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上的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64.57 KB
- 文档页数:6
艺术研究艺术平台丨2021-1屋顶上的戏出——论剪瓷雕戏剧脊饰的艺术特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郭希彦摘要:剪瓷雕脊饰艺术作为一门特殊的建筑装饰工艺,是闽南、潮汕和台湾民间社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剪瓷雕丰富而多元的表现题材中,戏剧人物题材是最具特色的一类。
本文通过文献法、口述史的调查以及在闽南、潮汕和台湾三地大量的寺庙和祠堂建筑的实地考察,从内容来源、构图方式、艺术表现及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对剪瓷雕戏剧脊饰的艺术特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剪瓷雕戏剧脊饰艺术特质"屋顶有戏出”是闽南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潮汕人也常说"厝角头有戏出”,这些所谓的"戏出”指的就是传统建筑屋顶上的剪瓷雕装饰工艺。
剪瓷雕装饰工艺是一门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它集雕塑、陶瓷、绘画、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以灰泥为坯体、用各种颜色鲜艳、胎薄质脆的瓷器或残损价廉的彩瓷片为原料,用剪瓷钳子、灰匙等工具巧妙地剪成形状不―、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进而贴雕出各类生动形象的造型。
这门特殊的装饰工艺是古代闽越匠师创造出的独特艺术,目前仅存于福建闽南、广东潮汕和台湾地区。
①剪瓷雕工艺主要装饰在宫庙宗祠的屋脊之上,因此又被称为"剪瓷雕脊饰”。
剪瓷雕脊饰的表现题材丰富而多元,除了常见的花鸟、走兽、博古等传统吉祥符号之外,还包含了大量的人物题材,它们大多依托各类文学典故或戏剧为内容背景,装饰在屋顶的脊堵、牌头等处,远远望去,整个屋顶仿佛一座戏台,正上演着一出出热闹非凡的戏剧故事。
一、剪瓷雕戏剧脊饰的题材来源闽南、潮汕和台湾三地的剪瓷雕脊饰中,戏剧人物题材是最特殊,也最具特色—类,可视为区别于传统吉祥符号题材之外的独特体系。
这种以戏剧故事为背景的叙事性题材大多出自于历史故事、文学小说与民间传说等,匠师们从整段故事中撷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桥段,对出场的人物角色和场景道具等素材进行艺术处理和表现。
其中最常见的题材是源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和《隋唐演义》里的故事桥段。
古建挑檐的讲究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古建挑檐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古建挑檐是指在建筑物的屋檐部分采用向外挑出的形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悬挑长度。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扩大建筑物的空间范围,还具有良好的遮阳、防水等功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建挑檐的设计讲究、构造工艺以及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应用。
一、古建挑檐的定义与作用古建挑檐,指的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屋檐向外挑出的部分。
它既包括挑出的屋檐本身,也包括与之相连的梁、柱等结构。
古建挑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扩大空间:通过挑檐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内部空间更加开阔,增加室内的采光面积。
2.遮阳避雨:古建挑檐能够为建筑物外部提供一定的遮阳、避雨空间,有利于保护建筑物的立面和内部环境。
3.装饰美化:古建挑檐上的木雕、砖雕等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能够美化建筑外观,体现建筑物的个性。
二、古建挑檐的设计讲究古建挑檐的设计讲究美观与实用性的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比例:古建挑檐的尺寸要与建筑物的整体比例相协调,既不过长,也不过短,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
2.结构稳定:古建挑檐的结构要稳定可靠,保证在风吹雨打等自然环境下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3.装饰艺术:古建挑檐上的装饰艺术要与建筑物的风格相统一,体现出我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三、古建挑檐的构造工艺古建挑檐的构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搭建骨架:根据设计图纸,搭建屋檐部分的骨架结构,包括梁、柱、枋等。
2.安装挑檐:将预制的挑檐构件安装到骨架上,注意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3.搭设支撑:为了保证挑檐的稳定性,需要在两侧搭设支撑结构。
4.装饰美化:根据设计要求,对挑檐进行装饰,如雕刻、彩画等。
四、古建挑檐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古建挑檐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和精湛技艺。
从古至今,古建挑檐在各种建筑类型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宫殿、庙宇、民居等。
故宫屋檐上的神兽介绍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其宏伟壮丽的宫墙、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独具特色的各式屋檐,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其中尤为显著的是屋檐上的神兽装饰。
故宫屋檐上的神兽包括龙、凤、狮子、麒麟等。
这些神兽造型优美,雕工精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为常见的是龙和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凤被民间视为吉祥、权威的象征。
屋檐上的龙通常呈螭首九节,栩栩如生,展翅欲飞,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权威。
