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 格式:pptx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12
外国名画赏析本文将对一些经典的外国名画进行简要的赏析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外国绘画艺术的魅力和特点。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2篇《外国名画赏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国名画赏析》篇1外国名画赏析外国绘画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经典的外国名画。
1.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这幅画以女性为主角,画面表现了她微笑的面容和深邃的眼神,同时画面背景也是达芬奇用心描绘的。
这幅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极富表现力的神秘性,使得它被广泛地欣赏和研究。
2. 梵高的《向日葵》《向日葵》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画以向日葵为主题,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夸张的画风,表现了梵高内心世界中对于自然的热爱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3. 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亚维农的少女》是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绘画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这幅画以五个女性为主题,运用了立体主义的表现形式,将人物形象分解成几何图形,表现出毕加索独特的艺术创意和探索精神。
以上三幅名画只是外国绘画艺术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它们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外国名画赏析》篇2外国名画赏析是一个广泛的主题,因为外国有很多著名的画家和画作。
以下是两个著名的外国名画及其赏析:1.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 600 万左右。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1. 引言1.1 介绍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的概念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是两种重要的美学概念,它们在艺术作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西方美术传统中,优美通常指的是艺术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和谐感,通过对形态、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精妙处理,使观者产生愉悦和享受的感受。
优美的作品往往具有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精致的细节和动人的表现力,让人赏心悦目,感受到美的力量。
而“崇高”则是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主要指作品所展现出的庄严、壮观、深邃的气质,引起观者心灵深处的共鸣和震撼。
崇高的作品通常具有宏伟的气势、庄严的氛围、深邃的内涵和引人思考的意蕴,使人感受到超越凡俗的情感和审美体验。
在西方美术作品中,优美和崇高往往同时存在,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通过对这两种美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西方艺术作品的精髓所在,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对我们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的潜移默化影响。
【接下来就是分别对优美和崇高进行详细分析】。
2. 正文2.1 对西方美术作品中“优美”的特点进行分析1. 精湛的技巧:西方美术作品的优美往往源自艺术家们高超的绘画技巧。
他们能够通过精妙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细腻的画面。
2. 和谐的构图:优美的西方美术作品往往具有完美的结构和平衡的构图。
艺术家们在设计作品时注重各个元素之间的比例和关系,使整体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3. 富有表现力的主题:优美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艺术家们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生动的表现,使观者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内在的美感。
4. 细腻的细节描绘: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还体现在对细节的精心描绘上。
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展现出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具有层次感。
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特点体现在技巧精湛、构图和谐、主题表现力强和细节描绘细腻等方面,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西方美术作品优美之美的独特魅力。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优美”和“崇高”是西方美术作品中常被提及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不仅是对作品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的评价标准,更是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内涵的体现。
本文将就这两个概念在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体现进行浅析,旨在探讨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是如何通过艺术形式和主题内容得以表现的。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优美”和“崇高”并非简单地指作品外在的美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更多地关注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在西方美术史中,“优美”和“崇高”一直是两大重要审美范異,贯穿于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评价之中。
“优美”是一种对形式和审美感受的表达。
“优美”的体现主要在于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比例等方面,它是一种对视觉形式的呈现,一种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崇高”则是一种对内在精神性和情感的表达。
“崇高”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意义往往会引起人的思考和共鸣,它是一种对内在情感和灵魂的共鸣体验。
在西方美术作品中,“优美”和“崇高”通常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
许多作品既具有“优美”的外在形式美感,又融入了“崇高”的情感内涵。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其富有神秘色彩的微笑既表现了“优美”的形式构图,又蕴含了一种“崇高”的内在精神性。
又如,巴洛克时期的雕塑作品《达维德》,雕塑师兼巴洛克艺术大师伯努尼的作品,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形象的塑造,将英雄的崇高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19世纪后半叶的浪漫主义运动和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艺术中,“崇高”的情感内涵更是被大量探讨和表现。
浪漫主义的画家德拉克洛瓦、象征主义画家莫奈、梵高等,他们的作品常常融入了对自然、对生命、对宇宙的浓厚情感,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对形式的塑造,使得作品既具有“优美”的外观,又蕴含了“崇高”的情感内涵。
他们试图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表现出人的内心世界的激荡和宇宙的神秘。
