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基旧居的多重身份曾经,枇杷山公园就是他的私产
- 格式:pdf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7
【2018-2019】重庆枇杷山公园-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重庆枇杷山公园
重庆枇杷山公园位于渝中区,海拔345米,为重庆旧城区最高
点。
其山名来历,一说早年该山多枇杷树,故名;二说其山形似琵琶,遂谐音“枇杷”;三说相传从前山上住过一位美丽的姑娘,每夜弹着琵琶召唤她在南岸的爱人,音乐极其美妙,后人怀念之传为山名。
枇杷山公园内山路蜿蜒、竹木成荫、花草繁茂、空气清新,为都市中一片绿洲。
登临其最高点红星亭,可纵览市区风光,更是观山城夜景的好去处。
红星亭东长廊处,是抗战时期抵御日机轰炸重庆的高炮阵地遗址。
站立枇把山公园红星亭,条条长街尽收眼底,南临长江,北面嘉陵江。
虽然渝中区三面环水,仅一面靠陆地,但有彩虹飞架南北,使隔江相阻的南岸区、江北区天堑变通途。
重庆枇杷山公园里还有一副对联,高度集中地描述了山城的英雄历史。
联文如下:
枇杷山头,听两江流水唱不尽古今豪情:蔓子悲歌,玉珍遗恨,邹容亮节,闇公壮志;更高吟一曲沁园春,响彻环宇。
红星亭畔,看万家灯火交映出南北风光:龙门皓月,海棠烟雨,鹅岭秀色,嘉陵夕照;还联缀千串夜明珠,辉耀星空。
上联连用了五个历史典故。
“蔓子悲歌”讲的是东周故事。
巴国危急,蔓子将军到楚国搬来救兵,解除了巴国的危难。
楚王要巴国割让三城谢恩。
蔓子说:“要城不行,把我的头拿去作谢吧。
”于是挥剑自刎。
楚王见了人头,叹惜说:“假如我能得到巴蔓。
兖州作为明朝鲁王府所在地,是朱明王朝的重藩之一。
数百年来,十多代鲁王子孙便生存繁衍在这方土地上,不知地下埋葬着多少龙子龙孙。
可惜的是有名的几处王墓,在“文革”初期被村民挖掘,致使不少文物流失。
人们普遍认为,与鲁王府有关的文物恐怕再也难以发现了。
1997年12月5日,一个喜讯传来,在栗园明鲁王朱以派墓地东南方发现一处古墓。
文化局人员闻讯立即出动,赶往栗园保护现场。
这处被村民挖沙偶然发现的古墓,坐落于沙塘一侧。
经勘察,此墓早期曾被盗,或许是墓主有灵保护,窃贼胆寒,只开掘出一处小小的盗洞,难以进入墓室,只将外椁陪葬品盗去,盗贼使用的斧凿仍遗弃在洞内。
古(内)棺完好无损,令人兴奋不已。
此时天降大雨,不利发掘,周围群众纷纷赶来围观,为防文物流失,文化局会同公安部门严密封锁现场。
12月7日夜,雨后初晴,星月灿烂,一场夜救古棺的行动开始了。
敞开的墓穴内,古棺静静地躺在积水里,随着上万名群众的惊呼,吊车将彤红的古棺吊上夜空,灯火将雕龙画凤的古棺辉映得神秘而庄严。
棺首一行“鲁宫侍姬张氏柩”的镏金大字熠熠生辉,使人们才知此乃鲁王府姬嫔的墓葬。
棺内所藏何种珍宝?这位明代美人容颜是否一如生前?怀着神秘而期待的心情,文化工作者于翌日凌晨在博物馆内对古棺进行验证。
坚固美观的柏木棺椁,通体用红漆刷就,上绘金色的祥云、海水、玉龙、彩凤,显示出死者不平凡的身世。
古棺无缝隙,亦无旧时棺木盖棺时通常用的木扣,只是棺首处有一铜钱大的伤痕,想必是当年盗墓贼所为,或许他自知无法打开内棺,也或许他作贼心虚,疑神疑鬼,怕怨魂索命,只将外椁祭器供品掠去。
无意间将这尊古棺及珍宝留给了400年后的人们观赏。
内嵌枣核铁钉的棺盖打开了,掀去内层盖板,展现出满棺积水,这是因盗洞渗水,外椁又被损坏的缘故。
随着积水被逐渐抽去,啊,一点金光露出水面,这是一副金簪;又点白光闪现,这是一对银钗。
金铂、玉器、铜镜、金银元宝等一大宗珍贵文物相继绽露风采,可见这位美人虽为侍姬,却倍受鲁王宠爱。
王陵基买过假文物么
史学家们对杜鹃王(1897-1972)一直深信蕴藉,说到中国南宋末期及蒙古入侵之前,他一直是两个朝代之间穿梭于朝鲜和中原之间的主要未定国籍人物。
不得不说,他应该算得上是中历史上穿越许多朝代的一个传奇人物。
在史书记载中,有关杜鹃王的记载是极为丰富的,有关他在文物投资方面的记载也是如此。
杜鹃王曾拥有着非常庞大的藏品,其藏品的品项从古董、铜钱到仿古文物几乎涵盖了所有范畴。
然而,百里之外水落石出!
