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饮食文化》-第1章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7
《中外饮食文化》教学大纲一、《中外饮食文化》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开课对象餐饮与治理烹饪与营养酒店治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三)课程性质《中外饮食文化》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餐饮与治理、酒店治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拓展课。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物制作和饮食消费进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和以饮食为基础的风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进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数食事的总和。
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极为丰硕,一样能够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对特定群体饮食文化现象的整体分析与研究;二是对饮食文化现象中某个专门领域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式,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进展时期和食物变迁的缘故;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把握中外饮食风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大体情形,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和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五)教学内容绪论、饮食文化的理论探讨、饮食文化的区域性、中外饮食风俗、饮食礼仪、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的交流(六)学时数及具体分派学时数:36 学时学时数具体分派(七)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教学(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说明考查课,平常成绩+实践课成绩与期末考查各占一半。
二、教学大纲与各章的大体要求(一)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式饮食文化研究状况[教学重点]饮食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式。
[教学难点]饮食文化研究状况。
[教学要求]对饮食文化的概念有大体了解。
[教学方式]教学法(二)第二章饮食文化的理论探讨[教学内容]饮食方式饮食文化的产生和进展的理论探讨[教学重点]饮食文化的进展时期,食物变迁的缘故,饮食文化的产生和进展的理论。
饮食文化的产生和进展的理论。
[教学要求]把握饮食文化理论的一样知识。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从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消费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和学生一起了解了饮食文化发展的总体历程,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饮食风味特色和民俗风情;着重探讨了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对相关知识作了较全面地介绍。
使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能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领学生进入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之门,并起到怡神冶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1章饮食文化绪论(1-4周)本章教学目的:本章是饮食与文化的导言,它概述饮食与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食材的抉择、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饮食与文化的概况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灿烂的饮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食材的抉择;食材的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
本章重点、难点:食材的加工法演变;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
本章参考文献:《饮食文化》,林胜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吴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1日第2版。
《中外饮食文化》,何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1日。
《华夏饮食文化》,王学泰,商务印书馆,2013年2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1日第2版。
本章思考题:1、“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为什么说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3、世界主要宗教饮食禁忌有哪些?4、请简述中国烹饪技法——炒的分类和特征。
导语:中国饮食文化——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第一节食材的抉择主要内容简介:1、资源物产影响食材抉择2、民族偏好影响食材抉择3、饮食禁忌影响食材抉择4、节庆时令影响食材抉择第二节食材的获取与烹饪主要内容简介:1、如何获取食物2、如何烹饪食物第三节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主要内容简介:1、主食神圣化现象2、食物命名法则3、盛食与摆盘第四节食器与食法主要内容简介:1、食器与文化圈层2、进食法则与习俗第二章中国饮食风味源流与发展(第5周)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历史源流,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发展趋势,识记主要风味菜系的名称和特点。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从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消费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和学生一起了解了饮食文化发展的总体历程,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饮食风味特色和民俗风情;着重探讨了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对相关知识作了较全面地介绍。