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追求在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年级美术下册知识点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中国美术作品通过服装造型、面部表情、身体动态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流民图》作者蒋兆和,作于1943年,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侵华期间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的悲剧场面,被称为“中国现在绘画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
作者通过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和中国画独特的技法(简练概括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3.《说唱佣》通过雕塑的形式,运用造型的特征来变现人物风趣幽默的情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表现了一位民间的说唱艺人,他一手抱鼓一手举槌,边敲边唱,唱到动人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作者抓住了最动人的瞬间,将一位乐观向上、诙谐幽默的鼓书艺人变现的十分传神。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外国美术作品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运用油画色彩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作者列宾(俄罗斯)。
3.列宾是俄罗斯是现实主义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执着于对社会现实与历史事件的描绘。
4. 《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5.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
3、浩气长存1、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有中轴线的对称、庄严肃穆、与环境融合。
2、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为纪念11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正门牌坊以花岗石镌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
中心建筑纪功坊由72块青石垒成,坊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理想。
3、武昌起义(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1952傅天仇1911年(农历辛亥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标志着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浮雕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所雕人物形体饱满,前呼后应,气势磅礴。
4、广州中山纪念堂建成于1931年,气势雄伟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大厅内没有一根柱子,是中国近代建筑跨度最大的会堂。
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案第2课: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目的:1.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3.通过欣赏,充分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状况。
4.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是无国界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要点:1.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2.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3.外国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动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要点: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课件2.欣赏课本中范图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二.讲授新课1..提问:谁说一说你欣赏课本中的插图后,你有什么的感觉?2.欣赏《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油画)列宾(俄罗斯)3.(1)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经过。
(2)细节欣赏启示:(3)明亮的眼睛,思考的表情,可看出他冷静的神情和智慧的头脑。
(4)双手捧腹,仰头眯眼,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4.提问:你从人物的表情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有尖刻、嘲弄、等的语言给苏丹回信)你能画面中哪些地方找到这些表情?5.欣赏《加莱义民》:(1)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经过(2)选介:细节欣赏启示:(3)严肃地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励着其他人。
(4)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6.通过欣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1、能运用语言、文字和绘画形式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2.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任务造型及情感表现;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性观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重点、难点:从欣赏中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课前准备:相关的挂图、作品图片、笔、纸教学活动: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外国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外国人的情感世界。
二、欣赏活动1.活动一:欣赏与思考——《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手执鹅毛笔的人士画面的视觉中心,他神情专注,突出了写信的主题。
周围的人各具情态,有的冷静,有的蔑视,有的微笑,由的捧腹,有的忘形……把各种人物的情感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细节观赏启示1:明亮的眼神,思考的表情,可看出他冷静的神情、睿智的头脑。
细节观赏启示2:双手捧腹,仰头眯眼,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2.活动二:欣赏与思考——《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外国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中间的长者,步履沉重,低头沉思,露出坚强不屈的神情。
右一中年男子,挺胸而立,神情悲愤,毫不畏惧。
左一举手的义民,仿佛在谴责上帝未能主持正义而愤愤不平,细节观赏启示1:严肃地底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
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舞着其他人。
细节观赏启示2: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
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教学反思: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作品的感受。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定义和意义。
2. 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外国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外国美术作品,并观察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二:古典主义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古典主义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主义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古典主义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特点和意义。
