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认识 第8课时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优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6.64 KB
- 文档页数:2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性质。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本单元还将介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与整数的转化。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加减运算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将分数与整数相互转化,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分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
3. 分数与整数的转化。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分数卡片、彩色卡片、磁性黑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性质,通过举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运算练习,培养合作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 内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与整数的转化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等相关内容。
2. 选择题:让学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分数性质。
3.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运算。
4.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进行分数运算时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分数与整数转化的掌握情况。
4. 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改进方向。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引入分数的概念,例如,将一块披萨分成几等份,每份都是披萨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引入分数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的概念。
要点提示:1.在分数中,分母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
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
份。
2.同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的份数不同,每一份所对应的
物体个数也不同。
温馨提示:1.一个分数的分母
越大,分数单位就越小;分母越
小,分数单位就越大。
2.在同一条直线上,右侧的点
总是比左侧的点表示的分数
大。
分子就是几。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
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5.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6.幸福是可积的,有限的间断点并不影响它的积累。
所以,乐观地面对人生吧!。
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在交流操作活动中,经理处不认识分数的过程)通过操作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
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能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复习激趣1.猜谜激趣师:请看屏幕,猜谜语,打一数。
……这些都是分数。
(板书:分数)2.分数起源(出示:分数的起源)师:古时候,人们在分猎物、测量长度等情况中……——现在的分数表示方法。
上面两个是1/4,后面两个是(1/5)。
3.温故知新(出示:1/5)师: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活动:说说1/5的组成和意义。
(板书: 1/5:书写平均分)教师概括: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原物体的1/5。
二探索交流构建分数1.一盒糖一整体师:现在老师有一盒糖,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师:为什么是1/5而不是几块?想知道里面有几块吗?打开盒子,每人得到多少?是几块?师:明明是一块糖,为什么你们说是1/5?师:就这一份是整体的1/5吗?师:你的意思是把5块糖看成一个整体(边说边画集合圈),平均分成5份(边说边画),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5。
(生:用上一个整体说一说。
)师:1/5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师:其中的一份是(1)块。
其中的两份是几分之几?是(2)块……2.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找分数单位“1”(分分摆摆找一找)单位1要求:你能找到10根小棒的1/5吗?你是怎么找到的呢?要求:先独立摆小棒,摆完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来展示。
(1份、2份…分数、几根)学生操作展示。
师:3个花片是整体的1/5,一共有多少个花片?(2)(观察发现作比较深层理解)出示:ppt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师:1块糖、2根小棒、3个花片都可以用1/5表示,这是为什么呢?师:我们可以把5块糖、10根小棒、15个花片看成一个整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整体称为单位“1”,这个1很特殊,所以要加双引号。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1)
第二课时分数的意义(2)
第三课时 分数的意义(3)
占全部水果的( )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把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51 52
53 5
4 师:谁能说说这四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第四课时分数与除法
第五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六课时约分
第七课时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第八课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第九课时分数加减法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冀教版1. 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法。
3.学习分数的性质,如分数相加、相减、乘除的规律等。
4.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进行数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法3.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约分4.分数的加减乘除法5.分数的性质及其应用实践活动1.分数的可视化展示2.分数的比较练习3.分数的计算练习4.分数的应用练习3.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法。
3.分数相加、相减、乘、除规律的掌握。
难点1.分数性质的掌握,包括: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约分。
2.分数的应用练习,培养学生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过程4.1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分数的概念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如玩具小车的比例,幼儿园蛋糕切割时的分配等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及表示法。
步骤二:讲解分数的表示法通过黑板、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表示法,如分数线、分子、分母等。
步骤三:讲解分数的计算根据教材,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引导学生理解规律,逐步掌握运算方法。
步骤四:分数的性质讲解分数的性质及实际应用,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约分方法等。
步骤五: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分数的可视化展示、分数的比较练习、分数的计算练习和分数的应用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4.2 教学方法1.演示法:利用黑板、幻灯片等演示分数的表示法和性质。
2.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意义,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互动式教学: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分数的知识。
5. 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对课堂的秩序控制和管理是否有效。
2.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3.对学生表现的课堂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
5.2 评价方式1.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包括学习成果和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分数的意义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2.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书写分数。
3. 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概念。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分数的书写规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3. 实例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分数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将一张纸等分,然后用分数表示出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意义2. 板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相关练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实际操作、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练习巩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掌握程度不够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环节。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5_冀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1、温故知新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
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
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3、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实际含义。
(2)我能用分数表示一条线段的几分之几。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1)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结合具体事例,在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分数的过程。
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能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能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1”这个数以前我们就认识,谁能说出哪些可以用1表示的事物呢?师: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物品,还可以表示由许多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如:1捆小棒。
今天我们就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完成问题(1)师:这是一捆小棒,共有10根,如果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师:那么,3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这样的4份、5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2、完成问题(2)师:如果把这捆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呢?请同学们分一分师:2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师:3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4份呢?三、尝试应用师:刚才我们共同解决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1份、2份、5份,也可以说分成若干份的问题。
如果一筐西红柿有12个,你能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吗?学生可能会说:1支铅笔,1张白纸,1块黑板,1千克糖,1个教室,1捆小棒等生: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一,是1根。
生:3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三,是3根。
因为一份是十分之一,三份就是三个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三。
一份是1根,三份就是3根。
生:4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四,是4根。
5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五,是5根。
学生分一分,然后交流生:把这捆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五分之一,是2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