托诸历史文献,引用上山把酒和苦茶把酒,《唐元庆传奇”大谈杜鹃王在文物投资之时,曾不发止地购买大量假文物,贩卖,杜鹃王拥有一个古文物假买明,以及一批精心装修的古文物,未曾经历任何实际的考古,但效果令人惊叹,因此被贩卖出去,这被认定为一种假文物交易行为,这一点在古文物爱好者中风声鹤唳,并导致其后几代文物爱好者对文物投资和藏品保存有了更严格的规范。
回望今朝,杜鹃王的文物投资行为不无害,在当今中国文物投资界,还有很多不法分子企图利用古文物进行兴旺,但是随着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加强,一个个作假文物案件也被曝光,让文物安身之处的的险恶避让了出去,令不少珍贵文物回归古沙皇,形成珍藏。
总之,虽然杜鹃王曾经贩卖过假文物,但他在历史上依然意义深远,而重要的是,他令文物投资行为吃了一颗苦草,令更多的文物回归古老,保护古文物和古文物投资行为,从而使得今日对文物的尊重和使得古物的传承更加坚定。
王陵基是个什么样的人?知耻而后勇的“花花将军”本文导读:这是一个王陵基自己四处炫耀的故事。
说是,在1913年,担任川军第15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的王陵基,被授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堪称春风得意。
有了权又有了钱,闲得蛋疼,王陵基就一趟子杀到上海,去长三堂子泡“女校书”。
长三堂子是上海高档青楼,懂得琴棋书画的美女如云。
而这时候,上海有一个虎落平阳的落魄青年,名叫蒋介石。
蒋介石这年26岁,只比王陵基小三岁,但境况却有天渊之别。
一个是囊中羞涩,一个是腰缠万贯。
只有对美眉的倾心,却是一致的。
蒋介石看上了同一个“女校书”,无事便去撩拨。
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女校书”认钱不认情,很快就被王陵基撩走了。
小蒋不服气,便去找王陵基理论。
财大气粗权势熏天的王陵基,那时候哪知蒋介石以后会做委员长?扬手就给了蒋两记耳光,估摸着还来了两句川骂:“龟儿子,耍长了嗦?跟老子争女人?”王陵基后来经常吹牛说:“我的钱多,比老蒋嫖的女人漂亮。
”这段风流韵事的真假,无从考证。
但自领兵出川抗日后,王陵基却被蒋介石再三重用。
这不是因为蒋介石度量大不计前嫌,而是王陵基知耻而后勇,在抗日战争中大有成就。
作为一个老兵痞,王陵基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活得如鱼得水,这得益于他的智慧,也得益于他的老奸巨滑流氓手段。
1938年初,刘湘在抗日前线因病去世。
作为四川保安司令,王陵基想接任省主席,未遂,只好接受老蒋的任命,以国民革命军第30集团军总司令兼第72军军长的身份率军出川抗战。
但他赖在成都,敲诈了新任省主席王瓒绪一大笔后,才勉强拉了个司令部的草台班子,拖拖踏踏把部队集结到了岳阳地区。
他以为抗日战争跟“嗨袍哥”一样,可以混混日子了事。
但是,很快他就出洋相了。
1938年6至10月武汉会战期间,王陵基奉命率部参加南浔线作战。
他的保安团实在不堪一击,在瑞昌与日军一遭遇,就被打得大败而归。
为了顾全面子,王陵基谎报军功,称击毙了日本师团长本间雅晴。
开会总结,军法总监陈调元说他首先败退,影响全局,把73军和第8军交给他指挥反攻瑞昌,他却跑去嫖娼,而不亲临前线指挥,以致贻误战机。
南京名人墓——王安石墓【考证】南京北宋王安石墓考程远斋主一、前言新年伊始,收到不少贺年短信,或多或少会引用王安石的《元日》。
前文写李瑞清,即临川人;本文所言王安石,亦为临川人。
前文结尾点了一下王安石父亲王益墓,引出本文重点——王安石墓。
谨以此文,庆祝农历癸巳年春节。
一、王安石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〇《王公进退自安》条记载,“王介甫,辛酉十一月十三日辰时生”,即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12月18日),生于临江郡清江(今江西清江),则今年当为王荆公诞辰992周年。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实施“王安石变法”。
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九》载,王荆公居金陵半山,又延书堂于蒋山道上,多寝处其间。
晚年封舒国公,改荆国公。
元祐元年四月初六日(公元1086年5月21日),在江宁城内秦淮河畔小宅去逝,终年65岁,追赠太傅,谥号“文”。
既然是说王安石墓,就不得不提及半山园、谢公墩,三者互相关联。
二、半山园1、半山园简介半山园,今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海军指挥学院,中山门段城墙内西北隅,前湖南面。
这里曾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晚年定居之所。
“王安石故居”于1982年8月13日,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半山园旧名白塘,位于北宋江宁府城(今南京)东郊,因处于江宁府城东门白下门(今大中桥处)至钟山14里的半道7里处。
《舆地纪胜》记载:“由城门东至蒋山,此为半道,故名。