2. 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古典主义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古典主义美术作品,并观察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三:浪漫主义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浪漫主义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浪漫主义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特点和意义。
2. 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浪漫主义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浪漫主义美术作品,并观察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四: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特点和意义。
西方美术作品赏析西方美术作品赏析西方美术作品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瑰宝,其多样化的风格和丰富的主题让人沉浸其中。
本文将以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一些西方美术作品的赏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灵感和启发。
1. 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的晚餐》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
这幅巨大的壁画描绘了耶稣与十二使徒的最后晚餐场景,展现了典型的文艺复兴艺术风格。
作品中,达·芬奇运用精确的透视法和光影效果,使人物栩栩如生。
此外,他捕捉到了人物的情感和表情,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最后的晚餐》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艺术作品,还承载着宗教和哲学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信仰的思考。
2. 波普艺术的《美国旗帜》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以大众文化的符号为主题。
其中,《美国旗帜》是沃霍尔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以多个画布组合而成,用鲜艳的颜色和明确的线条描绘了美国国旗。
通过对国旗的再现,沃霍尔探讨了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影响。
作品既让我们反思了美国的价值观和民族身份,也引发了对艺术与商业的关系的思考。
3. 后印象派的《水上睡莲》克劳德·莫奈是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以自然景色为题材。
《水上睡莲》是莫奈的系列作品之一,他通过对水面和荷花的描绘,呈现出了丰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作品中的色块和笔触的运用,表现了光线的变化和空气的流动,创造出了一种模糊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莫奈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周围的环境,并欣赏其中的细节和美感。
通过赏析这些西方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指导意义。
首先,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和风格多种多样,每个时期和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艺术技巧和创作思路。
其次,艺术作品常常在审美层面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思考,激发我们对社会、文化和人生的思考。
艺术不仅是美的享受,也是一种启迪和引导,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世界的本质和意义。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摘要】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是审美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典艺术中,优美被视为对称、和谐和完美的表现,而崇高则强调力量与威严。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追求表现人类的伟大和尊严,体现了崇高的理念。
浪漫主义时期则强调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的崇敬,既有优美又有崇高的特点。
现代艺术往往挑战传统审美观念,追求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新的崇高感。
当代艺术更加多元化,重新定义了优美和崇高的含义,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
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始终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而艺术的发展不断重构了它们的内涵,丰富了人们对美的理解。
【关键词】西方美术作品、优美、崇高、审美标准、古典艺术、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代艺术、当代艺术、重新定义、审美观念、艺术发展、内涵。
1. 引言1.1 西方美术作品的审美标准西方美术作品的审美标准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它们都追求作品的“优美”和“崇高”。
美学家们常常将“优美”和“崇高”作为审美上的两大标准进行讨论和研究。
在西方文化中,“优美”一般被理解为作品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展现出来的美感和完美感,而“崇高”则更多强调作品所呈现的高尚、庄严、超越常规的情感和意义。
这两个概念在西方美术史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和观众的欣赏。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艺术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中“优美”的追求,体现在对人体比例、对称和和谐的表现上。
古典艺术家们通过对理性构图和谨慎处理细节,创造出了许多具有优美之美的作品。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将“崇高”引入作品中,通过对古代文化和神话题材的重新赋予生命和意义,塑造出具有精神高贵和庄重气质的形象。
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作品中既有“优美”又有“崇高”的表现。
艺术家们尝试打破传统约束,追求情感的奔放和想象的自由,创造出既富有个性又超越凡俗的作品。
在现代艺术中,“崇高”逐渐成为了艺术家们追求的主题,他们试图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类尊严和精神高度的追求。
2.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背景介绍在美术教育中,绘画的主题和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是近年来美术教育中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篇教案针对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就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内容,理解和认识人物的情感表达。
2.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和创造自己的作品,对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达的理解和认识进行深入和发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建立对情感表达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情感表现,并提升美术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重点介绍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引导学生在观察名家的作品时,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物情感表现。