凤则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的未来,翩翩起舞,更添宫殿的神秘气息。
此外,故宫屋檐上的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护宝神兽,被视为带来好运和守护家宅平安的象征。
传统中国狮子雄性狮子口含一小球,雌性狮子则含狮子幼崽,形象可爱而生动。
麒麟则是传说中神兽,被认为是吉祥长寿的象征,众多历史建筑中都可以见到其雕像,形象华丽、神秘。
这些神兽造型在故宫屋檐上的布置十分精美,顶天立地,气势非凡。
它们向来被视为守护神,佑护皇家宫殿和其内的珍宝。
这些神兽雕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古代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创意。
故宫作为我国宫殿建筑的瑰宝,神兽装饰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祥瑞、庄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一只栩栩如生的神兽,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为故宫这座宏伟的古代建筑增添了一份神秘而美丽的色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屋檐上的神兽一直默默守护着故宫,见证着时光的更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总之,故宫屋檐上的神兽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匠人们的高超工艺和审美情怀。
它们的存在,为故宫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彰显出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和文化传承的坚守与尊重。
深入了解和品味这些神兽装饰,将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优美传统艺术的魅力。
潮汕建筑四点金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和潮州市之间,是一片充满了激情和独特文化的土地。
在这个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被称为“潮汕建筑四点金”,这种建筑风格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首先,潮汕建筑四点金的一个特点是色彩斑斓。
在这个建筑风格中,颜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建筑外墙常常涂成鲜艳的红色、黄色或蓝色,让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醒目。
这些明亮的颜色代表了潮汕地区人们的独特个性和豪爽的性格。
其次,潮汕建筑四点金的另一个特点是勾栏的使用。
潮汕建筑中的勾栏是一种独特的装饰元素,通常用于建筑外墙的边缘。
勾栏的形状有很多种,有的呈弧形,有的呈直线形,还有的呈波浪形。
这些勾栏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起到了保护建筑的作用,让建筑更耐久。
第三,潮汕建筑四点金的第三个特点是雕花的运用。
在潮汕建筑中,雕花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
建筑的柱子、门窗等部位常常会雕刻出各种图案和花纹。
这些精美的雕花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度,而且展现了潮汕人民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潮汕建筑四点金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屋檐的独特造型。
潮汕建筑中的屋檐常常拥有独特的造型,如拱形、曲线形等。
这些屋檐的设计不仅使建筑看起来更加优美,而且有助于屋顶排水,防止积水。
这种独特的屋檐造型是潮汕建筑风格的独特标志之一。
以上所述的四点金,即色彩斑斓、勾栏的使用、雕花的运用和屋檐的独特造型,是潮汕建筑风格的重要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潮汕建筑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而且这些特点也反映了潮汕地区人们豪爽、热情的性格,展示了他们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潮汕建筑四点金是潮汕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潮汕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建筑领域注入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潮汕的独特魅力。
仿古屋檐的制作工艺古代屋檐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文化内涵。
制作古代屋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设计、雕刻和装饰等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古代屋檐的制作工艺。
首先是设计环节。
在制作屋檐之前,必须进行精细的设计。
设计师会根据建筑设计、风格和要求,利用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绘制出屋檐的形状和尺寸。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效果、结构稳定性和装饰性等方面。
一些古代屋檐还会加入一些传统的图案和意象,代表着吉祥、富饶和祝福等。
接下来是雕刻环节。
雕刻是制作古代屋檐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常,屋檐的雕刻会采用传统的手工雕刻技术。
首先,选用高质量的木料,如楠木、黑檀木等,这些木料质硬而稳定,适合雕刻细节。
然后,将设计好的图纸按照比例绘制到木料上,通过锯、刨和凿等工具,将木料雕刻成屋檐所需的形状。
雕刻师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达到精湛的雕刻技艺。
在木料雕刻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装饰环节。
装饰是古代屋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装饰通常包括漆绘、彩绘、贴金、嵌宝石等多种形式,以增加屋檐的美观和艺术性。
首先,通过上一环节中雕刻好的木件,涂抹蜡石粉等材料,增加木质的亮度和光泽。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漆绘和彩绘。
