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摘要: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所以语音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好坏。
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的偏误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对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有一些帮助与启发,以减少俄罗斯汉语学习者语音方面的偏误。
关键词: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偏误原因;教学对策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65-02语音是语言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学习语言最基础的部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由于汉语与俄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俄罗斯学生很难准确掌握汉语的语音。
所以对汉语语音进行专门的研究,并使它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归纳偏误的主要类型,探讨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汉语语音偏误的分析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看拼音,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去看汉字。
这就说明汉语拼音在汉语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在我们就按汉语语音的要素对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的偏误进行分析。
(一)声母的偏误。
对俄罗斯学生来说,由于俄语的辅音和汉语的声母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大多数的汉语声母,他们都可以分的清楚。
但是少数声母的发音对他们来说也存在着问题。
1.送气与不送气的偏误。
汉语中有六对送气、不送气对立的声母:b[p]―p[p‘]、d[t]―t[t‘]、g[k]―k[k‘]、zh[t]―ch[th]、z[ts]―c[ts‘]、j[t]―q[th]。
而俄语中却没有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只有六对清、浊对立的辅音:п―б、ф―в、т―д、к―г、ш―ж、с―з。
因此,汉语的发音中,学生往往将送气音p[p‘]读作不送气音b[p],例如:我的爸爸、脾气;将不送气音用自己的母语来代替,发成浊音б、д、г,例如:害怕、它们、可能。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习得偏误。
本文将分析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常见的偏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出现的偏误是对成语的字面意思理解偏差。
因为汉语成语往往是由多个汉字组成的固定搭配,其中每个字的意思和拼音可能与整个成语的意思相去甚远。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留学生可能会认为它的意思是“失去的羊补上了牢”而不是“为了防止更大的损失而补救已经发生的损失”。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阅读成语的相关故事或者例子,了解成语的实际用法和意义。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会出现的偏误是无法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留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无法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误解成语的真正意义。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留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劳动和创造的精神,仅仅将其解读为“等待机遇到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与中国人交流和互动来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会出现的偏误是语用错误。
成语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中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含义,留学生可能会将成语应用在不适合的语境中,造成语言交流的困扰。
在正式的场合中使用粗俗或者幽默的成语,会给人留下不礼貌或者不成熟的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进行语言实践和书面练习,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成语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会出现的偏误是语言习得的困难。
汉语成语的词汇和结构与其他语言有很大的差异,留学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练习来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习,多参加语言交流和讨论,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习得偏误。
要解决这些偏误,留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例子来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进行语言实践和书面练习来掌握成语的语用方式和含义,以及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习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及教学方案作者:于海勇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9期摘要:俄语和汉语存在着诸多的差别,具体表现在语音、词汇、语用习惯更方便。
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存在着诸多的偏误,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声母和韵母都存在偏误),词汇方面,出现书写错误和笔画问题,甚至出现倾斜化书写,在语用习惯上,更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存在诸多的偏误。
究其原因,都在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及汉语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
所以,在语音层面,应加强对比研究,采用合适的教材和教法来学习汉语。
在声调教学上,应引入语境的概念,并采用合适的教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对策一、相关概念阐述(一)语音汉语是汉藏语系,使用语素文字,只表义不表音。
在汉语里,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素,音素能够组成音节。
