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30.00 KB
- 文档页数:37
1、系统数据配置序号设备时间设置应与北京时间相差不超过30分钟, 以利于日后定位故障时间 设置命令和跟踪信息。
系统时间格式为: hh:mm:ss yyyy-mm-dd ,即:时:分:秒 年-月- 日。
设备的主机名设置正确,为局名简拼+设备名称,如广州东山局MA5680T 应该设置为DS_MA5680T ,同一局点如有两台以上,则对应加_A 、_B 。
访问列表应正确设置,每一个ACL permit 段中的连续地址数不大于256个。
查看路由表,不应存在多余或者冲突的路由表项。
配置终端类型:为了兼容大多数终端,系统把终端类型区分为两大类:标准终端( ANSI ) 和VT 系列终端, 默认的终端类型为ANSI#time 查看命令#display time按照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 设置命令: sysname 设置命令(config)#acl 查看命令(config)#display acl all 查看命令#display ip routing-table设置命令: terminal type ;查看命令: displayterminal type配置终端超时退出时间10分钟。
配置终端超时退出时间后, 如果在所设置 设置命令: idle-timeout ; 查看命令: display idle-timeout设置命令: clock source ; 查看命令: display clock source设置命令: securityanti-dos enable ; 8查看命令: displaysecurity config 设置命令: securityanti-ipattack enable ; 9查看命令: displaysecurity config 设置命令: securityanti-icmpattack enable ; 10查看命令: displaysecurity config 设置命令: securitysource-route enable一、数据设定规范:的时间内,终端无任何输入,则该终端自动退出。
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1.频率范围:前端监测设备需要覆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的整个频率范围,包括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数据传输等频段。
设备应具备广泛的频率覆盖能力,以便监测不同频点的信号质量。
2.灵敏度: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高灵敏度,以便检测到低信号强度下的广播电视信号。
设备应能够精确地测量出各个频点的信号强度和干扰情况。
3.抗干扰性: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以防止外界干扰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设备应具备抵抗电磁干扰、多径干扰和杂散干扰的能力。
4.时钟同步: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精确的时钟同步功能,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时间准确性。
设备应能够与其他监测设备进行时钟同步,以实现同步触发和数据对准等功能。
5.数据传输: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以便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到后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设备应支持以太网、无线网络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1.多路监测: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同时监测多个用户终端,以提高监测效率。
设备应具备多路输入和并行处理的能力,能够同时监测多个信号源和多个频点。
2.信号质量测量: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准确测量用户终端的信号质量参数,如信号强度、误码率、信噪比等。
设备应能够实时监测信号质量,并提供有效的故障诊断和分析功能。
3.自动化监测: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自动化监测功能,能够自动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和故障检测。
设备应能够自动识别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数据存储与分析: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将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报告生成。
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和数据压缩算法,以满足长时间监测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
5.跨平台支持: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支持不同平台和操作系统,以便与其他监测设备和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
设备应具备兼容性良好的接口和协议,以实现跨平台的互联互通。
总结起来,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和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频率范围、灵敏度、抗干扰性、时钟同步和数据传输等方面。
家庭宽带资源入网挂测流程2016年8月家庭宽带工程竣工后,缺乏必要(de)手段检测工程建设质量,新建或改造工程线路质量是否达标,端口是否可用无数据支撑,导致一些工程阶段应该解决(de)问题,在业务放装阶段才发现,影响客户感知.在当前入网流程资源验收环节引入挂测流程,即在宽带工程完工后,资源入网前模拟新用户开通全流程,进行线路质量挂测和业务可用性挂测,以验证资源(de)准确性,为评价施工质量提供必要(de)支撑手段.一、挂测流程1.1入网挂测流程图对驻地网入网流程进行改造,在入网流程中增加工程挂测环节,与激活系统通过接口调用(de)交互方式实现FTTH模式(de)分光器设备(de)挂测.1.2流程概述工程资料录入阶段:将工程资料信息录入综合资源系统.工程挂测阶段:该阶段包含端口激活和现场挂测两个子环节.首先,针对工程资料录入阶段(de)POS设备,综合资源通过调用激活系统接口实现端口激活命令下发.之后,工程建设人员到工程现场,执行端口宽带业务通断可用性挂测和线路质量挂测.验收阶段:挂测完成后,将工程资料(de)端口进行撤销激活操作,通过综合资源调用激活接口实现端口撤销命令下发.将验收通过资源进行入库.二、挂测内容施工竣工,资源录入后,工程验收人员到达工程现场,在末级分光器任选一口下接光猫,通过笔记本电脑拨号上网,完成宽带业务通断挂测和线路质量挂测.FTTH线路质量指标:OLT(de)发送光功率、接收光功率、ONU(de)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通过ONU接收光功率与预设门限值判定线路质量是否达标,对于挂测结果不达标(de)端口,由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至线路挂测达标为止.三、系统验收达标值由于装机过程中,需通过皮线光缆将二级分光器连接至用户,最终用户侧设备(de)(de)光衰要求为-27DB,固工程建设阶段要求达标值为-20DB.四、操作步骤为了实现在末级分光器进行拨号上网、测试及资源验收操作,需进行几个主要(de)操作步骤:1、工程资料需录入资管系统;2、需对PON口进行一次激活操作;3、准备测试光猫、测试光猫电源、测试账号及笔记本电脑,到现场进行测试;4、挂测成功后,验收人员二次审核工程资料,验收通过后推送给前台开户系统.4.1工程资料录入该环节在现有(de)家庭宽带小区入网流程(de)工程资料录入环节基础上,增加是否进行挂测(de)判断.