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 习题课
- 格式:ppt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8高中物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课时跟踪练习教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中物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课时跟踪练习教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中物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课时跟踪练习教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一、选择题: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B.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无实际意义D.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揭示了运动是物体自身的根本属性,运动不需要力来产生和维持2.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3。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4.2007年9月在北京举办中央电视塔低空跳伞国际公开赛,为全国观众送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下述几种跳伞情况,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有解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物理作业单(有答案)8.1 牛顿第一定律要点总结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或者受力平衡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条件:没有受到力或受力平衡。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一切”,表明定律适用的条件:所有的宏观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实际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实际的情况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3)“或”,表明二者必有其一。
(4)当物体原来静止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
当物体运动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变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出来的,即实验探究的方法是:实验与推理相结合。
课节练习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关于该实验和记录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小车移动的距离s/cm 18.3 26.8 98.2A.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B.三次实验需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C.阻力越小,物体的速度减小得越慢D.该实验运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时物体总是静止的B.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状态,不受力时物体总是作匀速直线运动C.一切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B.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伽利略: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一、基础知识回顾: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惯性。
(4)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4、对物体的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克服和避免。
(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
任何物体无论它运动还是静止,无论运动状态是改变还是不改变,物体都有惯性,且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
物体惯性(质量)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物体的运动状态易改变。
(4)惯性不是力。
5、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
公式是:a=F合/ m 或F合 =ma6、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
反过来,知道运动规律可以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中,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 •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 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D.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受力情况和地理位置均无关,C正确。
答案C2 •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伽利略巧妙地设想了两个对接斜面的实验,假想让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
伽利略运用了( )A. 理想实验方法B.控制变量方法C.等效替代方法D.建立模型方法解析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方法,巧妙地设想了两个对接斜面的实验,A正确。
答案A3.(多选)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A.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B. 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C.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解析根据惯性的定义知:安全带与人和车的惯性无关,A错、B对,系好安全带主要是防止因刹车时人具有向前的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C错,D对。
答案BD4.( 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 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项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项正确;笛卡儿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C项正确;牛顿认为一切物体皆有惯性,D正确。
2020--2021教科版物理必修一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练习含答案2020--2021教科版物理必修一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练习含答案教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关于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可能没有惯性B.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惯性不同D.伽利略的斜槽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并把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小C.由F=ma可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对同一物体而言,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致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作用3秒后消失,则第5秒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A.v=7.5 m/s,a=1.5 m/s2B.v=4.5 m/s,a=1.5 m/s2C.v=4.5 m/s,a=0D.v=7.5 m/s,a=05、(双选)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的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在发现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A.加速上升B.减速上升C.加速下降D.减速下降6、(双选)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A.k的数值由F、m、a的数值决定B.k的数值由F、m、a的单位决定C.在国际单位制中k=1D.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7、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脚弯曲,再用力蹬地,向上跳离地面.人能跳离地面的原因是()A.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大于地面对人的作用力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8、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方向力的作用,其中水平向右的力F1=5 N,水平向左的力F2=10 N,当F2由10 N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9、如图所示,在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支架,支架上固定一电磁铁A,电磁铁A的正下方有一铁块B,电磁铁A不通电时,台秤的示数为G.某时刻接通电源,在铁块B被吸引起来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忽大忽小10、在足球场上,为了不使足球停下来,运动员带球前进必须不断用脚轻轻地踢拨足球(如图甲).又如为了不使自行车减速,总要不断地用力蹬脚踏板(如图乙).这些现象不正说明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那为什么又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甲乙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足够长的直杆上,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7°.现小球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15 N 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出发沿杆向上运动.g取10 m/s2.试求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2020--2021教科版物理必修一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练习含答案教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关于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可能没有惯性B.