漆绘通常采用传统的研磨、调制漆料、梳理、镶嵌等工艺,以实现绘画的效果。
彩绘则采用颜料、丝线等材料,通过逐层叠加和描绘,以实现丰富的色彩效果。
贴金和嵌宝石则是通过将金箔或宝石粘贴到木件上,以增加屋檐的奢华和华贵。
最后是安装环节。
当所有的制作和装饰都完成后,屋檐就可以进行安装了。
安装屋檐时需要注意结构的稳定性和古代建筑的整体风格。
屋檐的安装通常是在屋顶的檐口位置,需要使用石灰和砂浆等材料将屋檐固定在墙体上,以确保其稳固和持久。
综上所述,制作古代屋檐需要经过设计、雕刻和装饰等多个环节。
通过精细的设计和独特的雕刻工艺,加上丰富的装饰和装饰技巧,才能制作出具有古代建筑特色的古代屋檐。
古建挑檐的讲究1. 引言古建挑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特殊设计,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征。
挑檐是指建筑物屋檐的翘起部分,它在古代建筑中起到了保护墙体和屋顶的作用,同时也是建筑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挑檐的历史演变、设计原则、装饰艺术等方面,对古建挑檐的讲究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2. 历史演变古建挑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改进,挑檐的形式也逐渐丰富多样。
在唐宋时期,挑檐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明清时期,挑檐的设计更加精细,装饰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今天,古建挑檐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古建筑和一些传统风格的新建筑物中,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设计原则古建挑檐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的功能、结构、气候条件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结构稳固:挑檐需要能够承受墙体和屋顶的重量,所以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建筑技术。
•水平平衡:挑檐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整体的水平平衡感,使建筑物看起来稳定和谐。
•轻重对比:挑檐的设计需要与建筑的整体比例相协调,不宜过于突出或太过沉重,以免影响建筑的美感。
•适应气候:挑檐的设计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如降雨量、风力等,以确保挑檐的功能能够有效发挥。
4. 装饰艺术古建挑檐的装饰艺术是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建筑的外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征。
•斗拱:斗拱是挑檐装饰中常见的元素,它位于挑檐的下方,起到加强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斗拱的设计可以根据建筑的风格和主题进行变化,如直线形、弯曲形、花纹装饰等。
•雕刻:古建挑檐通常会进行精细的雕刻装饰,雕刻的内容可以是动植物、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
雕刻的风格和技法也因地域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北方的雕刻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几何图案的运用,南方的雕刻则更加注重细腻和生动。
•彩绘:彩绘是古建挑檐装饰中常见的技法之一,它可以增加建筑的色彩和艺术感。
故宫屋檐上走兽的用途是故宫屋檐上的走兽是指院墙屋檐上雕刻的各种动物形象,包括狮子、龙、凤凰、麒麟等,它们作为建筑装饰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宫殿建筑。
这些走兽的用途有以下几个方面:1. 祈福辟邪:古代宫殿建筑往往是帝王的居所,屋檐上的走兽象征着帝王的威严和权力。
其中,狮子被认为是镇宅的吉祥之物,可以辟邪护佑;而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祥瑞吉祥的意义;凤凰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常用于帝后的宫殿建筑中,象征着帝王权力和吉祥如意;麒麟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化身,能够诚信辟邪,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2. 装饰建筑:走兽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还是宫殿建筑的装饰元素。
这些走兽以其精美的雕刻和鲜艳的色彩,使得宫殿屋檐更加华丽和壮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古代建筑注重整体的美观和匠心独运,走兽的加入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生动和丰富。
3. 增加屋檐的稳定性:屋檐上的走兽往往作为装饰元素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增加建筑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走兽雕刻一般为石质或木质材料,安装在屋檐的端部,通过雕刻和平衡的结构,可以平衡屋顶部分的重量,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稳固和牢固。
4.独特的工艺风格:故宫屋檐上的走兽雕刻,是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工艺风格之一。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技艺非常精湛,屋檐上的走兽雕刻不仅要求形象逼真,还要有寓意,各种动物造型以及纹饰图案的雕刻技巧和艺术风格都体现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华。
总之,故宫屋檐上走兽的用途是多方面而复杂的。
它们一方面代表着帝王的威严和权力,并拥有祈福辟邪的意义,另一方面作为建筑装饰元素使得宫殿屋檐更加华丽和壮观,同时还能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走兽雕刻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工艺风格,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建筑屋檐类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建筑艺术更是屹立不倒。