在语言理论上来看不存在不好发出的音,虽然汉语语音分为浊音和清音,不过浊音是非常少的,仅含有四个:其中一个边音1,一个擦音r和两个鼻音n,m,除此之外全部是清音。
清音通常是两两产生的,它们的不同不在于清浊,而是在于送气和不送气。
(二)现代汉语语音体系与其特点汉语音具有三个组成成分,分别是声调、韵母和声母。
它们可以非常好的体现出汉语语音的特征,方便解释汉语语音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当前汉语里每种方言间语音构造的联系。
汉语语音的特征是音节构造简易并且富有非常强的规则性,音节的界限区分明顯。
在音节中,声调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能够依照上述的汉语语音做好的分析方式将音节分成声调、韵母和声母三个成分。
处在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做声母。
在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是韵母,能够仅有一个元音,也能够使元音和辅音的结合或者是元音的结合。
韵母能够更深层次的分成韵尾、韵腹以及韵头三个组成成分。
(三)俄语语音体系与其特点俄语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俄语的语音体系来自于斯拉夫语系,不过在前期的历史中变化很大,约在1400年基本成型。
中亚、俄罗斯留学生易混淆词偏误的分类与特点探究摘要:本文尝试对中亚、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出现的易混淆词偏误进行科学、系统地分类,对搜集整理得出的语例进行归纳与举例分析,根据教学实践得出这一类学生的易混淆词特点,以期对教学有所指导。
关键词:中亚;俄罗斯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易混淆词“词汇运用情况研究”与“偏误研究”的理论出发点不同,前者是基于汉语本体,后者基于中介语。
词汇运用情况包括正确与错误两方面,而“偏误”只是指不正确的情况,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
①赵金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2010)一书中,把写作中的词汇运用不当分为七种情况:生造词语、词典用词、近义词混用、搭配问题、词性误用、词语结构理解不当、句式语法问题。
孙德金的《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2006)把欧美留学生词汇运用方面的问题概括为:近义词误用、词性误用、搭配不当、词语风格色彩问题、生造词语。
在字词偏误分类中提到与一个熟悉的常见词相混淆。
从张博开创并倡导“易混淆词”开始,已有许多学者尝试从“易混淆词”的角度看待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产生的偏误。
朱晓军《中亚、俄罗斯学生学汉语词汇语法偏误研究》(2014)一书中沿袭了张博的分类,把易混淆词分为:主要的三种和次要的四种。
主要的三种是:理性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有相同语素的词;母语中一个词与汉语中的某个词不完全相同。
次要的四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字形相近的词;母语汉字词与对应的汉语词;方言词与对应的普通话词。
如果按偏误成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汉语词汇本身形音义相近造成的混淆;一种是母语一词多义对应的汉语词。
第二种情况描述为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或其所掌握的其它语言与汉语在语际之间词汇意义、语法结构不对等而造成偏误的现象。
对比上述分类,我们发现在主要的三种易混词中,母语中一个词与汉语中的某个词不完全相同是基于中介语理论提出来的;理性意义基本相同的词则等同于近义词(包括广义、狭义近义词);有相同语素的词属于形和义的干扰。
毕业论文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中文摘要汉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短小却含义深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语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
汉语成语浓缩了很多文化典故和生活中的哲理,可以丰富学习者关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因此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俄中的文化差异以及汉、俄两种语言结构的内在差异性给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以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的具体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讨论了形成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指出了消除偏误的具体教学策略。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的教学提供帮助。
全文共分6章:第一章,引言部分。
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并简要分析了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的现状。
第二章,关于汉俄成语的对比分析研究。
本章从中、俄两国的地理位置、文化、语言等角度对比分析了汉俄两种语言中成语的主要差异。
第三章,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
本章以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的情况为例分析俄罗斯留学生在汉语成语学习中的偏误类型以及形成这些偏误的具体原因。
第四章,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章以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为参考,重点讨论了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五章,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策略。
本章根据目前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中的偏误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学态度、教材编写及具体教学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六章,结论。