使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能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领学生进入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之门,并起到怡神冶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1章饮食文化绪论(1-4周)本章教学目的:本章是饮食与文化的导言,它概述饮食与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食材的抉择、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饮食与文化的概况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灿烂的饮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食材的抉择;食材的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
本章重点、难点:食材的加工法演变;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
本章参考文献:《饮食文化》,林胜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吴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1日第2版。
《中外饮食文化》,何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1日。
《华夏饮食文化》,王学泰,商务印书馆,2013年2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1日第2版。
本章思考题:1、“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为什么说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3、世界主要宗教饮食禁忌有哪些?4、请简述中国烹饪技法——炒的分类和特征。
导语:中国饮食文化——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第一节食材的抉择主要内容简介:1、资源物产影响食材抉择2、民族偏好影响食材抉择3、饮食禁忌影响食材抉择4、节庆时令影响食材抉择第二节食材的获取与烹饪主要内容简介:1、如何获取食物2、如何烹饪食物第三节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主要内容简介:1、主食神圣化现象2、食物命名法则3、盛食与摆盘第四节食器与食法主要内容简介:1、食器与文化圈层2、进食法则与习俗第二章中国饮食风味源流与发展(第5周)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历史源流,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发展趋势,识记主要风味菜系的名称和特点。
西方饮食文化 - 特点1.系统的饮食典籍主要包括四大类,即烹饪技术类、烹饪文化与艺术类、烹饪科学类、综合类。
2.独特的饮食科学天人相分的生态观、合理均衡的营养观、个性突出的美食观。
3.起伏的饮食历史意大利菜是鼻祖,法国菜是国王,美国菜是新贵。
4.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制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重视美食与美名、美食与美器、美食与美境的配合。
5.众多的饮食品种著名菜点有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德国菜、俄罗斯菜等。
著名饮品有葡萄酒、咖啡、红茶。
6.多彩的饮食民俗日常食俗,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节日食俗,宗教色彩浓厚,缅怀上帝,玩乐为主。
人生礼俗,以宗教成礼,祝愿健康快乐。
社交礼俗,推崇“女士优先”、尊重妇女。
西方饮食文化 - 西餐礼仪西方用餐,人们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
为在初次吃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熟悉一下西餐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一.用餐场合及注意事项当被邀请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
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
下面介绍几种最具代表性的场合及注意事项:1.自助餐西方饮食文化自助餐(也是招待会上常见的一种)可以是早餐、中餐、晚餐,甚至是茶点,有冷菜也有热菜,连同餐具放在菜桌上,供客人用。
一般在室内或院子、花园里举行,来宴请不同人数的宾客。
如果场地太小或是没有服务人员,招待比较多的客人,自助餐就是最好的选择。
自助餐开始的时候,应该排队等候取用食品。
取食物前,自己先拿一个放食物用的盘子。
要坚持“少吃多跑”的原则,不要一次拿得太多吃不完,可以多拿几次。
用完餐后,再将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
不允许“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在饭店里吃自助餐,一般是按就餐的人数计价,有些还规定就餐的时间长度,而且要求必须吃完,如果没有吃完的话,需要自己掏腰包“买”你没吃完的东西。
关于美食的教案教学目标:1、在读中粗略理解经文意思。
熟读经文。
2、引导在生活中实践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从容、不急不躁的习惯。
3、陶冶情操,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染。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通过猜想等方式主动理解语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修炼自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一课的内容。
先个别读。
再集体拍手读。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对饮食》。
二、听读1、听老师读二遍全文。
2、圈出特别难读的字,比如拣、揖、践阈、跛倚等。
3、在关注重点读音的基础上,第三次听老师读。
三、自读1、自己借助拼音练习读句子。
感觉特别难读的句子,生字,多读几次。
目标是把字句都读正确。
四、反馈第一次自读1、请读书有困难的孩子读自己能读的句子。
请几个同学分读全文。
五、第二次自读1、在能正确读文的基础上,把全文读顺了,没有卡字,疙瘩,连贯是读书的目标。
六、反馈第二次自读1、指名3为同学读全文,每人读2句。
2、指名2位同学读全文,每人读3句。
3、指名一位同学读全文。
这样检查3轮。
七、同桌互读1、把全文读给同桌听,相互指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对饮食》,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能干,能够大声连贯的读给大家听二、组略理解经文意思过渡语: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在生活中怎样规范自己,修炼自己呢?借助注释、猜想等方式,自己先想一想。
1、借助注释、通过猜想理解意思。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应该能说出“吃饭,喝酒”。