原则上新入网小区有分光器(de)需要100%执行挂测,若新增零星地址或扩大覆盖范围(de)无分光器(de)入网流程则无需挂测.资源系统在操作信息中增加表单选择项:是否进行工程挂测.4.2、PON 口激活该环节以列表(de)方式展示上一环节录入(de)FTTH 模式(de)POS 设备信息.然后选择需要挂测(de)POS 设备派发至激活系统进行端口(de)激活.端口激活需呈现以下挂测列表信息:OLT 设备管理IP 、OLT PON 口名称、分光器设备名称、分光器端口号、ONU 设备名称、ONU 端口SLVAN 、ONU 端口CVLAN 、PASSWORD 、激活状态、端口挂测状态.OLT设备管理IP:分光器上联(de)OLT设备(de)管理IP.OLT PON口:分光器上联(de)OLT PON口.分光器设备名称:工程录入环节(de)FTTH模式(de)分光器名称.分光器端口序号:选择任一端口序号进行挂测.ONU设备名称:根据测试ONU生成规则自动生成ONU名称.ONU端口SLVAN:获取OLT PON口(de)SVLANONU端口CVLAN:预分配测试CVLAN段,从中自动生成.激活状态:枚举:未激活(初始状态)、激活成功、激活失败、已撤销激活.端口挂测状态:已完成、未完成.4.3、现场测试端口激活成功后,进行线路质量和业务通断(de)挂测.4.3.1线路质量测试将需要挂测(de)POS设备派发至激活系统进行线路质量指标(de)采集,包括:OLT接收光功率、OLT发送光功率、ONU接收光功率、ONU 发送光功率.并将返回结果在该环节进行展示.挂测结果展示:测试结果、分光器名称、端口号、上网账号、下行光衰、上行光衰、OLT接收光功率、OLT发送光功率、ONU接收光功率、ONU发送光功率、OLT_IP地址、OLT PON口分光器名称、端口号:展示激活(de)分光器名称及端口序号测试结果:达标、不达标.上网账号:由地市自行申请、管理测试账号.下行光衰:OLT发光功率-ONU收光功率;上行光衰:ONU发光功率-OLT收光功率.OLT接收光功率、OLT发送光功率、ONU接收光功率、ONU发送光功率:根据采集结果在页面做展示.OLT_IP地址:为该POS设备归属(de)OLT设备(de)IP地址OLT PON口:POS归属(de)OLT端口.测试结果:达标、不达标.4.3.2 业务质量测试验收人员到现场笔记本连测试光猫模拟上网,链接到测速网站,通过测速平台展示测试结果,此处需要拍照记录测试位置和结果,并上传资源系统,随后流程进入下一步.五、资源验收挂测完成后,确认工程验收通过,则资源系统调用激活系统接口,将已验收完成(de)工程资料中(de)端口进行激活撤销操作.之后接维单位(de)资源管理员二次审核工程录入资料,将资源推送给前台开户系统.如挂测结果不达标,直接回退至工程资料录入环节进行资源修改或现场整改,直至挂测成功为止.六、系统功能1、工程资料管理:完成工程资料新增、修改、删除等管理功能.2、激活工单管理:根据工程资料信息生成设备端口激活需要(de)数据,以接口调用(de)形式,将端口激活工单发送给激活系统接口完成端口(de)激活/ 撤销.3、宽带业务挂测:提供宽带业务通断挂测和挂测结果情况展示界面.4、线路质量挂测:综合资源系统通过激活系统接口获取当前线路端口(de)质量指标,展示线路端口质量信息.FTTH线路质量指标 :OLT(de)发送光功率、接收光功率,ONU(de)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上下行光衰.5、质量门限值管理:提供页面进行线路质量门限值管理,可以对线路质量指标中光衰(de)门限值进行设置6、挂测结果查看:通过验收页面查看宽带业务可用性、线路质量挂测结果8、工程验收:提供工程验收页面,对挂测完成(de)工程进行验收操作. 8、挂测报表:挂测结果需包含OLT(de)发送光功率、接收光功率、ONU(de)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上下行光衰、业务通断测试是否达标、线路质量是否达标、总体测试结果是否达标.注:附件是驻地网挂测流程操作手册,请参阅.。
cctv检测操作规程中央电视台(CCTV)是中国的国家电视台,拥有众多频道和节目。
如果你指的是 CCTV 设备的检测操作规程,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基本的示例,但请注意,具体的操作规程可能因设备类型、用途和 CCTV 系统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一般性的 CCTV 检测操作规程的示例:1. 准备工作:- 确定检测目标和范围,选择适当的检测设备和工具。
- 了解 CCTV 系统的布局和设备配置。
2. 安全检查:- 确保检测过程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险。
- 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 设备检查:- 检查 CCTV 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和方向,确保视野覆盖所需区域。
- 检查摄像头的清洁度,如有需要,进行清洁处理。
- 检查镜头的焦距和对焦,确保图像清晰。
- 检查摄像机的供电和信号连接,确保正常运行。
4. 图像质量检测:- 观察 CCTV 监视器或视频记录设备上的图像,检查图像质量。
- 检查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和色彩,确保满足要求。
- 检查图像是否有噪点、模糊或失真等问题。
5. 功能检测:- 检查 CCTV 系统的录像功能,确保正常录制和存储。
- 检查远程监控和回放功能,确保可以正常访问和查看录像。
- 测试报警功能,如移动侦测和报警触发,确保及时响应。
6. 记录和报告:- 记录检测结果,包括设备状态、图像质量和功能测试结果。
- 如发现问题或故障,及时报告给相关负责人或维修人员。
7. 定期维护:- 根据 CCTV 系统的要求,制定定期维护计划。
- 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图像质量。
请注意,以上示例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操作规程框架,具体的 CCTV 检测操作规程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建议参考相关设备的用户手册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以确保正确和安全地进行检测操作。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遵守是保证传输质量和服务稳定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技术标准的定义、分类和制定流程以及规范的作用和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广播电视传输业技术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
一、技术标准的定义与分类技术标准是对产品、服务或过程的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所进行的规定和要求,它是行业内必须遵守的规则。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内容标准、平台标准、设备标准和网络标准等四大类。
1.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主要涉及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编辑和播出等方面。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节目,如新闻、体育、娱乐等,制定相应的制作要求和播出规范,确保节目质量和内容的合法性。
2. 平台标准:平台标准是指广播电视传输平台(如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技术要求和参数规定。
这些标准涉及信号传输、频率调节、解调器设置等内容,确保传输信号的稳定和清晰。
3. 设备标准:设备标准是广播电视传输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指标。