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偏误分析;教学策略AbstractIdio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 It is short, but it is meaningful. Idioms concentrated a lot of cultural allusions and philosophy in life, can enrich the learners knowledge about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learn the idioms of the country un which they are located.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he situation of learning Chinese idioms,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mistakes in the studying process for Russian students,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se mistakes, and points out the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mistakes. I hope this paper can help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dioms for Rus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In the first chapter we will give a introduction of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and the importance of idiom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flaws and the methods of this study.In the second chapter on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idiom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udy. In this chapter,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idiom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culture and language.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types of mistakes in Chinese idioms for Russian students will be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these mistakes also will be analyzed.In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dioms for Russian students.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hinese idioms teaching for Russian students.In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Russian students Chinese idioms .This chapter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textbook preparation and specific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Russian idioms.Chapter six, conclusion.Key words: Chinese idioms; problem analysis; questioning and strate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引言1.1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7)1.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研究现状 (8)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9)第二章关于汉俄成语的对比分析研究2.1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形态 (10)2.2不同人文环境中的成语类型 (12)2.3语言不同成语的构成方式不同 (14)第三章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及原因分析3.1成语误用 (16)3.2成语缺位 (23)3.3偏误的主要原因分析 (23)第四章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4.1成语教学定位不准确 (25)4.2大纲对成语掌握要求偏低 (26)4.3教材编写方面的不足 (28)4.4教学方面的不足 (30)第五章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策略5.1强调成语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31)5.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策略 (31)5.3教材编写方面 (36)总结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2)第一章引言1.1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汉俄语言中的成语及俄国留学生汉语成语的教学问题。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自中国开始向世界走近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其中不乏外籍留学生。
但是,由于汉语声调和其他许多语言存在显著差异,留学生在口语表达时难免会出现偏误。
本文旨在研究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偏误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常见的偏误1. 1-2-1的声调读作全都是平声平声是汉语四声中声调最为常见的一种,因此留学生在不熟悉的情况下会将1-2-1的声调读成全都是平声。
例如,“苹果”(píng guǒ)会被读成“平果”(píng guǒ)。
这种偏误可能是由于留学生母语中并不存在四声的概念。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1. 语音系统不同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不同,例如法语中的语音系统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母语为法语的留学生可能难以适应汉语的声调。
2. 没有接触广泛留学生在汉语环境下的接触范围较窄,可能没有接触到足够丰富的汉语发音,导致对于汉语声调的掌握不够充分。
3. 缺乏练习没有足够的口语练习也是留学生出现汉语声调偏误的原因之一。
语言学习中,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在发音上得到很好的改进。
三、改进建议1. 加强发音训练为了加强留学生的汉语发音能力,在课堂上可以专门进行汉语语音训练。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录音机和电子词典等,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声调。
2. 提供音频教材通过提供音频教材,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并加深对汉语声调的理解。
音频教材可以结合教材,将教学内容通过特定的语音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3. 创造语言环境留学生在汉语环境下所处的语言环境可能相对比较枯燥,创造一个充满语言环境的场所,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语音水平。
教师可以鼓励留学生参与课堂中的对话,或者组织一些活动,让留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实践和掌握汉语发音的能力。