”宋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丙午,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次年力请宫观,定居半山园。
元丰七年(1084年),王病后,舍宅为寺,宋神宗赐名“报宁禅寺”,王迁居秦淮河畔。
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相传其就埋骨于半山寺后。
可见,半山园与王安石的后半生密不可分。
明初,半山寺被划入城墙以内宫禁之中,遂废;清道光年间,陶澍重建半山寺;咸丰三年,毁于战乱;同治年间,魁玉再度重建;清末,端方加以整修,并建半山亭。
参观明蜀王陵的心得体会对于明蜀王陵我并不陌生,因为在去年九月曾去过,只是那一趟满怀希望的蜀王陵之行,让我好生失望。
孤怜怜的墓冢,铁将军把守的地宫门,博物馆门外一人多高的杂草,难得一见的游人,可叹、可悲、可惜!明蜀王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十陵镇正觉山山麓及青龙埂等地,是明代(公元1368~1644年)藩王蜀王的家族陵墓群。
明蜀王陵以僖王陵为中心,包括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10座明代蜀王、蜀王妃、郡王及郡王妃的墓葬,形成了一处类似北京十三陵的王陵墓葬群遗迹。
目前已经发掘出土的就是僖王陵和昭王陵。
其余已探明七座陵墓的尚在地下不曾拉开神秘面纱。
从成洛路边上山,一个类似于山门的建筑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明蜀王陵”。
这个大门是在我去年来时不曾见到的,记得当时山上有不少民居,如今再看,原来建有房子的地方全都拆迁,听说这一带要建生态公园,看来此言非虚。
沿着山路往上走,两边的松柏挺拔而翠绿,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古蜀道上的翠云廊。
苍松翠柏,这是古陵墓自古以来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些松柏加深了陵墓的清幽。
信步往前,但见红墙灰瓦,这不会就是朱熹宗祠吧?上次来的时候,听说朱熹宗祠就在附近,但一直找寻未果,没想到原来在这里。
不过,当我们踏时清幽的院子,看到两旁两米多高的松柏还有那近在咫尺的陵墓,我就知道我的猜测是错的。
铁将军把门的陵墓门上已然用小篆写着几个大字——明蜀定王次王妃墓。
明蜀定王何许人,他的次王妃又是谁?据《明史。
诸王世表》:定王名朱由垓,为献王朱椿嫡孙。
天顺七年(1463)袭封,同年薨。
文献王是第一代蜀王,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明定王为蜀第五代蜀王。
次王妃王氏是定王众多妃子中的一个,这个女人的名字能在史书中不止一次地被提起,是因为她生了一个好儿子。
明蜀惠王朱申凿是第七代蜀王,他是明蜀王“三代贤王”之一,而他的母亲便是定王次妃王氏。
据史料记载,惠王非常孝顺,在母亲王氏去世后他一改传统的墓葬礼制,为其母修建了超规格的大型陵墓。
王礼锡与作家战地访问团文作者:周英才来源:《老友》2005年第10期人们游览古都洛阳龙门山,很多人都要登上东山琵琶峰去景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冢。
而与它遥遥相对的西山上,长眠着现代爱国诗人王礼锡。
改革开放后,他的坟茔经当地政府重建重修,如今晋谒的人同样络绎不绝。
王礼锡是赣中安福县洲湖镇人,1901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5岁丧父,家道中落,由寡母抚养成人。
1923年在南昌心远大学毕业后,做过中学教师、报馆记者。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国民党,先后担任江西省农民协会委员、广东国民政府农民部长、第三届国民党中央委员,与毛泽东、李汉俊、龚式农等在武汉筹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主编宣传农运刊物《血汗》。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王礼锡毅然退出国民党和政界,受聘于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授。
1930年王礼锡东渡日本,与何香凝的秘书、女作家陆晶清结为伉俪。
次年夏,受陈铭枢之邀,回到上海接办神州国光社,主编《读书》杂志。
由于他大量翻译出版马列主义书籍和欧洲进步文艺作品,开展“中国社会中论战”,因而触犯了国民党当局的出版禁令,受到警告、封杀、通缉,并列入上海“蓝衣社”特务暗杀名单。
后来又因与陈铭枢、蔡廷锴等参与福建事变,而再次遭到通缉,故于1933年3月夫妻俩逃往欧洲,在伦敦度过了5年的流亡生涯。
他身在异邦,心怀祖国。
“一二?九”运动后,他在英国发起组织了“全英华侨抗日联合会”和“英国人民之友社”,发动华侨和英国友好人士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8日,王礼锡在收音机里听到合众社播发的“日本国军进攻中国宛平”的消息,他热血沸腾,义愤填膺,到处写文章、作演讲,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积极在英国上层人士中活动,要求英国建立支援中国抗日的组织。
