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5 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41.80 KB
- 文档页数:9
第15课《搭船的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翠绿”等词语写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翠绿”等词语写句子。
3. 讨论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4.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新词: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把握课文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6. 想象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2. 生字、新词:翠绿、搭船、飞翔、捕食、共处3. 课文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用“翠绿”等词语写句子。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写一篇观察日记。
15《搭船的鸟》(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搭船的鸟》一文,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2. 生字词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地朗读和书写。
3. 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展示课文插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鸟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故事情节。
4. 学习生字词:教师教授本课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书写。
5. 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2. 课文主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 生字词: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词,用词语造句;预习下一课。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写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案:15搭船的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将阅读《15搭船的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生词学习:学生将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3. 写作活动:学生将进行写作活动,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并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活动的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课文阅读材料。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阅读:学生将阅读《15搭船的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生词学习:教师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4. 写作活动:学生将进行写作活动,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小组讨论:学生将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总结与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板书设计:1. 课题:《15搭船的鸟》2.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并正确运用,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活动的表达能力。
4.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写作活动、小组讨论、总结与展示。
作业设计:1. 学生将完成一篇关于《15搭船的鸟》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200字。
2. 学生将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与课文相关的画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15搭船的鸟》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习生词并正确运用。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5搭船的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鹦、鹉、翠、嘴、捕、盯、秆、翱、翔、母亲”等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理解文中描写,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内容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4. 写作技巧讲解: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 难点:理解文章主题,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鸟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4. 内容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5. 写作技巧讲解: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表达。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15搭船的鸟》2. 重点内容:课文摘要、生字词、文章主题、写作技巧。
3. 布局:清晰、简洁、有条理。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家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生字词练习:书写生字词,加深记忆。
15《搭船的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力,以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课文内容:学习《搭船的鸟》一文,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 生字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 观察与描述: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和生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搭船的鸟》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3.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4. 生字词学习:通过卡片和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5. 课文解析:逐段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和主题。
6. 观察与描述: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外的自然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7.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观察和描述的体验,教师总结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关键词:自然、和谐、观察、描述- 主要观点:自然的美丽和和谐,观察和描述的重要性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2.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然观察的短文。
3. 创意绘画:绘制一幅描绘自然景象的图画。
课后反思-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观察和描述方面的进步。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5.搭船的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翠鸟美丽的外貌和敏捷的捕鱼动作,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把观察所得写具体、生动。
思维能力: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审美创造: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
看到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
关注结构:课文中,作者先看到的是静止在船头的翠鸟,感受到翠鸟美丽的外形,接着按照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具体部位:羽毛、嘴来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
关注描写: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用了“冲、飞、衔、站、吞”五个词语,把翠鸟一瞬间的捕鱼动作,切分成若干个连续的画面,分步写清楚、写连贯。
【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重点)2.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题意。
(重点)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重点)4.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入:出示翠鸟图片(出示课件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搭船的鸟》这篇课文,去认识一下它吧!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认读“鹦、鹉、捕”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的发音,会写“搭、翠”等13个字,会写“搭船、翠鸟”等词语。
2. 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能说出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3. 能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体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词语学习:鹦鹉、捕鱼、啦、搭船、翠鸟等。
2. 课文理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读写训练:朗读课文,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4. 情感体验: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