古建筑的屋檐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起到遮阳、防雨、美化建筑外墙等作用,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古建筑屋檐的类型及其特点。
1. 悬山式屋檐悬山式屋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屋檐形式。
它的形式是将屋顶的檐口直接挂在檐柱上,檐口向下外延,形成悬挂的效果,这种悬挂的效果给人以轻盈、飘逸的感觉。
悬山式屋檐分为单悬山和双悬山两种。
单悬山屋檐的悬挂部位在檐柱的一侧,而双悬山屋檐的悬挂部位在檐柱两侧。
悬山式屋檐的特点是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既有简洁的美感,又有浪漫的情调。
同时,悬山式屋檐的檐口向下外延,可以遮挡阳光和雨水,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2. 悬脊式屋檐悬脊式屋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另一种常见的屋檐形式。
它的形式是将屋顶的脊口直接挂在脊柱上,脊口向下外延,形成悬挂的效果,这种悬挂的效果给人以高大、雄伟的感觉。
悬脊式屋檐分为单悬脊和双悬脊两种。
单悬脊屋檐的悬挂部位在脊柱的一侧,而双悬脊屋檐的悬挂部位在脊柱两侧。
悬脊式屋檐的特点是气势磅礴,高大雄伟,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同时,悬脊式屋檐的檐口向下外延,可以遮挡阳光和雨水,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3. 斗拱式屋檐斗拱式屋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屋檐形式。
它的形式是在檐柱上设置斗拱,将屋顶的檐口挂在斗拱上,形成悬挂的效果。
斗拱式屋檐的特点是造型精美,线条流畅,既有简洁的美感,又有浪漫的情调。
同时,斗拱式屋檐的檐口向下外延,可以遮挡阳光和雨水,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4. 筒子式屋檐筒子式屋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屋檐形式。
它的形式是将屋顶的檐口向外翻卷,形成类似于筒子的效果。
筒子式屋檐的特点是造型独特,线条简洁,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
同时,筒子式屋檐的檐口向下外延,可以遮挡阳光和雨水,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5. 翘角式屋檐翘角式屋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比较少见的一种屋檐形式。
它的形式是将屋顶的檐口向上翘起,形成类似于燕尾的效果。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技艺的种类1.石榴木雕:石榴木是一种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丽。
石榴木雕是中国传统建筑木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常用于雕刻屋梁、柱子、檐口等部位,以其精细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2.阑干雕刻:阑干是指由雕刻或其他形式装饰的门窗楣,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元素之一、阑干雕刻通常采用龙、凤、花卉等图案进行装饰,具有丰富的寓意和宗教象征。
3.斗拱木雕: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空心拱形结构,常用于大门或殿堂的装饰。
斗拱木雕通常采用精细的几何图案,并配以龙、凤、花卉等图案进行装饰,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4.木雕花格:木雕花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通常用于门窗或墙壁的装饰。
木雕花格的图案多样,包括菊花、梅花、竹子等,而且制作精细,图案繁复,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
5.嵌线木雕:嵌线木雕是一种在木材上镶嵌丝线并进行雕刻的技艺,以创建复杂的纹理和图案。
嵌线木雕常用于木质屏风、柜门等家具的装饰,因其细腻的纹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备受推崇。
6.木雕屏风:木雕屏风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精美的木雕技艺进行装饰。
木雕屏风的图案多样,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造型使其成为一种有着高度艺术价值的家具。
7.木雕家具:中国传统木雕技艺在家具制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木雕家具常常采用精细的雕刻技巧和传统的工艺方法,设计出具有独特造型和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具作品,包括椅子、床、桌子等。
8.木雕屋檐:屋檐是建筑物上部悬挑的部分,通常用于保护建筑物免受雨水的侵蚀。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常常雕刻精美的木雕图案,包括龙凤、牡丹、瑞兽等,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9.木雕栏杆:栏杆是建筑物上用于围合空间的结构,通常用于阳台、楼梯等部位。
中国传统建筑的栏杆常常采用精雕细刻的木雕技艺,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以增添建筑物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建筑木雕技艺的一部分,每一种技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它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形式由下列一些因素构成:①十字轴线对称,主体建筑放在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②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宫殿小至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③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的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