例如,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应符合频谱分析、信号解调、音视频解码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保证接收信号的质量。
4. 网络标准:网络标准主要涉及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架构、传输协议、数据压缩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遵守能够保证传输效率和稳定性,提供高质量的传输服务。
二、技术标准的制定流程技术标准的制定通常是由相关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或政府机构牵头进行的。
制定技术标准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研究和调研: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行业需求,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调研,了解相关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2. 制定草案: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根据研究成果,制定初步的技术标准草案。
这一阶段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吸收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3. 征求意见:将技术标准草案公开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反馈,以确保标准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4. 修订与发布: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技术标准草案进行修订,并最终发布为正式的技术标准。
发布后,需要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试行)数字机顶盒分册一、总则 (1)二、引用标准 (2)三、入网检测办法 (3)四、入网申请及审查 (4)五、机顶盒送检 (5)六、机顶盒配置 (6)七、操作性检验 (7)八、技术指标检测 (8)九、机顶盒功能检测 (14)十、EPG功能检测 (15)H^一、CA基本功能检测 (16)十二、稳定性检测 (18)十三、家庭电磁环境适应性检测 (19)十四、检测报告 (20)十五、入网许可证 (21)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数字电视机顶盒入网检测规范一、总则1.1数字电视机顶盒(以下简称机顶盒)作为数字电视接收的终端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字电视的接收效果,为确保机顶盒的质量,保护数字电视用户的切身利益,特制订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欲进入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以下简称长沙国安网络)内销售并使用的数字电视机顶盒。
1. 3本规范规定了机顶盒的入网检测办法及技术要求,凡欲进入长沙国安网络内销售并使用的机顶盒,必须严格遵照本规范进行入网检测。
1.4任何型号或规格的机顶盒必须按照本规范通过入网检测并取得入网许可后,方可在长沙国安网络内销售并使用。
1.5同一品牌中不同型号、规格的机顶盒必须分别进行入网检测,入网检测通过针对不同的型号和规格分别发放入网许可。
1.6已通过入网检测并取得入网许可的某型号、规格机顶盒,在其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软、硬件版本有重大修改后,仍须遵照此规范重新进行入网检测,检测通过后方可发放新的入网许可证。
1.7本规范的最终解释权归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国安)所有。
二、引用标准GB13836-2000《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第二部分:设备的电磁兼容)》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GY/Z 174-2001《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GY/T134 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国家广电总局《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透明传输电性能参数)ETSI TR 101290(VI. 2. 1)《Measurement guidelines of DVBSySteins》ISO/IEC 13818-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和相应音频信息的通用编码:视频IS0/IEC 13818-3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和相应音频信息的通用编码:音频三、入网检测办法3.1机顶盒入网检测主要由技术部负责组织实施,市场营销部监督实施,流程如下:三个工作日3.2其中入网申请审查工作为3个工作日,入网检测周期为30 天。
机顶盒检测标准
机顶盒检测标准主要分为两类:安全检测和电磁兼容性(EMC)检测。
一、安全检测
1.机顶盒安全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源安全:包括电源输入、电源输出、电源线等部
件的安全性。
●火灾安全:包括机顶盒的防火性能、防燃烧性能
等。
●电磁辐射安全:包括机顶盒的电磁辐射是否符合国
家标准。
●机械安全:包括机顶盒的结构强度、防跌落性能
等。
二、电磁兼容性(EMC)检测
1.机顶盒 EMC 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辐射发射:包括机顶盒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
磁辐射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辐射抗扰:包括机顶盒在受到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是
否能正常工作。
●传导发射:包括机顶盒在正常工作过程中通过电源
线、信号线等传导出的电磁辐射是否符合国家标
准。
●传导抗扰:包括机顶盒在受到电磁干扰的情况下通
过电源线、信号线等传导进来的干扰是否能正常抑
制。
3.机顶盒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国家标准:
●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通用要求》
●GB/T9254-2008《机顶盒安全要求》
●YD/T993-1998《机顶盒电磁兼容性要求》
