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燃剂对木垛火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8.47 KB
- 文档页数:8
木质材料的性质和阻燃剂对木质材料的阻燃机理探究【摘要】火灾是人类社会安全的重大危害之一,特别是室内火灾,直接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木质装饰板材作为室内装修中的常用材料,是导致室内火灾发展和蔓延的客观条件之一。
【关键词】建材检测;木质材料;阻燃剂;热解特性;表面温度引言木质材料属于由纤维素为基质物所构成的材料,是工矿企业、民宅和各种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也是交通运输部门及包装工业中广泛采用的材料。
木质材料都是易燃的,大体上是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碳和氢都是高度易燃元素。
有研究表明:木质结构房屋在着火后5分钟时温度可达到500℃,在10分钟后温度猛增到700℃。
当火进入到猛烈燃烧阶段中,这类火灾是难于扑救的。
1木质材料的分类1.1实木实木是有由多种复杂有机物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中绝大部分是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实木除了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之外,还含有水分和各种浸提物,包括石英砂、生物碱及有机弱酸等(单宁、醋酸、多元酚类化合物等弱酸)。
常用的软木主要有红松、白松、樟子松、椴木、杨木等;常用的硬木主要有核桃木、黄菠萝、樟木、揪木、楠木、水曲柳、槐木、袖木、紫檀、橡木等。
1.2改性木材改性木材是以实木为基材,利用实木的孔隙性对实木进行涂刷、浸渍(或压力浸注)药物的方法或进行加热加压的方法而制成的具有某一物理特性的材料。
木质复合材料则由木质材料和塑料等其他材料复合而成。
人造板是利用实木或其加工剩余物经过机械加工分离,再添加胶粘剂,高温压制而成。
它是目前木质材料中发展最快、使用最多和应用最广的一类产品,是现代木质人造材料的主体。
人造板工业能高效利用实木或其他植物纤维资源、缓解实木供需矛盾,是世界林产工业的支柱产业。
近二十年,随着世界人造板工业的发展,我国人造板工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据专家预测:我国人造板市场消耗量到2015年将达3300-4500万方,在2001年人造板产量的基础上增长约85%。
木材功能化阻燃剂研究进展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的可再生材料,在建筑、家具、包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木材易燃的特性限制了其在一些特定场合的使用。
为了提高木材的阻燃性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木材功能化阻燃剂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木材燃烧的原理要理解木材阻燃剂的作用,首先需要了解木材燃烧的过程。
木材燃烧主要包括热分解、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三个阶段。
在热分解阶段,木材受热后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焦油和木炭。
这些可燃性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在达到一定温度和浓度时会引发有焰燃烧。
而木炭在高温下则会进行无焰燃烧。
二、传统木材阻燃剂传统的木材阻燃剂主要包括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两大类。
无机阻燃剂如硼酸、硼砂、磷酸铵等,它们通过在高温下形成玻璃状物质覆盖在木材表面,阻止氧气和可燃性气体的交换,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此外,这些无机阻燃剂还能促进木材脱水炭化,提高木材的成炭率,减少可燃性气体的产生。
有机阻燃剂如卤系阻燃剂和磷氮系阻燃剂等。
卤系阻燃剂在燃烧时会产生卤化氢气体,能够捕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从而中断燃烧链反应。
但卤系阻燃剂在燃烧时会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磷氮系阻燃剂则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通过在燃烧时形成膨胀炭层来隔热隔氧,达到阻燃的目的。
然而,传统的木材阻燃剂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无机阻燃剂往往需要较大的添加量才能达到理想的阻燃效果,这会对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有机阻燃剂虽然阻燃效果较好,但可能存在耐久性差、易迁移等问题。
三、新型木材功能化阻燃剂为了克服传统阻燃剂的不足,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木材功能化阻燃剂。
1、纳米阻燃剂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木材阻燃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例如,纳米氢氧化铝、纳米二氧化硅等可以均匀分散在木材中,提高木材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纳米阻燃剂还能够增强木材与阻燃剂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提高阻燃剂的耐久性。
火灾事故中的建筑材料燃烧特性分析近年来,火灾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而在火灾事故中,建筑材料燃烧特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文将对建筑材料在火灾中的燃烧特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了解不同材料的燃烧特点,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火灾防控工作的效果。