2. 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能说出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3. 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鸟类?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二、词语学习1. 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学生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三、课文理解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四、读写训练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生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五、情感体验1. 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动物,说一说喜爱它的原因。
2.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六、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第【1】篇〗15.搭船的鸟教案教材分析:《搭船的鸟》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
看到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
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积累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难。
但对于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文本中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人文理念还未能准确理解,需要教师的指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词语。
2.通过体会描写翠鸟外形和捕鱼过程的词句,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通过自己观察事物的体会,进一步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描写翠鸟外形和捕鱼过程的词句,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罗丹名言,引出本单元的主题“留心观察”。
2.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检查预习:出示词语。
3.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二、四自然段,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
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作者对翠鸟的细致观察体现在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2.研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一个词说说作者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翠鸟?(美丽)(2)作者如何细致观察来写出翠鸟的美丽呢?(引导学生关注翠鸟不同身体部位的颜色、与鹦鹉的比较)(3)朗读感受翠鸟的美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5《搭船的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鹦、鹉、捕”等9个生字,会写“搭、翠”等13个生字,理解“搭船、船头、船舱”等词语的意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
2. 课文主题:通过讲述作者在船上遇到一只搭船的鸟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3. 课文结构:本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描述作者在船上观察到的鸟儿;第二段讲述作者与鸟儿的互动;第三段描述鸟儿离开船的情景;第四段表达作者对鸟儿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鸟儿搭船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4.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
5.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6.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2. 生字词:鹦鹉、捕、翠、船头、船舱等3. 课文结构:观察鸟儿、与鸟儿互动、鸟儿离开、喜爱鸟儿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教案:15 搭船的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并能复述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描绘的搭船的鸟的形象,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词语学习与应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生词,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能够运用到日常表达中。
3. 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深入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课文PPT、词语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搭船的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词,思考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共同完成词语学习和情感体验的任务。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 课题:15 搭船的鸟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3. 教学内容:课文阅读与理解、词语学习与应用、情感体验与表达。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深入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教学难点】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具准备】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
mǔ qīn wài zǔ fù我和()坐着小船,到乡下()家里去。
天下着大雨,shā lā xiǎng雨点打在船蓬上,()地()。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二、连一连,读一读。
搭橹披着小鱼摇船衔着裙子捕嘴背着书包张鱼提着蓑衣三、读一读,再填写。
1.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的小鸟站在船头。
()美丽啊!它的羽毛是(2.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吃呢。
参考答案一、母亲外祖父沙啦响二、搭船摇橹捕鱼张嘴披着蓑衣衔着小鱼背着书包提着裙子三、1.彩色多么翠绿蓝色漂亮红色2.翠鸟捕鱼【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一读,写一写。
搭船船舱船夫悄悄做题冲浪鹦鹉捕鱼难忘打架披着彩色二、多音字组词。
还 huán() hái()难 nàn() nán()漂 piāo() piào()冲chōng() chòng()三、对号入座。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5 搭船的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鹦、鹉”等6个生字,会写“搭、翠”等13个字,会写“搭船、翠绿”等词语。
能说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不很”“它”“啊”的读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事物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题:搭船的鸟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准确,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指导。
4. 品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准确。
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用词的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2. 教学重点:生字词、课文内容、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准确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结合生活实际,观察一种动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其特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反思)15 搭船的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生字词的含义。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生字词的含义。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第二课时1. 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生字词的含义。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观察对象(如小鸟、树叶等)。
4.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自然景物,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引入课题《搭船的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朗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中生字词的含义。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理解课文内容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观察一种自然景物,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观察与描述1. 学生分组观察自然景物,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8篇)一、课件激趣,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图说图:师:孩子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一只小船。
生:我还看到了船头上站着一只鸟。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描述这只鸟吗?生:这只鸟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腹部是黄色的,翅膀上是蓝色的。
师:你观看得特别认真,你喜爱这只鸟吗?生:喜爱。
师:那么这是一只什么鸟呢?孩子们,你们谁能精确地告知教师?生:这是一只翠鸟,我是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的。
师:不错!你们对翠鸟了解多少呢?生:我只知道翠鸟喜爱捕鱼,别的我就不太清晰了。