机顶盒通过检测标准的认证,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4播送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有线播送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暂行〕国家播送电影电视总局二〇〇六年四月目录前言 (4)1范围……………………………………………………………………………………………52引用尺度和文件 (5)3定义和缩略语 (6)定义 (6)缩略语........ (6)4测量要求 (6)总体测量方法 (6)测量条件7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根本测试环境 (7)测量仪器的技术特性要求 (7)5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接口及通讯协议要求 (9)输入电源9网络通讯物理接口 (9)射频输入阻抗 (9)射频输入电平动态范围 (9)协议层规定9应用层协议说明 (11)6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功能、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12)监测任务办理 (12)指标测量12播出异态报警监测 (14)播出异态报警恢复提示 (15)节目内容的上传和存储 (15)系统优先权办理 (16)系统异常报警 (16)系统不变性17撑持流媒体多播 (18)系统响应时间 (18)系统校时19软件长途升级 (19)附录:有线播送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与测试指令下发平台接口指令 (21)1公用元素说明 (21)2 XML接口定义 (22)前言为了保障有线播送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对有线电视传输网的质量和内容进行监测,即时准确的获取监测数据,尺度有线播送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测试工作,提高其可靠性、可用性,特制定《有线播送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暂行〕。
本测量方法规定有线播送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测试内容、测试环境、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适用于有线播送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测试。
有线播送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除应符合本尺度外,还应该符合国家及播送电影电视行业现行的有关强制性尺度的规定。
本测量方法草拟单元:播送电视信息平安测评中心。
我国的网络设备测试标准随着IP网络由小规模的企业级计算机网络成为电信级的公众数据网络,IP网络设备也逐渐成为重要的电信级设备。
随着互联网络在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加,网络设备的性能、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对IP网络设备的测试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中国电信是国内唯一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邮电部(现信息产业部)直接管理指导中国电信。
邮电部标准由邮电部下达任务,直接为中国电信服务。
测试标准直接指导入网测试,是设备能否进入电信网络(中国电信网络)的判定依据,从而保证电信网络可靠安全运行,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
当前随着电信业务的放开,逐渐出现其他电信运营商,可见当前标准已不是为单个企业服务,而是为全电信行业服务。
为适应这种新情况,在信息产业部领导下电信企业、设备制造商等单位成立标准研究组,制定行业标准为电信行业服务。
当前设备测试标准主要是入门测试,为所有电信运营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电信网络基本安全。
测试标准现状由于IP网络发展历史较短,在短短的10年内从无到有,进而发展成覆盖全国的数个公众网络。
并且在发展初期,IP设备只是作为企业级设备,IP网络基本不盈利,也无法保证安全与服务质量。
所以IP网络设备测试并不在议程之内。
随着IP网络蓬勃发展,IP网已成为重要的电信网络,有必要保证网络安全以及一定程度的服务质量。
所以IP网络设备标准以及测试标准有了制定的必要性。
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国制定了下列设备技术规范。
*YD/T.1071-2000IP电话网关设备技术要求*YD/T1096-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低端路由器*YD/T1097-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9-2001千兆比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技术规范*YD/T1045-2000网络接入服务器(NAS)技术规范*YD/T1046-2000IP电话网关设备互通技术规范同时依据上述设备技术规范,已出版设备测试的标准主要如下所示:*YD/T1098-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YD/T1141-2001千兆比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YD/T1142-2001IP电话网守设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YD/T1156-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72-2000IP电话网关设备测试方法*YD/T1075-2000网络接入服务器(NAS)测试方法另外还有部分数据设备相关测试标准例如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法正处于送审阶段。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行业标准与规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传输业在整个行业链条中具备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确保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正常运营和提高服务质量,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传输业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包括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一、技术标准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是保证传输质量、提高信号清晰度和保护频谱资源的重要指导。
在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广播电视传输技术标准:1.信号传输标准:包括模拟信号传输标准和数字信号传输标准。
模拟信号传输标准主要关注信号的传输质量,如信号的幅度、频率和调制方式等。
数字信号传输标准则着重于编码技术和传输协议,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分辨率标准:广播电视传输业涉及到图像和音频的传输,分辨率标准是衡量图像清晰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分辨率标准,如标清、高清和超高清等。
3.编码标准:广播电视传输业使用了多种编码方式,如MPEG-2、H.264和H.265等。
这些编码标准可以提高视频的压缩率和传输效率,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节约频谱资源。
二、安全标准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安全标准是保护传输内容和频谱资源安全的关键。
在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传输的内容多样化,需要保护版权和隐私等方面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广播电视传输安全标准:1.内容加密标准:为了保护广播电视节目的版权,需要使用内容加密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内容加密标准,如CA(条件接入)系统和DRM(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等,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正常接收和解密节目内容。