1. 木材类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木材是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燃烧特性对火灾的蔓延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木材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燃烧前期、燃烧中期和燃烧后期三个阶段。
燃烧前期:木材在受热后,开始失去水分并表现出黑烟的现象。
此时,火势较小且难以自燃。
燃烧中期:木材的燃烧进入高温阶段,火焰蔓延迅速,产生大量的热和光。
同时,由于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有机物质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威胁。
燃烧后期:木材燃尽,火势逐渐减弱,但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木材仍然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同时,灰烬中的烟雾颗粒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金属材料的燃烧特性与木材相比,金属材料在火灾中的燃烧特性具有明显的不同。
金属材料的燃烧特点主要表现为烧蚀和短时间内的高温释放。
烧蚀:金属材料在火灾中常常会出现烧蚀现象,即表面被火焰腐蚀,形成金属粉末。
这种烧蚀现象对金属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高温释放:金属材料在遭受火灾时,由于其导热性能好,很快引发了材料表面的燃烧,并迅速释放出大量热量。
这种高温释放无疑会加剧火灾的蔓延速度。
3. 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与防火技术的关系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直接关系到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速度,因此加强防火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深入了解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火材料。
一些无烟、低烟或难燃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缓火势蔓延,并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时间。
其次,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合理使用防火材料,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防火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在火灾中的蔓延速度,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害。
高炉煤粉添加助燃剂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炉是钢铁冶炼过程中重要的设备,其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高炉除了需要使用高品质的铁矿石和焦炭外,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煤粉来作为还原剂和助燃剂。
然而,由于煤粉质量的不稳定性和燃烧特性的差异,导致高炉操作难度大,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添加助燃剂来提高煤粉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高炉煤粉添加助燃剂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助燃剂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助燃剂添加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包括燃烧速率、热值、灰化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2. 助燃剂添加量的优化:通过对不同助燃剂添加量的实验研究,确定最优添加量,提高煤粉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3. 助燃剂种类的选择: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助燃剂种类的添加效果,选择最适合的助燃剂种类,提高煤粉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4. 助燃剂与其他添加剂的联合应用:通过研究助燃剂和其他添加剂的联合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煤粉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三、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对提高高炉燃烧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
同时,研究结果还可为高炉生产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主要方法包括:1. 实验装置的搭建:搭建高炉模拟实验装置,模拟实际生产环境,进行不同助燃剂添加下的煤粉燃烧实验。
2.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对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统计,分析不同助燃剂添加下的煤粉燃烧特性。
3. 理论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究助燃剂添加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以及其机理。
五、进度安排本课题预计为期一年,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季度:文献综述,实验设计。
第二季度: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理论分析。
第三季度:分析实验结果,优化助燃剂添加量和种类。
第四季度:研究助燃剂与其他添加剂的联合应用效果,撰写论文。