在著名社会活动家伍德门女士、文化界领袖高兰士等人的支持下,9月23日在伦敦成立了“全英援华运动总会”,选举英国贵族院议员李道斯尔子爵为会长,高兰士为主席,王礼锡为副主席,伍德门女士为秘书长,在英国民间援华工作中起过很好的作用。
南京老地名——半山园半山园在中山门北,清溪路附近,今海军指挥学院院内。
此地为城东七里,距紫金山也是七里,恰为半途,因此得名“半山”。
半山园之所以这么有名,自然是沾了王安石的光。
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退居江宁,在此地修建了几间屋子,称为半山园。
王安石之所以选择半山园居住,是因为此地以北不远处有一小土堆,叫谢公墩。
据说,这是他的偶像谢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王安石经常在谢公墩流连,曾写一首诗云:我名公字偶然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只往时。
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古今文人奇葩多,王安石算是典型的一个。
这位老兄嗜书如命,看书可以通宵达旦,记日记竟记了六十巨册,但生活上却不拘小节,尤其是个人卫生习惯极差,几个月不洗澡,衣服长期不换,甚至每天连脸也不洗,至于吃的是啥,也从不关注。
为此,苏轼的老爸苏洵很是不以为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吃的食物,头发蓬乱像囚徒一样,满面灰尘像居丧一样,却大谈诗书。
苏老汉脾气火爆,把王安石骂得够狠。
王安石还是个倔脾气。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三句话够嚣张,足以证明他是个名副其实的拗相公。
拗到啥程度,据说动不动就跳着脚对皇帝发火。
他有个理想,憋在肚子里几十年,终于当了宰相,得以一展抱负——变法,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变法失败了,把朝廷上下的名人几乎都得罪光了。
作为政治家,王安石是否成功,各有说法。
但作为文学奇才,他却是名副其实的。
若说散文,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驾驭语言的能力特强,政论文尤其突出,文字简练明快,笔力雄健,更能奇思横出,正是我喜欢的风格。
代表作品当然是他写给司马光的那封信——《答司马谏议书》。
再说王安石的诗,不仅存世多,而且精品多,《泊船瓜洲》《元日》《明妃曲》、《登飞来峰》《梅花》都是耳熟能详的名诗。
其中的《梅花》王安石写了两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城市是人民创造的,也是市长书写的。
1929年2月15日,重庆正式建市,从此有了市长。
从首任市长潘文华到现任市长王鸿举,78年间,共25任市长在重庆的山水间留下耕耘的足迹。
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值新重庆直辖10周年,我们走近半个世纪前的市长们——阅读他们,便是阅读重庆的近现代史。
上清寺城市史上的活化石阅读上清寺,就是阅读重庆近代史。
上清寺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
解放前的9任市长均在上清寺留下过足迹;解放后的历任市长,几乎全在上清寺工作和生活。
相对其他街区的大改造,上清寺的面貌变化最小,故,它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块活化石。
拓城累累坟茔上的新城区3月14日,上清寺市妇联办公楼外,合川民工李兴福正作维修后的收浆处理。
办公楼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别墅,原主人即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
记者问他,晓得潘文华吗?李头也不抬地回答:不晓得!潘文华,字仲三,川西仁寿人,历任川军33师师长、国军23军军长等职,二级陆军上将,1949年12月率部在彭州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时间毕竟太久远了。
”文史专家杨耀健说,“潘任市长是1929年,距今78年了。
”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张仲称,“潘对重庆的最大贡献是拓城。
”自1928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市组织法》后,“市”才正式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区别于省与县。
重庆建市伊始,地界模糊,主城局促。
早在1926年潘任重庆督办时,他就开始了拓城准备,因为“以重庆市区30余万人口,仅以高低斜曲之十三四平方公里面积容之,其拥挤自难避免,若非另图新区,则无法解决。