2.频谱管理标准:广播电视传输业使用的频谱资源有限,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
频谱管理标准包括频率分配、功率控制和干扰监测等方面的规范,以保证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传输的稳定性。
3.网络安全标准:广播电视传输业在数字化时代涉及到网络传输,网络安全成为重要关注点。
某公司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1. 引言本规范旨在确保某公司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入网设备的检测要求和步骤,以确保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入网设备的检测工作。
2. 设备检测要求2.1 设备物理特性要求: - 设备应符合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的相关标准; - 设备应具备必要的接口,包括网络接口、电源接口等; - 设备应具备适当的散热措施,确保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会过热。
2.2 设备性能要求: - 设备应具备良好的信号接收和传输性能; - 设备应支持不同的网络传输协议,如IP、UDP、TCP等; - 设备应具备稳定的网络连接能力,避免频繁掉线。
2.3 设备安全要求: - 设备应具备防火墙功能,防止非法入侵或网络攻击; - 设备应支持安全加密传输协议,确保用户的通信安全; - 设备应具备安全管理功能,支持账号密码设置和权限控制。
3. 设备检测步骤3.1 设备外观检测: - 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并注意有无明显的损坏或变形;- 检查设备标识、型号等是否清晰且与文件记录一致。
3.2 设备接口检测: - 检查设备的网络接口、电源接口等是否正常; - 确认所有接口是否连接牢固,无松动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3.3 设备性能检测: - 连接设备并启动,确认设备能够正常开机; - 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下测试设备的信号接收和传输能力; - 测试设备在高负荷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3.4 设备安全检测: - 检查设备是否具备防火墙功能,验证其是否正常工作; -测试设备的安全加密传输协议,确保其可靠性; - 检查设备的安全管理功能,验证账号密码设置和权限控制。
4. 检测结果评估根据设备检测的结果,评估设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做出相应的结果记录。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复或维护工作。
5. 检测报告编写对于每次设备检测,应编写完整的检测报告,包括设备信息、检测结果、评估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办法正文:----------------------------------------------------------------------------------------------------------------------------------------------------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16号)《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办法》经2002年12月31日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徐光春二OO三年一月二十二日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安全、优质、高效播出与传输,维护广播电视用户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是指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技术要求,对拟进入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和监测、监控网的有关设备器材进行检测、认定、发证以及实施监督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拟进入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和监测、监控网的有关设备器材实行入网认定准入制度。
全国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和监测、监控网运营单位不得使用没有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有效入网认定证书的广播电视设备器材。
实行入网认定的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包括新产品)目录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公布,入网认定适用标准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指定。
第四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全国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工作。
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本办法在该行政区域内的贯彻实施。
第五条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证书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一印制、颁发。
本办法规定外的任何单位不得对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进行入网检测与发证。
第六条申请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的生产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并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售后服务措施。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产品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注:检验方法标准一经修订,检验机构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新标准进行检验。
附表1-2广播发射机(中波调幅广播发射机/短波调幅广播发射机)产品检验项目、依据标
准
注:检验方法标准一经修订,检验机构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新标准进行检验。
附表1-4广播发射机(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发射机)产品检验项目、依据标准
注:检验方法标准一经修订,检验机构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新标准进行检验。
附表1-4(续)
注:检验方法标准一经修订,检验机构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新标准进行检验。
附表1-5电视发射机(模拟电视发射机)产品检验项目、依据标准