师:教师这里有一些关于翠鸟的小学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师简洁讲解,同时引出课题:这只站在船头的翠鸟这是要干什么呢?孩子们,让我们走进今日的课文(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3、指导学生齐读课题,留意“搭”读第一声,是指“乘坐”的意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教材插图,让学生通过聚焦画面对翠鸟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又特别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自主朗读,疏通词句篇二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倾听朗读并想一想自己从听读中对课文有了哪些简洁的认知(知道了翠鸟的样子很漂亮、了解了翠鸟会捕鱼……),教师确定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教师提示他们留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学、教师,同时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状况:(1)认读生字小嬉戏:教师将写有课文生字的卡片放在预备好的“生字包”中,接着指名学生从中抽取生字卡片,然后精确读诞生字的读音,教师适时将读错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次进展易错读音生字集中强化朗读指导。
(2)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后生字,想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教师引导他们留意利用已有生字认知阅历进展共性化识记(“鹦、鹉”两个字组合起来是鸟的名字,所以都有“鸟”,而左边的局部都是它们的读音……),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近字比拟、熟字加偏旁识记法等记住生字的字形。
15 《搭船的鸟》(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搭船的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4.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2. 学具:铅笔,橡皮,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预测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3.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课件,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书写。
5. 分析修辞手法: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6. 讨论主题思想: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7.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2. 课文内容简述3. 生字词4. 修辞手法5.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
2. 书写生字词,并进行默写。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4. 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2. 学生反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对主题思想的把握程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鹦、鹉”等10个生字,会写“搭、翠”等13个字,会写“搭船、捕鱼”等词语。
能说出文中能表现出作者对鸟儿喜爱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图片,以及生活经验,了解“船帆、船舱、船艄、船桅”等与船有关的名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搭船的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讲述了一个孩子在船上遇到一只鹦鹉,通过与鹦鹉的互动,了解到了鹦鹉的聪明才智,从而引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能表现出作者对鸟儿喜爱的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鹦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鸟类,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理解课文内容。
4.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2. 结构:总分总3. 内容:生字词、课文主要内容、作者情感等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鹦鹉。
3. 想一想,如果你在船上遇到了一只鹦鹉,你会和它说什么?写一段对话。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鸟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朗读等环节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对课文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
作业设计方面,注重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的观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得出:外形美丽,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教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搭船的鸟翠鸟美丽嘴——红色羽毛——翠绿本领高翅膀——蓝色《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简析《搭船的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教学难点】
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课时】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mǔ qīn wài zǔ fù
我和()坐着小船,到乡下()家里去。
天下着大雨,
shā lā xiǎng
雨点打在船蓬上,()地()。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二、连一连,读一读。
搭橹披着小鱼
摇船衔着裙子
捕嘴背着书包
张鱼提着蓑衣
三、读一读,再填写。
1.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的小鸟站在船头。
()美丽啊!它的羽毛是(2.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吃呢。
参考答案
一、母亲外祖父沙啦响
二、搭船摇橹捕鱼张嘴披着蓑衣衔着小鱼背着书包提着裙子
三、1.彩色多么翠绿蓝色漂亮红色
2.翠鸟捕鱼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写一写。
搭船船舱船夫悄悄做题冲浪
鹦鹉捕鱼难忘打架披着彩色
二、多音字组词。
还 huán() hái()
难 nàn() nán()
漂 piāo() piào()
冲chōng() chòng()
三、对号入座。
采彩
1.()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
2.“六一”儿童节到了,校园里插上了()旗。
一只一张
3.我看见()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4.翠鸟有()红色的长嘴。
参考答案
一、搭船船舱船夫悄悄做题冲浪
鹦鹉捕鱼难忘打架披着彩色
二、归还还有灾难困难漂浮漂亮冲进冲着
三、1.采 2.彩 3.一只 4.一张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羽毛:翠绿
外形:美丽翅膀:带点蓝色
长嘴:红色
冲飞衔站吞
动作:敏捷
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配合外形和动作,感悟朗读。
学习描写翠鸟外形的片段,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的词语,体会翠鸟的美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不足之处: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一个“搭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
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灵性的鸟儿。
“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
小鸟这位“不速之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
”“一下子”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作者介绍】
郭风,福建莆田人。
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
文学创作一级。
全国劳模。
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着有童话诗集《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翠鸟:俗名鱼狗、打鱼郎。
体型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
上体金属浅蓝绿色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
【其他资料】
童话
郭风
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想到:
“我长大了,
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
那时侯,我会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谈话!”
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到: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马上问道:
“可是,你会比我好妈?”
“我长大了,会有一顶
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
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的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课后作业
一、加拼音。
父亲
..()响.声()翠.鸟()悄悄.()
二、辨字组词。
捕()吞()搭()沙()
铺()蚕()塔()吵()
三、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一个“搭”字使鸟的。
四、重点段落品析。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
1.用横线在选段中标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2.“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
“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
一、fù qīn xiǎng cuì qiāo
二、捕鱼吞下搭船沙土
铺床蚕丝高塔吵闹
三、乘、坐灵性外形特点捕鱼的动作爱
四、1.冲飞衔吞
2.飞行速度之快动态
五、例文:我奶奶家养了一只小白兔,特别逗人喜爱。
小白兔浑身雪白雪白的,像一个小雪球,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
嵌着两颗红宝石,耳朵很长,毛茸茸的,像两只剥了皮的香蕉,嘴是三瓣的,红
红的,像涂了口红一样,吃东西和呼吸时,嘴巴向三面咧开,露出粉红色的牙床。
小白兔走路蹦蹦跳跳的,它前腿短,后腿长,跳跃的时候,后腿用力一蹬,
身子向前一窜,一下子就蹦出老远。
高兴的时候,它还会用四条腿同时蹬地,头一摆,耳朵一甩,来巴像一个小绒球,贴在屁股上,跳动时随着身体一动一动的,可爱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