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别。
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宫殿。
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融于山水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林。
但不论哪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型式规格定型的单体造型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有十几种名称,但大多数形式差别不大,主要的有3种:①殿堂,基本平面是长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圆形,很少单独出现;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圆、六角、八角等形状,可以独立于群体之外;③廊,主要作为各个单座建筑间的联系。
殿堂或亭上下相叠就是楼阁或塔。
早期还有一种台榭,中心为大夯土台,沿台建造多层房屋,但东汉以后即不再建造。
殿堂的大小,正面以间数,侧面以檩(或椽)数区别。
汉以前,间有奇数也有偶数,以后即全是奇数,到清代,正面以11间最大,3间最小,侧面以13檩最大,5檩最小。
间和檩的间距有若干等级,内部柱网也有几种定型的排列方式。
正面侧面间数相等,就可变为方殿,间也可以左右前后错落排列,出现多种变体的殿堂平面。
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型式不论殿堂、亭、廊,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3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
高级建筑的台基可以增加到2~3层,并有复杂的雕刻。
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门窗组成,如是楼阁,则设置上层的横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栏杆。
层顶大多数是定型的式样,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5种,硬山等级最低,庑殿最高,攒尖主要用在亭上(见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
廊更简单,基本上是一间的连续重复。
《中国古典园林与古建筑艺术赏析》论文题目:品鉴故宫建筑太和殿屋檐之美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班级: 2015·1姓名:龚丽萍学号: 20151241020品鉴故宫建筑太和殿屋檐之美摘要:也许,你迷恋过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浪漫,也喜欢过埃及金字塔的神秘,又或者,你感叹过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精妙…但是,只有中国的古建筑,那种惊心动魄的美才能让你一辈子都难以忘怀!以故宫建筑太和殿为例,它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仅仅只是简单的屋檐之美就会让你流连忘返。
太和殿作为天子上朝的地方,各种装饰和构造都体现着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建筑理念,特别是那藏在屋檐上的美丽秘密。
关键词:太和殿兽斗拱建筑中国古建筑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作为装饰,这些美丽的装饰品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
中国木构建筑,最怕遭遇雷击,它是人们防雷的希望,也有建筑功能。
屋脊的坡度,会使脊瓦下滑,交梁上需要铁钉固定。
为了保护铁钉免受雨雪侵蚀,角兽就用来当做铁钉的帽子,并起到装饰作用。
垂兽,戗兽,套兽,也都是一样的作用。
唐宋时,还只有一枚兽头,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
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
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
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
故宫藻井介绍
藻井,俗称“井口”。
是中国古建筑屋顶上的一种特殊藻井
装饰,用于遮挡屋檐上的雨水,通常成圆形或半圆形。
故宫的藻
井设计既要考虑其实用性,又要反映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
艺术特色。
故宫藻井与一般古建筑上的藻井不同,它不是以单纯的“方”来组成,而是以“圆”为基础,通过各种几何图形来组成。
它还
利用了图案化、装饰化的表现手法,使藻井有了生命。
故宫里的
藻井色彩华丽、富丽堂皇、金碧辉煌,既体现了皇家建筑的辉煌
气派,又显现出典雅古朴的建筑风格。
故宫里有各种精美的藻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北海公园所建的佛光寺中的“五方佛”
藻井了。
“五方佛”是一座八角形上细下大、上小下大、四边呈
半圆形的巨型井式建筑,直径达3米左右。
顶部是一个方形塔式
图案。
佛光寺五方佛造型独特,做工精细,上面四个小龛分别供
奉着释迦牟尼、药师、弥勒和观音四位菩萨。
其中最大的那尊菩
萨像高约15米,造型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 1 —1 —。
总结中国屋檐知识点一、中国屋檐的起源中国屋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居建筑和宫殿建筑。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建筑房屋时往往需要在房檐上加上一些挡水、挡风的结构,使屋檐不仅起到防护作用,还可以美化建筑。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屋檐的形式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屋檐文化。
同时,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屋檐形式和装饰也各具特色,形成了多样化的屋檐艺术。
二、中国屋檐的分类根据其形式和结构,中国屋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单檐式、歇山式、庑殿式、歇楼式等。
其中,单檐式是最简单的屋檐形式,适用于平房或小房屋;歇山式适用于大型房屋和官署,具有古朴的特色;庑殿式适用于寺庙和宫殿等建筑,气势宏伟;歇楼式适用于建筑物的局部部分,有着精美的装饰和华丽的线条。
另外,根据其装饰风格,中国屋檐还可以细分为仿木砖雕、砖雕、琉璃瓦雕等多种类型。