注:检验方法标准一经修订,检验机构自标准实施之口起按新标准进行检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第1号——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日期】2018.07.16•【文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第1号•【施行日期】2018.08.20•【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广播影视正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第1号《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6月2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8月20日起施行。
局长聂辰席2018年7月16日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广播电视播出与网络安全,维护广播电视用户合法权益,规范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以下简称入网认定)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入网认定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对拟进入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和监测监管网的有关设备器材实行入网认定,由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颁发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证书(以下简称入网认定证书)。
未获得入网认定证书的,不得在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和监测监管网使用。
第二章申请和认定第四条下列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应当进行入网认定:(一)广播电视网络安全设备器材;(二)广播电视中心节目制作与播出设备器材;(三)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前端设备器材;(四)有线广播电视传输与接入设备器材;(五)无线广播电视发射与传输设备器材;(六)卫星广播电视设备器材;(七)广播电视信号条件接收、用户管理等业务集成与支撑设备器材;(八)广播电视监测监管设备器材;(九)广播电视系统专用电源等设备器材;(十)其他应当进行入网认定的设备器材。
实行入网认定的广播电视设备器材目录由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制定和公布。
第五条生产企业申请入网认定,应当向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一)入网认定申请书。
某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某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的检测提供规范和指导。
准确并高效地检测入网设备的质量和符合性对于确保网络业务的正常运行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某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接入设备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3. 检测要求3.1 设备基本要求入网设备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 支持最新的网络协议并保持良好的兼容性; - 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有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 - 具备易维护性和可升级性。
3.2 硬件检测对于入网设备的硬件部分,应进行以下检测: - 设备外观:包括设备的尺寸、颜色和材质等方面的检查; - 硬件接口:各接口的设计、标识、位置和接线端口是否规范; - 电源要求:电源插口、电源线及配套电源适配器是否符合规定; - 散热系统:散热器和风扇的设计、噪音和散热效果是否满足要求; - 指示灯:各指示灯的设计、颜色和功能是否符合规定; - 材料品质:主要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是否达标。
3.3 软件检测对于入网设备的软件部分,应进行以下检测: - 固件版本:检查设备的固件版本信息,确保使用的是最新的固件版本; - 网络设置:设备的网络配置是否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等;- 安全设置:设备的安全设置是否完善,包括登录密码强度、防火墙设置等; - 功能验证: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验证,确保满足需求并能正常工作; - 性能测试: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传输速度、延迟等指标; - 兼容性测试:与其他设备进行兼容性测试,确保能够正常协同工作。
4. 检测方法4.1 硬件检测方法硬件部分的检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 目视检查:通过观察和检查设备的外观、接口、指示灯等来评估硬件的质量; - 测试工具:使用适当的测试工具来检测设备的散热效果、电源适配器的稳定性等。
4.2 软件检测方法软件部分的检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固件升级:根据厂商提供的更新包,对设备的固件进行升级; - 网络设置:通过设备的管理界面进行网络配置,确保设置正确; - 功能验证:通过模拟用户场景或者使用其他设备进行联网测试,验证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 性能测试:使用适当的测试工具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准确评估设备的传输速度、延迟等指标。
接入网设备检测方案接入网设备检测方案是指对接入网设备进行检测、诊断和维护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接入网设备通常指的是用户接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宽带路由器、交换机、光猫等,对这些设备的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一、接入网设备检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接入网设备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及早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接入网设备是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设备出现故障、配置不当或被入侵等问题,将会给用户的网络体验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接入网设备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接入网设备检测方案的内容1.设备信息收集:通过网络扫描工具或人工方式,收集接入网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固件版本、连接状态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诊断和维护非常重要。
2.配置检查:对接入网设备的配置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接口配置、网络地址配置、路由配置等。