总之,汉语声调的学习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持,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和运用好。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帮助留学生消除声调偏误,促进留学生汉语口语的提高。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及教学方案范文摘要:俄语和汉语存在着诸多的差别,具体表现在语音、词汇、语用习惯更方便。
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存在着诸多的偏误,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声母和韵母都存在偏误),词汇方面,出现书写错误和笔画问题,甚至出现倾斜化书写,在语用习惯上,更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存在诸多的偏误。
究其原因,都在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及汉语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
所以,在语音层面,应加强对比研究,采用合适的教材和教法来学习汉语。
在声调教学上,应引入语境的概念,并采用合适的教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对策一、相关概念阐述(一)语音汉语是汉藏语系,使用语素文字,只表义不表音。
在汉语里,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素,音素能够组成音节。
在语言理论上来看不存在不好发出的音,虽然汉语语音分为浊音和清音,不过浊音是非常少的,仅含有四个:其中一个边音1,一个擦音r和两个鼻音n,m,除此之外全部是清音。
清音通常是两两产生的,它们的不同不在于清浊,而是在于送气和不送气。
(二)现代汉语语音体系与其特点(三)俄语语音体系与其特点俄语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俄语的语音体系来自于斯拉夫语系,不过在前期的历史中变化很大,约在1400年基本成型。
俄语归属斯拉夫语族的东子拉夫语种。
主要运用的范畴是俄罗斯以及前苏联的其余成员国。
俄语的书写体系运用西里尔字母修订版,总计33个字母。
其中有21个辅音字母。
在俄语里,不存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差别,因此俄罗斯的学生发不好p、b等音。
并且,俄语的特点是没有声调,因此众多的俄罗斯人在汉语声调里也具有很多偏差。
二、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及其原因分析(一)声母偏误从课堂的教学中能够发现,在普通话里众多的声母学生们都可以读得精准,这是由于俄语的辅音体系和汉语拼音的声母具有相应的规则。
针对留学生来说,依然存在一些声母发音方面的问题需要纠正。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共存在六对送气音和不送气音:b[p]-p[p‘]、d[t]-t[t‘]、g[k]-k[k‘]、zh[tʂ]-ch[tʂ‘]、z[ʦ]-c[ʦ‘]、j[ʨ]-q[ʨ‘],我们能够针对留学生的发音偏差做一个考察。
《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偏误研究》xx年xx月xx日•研究背景和意义•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俄罗斯学生汉语偏误研究•偏误研究在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应用目•结论和建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国,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全球化趋势下,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03可以丰富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更多汉语学习者提供借鉴和启示研究意义01通过对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偏误进行研究,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02可以提高俄罗斯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交际能力,进而促进中俄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对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偏误的调查和分析,探究影响他们汉语学习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交际能力。
研究问题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如何?存在哪些偏误和问题?影响他们汉语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为他们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和问题VS02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概述俄罗斯学生选择学习汉语的原因俄罗斯学生选择学习汉语主要出于对中国的兴趣、扩展国际视野、个人职业发展等考虑。
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大部分俄罗斯学生从中学开始学习汉语,部分学生甚至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学习。
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语音难度由于俄语中没有声调,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面临较大挑战。
文化背景差异由于中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学生在理解与接受汉语言文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语言结构差异汉语与俄语的语言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如汉语为象形文字,俄语为字母文字,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适应。
中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关注中国,学习汉语。
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因素教材和网络资源的丰富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汉语教材和网络资源涌现,为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偏误研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汉语学习热潮。
俄罗斯作为与我国领土接壤的国家,和我国有着密切的文化、经济交流,研究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对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学习现状及偏误研究。
【关键词】俄罗斯汉语学习现状偏误一、引言国外汉语学习的兴起,意味着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据了解,汉语在俄罗斯广受喜爱,特别在青少年群体中,部分汉语喜爱者将其作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外语。
但是,由于汉语学习内容比较丰富,且与俄语发音、语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