并通过一些形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2. 教学步骤第一步:情感表达的简单介绍(5分钟)将情感表达的定义及其在生活和艺术中的应用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以及情感表达在艺术中的应用。
第二步:名家作品赏析(30分钟)选取一些外国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看看作品中人物动作、表情、服饰等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分析作品中情感表达的手法和表现技巧,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认识情感表达。
第三步:个人作品创作(40分钟)在学生对情感表达有一定认识基础之后,让他们进行个人绘画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对名家作品的观察和分析,创作自己的作品,并在作品中尝试表达人物情感,提升美术表达能力。
第四步:作品讲解(10分钟)让学生互相介绍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讲解和表达,让学生分享彼此对情感表达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情感表达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作品的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西方现代绘画——主观情感的表达设计思路:本课是通过对大量西方现代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对其作品造型和色彩特点的讨论,使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西方现代绘画作品中主观情感的表达。
同时在教师引导学生对艺术创作实践探究,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通过分析欣赏作品,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掌握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知识,使学生对在美术创作中表达主观情感、创作思维过程、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体验,从而加深对表达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有最基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类型及特征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构图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教学重点:对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所包含的造型手段、表现手段及作品所传达情感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美术作品内在情感的表现。
讲授新课:播放一组西方现代绘画图片,偏重于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任何美术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一、什么是西方现代绘画?(教师介绍)二十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艺术相背离,崇尚标新立异,强调表现作者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新探索。
抽象主义、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
二、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教师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着重分析意象、抽象作品及抽象作品变形夸张的演变过程)。
五年级美术下册知识点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中国美术作品通过服装造型、面部表情、身体动态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流民图》作者蒋兆和,作于1943年,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侵华期间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的悲剧场面,被称为“中国现在绘画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
作者通过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和中国画独特的技法(简练概括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3.《说唱佣》通过雕塑的形式,运用造型的特征来变现人物风趣幽默的情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表现了一位民间的说唱艺人,他一手抱鼓一手举槌,边敲边唱,唱到动人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作者抓住了最动人的瞬间,将一位乐观向上、诙谐幽默的鼓书艺人变现的十分传神。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外国美术作品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运用油画色彩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作者列宾(俄罗斯)。
3.列宾是俄罗斯是现实主义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执着于对社会现实与历史事件的描绘。
4. 《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5.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
3、浩气长存1、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有中轴线的对称、庄严肃穆、与环境融合。
2、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为纪念11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正门牌坊以花岗石镌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
中心建筑纪功坊由72块青石垒成,坊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理想。
3、武昌起义(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1952傅天仇1911年(农历辛亥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标志着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浮雕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所雕人物形体饱满,前呼后应,气势磅礴。
4、广州中山纪念堂建成于1931年,气势雄伟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大厅内没有一根柱子,是中国近代建筑跨度最大的会堂。
一、西方艺术中的理性与感情当我们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时,通常会谈论的是与它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环境、作者的日常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等。
任何一个优秀艺术家,他所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是有自己的道理可言的,并不是凭空捏造或者任意涂画的。
看似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幅绘画或一座雕塑作品,也都是作者经过了头脑运作所表达出来的“特定的个性”。
(一)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理性因素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分割法”,其数的和谐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几何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学术各界学派的发展中,理性概念除解决数学问题之外还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宗教、哲学、神学、艺术学等。
这种严谨的理性思维在艺术学领域的应用,首先出现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上。