这些不同的类型,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博大与深厚。
三、中国屋檐的形式中国屋檐的形式主要是指其外形和结构。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屋檐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横檐横檐是屋檐中最基本的形式,它是在房屋的山墙上设置的横搭建筑构件。
横檐的大小和高低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功能进行设计,同时也可以根据地域和风俗习惯进行调整。
2.高檐高檐是指在山墙的基础上增加一层檐口,使屋檐更显高耸壮丽。
在宫殿、庙宇和官府等建筑中常常使用高檐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增加建筑的气势和庄严感。
3.低檐低檐是指在山墙上檐口较低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通常用在民居、楼房等建筑中,它使建筑显得简洁谦逊。
4.斗栱斗栱是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它通常用在屋檐的柱子上,起到支撑和装饰的作用。
斗栱的形式多样,有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可以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功能进行选择。
5.飞檐飞檐是古代屋檐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以使屋檐更加雄伟壮观,也可以增加建筑的野趣和变化。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屋檐下挑出来的飞檐,这种形式既美观又实用。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飞檐的特点及作用1. 引言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于世,其中飞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建筑飞檐的特点及其作用。
2. 飞檐的定义和形式飞檐是指在屋檐下方设置的突出部分。
它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和寺庙等建筑中。
飞檐通常呈弧线形状,两侧常配以雕刻精美的龙、凤、花鸟等装饰。
3. 飞檐的特点3.1 美观性飞檐的装饰精致繁复,通过雕刻和彩绘,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飞檐的形式多样,雕刻上常用的器物和动物形象寓意丰富,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3.2 功能性飞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到了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飞檐能有效防止雨水顺着屋檐流入室内,起到了保护建筑抵御风雨的作用。
其次,它还能有效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室内,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和活动空间。
不仅如此,飞檐还能增加建筑的稳固性,起到给建筑增加稳定性的作用。
3.3 寓意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飞檐更多寓意象征着吉祥和祝福。
例如,常见的龙雕刻寓意着中国古代人民对龙的崇拜和神圣的寄托。
凤的雕刻象征着吉祥、高贵和美好的未来。
花鸟象征着和谐、自然和富饶。
飞檐的装饰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4. 结论飞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了建筑的美感,还具有功能性和寓意象征。
飞檐通过其独特的形式、精美的装饰和丰富的寓意,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飞檐的研究,我们能更加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并体会到它们融合了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卓越成就。
参考文献:1. 宋玉. 中国古代建筑的飞檐构造和艺术特色. 文化遗产,2019(04): 45-50.2. 程昕, 金丽, 张伟. 飞檐的美学意涵和文化传承研究. 文学评论, 2020(03): 67-72.。
瓦当的典故
以下是一个关于瓦当的典故:
在中国古代,瓦当是一种用于保护房屋屋檐的建筑材料。
它们通常由陶土制成,形状多样,上面刻有各种图案和文字。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鲁班的工匠,他非常擅长制作各种建筑材料。
有一天,他在制作瓦当时,发现陶土的质地非常细腻,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艺术品。
于是,鲁班开始尝试在瓦当上刻上各种图案和文字。
他的作品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瓦当也因此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
后来,瓦当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中国的许多古建筑中,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瓦当,它们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
屋檐上的艺术──瓦当
学校:白家庄小学时间:2008年3月教学背景分析
注与热爱,是我此课设计的初衷。
因此,课,题目为《屋檐上的艺术──瓦当》。
、参临摹一、质疑:提出想瓦当的、欣、艺术实践:创作瓦当、展示介绍自己设计的究的成果。
学生们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
课题出示设计
“汉并天下”西汉为汉高祖初
建天下所造
“单于和亲”瓦当表现汉和匈
奴和亲
战国饕餮纹瓦当
内容,共同分析归纳:瓦当的构图样式、屏幕上浮现出精美华丽的太和殿屋有以文字“我感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连屋“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制作的瓦“他们真是太有想象力了!我很佩
汉代四神瓦当
莲纹瓦当
生设计瓦当纹
部分学生作品:
里也闪烁着光芒,那分明是自豪的光芒,
即:1、文化内涵;2、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充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