二、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汉语学习是一门相对综合的学科,涉及语音、语法、语调及汉字书写等多方面内容【2】。
并且,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同义、一词多义类词语和文字,为汉语学习增加了相应难度。
汉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要想熟练的应用汉语就必须进行系统完善的学习。
笔者分别从学习兴趣、教学水平、应用能力三方面对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汉语学习兴趣浓厚汉语作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广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目前,由于俄罗斯与中国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激发了俄罗斯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此外,"孔子学院";的成立,也不断造成了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的热潮。
通过学习汉语加深对中国文化认识,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个人发展的重要筹码之一。
因此,近年来俄罗斯学生对汉语学习呈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
2.汉语教学水平较低随着世界经济的推动,国内对中国文化的弘扬意识不断提升,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随着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群不断增加,对汉语教学的师资要求越来越多,汉语教学水平却无法与之并驾齐驱,给对外汉语教学造成严峻挑战,俄罗斯整体汉语教学水平呈现相对薄弱的现状。
中级阶段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中俄两国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俄罗斯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
而汉字作为汉语重要的文字系统,是学习汉语的基本功之一。
然而,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偏误,这些偏误一方面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识字能力和汉字书写水平,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汉字的误解和误读。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偏误,找到其根源与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俄罗斯留学生的汉字学习效果和汉字书写水平。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实地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在文献资料调研法中,我们从相关书籍、教学资料、网络等渠道收集与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有关的资料;在实地观察法中,我们参加了多次俄罗斯留学生的汉字课堂观察,记录了他们在汉字书写时的一些偏误现象;在访谈法中,我们采访了多位俄罗斯留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汉字过程中遇到的偏误和解决方法。
三、研究结果通过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进行归纳和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偏误:1. 笔画顺序错误。
由于汉字笔画顺序的独特性,俄罗斯留学生往往忽视笔画的规范顺序,导致汉字书写出现问题。
2. 形体结构错误。
汉字的形体结构与俄语有很大不同,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容易混淆或忽略汉字的结构特点,导致汉字书写形态不准确。
3. 拼音声调错误。
汉语拼音声调是汉字读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容易忽视声调,甚至混淆声调,导致汉字的读音发音不准确。
4. 书写顺序错误。
在汉语书写中,每个字的书写顺序是有规定的,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没有重视此问题,导致书写顺序不规范。
以上偏误主要源于该群体对汉字书写规律不够熟悉、对汉语语音、语调等方面的理解不够深入。
四、研究结论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强化汉字基础训练。
加强汉字笔画、结构等基础训练,提高俄罗斯留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规范程度。
俄罗斯人学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首先,俄罗斯人在学习汉语时常常对声母和韵母的拼读产生困难。
俄
语的声母系统比汉语要简单得多,因此他们往往会将汉语中的一些相近的
声母混淆,例如“z”和“zh”或者“s”和“sh”。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反复练习和模仿,尽量准确地发出每个声母的音。
其次,俄罗斯人在发汉语的韵母时,过于注重音节的开合,导致韵母
发音不准确。
例如,他们往往将“ye”发成“e”或者将“o”发成“ou”。
要纠正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听力训练和模仿,学习正确的韵母发音,特别
是注意元音的长度和开合程度。
此外,俄罗斯人学习汉语时还常常出现声调错误的问题。
俄语是一个
重音语言,而汉语是一个声调语言,他们往往没有很好地掌握声调的变化
规律。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听多说,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提高对汉语
声调的敏感度。
最后,俄罗斯人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有一些发音习惯方面的错误。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汉语中的喉音音素发成浊辅音,或者将清辅音用力度较大。
要纠正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模仿,逐渐调整发音习惯,注
意发音的轻巧和自然度。
总之,俄罗斯人学习汉语时会面临一些语音偏误的挑战,但这些问题
都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模仿和正确的指导来纠正。
为了提高语音的准确性,俄罗斯学习者可以参加专业的发音培训班,或者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材、在线课程或语音纠正应用程序等。
一、引言许多留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表达经常被误解,严重打击了他们对汉语的兴趣。
本次研究尝试分析俄语母语者的汉语双音节音段偏误成因,发现其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语音系统的差别及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
近年来,针对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偏误而展开的研究很多,主要包括偏误类型、偏误原因及对策。
