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中医-方剂学-3和解剂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62
03方剂学和解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桂枝去皮,三两(9g)干姜二两(6g)栝楼根四两(12g)黄芩三两(9g)牡蛎熬,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功用】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主治】伤寒,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四两(12g)龙骨牡蛎熬生姜切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各4.5g)半夏洗,二合半(9g)黄芩一两(3g)铅丹一两半(1g)大黄二两(6g)大枣擘,六枚(2枚)【功用】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主治】伤寒少阳兼痰热扰心证。
症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柴胡枳桔汤柴胡枳桔陈皮茶,黄芩生姜与半夏;邪郁腠理胸满痛,辛开苦泄此方佳。
【鉴别】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能和解少阳,主治往来寒热者,皆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
但小柴胡汤乃伤寒邪入少阳之主方,为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剂,主治少阳证邪在半表半里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兼内有寒饮,故佐以桂枝、干姜温阳化饮,口渴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胸胁满微结加牡蛎软坚散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兼有痰热,且见谵语,故佐以大黄泻热,小便不利加茯苓利水而化痰,心烦惊恐加铅丹、龙骨、牡蛎镇心安神。
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卫第9版《方剂学》第3章,主要讲述和解剂的理论和应用。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本章内容具体包括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三个部分。
其中,和解少阳剂的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的代表方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掌握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难点:和解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临床案例介绍和解剂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和解剂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重点讲解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示范和解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和解剂的分类、代表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题目。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和解剂知识。
六、板书设计和解剂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代表方: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作用机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七、作业设计1. 简述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列举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并说明其应用。
3. 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案:1. 和解剂的定义: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第三章和解剂一、定义:凡是通过和解调和方法,以解除病邪的方剂,称为和解剂。
和解:和里解表也,针对邪在半表半里,《谦斋医学讲稿》:“和解是和其里与解其表,和里不使邪再内犯,解其表仍使邪从外出,含有安内攘外的含义,目的还在祛邪”。
调和:是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平和之意,《广温热论》戴北山(清1722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前两句谓配伍,后二句讲作用。
二、立法依据它不同于汗,吐下的专事攻邪,又不同于补法的专事扶正。
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其立法依据正如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所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
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即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剂则可矣。
”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
故程钟龄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唯有和之一法焉。
三、功用与适应范围。
功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
适用范围:常用于治疗少阳病,肝脾不和、肠胃不和,表里同病。
和解剂主要对少阳胆经发病而设,因为少阳伴于半表半里,即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合,然胆腑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发病又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而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三焦是水道之决渎,若变湿遏热郁,则三焦气机不畅,故调畅三焦气机(如蒿芩清胆汤)亦属和解少阳的范畴。
且肝胆发病往往又可影响脾胃,导致肝脾不和。
若中气虚弱,寒热央杂,又可导致肠胃升降失常。
表里同病又需表里双解。
四、故分三类:和解少阳——寒热往夹,邪在少阳,调和肝脾——肝郁脾虚调和肠胃——肠胃不和五、注意事项:1、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禁用。
2、如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气虚血虚证见恶寒发热者,皆非和解剂所宜。
3、七情内伤,肝脾不和,治宜配合思想开导的方法。
一、和解少阳少阳病是《伤寒论》六经病证之一,从其部位来说,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开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