”由于主城两江环抱,拓城只能冲出通远门,“当时的通远门外,累累荒坟数十万座,人称棺山,也是市民的祖宗墓地,哪个敢动?”但行武出身的潘文华力排众议,坚决迁坟,“否则,重庆将永远困在一个死凼凼里!”并任命川军旅长郭勋祺任迁坟局局长。
经1年多努力,将坟全部迁走,开拓出从七星岗到菜园坝、从上清寺到曾家岩、从牛角沱到李子坝的“新市区”。
修路上清寺又叫中山四路潘文华的拓城与修路是同时进行的。
蒋光鼐故居简介
门票:
暂无信息
蒋光鼐故居简介:
荔荫园(蒋光鼐故居)位于虎门镇南行5公里的南栅办理区新基村,背靠三台山。
该园以广植荔枝而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祖父蒋理祥手创。
蒋理祥字议寰,号吉云,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上,为翰林院编修。
1887年,蒋光鼐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跟随孙中山革命,战功显赫。
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十九路军总指挥。
1932年指挥了“—·二八”淞沪抗战,大挫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
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
花岗岩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建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龙眼、黄皮、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园”,一副行书门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
”园后山麓,有蒋光鼐先生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1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
左侧墓志铭是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而撰,右侧墓志铭是民国元老胡汉民先生为蒋母而书。
离碑百步有六角亭1座,是蒋光鼐先生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名曰“光鲁亭”,蒋光鲁原为十九路军属下一位团长,人称“骁将”,1929年十九路军在山东、河南一带与冯、阎联军作战中阵亡。
现在“荔荫园”“考妣碑”“光鲁亭”同属蒋光鼐故居文物点。
1987年经市、镇两级政府接收重新补葺,定为东莞市重点文物庇护单位,设专人办理,向游人开放,故居背靠之三台山,南栅办理区已辟建为公园。
王陵基的枇杷山王园“红楼”上将的盛衰往事
杨耀健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枇杷山“红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西洋风格,建筑面积900方米。
这里石垒假山,高低凹凸,嶙岣挺拔;点苔叠翠,曲径通幽:引水作沼,通以沟溪,喷水为泉,夹石作瀑;曲房奥如、旷如,酷似江南名园国。
王陵基为抗战愿鼎力相助,心廿情愿地拿风景如画的“王园”来招待国宾尼赫鲁。
他还专门告诫家人和警卫,外宾居留期间,要十分尊重人家,方便人家。
时隔多年,印度代表访华时,还特意到“王园”参观。
王陵基以“当代文天祥”自居,被关在战犯管理所时,声称要保持气节,决不当“贰臣”,还写两句“绝命诗”:“上将不可当,宁愿挨—枪。
”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杨耀健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
【相关文献】
1.王陵基何时做重庆镇守使?--郭沫若自传《初出夔门》的一个史实考证 [J], 梁辰美
2.“四川王”王陵基被俘记 [J], 田闻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图/胡德定 探寻明德王陵齐鲁大地,历经沧桑,数度变迁,王孙贵族早已灰飞烟灭,然而在这片神秘土地上还有着众多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和璀璨耀眼的文物古迹:明德王陵墓群、孝堂石祠汉画像、圣佛洞石窟造像……访不胜访、探不胜探。
这些遗址坐落于崇山峻岭之间、阡陌沟壑之上,它们的一山一水、一砖一墙、一寺一庵无不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明德王陵位于山东省长清县五峰山乡驻地东马村迤东,是明代分封到济南的历代德王及其王妃的墓葬,有“小十三陵”之美称。
据道光《长清县志》载:“明德庄王墓、德懿王墓、德怀王墓、德恭王墓、德定王墓、德端王墓俱在县城东南四十里青崖山之阳。
”德王是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朱见麟及其嫡系长子孙的封号。