《创世纪》这件绘画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于1508年5月创作的壁画,历时四年多,现珍藏于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礼拜堂。
《创世纪》绘画作品中的《创造亚当》是整幅天顶画中最让人为之震撼的一处,它并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的场景,而是画出了一个瞬间,这个瞬间是双方手指的花火即将触碰的瞬间:上帝从右边天空徐徐飞来,将手指靠近亚当,亚当的手指也相向地朝上帝指去,就像沙漠遇到泉水一样,瞬间将灵魂传递过去。
就是这个神奇的瞬间,将人类与上帝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产生的不仅是奇妙感,更多的是敬畏感,是人类与神灵之间的和谐感。
亚当的体格是非常健硕丰满的,符合当时人类理性认识的体格特征。
画面背景没有过多修饰,灵魂与肉体的对比、创世的记载全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
理性的对比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绘画态度是其绘画严谨性的必要因素,这也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权威性。
可以看出理性的力量在于其反驳“命题”的能力,而艺术的理性研究也是这个道理。
(二)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米开朗基罗从小就生活在意大利,年幼时其母亲的离世、父亲的暴躁脾气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伤害,使他对生活充满怀疑和惧怕。
小时候米开朗基罗还曾因偷偷绘画而遭到父亲的毒打等。
外国美术史案例分析与感悟-莫奈1840年11月14日,劳德·莫奈在法国首都巴黎克出生。
他的父亲科鲁多·阿多罗夫·莫奈是一名商人。
莫奈年轻时酷爱绘画。
他经常在各种各样的书上画自己的素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绘画技巧。
后来,莫奈结识了著名画家布丹,布丹深受布丹的影响。
莫奈喜欢寻找大自然中最简单的美,喜欢研究不同光线下的自然风景。
布丹认为“画山水画要用油画和素描”,而在作画的过程中,要注意追求第一印象,在不同的光线中寻找最纯粹的自然美。
这种绘画思想在莫奈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859年5月,莫奈来到巴黎,结识了巴比松画派的画家。
同年秋天,他决定去非洲服兵役。
非洲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阳光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但由于贫血,他不得不从兵营回家养病。
同年,在巴黎沙龙被击败的马奈的画作深深吸引了莫奈,并受到极大的启发。
1871年初,当莫奈的父亲去世,战争爆发时,莫奈离开英国来到荷兰。
在荷兰,莫奈与日本文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痴迷于日本浮世画的艺术风格,并将浮世画的艺术元素与自己的绘画风格相结合。
“日出印象”当时被学校嘲笑为“印象主义”。
后来,莫奈于1883年在小镇吉维尼定居下来。
莫奈在他位于吉维尼的家中建造了一个美丽的庭院,莫奈晚年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画作。
克劳德·莫奈不仅是法国著名的印象派画家,也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的绘画风格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艺术,他绘画的艺术力量来自于他对画面中的光、色、情的阐述。
作为印象派的主要人物,莫奈非常热衷于观察和描述光影所引起的色彩变化。
他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表达和描述自然界转瞬即逝的美。
我希望通过他的画向人们展示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光影变化和绚丽色彩的奇妙世界。
代表作有《日出印象》、《鲁昂大教堂》、《野罂粟田》、《睡莲》等。
可以说,莫奈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色彩感和灵活的笔触。
人们惊讶于他晚年画《睡莲》时的亮紫色,但此时他已经得了严重的眼病。
浅谈油画创作中情感的表达浅谈油画创作中情感的表达摘要: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艺术即感情。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油画是艺术家表达个⼈情感的⼀种⽅式。
每⼀件油画作品都是艺术家个⼈情感的集中体现,我们甚⾄可以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创作时的⾃我状态,这正是油画的魅⼒所在。
因此,情感作为油画创作的基础其意义是值得我们反复推敲与研究的。
关键词:情感表达艺术语⾔审美意义引⾔:艺术即情感的表达,情感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与来源,显得尤为重要。
油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表达内⼼的情感,作品在艺术家组织与安排的过程中反映出艺术家的内⼼情感与思想。
⼀件优秀的作品必然倾注了艺术家炽热的情感,意⼤利理论家阿尔贝蒂说过:“⼀幅叙事画,如果画在其中的⼈物明确的显⽰出他们的热情,会激发观者的感情。
”所以好的艺术品是艺术家情感的倾注与观者情感的⾼度共鸣。
⼀、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艺术即情感的表达,情感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
艺术作为⼀门语⾔,更多时候是⼀种交流的⽅式。
这种交流不仅是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交流。
油画作品作为⼀种交流的媒介,必然是⼀种感情的传达。
⽆论是艺术语⾔的形式、或是造型语⾔的形式都是基于情感的来源。
油画的创作源于艺术家对⽣活的理解与感悟,即艺术源于⽣活⽽⾼于⽣活,这也是艺术家有别于常⼈之处,艺术家更多的时候脱离了世间万物的物质表现,⽽过去感受世间万物的喜、怒、哀、乐。
以梵⾼的《向⽇葵》为例,⼏株⽇常的植物,梵⾼赋予了深刻的⾃我情感,使整个画⾯充满了⽣命⼒,每⼀位观者被这种⽣命的⼒量所打动,万物皆有灵,⽤⼼去感悟⽣命的⼒量、感悟万物的情绪,去认识去理解万物的存在和万物谈⼀场恋爱,甜蜜的苦涩的。
⼆、不同的艺术语⾔在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1、⾊彩在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般来说,凡从情感体验中⽣发出来的艺术,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传”的性质。
从⾊彩⽅⾯来说,在油画创作创作过程中,⾊彩是最具有情感特征的。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基本方法。
2.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典型案例分析。
3.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经典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外国美术作品的照片或投影仪。
2.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3. 准备黑板和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强烈情感表现的外国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人物情感表现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基本方法,如表情、姿态、色彩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讲解。
3. 分析: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外国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方式和技巧。
4. 讨论:引导学生就某一美术作品的人物情感表现进行讨论,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外国美术作品,观察并分析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方式和技巧。
2.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人物的情感状态,并简要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学生将自己的分析和描述写在纸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外国美术作品,深入研究作品中人物情感表现的方式和技巧。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作品人物情感表现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见解。
3. 短文需在下一节课前提交,并进行分享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