部分学者针对留学生的汉语音节音调偏误进行了分析,如冉启斌、于爽(2019)[1]研究得出跨母语背景下最容易发生偏误的前5种语音和特征是:舌尖后声母r,舌尖后声母zh、ch、sh,舌尖元音、复韵母,鼻音韵尾-n/-ng;最不容易发生偏误的语音只有1个,是声母m。
汤平(2014)[2]发现日本学生产出的轻声音节存在调型、调域、时长三方面的问题。
李方延(2011)[3]发现日本学习者学习元音u的问题表现为舌位靠前,圆唇度不够。
此外,更多学者集中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的原因和对策,如刘旭(2018)[4]提出泰国汉语名词习得的原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等。
陈玉(2018)[5]提出针对学生习得偏误的类型和原因,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汉语辅音的学习效果。
季薇(2017)[6]认为韩国学生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出现程度副词的偏误。
金香花(2016)[7]认为,造成朝鲜族学生汉语翻译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汉语的负迁移、中文的阅读能力不足。
孙红娟、步延新(2015)[8]等人发现:虚词“了”是韩国学习者中使用汉语时出现错误最多的一个。
梁建华、本间正雄(2015)[9]认为,日本留学生在学习方位词“里”时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遗漏、误加。
陈金香、奥特根其木格(2012)[10]认为,蒙古国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的原因既有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又有母语干扰等客观因素。
夏丽莉(2012)[11]指出蒙古国学生汉语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面效应以及基于已有的目标语知识做出的错误推断。
陈光辉(2011)[12]认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气词时出现偏误的原因是对英语或其他语言不熟悉。
俄罗斯学生目的语环境中习得汉语“了”的偏误及教学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现在,中俄两国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深,汉语已成为越来越多俄罗斯学生的第二外语。
然而,汉语和俄语在语言结构、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俄罗斯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
其中,汉语的“了”在俄罗斯学生目的语环境中的习得尤为严重。
俄罗斯学生常常会出现“了”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情况,导致表达不准确或含义模糊,影响汉语的交际效果。
因此,研究俄罗斯学生目的语环境中习得汉语“了”的偏误及教学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将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探讨俄罗斯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了”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出现的偏误类型和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俄罗斯学生常见的“了”使用偏误,从语言结构、语境等方面剖析其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将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具体来说,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帮助俄罗斯学生在目的语环境中提高汉语“了”的正确使用能力,尤其是在口语表达和交际中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实证调查和教学实践等方法,对俄罗斯学生汉语“了”的习得偏误进行研究。
论文的框架如下:第一章:选题背景与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三章:实证调查3.1 研究对象3.2 研究方法3.3 数据收集与分析第四章:偏误分析4.1 “了”的基本用法4.2 “了”使用偏误类型4.3 偏误类型原因分析第五章:教学对策5.1 教学理念5.2 教学内容设计5.3 教学实践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四、预期成果通过对俄罗斯学生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汉语“了”的偏误及教学对策的研究,预计能够获得以下成果:1、总结出俄罗斯学生汉语“了”使用的偏误类型及其原因,为后续教学对策的设计提供参考;2、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促进俄罗斯学生在汉语习得中提高“了”的正确使用能力,提高其汉语的交际效果;3、为俄罗斯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推动中俄两国语言教学交流和合作。
中亚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研究作者:任可鑫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12期摘要:语音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音学习效果能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语音面貌。
由于中亚留学生母语背景的复杂性,本文主要针对俄汉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过程中的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语音面貌;偏误分析;对比分析一、引言偏误分析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在语音偏误分析中传统的分析方式是以学习者的母语语音系统与目的语的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学习者的偏误类型。
随着语言习得理论与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偏误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也得到了更新和拓展。
來自中亚地区的留学生受自身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除了各自的官方语言外最为通用的语言为俄语,来华留学生使用的交际用语也为俄语。
本文将以则主要分析俄汉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差异。
相对其他母语背景的留学生,有俄语背景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有一定难度。
由于俄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语系,使得学习者在学习初期会遇到一些困难,在中高级阶段语音发音依旧会存在一些问题。
语音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学生语音面貌和口语流利度。
本文通过对比俄汉两种语言语音系统的差异,调查了留学生在语音学习阶段及汉语学习基础阶段的发音情况,对中亚地区的留学生语音偏误类型进行分析总结。
二、研究现状据周小兵,王功平的近三十年汉语作为二语的语音习得研究述评指出,现研究涉及语种相对不均衡,相关英语的论文比例较高,而涉及俄语的比例则仅占1.1%。