《明史·列传第七》载: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英宗复辟后,同日封德、秀、崇、吉四王。
朱见麟“初国德州,改济南,成化三年(1467年)就藩”,至明末,德王共传7世,封亲王、郡王34个。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入济南,第七代德王朱由枢被俘。
至此,延续180余年的德王世袭宣告结束。
相传,德王府是明德王朱见麟成化三年(1467)来济南后,于珍珠泉畔建造,将珍珠泉圈入王府中。
珍珠泉是济南的第三大名泉,泉池长42米、宽29米,周围砌以雪花石栏,泉水清澈如碧,广植花木,并建有亭台水榭,假山石桥,景色十分优美。
据乾隆《历城县志·故藩》记载:“德府,济南府治西,居会城中,占三之一。
”明代的德王府规模宏大、建筑豪华,东至县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后宰门街(后宰门,原作“厚载门”,旧时王府后门的通称)。
明德王陵面积很大,占地约440余亩,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家族陵园。
从目前考古发现,明德王陵园的垣墙为内外双重垣墙,其平面呈马蹄形。
在垣墙的修建上,并非普遍采用的青砖堆砌,而是泥石混筑,异常坚固,平整的石料早已被拆,可剩下内墙芯仍能经受岁月风雨,支撑着高耸、绵延的墙体。
明德王陵墓群共有几座王陵,历来说法不一。
蒋氏故里景区主要景点
蒋氏故里景区主要景点包括以下几个:
1. **丰镐房**:这是蒋介石父子的祖宅和故居,位于溪口中街,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
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清代建筑,其余部分由蒋氏在1929年扩建。
2. **小洋房**:这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别墅,位于溪口西侧,为三间二层楼房,西式建筑,前临剡溪,后依武山,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
蒋经国留苏回奉后,曾携妻方良、子孝文居此。
3. **玉泰盐铺**:这是蒋介石的出生地,位于溪口中街篾匠弄口,前后两进,前进为三间一弄楼房,后进为平房,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现存建筑为1946年所建。
4. **蒋母墓园**:这是蒋介石为其母所建的墓园,位于溪口镇西1公里处,墓园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平方米,整体布局庄严肃穆。
此外,蒋氏故里景区还包含**雪窦山景区**等其他景点,雪窦山位于溪口镇西北部,为浙东四明山脉的南翼,景色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总的来说,蒋氏故里景区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目的地。
回首征程觅旧踪(二) 建国初期重庆市委、市政府机关驻地恬源【期刊名称】《红岩春秋》【年(卷),期】2006(000)004【摘要】位于重庆市渝中半岛中部的制高点枇杷山,海拔354米,视野开阔,环境宜人。
它原为荒山坟坡,其枇杷山之名,一说因早年山上多枇杷树,另一说因山形似琵琶,遂谐音枇杷。
1937年,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在山上修建了一座私人花园别墅,取名“王园”。
在枇杷山下马路斜对面,则有最后一任国民党重庆市市长杨森的公馆别墅,原名“渝舍”。
这两处馆舍,在1949年底重庆解放时收归国有。
当时,重庆是西南地区党政机关的驻地,机关用房需求量很大,因此,“王园”、“渝舍”被选作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机关驻地。
刚解放的山城重庆,上百万人口集居在方圆不足10平方公里的半岛上,市区坡坡坎坎,街道狭窄拥挤,整个市区只有一个中央公园(后改称人民公园)。
邓小平进驻重庆后,深感重庆市民群众文化娱乐休闲的场所太少了,他多次强调:要把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当成一件大事来上,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的重庆市委书记兼市长陈锡联,他说:你们的群众观念哪里去了?那么大一个重庆市,连一个公园都没有,你们居然把这么大片非常适合人民游玩的场所占了,“王园”占了,“渝舍”占了,限定你们搬出,一定还给人民。