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惯性不同D.伽利略的斜槽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并把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的大小只取决于质量,与运动状态,是否受力、地理位置无关,故A、B、C错误;伽利略的斜槽实验是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加以科学推理,故D正确.]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小C.由F=ma可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对同一物体而言,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致【答案】D[由F=ma知,只有当m一定时,a与F成正比,故选项A错误;同理当F一定时,m越大,a越小,故选项B错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其质量无关,故选项C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知选项D正确.]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答案】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一性质的力,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以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均相等,故选项B正确.] 4、用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 作用3秒后消失,则第5秒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A.v=7.5 m/s,a=1.5 m/s2B.v=4.5 m/s,a=1.5 m/s2C.v=4.5 m/s,a=0D.v=7.5 m/s,a=0【答案】C[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前3秒内F=ma1即a1=Fm=3020m/s2=1.5 m/s2;3秒末物体速度v=a1·t=1.5 m/s2×3 s=4.5 m/s;3秒后F消失,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a2=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 正确.]5、(双选)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的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在发现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A.加速上升B.减速上升C.加速下降D.减速下降【答案】BC[物体A原来静止,说明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受力平衡,水平方向摩擦力与弹簧的弹力相平衡,竖直方向支持力与重力相平衡.现在发现物体A被拉向右方,说明滑动摩擦力小于弹簧的拉力,而滑动摩擦力又与正压力(或支持力)成正比,所以是支持力减小了,从而得出结论:物体A处于失重状态,即有向下的加速度,故做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运动,所以A、D不正确.]6、(双选)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A.k的数值由F、m、a的数值决定B.k的数值由F、m、a的单位决定C.在国际单位制中k=1D.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答案】BC[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在F=kma中,只有m的单位取kg,a的单位取m/s2,F的单位取N 时,k才等于1.即在国际单位制中k=1,故B、C正确.]7、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脚弯曲,再用力蹬地,向上跳离地面.人能跳离地面的原因是()A.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大于地面对人的作用力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答案】C[人用力蹬地时,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和地面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之所以会跳离地面是因为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故C正确.]8、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方向力的作用,其中水平向右的力F1=5 N,水平向左的力F2=10 N,当F2由10 N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F2由10 N减到5 N的过程中F合=F2-F1=ma,a 方向沿F2方向且逐渐减小;当F2<5 N后,F合=F1-F2=ma,a方向沿F1方向且逐渐增大;故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选项C正确.]9、如图所示,在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支架,支架上固定一电磁铁A,电磁铁A 的正下方有一铁块B,电磁铁A不通电时,台秤的示数为G.某时刻接通电源,在铁块B被吸引起来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将()A.不变B.变大C.变小D.忽大忽小【答案】B[很多同学认为,当铁块B被吸起时脱离台秤,所以对台秤的压力消失,台秤的示数减小,从而错选C.其实,铁块B被吸起的过程是铁块B加速上升的过程,处于超重状态,即整体处于超重状态,所以整体对托盘的压力大于整体的重力.故选项B正确.]10、在足球场上,为了不使足球停下来,运动员带球前进必须不断用脚轻轻地踢拨足球(如图甲).又如为了不使自行车减速,总要不断地用力蹬脚踏板(如图乙).这些现象不正说明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那为什么又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甲乙[解析]如果足球不是在草地上滚动,而是以相同的初速度在水平的水泥地板上滚动,它将会滚出比草地上远得多的距离,这说明了由于阻力的存在才导致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大,运动状态很快发生改变;足球在水泥地面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得慢,但终究还是要停下来.在盘带足球时,人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是克服摩擦阻力对足球产生的作用.自行车的例子也是同样的道理.[答案]见解析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足够长的直杆上,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7°.现小球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15 N 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出发沿杆向上运动.g取10 m/s2.试求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Fcos 37°=N+mgcos 37°Fsin 37°-mgsin 37°-f=maf=μN解得:a=1 m/s2.[答案] 1 m/s2。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2014·重庆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所以它的惯性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C.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2.(2014·中山模拟)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拉力F和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D.物体受到四对平衡力的作用3.(2014·广州市三校联考)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能拉着拖车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4.如图2所示,一个楔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M上表面水平且光滑,下表面粗糙,在其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体由静止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图2A.沿斜面方向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若物体所受合力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6.(2014·广州检测)物体静止在一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7.(2014·茂港区模拟)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3所示。
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题一:如图所示,给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自由滑下。
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小车在表面速度减小的最慢;伽利略对类似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后来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揭示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题二: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⑴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⑵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
题三: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
那么它将做()A.匀速运动B.减速运动 C.加速运动 D.曲线运动题四:如图是小明自制的“大炮”示意图。
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B.向上运动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D.立即静止题五: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B.慢慢停下来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题六: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
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A.在B点保持静止B.沿BE方向运动C.沿BC方向运动D.沿BD方向运动题七: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题八:由图可知: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安全带的作用:①撞向挡风玻璃造成伤害,系上安全带就可有效避免这种伤害,②当驾驶员驾车高速行驶时,发现前面出现情况紧急刹车,③驾驶员由于具有惯性,仍然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④汽车滑行很小一段距离,立即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