随着近几年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来华学习习汉语的俄罗斯及中亚留的留学生日益增多,据数据统计来华中亚留学生人数占据总人数的第四位。
这就为汉语语音偏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语音材料,相关研究也将日益丰富。
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开展相对较早的领域是关于汉俄语音对比研究的。
我国第一部关于俄汉语音对比的论述著作是梁达、金有景的《中俄语音比较》。
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研究综述作者:张娟杨新璐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7期摘要:语音作为语言的外壳,是语言三要素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近年来,有关俄罗斯和中亚留学生对外汉语语音习得的研究日益丰富,研究理论基础逐渐完善,研究方法日具科学性,研究内容趋于细致化,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忽略了中亚留学生母语背景的复杂性,在声调研究上陷于孤立的单字调或双字调的研究,基频归一化的方法欠缺科学性,语音教学效果亟待提高。
关键词: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声调偏误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273-03随着汉语热的兴起,来华留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
新疆更因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中亚和俄罗斯留学生来疆学习汉语。
然而,来疆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成果却差强人意,“洋腔洋调”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影响正常的语言交际。
语音作为语言的外壳,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赵元任强调:“学习外国语的内容分成发音、语法跟词汇三个主要的部分,学习的次序当然也是应该照这三样按步进行。
发音的部分最难,也最要紧,因为语言的本身、语言的质地就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其口语交际打下基础。
导致语音“化石化”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奠定良好的语音基础,当学习者一旦形成这种学习习惯,就会产生僵化,将难以纠正。
如何能找出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在语音习得方面切实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而提高其汉语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研究现状关于汉语习得语音方面的偏误研究不断丰富,但研究成果语种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根据周小兵和王功平对公开发表的475篇汉语二语语音习得论文的调查,发现研究语种主要集中在母语为英语、韩语和日语等国家的学习者中。
其中,对俄语母语背景的语音研究论文仅有5篇,占总数的1.1%左右。
近年来,有关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相关的研究逐年递增。
(一)研究理论基础逐渐完善随着相关研究的日益丰富,针对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研究也从零散的基于个人经验的探讨,过渡到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支撑的实证性研究。
20世纪5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探索就已开始,最有名的理论就是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法。
到50年代末,由于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出现,尤其是其对语言心理的研究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冲击,使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对比分析理论受到人们的怀疑。
60、70年代,不少学者发现第一语言的干扰并非学习者错误产生的惟一原因,于是便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两种语言的对比转到直接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本身。
60年代末70年代初,Senlinker在《语言迁移》中首次提出“中介语”理论。
Senlinker在研究“中介语”中所采取的方法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的语言进行描述。
这一方法与Corder提出的“偏误分析法”大同小异。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并将此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突破口”。
80年代中期以来,经鲁健骥引用“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偏误后,促成了国内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在相关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研究中,对比分析、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被广泛应用。
贺桃、贺瑜、李美杰、贾雯这4篇文章围绕俄罗斯或中亚留学生汉语声、韵母及声调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其中贺瑜通过对比汉语语音和东干语语音,发现东干语声母与汉语普通话声母主要区别在于个数;两者的韵母区别主要表现在a、o、e这3个元音的开口度上;而在声调方面,其区别总体表现为:调值度不够、调值变化趋势不同,东干阴平像汉语去声,东干语去声像汉语上声,东干语阴平像汉语轻声,东干语阳平类似汉语阳平。
并结合偏误分析理论,针对东干族留学生在汉语语音习得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另外,李海波、程潇、王璇、郑琪、邵尉和娜斯佳等硕士论文着重于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研究,运用对比分析、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理论,探讨俄罗斯和中亚留学生在汉语声调习得存在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研究方法日具科学性赵元任认为,与汉语语音结构中声、韵两者进行比较,声调主要承担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任务。
林焘也曾指出:“外国人说中文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并不在声母和韵母,而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
”现阶段描写声调偏误的方法有传统语音学中的录音测试法、听辨测试法和实验语音学中的实验测试法。
其中,听辨测试和录音测试被学者广泛使用,其中贺桃、李美杰和贾雯均借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对留学生发音进行听辨,记录了其在声母、韵母、声调和语流音变等方面的具体偏误及变化。