陈锡联听到批评后,一时又无法搬出,心里很着急,专门写了一份书面检讨,呈报给西南局,...【总页数】2页(P55-56)【作者】恬源【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9【相关文献】1.诗二首:雄山书院觅踪/辛已年中秋登五凤楼 [J], 李红雨2.旧聚共回首盛会话未来——深圳市线路板行业协会一届二次大会暨周年庆典 [J], 何坚明3.宋玉赋性因子觅踪-《高唐》《神女》二赋新探 [J], 龚维英4.固有与游离——长沙八方小区二期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设计解析 [J], 魏春雨;彭军;宋明星5.新起点新征程新希望——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简介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魅力王坟王坟镇位于青州市西南部,因境内有明代王陵而得名。
她是全国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文明镇。
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以商、汉、宋、明最为丰富。
文物古迹有文殊寺、清风寨、衡恭王墓、子房洞、黄巢洞等,历代名人逄伯陵、严子陵、张良、黄巢、赵明诚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齐乘》中记载“逄伯陵,姜姓,炎帝后,太姜所生。
始封逄,在开封逄泽。
后改封于齐,犹称逄公,山因名焉。
”这里的“山”即王坟镇境内的逄山。
王坟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的神话传说、风物传说、民间故事,世世代代广为流传。
这些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今仍绽放着绚烂的风采。
一、文殊寺仰天山主峰东侧有一平台,南、西、北三面皆为悬崖。
山下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文殊寺,俗称仰天寺,是我国现存的三大文殊寺院之一。
文殊寺始建于北宋,原有山门、钟楼、鼓楼、佛殿、伽蓝殿、文殊阁、三教堂等,现已重新修复。
寺内另外几块石碑以及附近山岩上那些为数众多的摩崖题刻,证明了该寺创建于北宋初年。
据明朝嘉靖年间重修寺碑中记载: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遨游天下,见仰天山好像他梦中见过的境界,以为菩萨显灵,即命在此立寺。
明礼部尚书冯琦《游仰天山记》记载:“佛殿凡六楹,泉出阶下,甚清洌。
僧以为池。
”池即寺后双井,俗名“黑龙潭”。
寺内的大厅前、过厅后,两个八角形的水池分列甬道两旁,泉眼涌旺,涓流成溪。
寺前,古槐两株,石碑两座:一为《重修仰天山碑记》,一为《重修文殊寺碑记》。
文昌阁位于寺东北。
阁台高拔,白壁红柱,飞檐如翼,势若凌空。
凭窗而望,整个寺院及周围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相传文昌阁是供奉文昌地君的地方,旧时赶考的学子进京前都要到此进香,以求得文曲星的保佑。
二、清风寨水浒第一寨——清风寨,位于王坟镇东部的青山之上,是宋代水浒名将花荣的驻军处。
《水浒》第三十三回《花荣大闹清风寨》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清风寨背山靠水,风光秀丽,地貌类型各种各样,景观地带层次分明。
王安石赠太傅王安石赠太傅《王安石赠太傅》是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封诰命书,写给王安石的。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政治家及文学家,在他66岁那年病逝(1086年),去世后司马光等人追赠其太傅称号,苏轼则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所以王安石的诰命就是由苏轼一手起草的。
王安石赠太傅作者苏轼画像《王安石赠太傅》这篇制词中,苏轼给了王安石很高的评价。
太傅这个称号在春秋时期是朝廷大臣的称号,但是汉朝之后这个称号就无实质性内容,是对朝廷大臣的加衔。
《王安石赠太傅》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圣旨:朕纵观古今,灼见天命,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一定会出现一个才子奇人而且才华稀世。
他的名气会在当时流传很久,其文采也会流芳百世;其智慧是他意识的最佳表达方式,其辩才风格是他言行的达标标准;世间万物可以用华丽的文章来修饰,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惊动一整个国家。
在有生之年他能将他的才能展现,那么这种行为一下就会被世人所学习,成为一种习俗。
王安石年少时期勤学苦读,学习孔孟之道,老了后依然拜在老聃、瞿门下,学习知识。
王安石将六艺中有疏漏的文章进行整编陈列,然后用自己的见解将其批注。
在这一批斯人中是属于较有作为的,在这一批贤良中是属于顶尖人物。
对于其本人是信任有加,而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论是在建功立业之时还是在建立皇宫都需要着他。
浮云到处有,当脚不需要鞋的时候就可以随意遗弃了。
(王安石)能多次被封太傅之位,遇事沉着冷静,做事进退有度,深受他人的赞扬。
朕刚开始治理国家,哀伤愧疚无限。
关注三朝的老,远在长江之南。
景观规划研究,想象风采。