通过检查配置是否符合标准和最佳实践,及时发现配置错误或不安全的配置,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连接测试:对接入网设备的连接进行测试,包括有线和无线连接。
测试的方法可以包括PING命令、扫描工具等,通过测试可以判断连接是否正常,以及连接速度和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4.安全检查:对接入网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包括访问控制、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
通过检查是否有未经授权的访问、是否存在已知的安全漏洞,及时采取修复措施,防止黑客入侵和网络攻击。
5.故障诊断:对接入网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包括网络连接故障、设备故障等。
通过故障诊断,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减少网络的宕机时间和影响。
6.性能监测:对接入网设备的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流量、带宽、延迟等。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性能问题,预测网络拥堵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三、接入网设备检测方案的实施步骤实施接入网设备检测方案的步骤如下:1.设计检测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接入网设备检测的详细方案,包括检测的内容、方法和频率等。
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1. 引言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旨在确保入网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互操作性,以保障用户能够正常接入和使用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服务。
本规范适用于位于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服务覆盖区域的所有新设备入网检测。
2. 检测前准备工作在进行入网设备检测之前,需要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经完成:2.1 申请入网用户需要在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服务运营商处申请入网,获得入网许可证。
入网许可证是进行入网设备检测的必备凭证。
2.2 设备清单用户需要准备入网设备清单,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生产厂商等信息。
清单需要经过运营商审核后才能进行设备检测。
2.3 固件升级用户需要确保入网设备的固件已经升级到最新版本,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4 准备测试环境用户需要在测试环境中准备好充足的电源、网络连接等设备,以便进行检测。
3. 检测流程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流程如下:3.1 提交入网设备清单用户需要将入网设备清单提交给运营商,等待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设备检测。
3.2 检测设备注册用户将入网设备连接至测试环境,并通过设备注册接口进行注册。
运营商将验证设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3 设备网络接入测试运营商将测试设备是否能够正常接入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包括设备的上下行速率、延迟等指标的测试。
3.4 设备安全性测试运营商将对设备进行安全性测试,包括防火墙、访问控制等功能的测试,并确保设备没有存在明显的安全漏洞。
3.5 设备互操作性测试运营商将测试设备在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上是否能够与其他设备正常互操作,包括设备的协议兼容性、数据传输可靠性等。
3.6 检测结果反馈运营商将根据设备检测的结果,向用户提供检测报告,并告知设备是否通过检测。
对于未通过检测的设备,运营商将提供相应的调整建议。
4. 检测规范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的检测规范如下:4.1 入网设备合规性•设备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与标准,如无线电管理局的相关规定。
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试行)数字机顶盒分册目录一、总则 (1)二、引用标准 (2)三、入网检测办法 (3)四、入网申请及审查 (4)五、机顶盒送检 (5)六、机顶盒配置 (6)七、操作性检验 (7)八、技术指标检测 (8)九、机顶盒功能检测 (14)十、EPG功能检测 (15)十一、CA基本功能检测 (16)十二、稳定性检测 (18)十三、家庭电磁环境适应性检测 (19)十四、检测报告 (20)十五、入网许可证 (21)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数字电视机顶盒入网检测规范一、总则1.1 数字电视机顶盒(以下简称机顶盒)作为数字电视接收的终端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字电视的接收效果,为确保机顶盒的质量,保护数字电视用户的切身利益,特制订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欲进入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以下简称长沙国安网络)内销售并使用的数字电视机顶盒。
1.3 本规范规定了机顶盒的入网检测办法及技术要求,凡欲进入长沙国安网络内销售并使用的机顶盒,必须严格遵照本规范进行入网检测。
1.4 任何型号或规格的机顶盒必须按照本规范通过入网检测并取得入网许可后,方可在长沙国安网络内销售并使用。
1.5 同一品牌中不同型号、规格的机顶盒必须分别进行入网检测,入网检测通过针对不同的型号和规格分别发放入网许可。
1.6 已通过入网检测并取得入网许可的某型号、规格机顶盒,在其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软、硬件版本有重大修改后,仍须遵照此规范重新进行入网检测,检测通过后方可发放新的入网许可证。
1.7 本规范的最终解释权归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国安)所有。
二、引用标准➢GB13836-2000《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第二部分:设备的电磁兼容)》➢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GY/Z 174-2001《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GY/T134 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国家广电总局《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透明传输电性能参数)➢ETSI TR 101290(V1.2.1)《Measurement guidelines of DVB systems》➢ISO/IEC 13818-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和相应音频信息的通用编码:视频➢ISO/IEC 13818-3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和相应音频信息的通用编码:音频三、入网检测办法3.1 机顶盒入网检测主要由技术部负责组织实施,市场营销部监督实施,流程如下:3.2 其中入网申请审查工作为3个工作日,入网检测周期为30天。