随着实验语音学的逐渐兴起,为确保声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更多的学者开始运用实验测试法来研究声调偏误,将研究结果量化(统计数据)和可视化(绘制曲线或语图)。
其中,王璇、邵尉和娜斯佳在各自的研究中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声学分析方法,通过Mini-speech Lab对语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王璇在其研究中,通过所得数据分别计算出俄罗斯留学生和中国发音人16种声调组合音长、音高的声学参数的平均值,绘制出双音节词声调T值图,并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了双音节词的声调变化规律。
邵尉通过Mini-Speech Lab软件提取基频,最后将基频值转化为T值,对其调型、调值、调长和调域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和北京话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其偏误表现。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学生的偏误表现,许多学者将传统语音测试法与实验测试法相结合,如李海波,程潇和郑琪等。
其中,程潇首先采用听辨测试法对比分析中高级俄罗斯留学生在56个常用字单念和语流中出现的偏误情况,然后借助语音分析软件,从调型、调域及调长3个方面入手,验证留学生的偏误表现。
(三)研究内容趋于细致化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逐渐从声、韵母及声调笼统的对比分析,慢慢过渡到针对声调,甚至是某一种声调的细致研究。
如较早的研究,罗音、贺桃等文章着重于俄罗斯学牛的汉语声韵母习得的偏误分析,声调偏误研究是粗线条的。
徐瑾和高春燕的两篇文章虽然是专门针对俄罗斯学生声调偏误,但其研究都属于初探,只是对汉语单字调的偏误情况做了浅谈,而关于双字调、单字调在语流中的读音情况均无涉及。
而李海波、程潇和邵尉的文章虽然只涉及到俄罗斯或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研究,但均对单字调偏误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其中邵尉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的分析了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单字调偏误中的调型、调值和调时长,并将其与北京话单字音声调进行对比。
王璇分析了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的音长特点、16种声调组合的音高特点,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平均值绘制出俄罗斯留学生和中国发音人16种声调组合的音高曲线图,进行对比。
娜斯佳集中关注俄罗斯留学生上声变调的偏误,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提取出俄罗斯留学生和中国汉语老师的两字组、三字组及四字组的上声组合音高基频值和音高的五度值,并绘制出了上述上声字组的声调格局图,然后对比分析所得数据。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局限近年来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研究不断深入,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忽略了中亚留学生母语背景的复杂性中亚各国有其各自的母语,分属于不同的语族,其中4种语言隶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也有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
中亚国家几乎每个人都通晓3种、4种语言,语言背景相当复杂,这对他们学习汉语声调产生了诸多干扰因素。
李海波、贺瑜和邵尉3篇文章分别研究了东干族留学生、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和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语音偏误。
其中李海波在其研究中得出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声调感知的难易顺序为:阳平>阴平>上声>去声,而在姚勇和刘莎莎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声调的感知实验中,中亚留学生对声调的感知难易顺序为:上声>阳平>去声>阴平。
虽然俄语为各国通用语言,但在汉语习得时,学习者可能还受到不同的母语因素的干扰,导致其偏误表现的差异。
比如,贾雯研究中涉及的17名留学生,其中哈萨克斯坦留学生13名,乌兹别克斯坦2人,另外还包括了两名分别来自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有俄语背景的留学生2名,而在分析偏误表现和形成原因时,并没有谈及不同母语背景留学生在汉语语音习得上偏误的差异。
(二)在声调研究上陷于孤立的单字调或双字调的研究关于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的汉语语音研究仅仅局限于孤立的单字调或双字调研究,少数研究关注了单字或双字在进入语流后的偏误研究,未有研究涉到自然的语言交际层面。
在少数涉及语流层面的研究中,研究设计缺乏科学性。
其中,贾雯在研究材料上虽涉及单音节字词、多音节字词、朗读作品以及命题说话等4个方面,围绕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4个层面,然而研究方法欠缺客观性和科学性,对研究对象语音偏误的描写过于粗浅。
仅程潇在研究中高级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时,从听辨实验和声学试验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56个常用字单念时和在语流中的声调习得状况。
(三)基频归一化的方法欠缺科学性朱晓农指出:“归一化的目的是滤掉个人特性,消减录音时的发音风格差异,以获得具有语言学意义的信息。
归一化能够在人际差异中找到常量,在语际变异中找到共性,从而使得人际和语际比较的研究成为可能。
”归一化的方法很多,如半音度法、D值法、T值法、LZ法、LPOR法等。
朱晓农在对比不同的归一化方法后,得出LZ归一化是误差最小,最适合人际与语际比较的方法。
以往对外汉语声调研究的论文一般都采用D值或T值归一化,而这两种方法恰恰会扭曲声调的性质,在国外早己被淘汰。
因此,只有采用最精确的LZ归一化的方法才能更加科学地描写出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偏误表现。
在涉及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声调习得偏误的研究中,仅有李海波、王璇和邵尉对实验数据基频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其中王璇和邵尉仍然采用的是T值归一化。
除去以上几方面的不足,鲜有研究涉及到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在语音偏误上的差异表现。
另外,在现有的研究中,只有个别研究粗浅的讨论了“轻声”和“一、不”变调方面的偏误表现。
随着汉语语音习得偏误研究的不断深入,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上不断的深入。
本文在相关二语习得理论的支撑下,详细的分析了俄罗斯及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形成的原因,同时也紧扣汉语教学,针对留学生的偏误现象,提出了丰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
然而,至今未能找到涉及这些教学策略应用于汉语教学的验证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