难道说结束的问题,在我居丧期间。
为什么不百年,为的一个流。
生死取舍的时候,谁能违背天意?赠送哀荣的文章,难道不属于我!陈宠认为老师我的位置,蔚为儒家的光。
也许有人知道,服从我美好的使命。
王安石之死王安石病逝于1086年,享年66岁,要论王安石的病其是积郁成疾最终病逝。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其一生都有着大抱负,1042年王安石考中进士,从而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名家专栏丨趣说衡阳老街系列之二: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探密专家简介许定国,省文艺理论会会员、美学学会会员、口才与演讲学会终身会员,衡阳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家,获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高师优秀教师奖、衡阳市优秀教师,主编出版《文艺鉴赏概论》《外国文学》《写作学》等。
《石鼓书院大讲坛》特邀嘉宾,主讲《趣说衡阳地名》系列。
近年在《船山学刊》发表王船山美学论文多篇。
《王船山衡阳八景词十大谜解》《衡阳地名拾趣答客录》等文在《衡阳日报》连载。
宋代文天祥的《衡州上元记》(1273年)生动描绘他元宵节在衡阳观灯,「予从城南竟城东,夹道观者如堵」盛况。
明代徐霞客《楚游日记衡州篇》(明崇祯十年,1637),盛赞衡州城「城中阛阓(街市)与城东河市并盛」,就是指「南北正街」与铁炉门河街繁华景象。
有诗赞曰「雁城三千年,此处最潇湘」,中山路这条千年老街南端起点回雁峰(1500多年),北端起点草桥(800多年)石鼓书院(1200多年),堪称衡阳老街之最,其历史渊源悠远,文化底蕴深厚,集中表现在沿街区的「三大文化圈」,即「石鼓草桥文教商贸文化圈」,「王府衙署政教文化圈」,「金鳌雁峰文化圈」。
01文教商贸文化圈中山北路,「南接中山南路,北连青草桥,长1752米,明清称北正街」(《衡阳市地名志》)。
进城大街「北正街」不远有「文运街」,「酃县考棚」,直到「司前街」这就构成了第一个「文教商贸文化圈」。
由「草桥桑园」商贸文化元素与「石鼓书院文运考棚」两大文化元素叠加形成。
从「商贸」看,此地是衡阳「交通运输中心」,湘江、蒸水、耒水河畔码头林立。
接着是著名的「河街」集市。
衡州城在此与各地货物集散交易流通,畅行天下。
西边更有桑园街「米贩聚集地」,草前草后街都是「米粮棉盐」等货栈囤积处,码头发货接货舟船川流不息,衡阳城居民5万多,此处从事挑夫搬运工就有1200人。
商贾云集,车水马龙,造就了「青草桥头酒百家」盛世繁华。
从「文教」看,「石鼓书院」文脉悠长,北正街进城后第一个街口就是「文运街」,「明清科举时,衡阳是衡郴道桂等24县会试之地,考棚、旅店林立,为各府县考生住宿处,取文化昌运之义」。
汉朝刘贺简介刘贺是西汉第八位皇帝,史称汉废帝,是汉武帝刘彻第五个儿子刘髆的儿子。
下面我为你整理了汉朝刘贺简介,欢迎阅读。
汉朝刘贺简介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后元元年(前88年),其父刘髆去世,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其次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照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
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
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
汉朝刘贺趣闻轶事当时刘贺在封国时,屡有怪异。
曾见到白犬,三尺高,没有头,狗颈以下像人,却戴着一顶帽子。
后来见到熊,身边的人都看不到。
又有大鸟飞来,停在宫中。
刘贺得知,很厌恶这些,就拿这些事问郎中令龚遂。
龚遂为他讲明原因。
刘贺仰天叹息说:“不祥的事为什么屡次到来?”龚遂叩头说:“臣不敢隐瞒忠心,多次陈述危亡的诫鉴,大王不兴奋。
国家的存亡,莫非只是我说吗?盼望大王心内衡量一下自己。
大王学习《诗》三百零五篇,《诗》中人事透彻,王道齐备,大王的行为符合《诗》中的哪一篇?大王位为诸侯王,行为比庶人更污秽,凭这样的行为要想保存国家很难,要灭亡则很简单,应当好好想想。
”后来又有血弄脏了刘贺的座席,刘贺问龚遂,龚遂大声叫号说:“宫室不久将空,凶兆屡次来到。
血,是阴忧凶象。
应当畏惧谨慎反省自己。
”刘贺终究还是没有转变行为。
过了不久,被立为帝。
刘贺即位以后,梦见苍蝇屎积累在西阶的东面,约五六石,用大瓦复盖,揭开一看,是苍蝇屎。
问龚遂,龚遂说:“陛下读过的《诗》不是说过吗?往来不停的苍蝇,停在篱笆上,和易近人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
陛下身边进谗言的小人许多,这些人就像苍蝇一样可恶啊!应当选拔先帝大臣的子孙与先帝亲近的人作为侍中人员。
假如不能疏远昌邑旧人,听信接受谗言和阿谀奉承,肯定会有凶祸。
盼望反祸为福的话,应全部放逐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