3.3 入网检测中各项目的审查或检测工作由技术部和市场部共同派人参加。
3.4入网检测共包括八个测试项目(含入网审查),其中任一项目不合格即视为入网检测不合格。
3.3 机顶盒首次入网检测为免费,首次检测未通过的机顶盒可在3个月后再次申请,并缴纳1000元/次的入网检测费。
三个工作日三十日四、入网申请及审查4.1 凡欲进入长沙国安网络的机顶盒厂商必须向长沙国安技术部提交机顶盒的入网申请表。
(见附表一)4.2 机顶盒厂商在提交入网申请表时,必须同时提交以下文件:➢申请厂商营业执照及相关经营、生产资质➢国家广电总局入网证书及检测报告➢国家质检总局的CCC认证➢爱迪德CA认证和检测报告➢机顶盒在长沙售后服务体系➢机顶盒在全国应用的案例➢机顶盒销售业绩4.3 根据申请入网机顶盒厂商提交的申请文件,长沙国安将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机顶盒厂商及产品入网申请的审查工作。
4.4 入网申请审查包括厂商的资质审查和产品的资质审查工作。
4.5 申请入网的机顶盒厂商必须具有以下资质:➢注册资金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机顶盒年生产能力在10万台以上➢具有2个地市级以上机顶盒入网并销售的纪录。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稳定的售后体系4.6 申请入网的机顶盒产品必须具有以下资质:➢国家广电总局的入网证及检测报告➢国家质检总局的CCC认证➢爱迪德CA认证及检测报告4.7 入网申请由技术部和市场营销部联合审查,审查情况应如实填入附表二中,并签署审查意见。
五、机顶盒送检5.1 入网申请审查合格后,机顶盒厂商须立即将机顶盒样品送技术部进行入网检测,要求每种型号的机顶盒送15台进行检测。
5.2 机顶盒厂商在送检机顶盒时须填写《机顶盒送检单》(见附表三),作为送检的凭证。
5.3 入网检测包括机器配置的检验、操作性检测、技术指标检测、功能检测、CA功能检测、稳定性检测和家庭电磁环境适应性检测等项目。
5.4 由送检之日起30天为机顶盒入网检测期,检测完毕后机顶盒厂商凭《机顶盒送检单》领取送检的机顶盒和检测结果。
六、机顶盒配置6.1为满足现有和将来的数字电视业务需求,必须对机顶盒配置进行检验。
6.2 机顶盒配置必须达到以下基本配置:6.3 检验人员须按照附表四的要求对机顶盒的配置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情况和结论。
6.4 配置不符合要求的机顶盒将不予入网。
6.5 保修卡要求明确标明售后服务内容,保修期限。
并且提供售后服务的联系电话及具体负责人。
七、操作性检验7.1 为让机顶盒能更容易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机顶盒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行。
7.2 操作性可通过以下几个项目来检验:7.3按附表五的格式填写操作性检验的情况和结论意见。
7.4 机顶盒必须通过操作性检验的机顶盒,方可进行下面的检测。
八、技术指标检测8.1 机顶盒必须满足以下指标要求:8.2检测方式8.2.1 对长沙国安不具备检测条件而无法检测的指标,可通过厂家提供的国家广电总局入网检测报告来进行验证,如确有必要可委托有关权威测试机构进行检测。
8.2.2 最大、最小信号接收电平8.2.2.1测试框图如下图所示:8.2.2.2 测试方法➢按上图连接设备,将活动的测试信号送入发端,收端为被测机顶盒和频谱分析仪。
➢调整QAM调制器的输出电平或改变衰减器的衰减值,使机顶盒处于标称输入电平。
➢增大衰减器的衰减量或减小QAM调制器的输出电平,直到电视机将要出现马赛克时,此时频谱分析仪测量的电平为被测机顶盒最小信号接收电平。
➢减小衰减器的衰减量或增大QAM调制器的输出电平,直到电视机将要不能正常接收信号时,此时频谱分析仪测量的电平为机顶盒最大信号接收电平。
8.2.3 C/N门限8.2.3.1 测试框图如下图所示:8.2.3.2 测试方法:➢按上图连接设备,将活动的测试信号送入发端,收端为被测机顶盒和频谱分析仪。
➢测量C/N时,以接收中心频率的电平与带内噪声的电平之比为测量结果。
➢调整QAM调制器输出电平,使机顶盒输入信号处于标称工作电平(64QAM,符号率6.875)。
➢ 逐渐增大噪声输出电平,直到机顶盒将要出现马赛克时,将开关K 接通到频谱分析仪处,此时频谱分析仪上测出的载噪比为C/N 门限值。
8.2.4 频率捕捉范围8.2.4.2 测试方法:➢ 按上图连接设备,将活动的测试信号送入发端,收端为被测机顶盒和频谱分析仪。
➢ 调整衰减器,使被测机顶盒工作在标称信号输入电平下。
➢ 调整被测机顶盒的接收频率,使其中心频率与QAM 调制器输出信号的中心频率一致。
➢ 增加或减小QAM 调制器的中心频率,使机顶盒处于失锁状态。
➢以1KHz 为步进值,逐渐增加或减小QAM 调制器的中心频率值,直至机顶盒再次锁定频率,记录此时上下频率范围值,即为频率捕捉范围。
➢ 每次增加或减小QAM 调制器中心频率值前,先将接收频率调整到QAM 调制器的中心频率。
8.2.5 解调方式➢按上图连接设备,将活动的测试信号送入发端,收端为被测机顶盒。
➢调整衰减器,使被测机顶盒工作在标称信号输入电平下。
➢依次改变QAM调制器的调制方式为16、32、64、128、256,同时改变机顶盒的解调方式,观察收端是否能正确解调出信号。
8.2.6 支持符号率8.2.6.1 测试框图如下图所示:8.2.6.2 测试方法:➢按上图连接设备,将活动的测试信号送入发端,收端为被测机顶盒。
➢调整衰减器,使被测机顶盒工作在标称信号输入电平下。
➢逐渐增大或减小发端符号率,相应调制收端符号率,监测其能正常解调出信号的符号率范围。
8.2.7 节目切换时间8.2.7.1 测试框图如下图所示:➢按上图连接设备,将活动的测试信号送入发端,收端为被测机顶盒。
➢调整衰减器,使被测机顶盒工作在标称信号输入电平下。
➢在同模拟频道中反复切换节目,记录切换所需最长时间。
➢反复切换不同频点间的节目,记录切换所需最长时间。
8.3 任何一项技术指标不合格即视为技术指标检测不合格。
8.4 技术指标检测必须在送检样机中随机抽取两台进行检测,必须两台同时合格才视为通过。
8.5 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将检测数据和结论按附表六的格式如实填写。
九、机顶盒功能检测9.1 机顶盒必须满足以下基本功能:9.2 检测方法为针对上述功能逐项进行试验,并将试验情况和结论按附表七格式填写。
十、EPG功能检测10.1 机顶盒EPG功能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0.1.1 能正确、完整的收到数字电视前端发出的标准EPG信息,包括节目名称、播放时间表和节目描述信息等。
10.1.2 支持七天的EPG信息显示。
10.1.3 可在收看节目同时,查阅当前播出节目信息以及下一时段将要播出的节目信息。
10.1.4 具有节目预定功能、提醒功能。
10.1.5 具有实时下载EPG信息功能。
10.2 EPG主界面要求应能在同一屏幕内显示当前播放节目画面、数字电视频道列表、当前频道节目播放时间表和当前节目描述信息,推荐版式如下:10.3 按附表八的格式填写EPG功能检测的情况和结论意见。
十一、CA基本功能检测11.1 为检验机顶盒CA模块的性能,必须对机顶盒进行CA基本功能的检测。
11.2 检测项目包括:➢节目的授权/取消授权➢mail Message➢Text Message➢机卡配对➢Loader升级11.3 检测方法:11.3.1 节目授权/取消授权➢将智能卡插入被测机顶盒;➢在前端向该智能卡发送节目授权信息或取消授权信息;➢检查机顶盒能否按前端发送的指令正确接收节目授权或取消授权;➢查看被测机顶盒接收节目的情况(智能卡的授权记录)。
11.3.2 mail Messages➢将智能卡插入机顶盒;➢在前端向该智能卡发送一的电子邮件(<255Byte);➢在被测机顶盒监看接收情况,新邮件的标志出现或LED灯亮提示有新邮件;➢在前端向该智能卡再发送一电子邮件(255Byte);➢在被测机顶盒监看接收情况,新邮件标志或LED灯亮仍保持;➢进入电子邮件菜单,可以看见最新邮件是第二个电子邮件,核对内容是否和前端所发一样;➢推出电子邮件菜单,新邮件标志或LED灯亮仍保持,提示还有新邮件;➢进入电子邮件菜单,可以看见新邮件为第一个电子邮件,核对内容是否有误,并检查是否能在两个电子邮件之间任意切换;➢退出电子邮件菜单后,新邮件标志或LED灯应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