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用这样的名号劝战,他认为,不管做什么都应把“义”放在首位,
何必说利,或何必先说利。且看他对宋 的一番话: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
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
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
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
投合,契合
(3)愿闻其指
. 意旨、意向
(4)先生之号
.则不可 指所用的提法
(5)欲知舜与蹠之分
. 差别、区分
(6)无他,利与善之间
.也 距离、差别
-3-
二、王何必曰利
了解作品背景
首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把握文脉主旨
3.解多义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动词,是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é 霓为衣兮风为马
.义而先
.利
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得利益
后、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以……为先
(3)我将见楚王说而罢
.之 罢:使动用法,使……罢
(4)轲也请无问其详
. 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详细的情况
(5)为人臣者怀利以事
.其君 事:名词活用为动词,服侍、侍奉
(6)孳孳为善
.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事
点评:孟子之所以反对先“利”后“义”,就在于他认为“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因此应该以仁义维系人心。孟子生活的时代与孔子生
活的“礼崩乐坏”的时代不同,这是一个群雄争霸、战乱不已的时代。
孟子主张行仁政取民心,然后兴“仁义之师”以统一天下,与法家的以
武力征服天下根本对峙。孟子“仁政”的思想基础是民本主义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