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5.89 MB
- 文档页数:55
第二、三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1.反射弧的构成与反射中枢 (1)反射弧的构成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③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2)反射中枢 ①反射中枢的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②反射中枢的组成ⅰ.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ⅱ.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ⅲ.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2.突触和突触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方法①早期方法ⅰ.研究患脑血栓、脑肿瘤和脑损伤的病人的一些表现。
ⅱ.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下,用轻触或冷、热刺激开颅病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通过病人表述的感觉或感受等所做出的判断得出。
②现在方法电生理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成像技术(PET)。
(2)人脑高级功能的皮层定位①概念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的两个半球,其中大脑皮层的功能最为强大,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都分别由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完成。
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思维激活艾滋病是危害人类的最严重疾病,现在人们不是“谈虎色变”,而是“谈艾色变”。
“谈艾色变”属于什么神经活动?感受器是什么?神经活动经历的途径是什么?提示:“谈艾色变”是条件反射,感受器是听觉器官,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
自主整理1.反射弧的构成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突触和突触传递(1)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一个直接和连续的过程。
神经冲动在细胞间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末端膨大成球状或靴状的结构称为突触小体,其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的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内含有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突触小体再同其他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或肌肉细胞等接触,共同构成突触。
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突触传递: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增加,导致Ca2+进入突触小体内。
由于Ca2+的作用,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并以出泡的方式将其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再通过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相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3.反射中枢反射中枢担负着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的功能。
最简单的反射中枢叫二元反射弧,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则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
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反射中枢对传入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与中间神经元的精细复杂程度成正比。
参与内脏反射的神经被称为植物性神经。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类。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组织或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
4.巩固提高人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与遗传因素、情绪、健康状况、年龄、训练程度等有关。
高三生物——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知识梳理
1.神经元
(1)结构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2)反射弧
①结构模式图
②完成反射的三个条件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及功能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③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3)人脑的高级功能
①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
②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③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④(连线)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是反射弧。
2.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分为四个区域:H(听觉性言语区)、S(运动性言语区)、V(视觉性言语区)、W(书写性言语区)。
4.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5.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1)反射的概念:反射是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2.人脑的高级功能(1)脑位于颅腔内,脑由大脑、脑干和小脑组成,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2)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言语区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失写症、失读症、听觉性失语症和运动性失语症。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2)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3)大脑皮层言语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神经中枢B.反射弧C.中枢神经系统解析:选B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神经中枢是大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
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
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 .小脑、大脑、脑干B .大脑、小脑、脑干C .小脑、脑干、大脑解析:选A 人体小脑控制躯体平衡、大脑控制语言、呼吸中枢在脑干,所以与上述现象有关的生理功能分别是小脑、大脑、脑干。
4.某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谈话和看懂文字,则病人的受伤处是大脑皮层的( )A .V 言语区B .H 言语区C .S 言语区解析:选C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 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讲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叫运动性失语症。
第二、三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1.理解反射弧的构成。
(重难点)2.掌握突触和实触传递。
(重点)3.说明反射中枢的类型。
4.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区别大脑皮层功能区。
(重点)1.反射弧的构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2.反射中枢(1)反射中枢的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2)反射中枢的组成①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②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③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合作探讨]探讨1:观察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示意图,并探讨以下问题:膝跳反射缩手反射(1)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分别是由几个神经元完成的,由此你将得出什么结论?提示:2、3。
不同的反射需要的神经元数目不同,一般来说,反射活动越复杂,需要的神经元越多。
(2)上述两种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分别是哪个数字序号?提示:①、①。
探讨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1)食物引起味觉属于反射吗?提示:不属于。
(2)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与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相同。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这两种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也不相同。
[归纳总结]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C)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