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对甘肃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12.11 KB
- 文档页数:7
甘肃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增强甘肃人力资源支撑能力,实现“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甘肃人力资源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加大投入,深化改革,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人力资源总量增加,结构逐步优化。
2010年末,甘肃常住人口为2557.53万人,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882.56万人,占73.61%。
“十一五”以来,甘肃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由2005年的44.2%下降到2010年的39.6%。
2010年,甘肃省从业人口达到了1499.56万人,占总人口的56.08%,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十五”末相比,提高了2.45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从2005年的63.67%下降到2010年的62%,下降了1.6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从2005年的14.66%、21.67%分别上升到15.26%和22.75%,分别提高了0.6和1.08个百分点。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步伐加快,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5.1%。
(二)优先发展教育,人力资源得到开发。
我省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质量不断提升。
到2010年,全面完成“两基”任务。
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职普结构渐趋合理,职普在校生比例达到4∶6。
中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专门技能人才和新型劳动者的主渠道。
高等教育较快发展,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6.7%提高到2010年的22%。
继续教育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民族地区教育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在全国民族地区教育中居于前列。
上传者知盟网(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能力逐步提高。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说明:1、选题时应说明自己为什么对该题目感兴趣,打算重点研究其中的哪些方面。
2、附参考选题只是指出研究方向,并非不可更改的题目,学生可以从一个选题中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加以研究。
3、所附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另外选题。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1、**省与其他省市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2、中部五省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3、**省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研究4、中部重要城市竞争力评价5、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增长6、非正式约束与区域经济增长---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7、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地区为例7、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差异性研究8、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9、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0、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引智体系建设研究--以**省为例11、区域经济发展的协方差分析12、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3、大数据与区域经济发展14、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15、新形势下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探析16、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17、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8、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9、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20、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21、区域经济差异的制度解析22、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23、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新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24、“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刍议25、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26、信息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7、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8、文化学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29、创业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30、浅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省**市为例31、金融危机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32、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3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省为例34、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思路探究3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36、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7、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38、基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39、**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需求分析40、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碳税制度设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42、**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43、**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44、通信服务业在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45、生产要素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46、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研究47、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关联性研究48、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视角49、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差异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为例50、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培育研究;51、房地产价格分析52、**省资本大量外流原因和对**省经济发展影响分析53、**省与其他省市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54、**省的经济文化分析55、**省经济活力研究56、**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57、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58、**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59、对**省融入**经济圈的思考60、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61、**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62、**省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63、**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64、**省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65、**省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66、**省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67、**省产业孵化器的现状研究68、**省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69、**省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第37卷第1期(2021)河西学院学报Vol.37No.1(2021)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人口发展:成就回顾与议题展望冯乐安宋文姬(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10)[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肃人口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回望过去70年,甘肃人口发展主要成就体现在人口规模、人口再生产、人口结构、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健康素质、人口城镇化、人口流动和重点人群等八个方面。
文章分析了当前甘肃人口研究的重要议题,认为保持人口适度生育水平、人口红利、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人口受教育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失衡等问题应该受到重点关注。
[关键词]甘肃人口;发展成就;重点议题[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20(2021)01-0048-09[DOI]10.13874/ki.62-1171/g4.2021.01.008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 in the Past70Years:AchReview of Achi i evements and Research TopicsFeng Le-an Song Wen-ji(Institute of Sociology Gans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Lanzhou Gansu730010)Abstract:Over the past70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Gansu has made historic achievements in population development.Looking back at the past70years,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Gan⁃su are reflected in eight aspects,including population size,population reproduction,population structure,population education level,population health quality,population urbanization,population mobility and key population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current population research in Gansu and argues that issues such as maintaining a moderate fertility level,demographic dividend,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urbanization,population education level and human capital,population aging,and population gender imbalance should receive focused attention.Key words:Gansu population;Development achievements;Key issues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口发展工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人口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甘肃省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甘肃经济实现了较高速增长,但与全国相比也存在差距。
本文基于1979至2008年的有关数据,利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考察了影响甘肃经济增长的因素,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经济增长;cobb-dauglas生产函数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427-02一、引言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分析影响经济增长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以获得加快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这种分析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丹尼森等人对美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国内经济增长进行了因素分析。
沈坤荣以1978~199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计量方法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计量检验①;黄永兴基于我国1982~2004年的数据资料,利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法对经济增长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制度变迁、物质资本、国内居民消费及r&d资本等5个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②。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4.7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176亿元。
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有所增加,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大。
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35%。
现有的研究文献,多是从理论、定性的角度来研究甘肃经济增长。
如董西明等(2006)通过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来分析科技进步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刘敏等(2009)通过选取职工平均工资、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等指标计算人力资本存量,用函数揭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影响。
本文在借鉴了其他学者对其他省区的研究,运用计量方法、建立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分析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和制度三个因素研究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作者:张希君来源:《西部论丛》2009年第04期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甘肃省劳动者素质整体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甘肃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甘肃省劳动力素质状况分析与评价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本含量偏低人力资本的投入即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是衡量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指标。
2007年甘肃省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为7.04年,比全国的少一年;15岁以上人口的53.66%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9.17%,接受过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的占13.51%。
数据表明,甘肃省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人力资本含量不高。
再从全省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指标来看,甘肃省文盲比例还比较高。
2004年全国统计资料显示,全国15岁以上的人口文盲比率为10.32%,西部地区为13.23%。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文化程度结构不合理 2006年甘肃省所有从业人员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63.23%、14.79%和21.98%。
三次产业的人口素质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专业配置不够合理,与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不相适应。
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5.54年,严重影响了第一产业的人口顺利转移、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04年,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难以实现产品升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仅占21.98%,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22年,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结构只适应传统服务业的需要,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受到了制约。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更底,城乡劳动力素质二元性明显甘肃省农村劳动力人口较多,文化素质偏底的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内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联系,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
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本和内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旨在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文章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文章不仅关注人力资本的总量效应,还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章在理论层面系统地梳理了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证分析中,文章采用了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文章还从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二、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将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等非物质资本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培训、健康保健等)可以提高个体的生产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开发对于实现内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需要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