三、看动画理解意思师:刚才同学们根据注释,通过猜想,大概知道了课文在说什么,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我们来看看动画,在动画故事中学习理解经文。
四、连一连师:经文在饮食、行走、待人接物方面对我们提出了要求,那么古代的行走、站立、遇人时的礼仪都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课文后面39页连一连。
1、自己判断做题。
2、用背投检查作业。
3、解释“揖”和“拜”的区别,让学生做一做动作。
中外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饮食文化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名厨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58实践学时:6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中外饮食文化这门课程是酒店管理或者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是国际名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世界饮食文化的基本理念及饮食文化背景;熟悉中国的饮食发展来源,发展过程和现阶段中国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在此基础上,能够合理的利用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来提供更好的餐饮服务,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现代旅游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学习完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来源和发展现状,了解国外的饮食民宿和礼仪,掌握中国饮食民宿和礼仪,熟悉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器具文化等;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2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对餐饮文化相关知识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餐饮行业现状的历史原因的探索;锻炼学生对餐饮业现存问题的积极思考;3综合素质目标搭建思考问题的理论框架;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内容:1、饮食文化的概念2、饮食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3、饮食文化研究状况二教学目标:1、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2、熟悉饮食文化的具体内容3、掌握国内外饮食文化的研究状况三教学重点:1、饮食文化研究的内容2、饮食文化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四教学难点:1、中外饮食文化发展的过程2、中外饮食文化的现状第二章:中外饮食民俗一教学内容:1、中国饮食民俗2、外国饮食民俗二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国家的饮食民俗2、熟悉中国居家日常民俗3、熟悉中国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的食俗4、掌握中国饮食民俗的特征三教学重点:1、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2、食物变迁的原因3、饮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四教学难点:1、饮食文化的产生理论2、饮食文化的发展理论第三章:中外饮食礼仪一教学内容:1、中国饮食礼仪2、外国饮食礼仪二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国家的饮食礼仪2、熟悉中国古代饮食礼仪3、熟悉中国现代饮食礼仪三教学重点:1、饮食消费者个性特征2、饮食消费行为四教学难点:1、社会因素对饮食消费者行为的影响2、饮食消费行为的特点第四章:中外酒文化一教学内容:1、中国酒的起源与发展2、中国酒器、酒德、酒令、酒俗、酒礼、酒道3、外国名酒的种类4、外国神话中酒的故事5、饮酒与养生保健二教学目标:1、了解国外的酒文化2、熟悉中国的酒文化三教学重点:1、酒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与酒有关的习俗四教学难点:1、酒德2、酒礼实训一(一)实训目的:了解基本的白酒、红酒、啤酒和黄酒;掌握饮酒的方法(二)实训材料:威士忌、白兰地、青岛啤酒、绍兴黄酒、储酒器、盛酒器和酒杯,红酒和高脚杯、醒酒器(三)实训要求:掌握酒所搭配的食物;熟悉喝酒的时间、分量和技巧;第五章:中外茶文化一教学内容:1、中国茶文化2、外国茶文化3、外国咖啡文化二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茶文化和咖啡文化2、掌握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历史和传播过程3、掌握中国和日本的茶道三教学重点:1、中国茶文化2、外国的咖啡文化四教学重点:1、东南亚茶文化2、英、美、俄、德的茶文化实训二(一)实训目的:了解中国的六大茶类,观察茶的形状、色泽等外部特征熟悉基本的盖碗泡茶流程、方法和技巧;(二)实训材料:信阳毛尖100g、正山小种100g、铁观音100g滇红100g、君山银针100g、安化黑茶100g白毫银针100g、云南普洱10年、100g、10套茶具三实训要求:正确辨识中国的六大茶类;掌握每种茶类不同的冲泡方法,能够做到观察茶汤知茶、闻到茶香知茶;实训三(一)实训目的:了解基本的咖啡类别和研磨冲泡方法(二)实训材料:咖啡机、电咖啡壶、咖啡豆、矿泉水(三)实训目的:认识咖啡种类;了解咖啡用具;掌握冲泡方法;第六章:中外饮食器具文化一教学内容:1、中国饮食器具的起源、形成和发展2、中国饮食器具的文化底蕴3、中国的筷子文化4、菜肴与器皿的和谐搭配5、西方餐具及刀叉的使用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饮食器具的发展和文化底蕴2、熟悉中国的筷子形制的演变史和筷子使用的文化3、掌握美食与美器4、了解国外饮食器具文化三教学重点:1、中国饮食器具的起源、发展和形成2、中国的筷子文化3、菜肴掌故与器皿图案的和谐搭配四教学难点:1、中国的等级制度对饮食器具的影响2、西方的餐具认识和刀叉使用第七章:世界饮食文化交流一教学内容:1、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交流2、中国与外国的饮食文化交流3、有关饮食文化交流的例证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饮食文化交流过程和特征2、熟悉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过程中国饮食文化的交流3、了解番茄、土豆、豆腐这三样食物中所包含的文化交流4、掌握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异同三教学重点:1、中外的饮食文化交流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四教学难点:1、传教士对饮食文化交流的贡献2、中西方在饮食观念、方式和对象等方面的比较五教材使用教材:中外饮食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书号:ISBN978-7-5096-3634-3版次:2015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