄託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正如春雨綿綿,不斷地滋潤著我幼小的心田。
主要內容:《禮物》這首詩歌,通過親人送“我”的種子、小雞、手錶、讓同學們懂得親人們送這些禮物用意,進而懂得珍惜時間和生命,懂得親人的殷切盼望,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練習題】一、多音寶貝巧組詞。
Kōng(天空) gān(乾燥) gěi(給人) chuán(傳達)空幹給傳Kòng(空擋) gàn(幹勁) jǐ(給予) zhuàn(傳記)二、照樣子各寫三個詞語。
圓溜溜___紅彤彤______綠油油_______黃燦燦___飄飄搖搖___高高興興_______開開心心________快快樂樂___。
三年级下册《礼物》语文教案教案:《礼物》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礼物》。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并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3. 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询问“你们收到过父母送给你们的礼物吗?是什么礼物?”等问题,引导学生谈论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5.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讨论成果。
6.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关爱。
六、板书设计礼物亲情珍惜感恩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9课《礼物》的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父母关爱自己的短文,题目为《我的礼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举行“亲情作文比赛”、“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活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礼物》。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小学西师版《礼物》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绘的礼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礼物。
(2)学会感恩,懂得珍惜与回馈他人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绘的礼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2)学会感恩,懂得珍惜与回馈他人的关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收到的礼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3.生字词学习(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4.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学会感恩。
5.课堂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礼物及原因。
(2)邀请学生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收到的礼物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图片素材:关于礼物的图片,用于导入新课。
三年级语文下册《礼物》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理解“礼物”的含义,体会亲人的关爱与期望。
认字1个,写字6个。
理解“品读、博大、精彩、寄托、关爱、期盼、滋润”等词语。
学习课文前四小节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四次收到的礼物,并体会亲人对“我”的关爱和期望。
理解每件礼物的真正含义,学习课文前四小节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预习单】读通、读熟课文,自读课文3遍,会认本课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试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你感触深的地方做批注。
预习《阅读与表达》的篇目——《我眼中的父亲》【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学生自带礼物【课时安排】两课时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审题解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送给的哪些礼物?你们高兴吗?板题,齐读,引导学生对题目质疑。
二、预习反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每组4号逐节读课文,重点纠正字音检查学生认字和写字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组词理解词语意思精彩、寄托、关爱、期盼、滋润三、课文质疑读了课文后,你想提哪些问题?教师梳理并归纳板书。
四、初学课文,出示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错即停,同学们更正,老师书写易错字。
对文中生字在文中的读音进行标注。
五、出示自学指导认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文中亲人送了哪些礼物?我收到礼物后体会到什么?六、汇报交流每小组3号回答,1号补充。
优胜组加分。
七、总结检测感情朗读诗歌听写词语。
三年级下册语文《礼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礼物》。
2.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父母对子女的深厚爱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会珍惜亲情。
2. 学会感恩,激发回报父母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礼物》。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厚爱意。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情感。
2. 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礼物,引导学生谈论礼物。
2. 学生分享自己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习课文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感悟亲情1. 学生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五、课堂小结2. 学生表示要珍惜父母的爱,回报父母。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作业内容1. 熟读课文《礼物》。
2. 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短文。
4.2 作业要求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用心体会父母的爱,写出真挚的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 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5.2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
2. 学生作业。
5.3 评价时间1. 课后一周内进行评价。
2. 家长参与评价。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6.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