贮木场原木楞堆火灾研究现状作者:王德仁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09期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对木材消费需求量不断提高,但是木材资源的减少已经是很严重的问题。
因此保护现有木材资源势在必行。
东北林区对维护生态平衡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贮木场是贮存、转运木材的重要场所,是木材从造材到销售的重要一环,在整个林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文章针对贮木场原木楞堆火灾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木材资源;重要性;经济发展贮木场作为贮存、转运木材的重要场所,是木材从造材到销售的重要一环,在整个森工生产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1]。
但是森工贮木场中存有的大量原木、枝条、板材以及木质加工剩余物因为堆积时间长极有可能发生阴燃,同时生产作业人员的流动性、机械设备的长时间使用以及冬季的取暖设施都有引发火灾的可能。
尤其对处于高纬度地区的东北贮木场来说,大风、干旱少雨的气象环境在春秋两季持续时间长,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贮木场内一旦着火,大量可燃物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灭火和扑救的难度,如果不能及时的抑制火灾蔓延,极有可能会形成森林大火造成重大经济和社会损失。
如1987年东北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87万hm2,烧毁贮木场4个,吞噬木材85.5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
1991年内蒙古博克图镇贮木场发生特大火灾,贮木场近2万立方米木材被大火火烧毁,并烧毁房屋288m2。
同年5月内蒙古甘河林业公司贮木场发生火灾,优质木材44662立方米被烧毁,同时被烧毁的还有贮木场各种机电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2000年,金江大沙坝贮木场发生火灾,火势凶猛,扑救时间长达12小时。
保护现有木材资源、避免因贮木场火灾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安全威胁,所以消灭贮木场楞堆火灾是极其重要的任务。
1 贮木场火灾的特点贮木场的原木楞堆及树皮、锯沫等可燃物具有易点燃、易燃烧的特点,相对于其他类型火灾,贮木场火灾主要有如下特点:(1)引发火灾的因素多,突发性、不确定性强。
42X I A O F A N G J I E消防设计火灾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常见灾害之一,具有破坏性强、施救困难、影响恶劣等特点.传统的灭火技术虽具有较好的灭火效果,但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其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细水雾作为灭火技术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利用水作为灭火剂不仅具有环境友好、廉价易取得、效果显著等优点,同时还克服了传统水喷淋存在耗水量大、不适用于烃类火灾和火场污染严重的弊端,成为近年来消防领域的研究热点[1-3]。
但由于水物理作用的局限性,使细水雾灭火性能存在瓶颈。
研究发现向水中添加水溶性的金属盐、有机物或复合物可以显著提升细水雾灭火效果,缩短灭火时间[4-5]。
曾作为高效灭火剂而广泛使用的哈龙,因对臭氧层具有严重的破由于哈龙灭火介质灭火性低且具有较强的温室效应,该类灭火器已经逐渐被淘汰,对于新型灭火介质的研究逐渐加大。
其中细水雾灭火技术因其无环境污染、成本较低等优点被视为哈龙灭火介质的主要替代物之一。
然而在有些火灾场景下细水雾的应用存在不足,如灭火效能低和较容易结冰等。
在细水雾中加入各种不同的添加剂不仅可以利用细水雾降低氧含量和冷却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添加剂本身的性质弥补纯细水雾的一些缺陷[6]。
1.实验装置细水雾灭火试验在辽宁省飞机火爆防控实验室进行,水泵压力范围0-20MPa,喷头流量10L/min,在火源上方布置7个热电偶,布置间距300mm,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其中2热电偶放置在木垛中心位置,用于测量火源区温度并通过温度采集仪记录。
实验前向储水箱加含添加剂的水溶液,为了保证添加剂均匀的溶解在水中,统一调配之后储存在储水箱。
采用木垛作为火源,将木条在油盘上摆放成木垛,并将木垛合理摆放在固定位置。
2.结果分析与讨论细水雾工作压力采用10MPa,当热电偶2温度到达750℃,开始启动水泵施加细水雾,并记录开泵时间、灭火时间,关闭温度采集系统并保存导出数据。
火灾的燃烧特性研究如何理解和利用火焰的燃烧特性火灾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通过对火灾的燃烧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火灾的理解,并探索如何利用火焰的燃烧特性来进行火灾防治和救援工作,从而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分析火灾的燃烧特性的相关研究,并探讨如何理解和利用火焰的燃烧特性。
一、火灾的燃烧特性研究现状火灾的燃烧特性是指火焰在燃烧过程中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
研究火灾的燃烧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焰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规律,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火灾。
1. 火灾的燃烧过程火灾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着火阶段、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
着火阶段是指点燃物质开始燃烧的过程,燃烧阶段是指火焰的稳定燃烧过程,熄灭阶段是指火焰熄灭的过程。
研究火灾的燃烧过程可以揭示火焰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火灾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2. 火焰的结构火焰是火灾燃烧的产物,研究火焰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焰的性质和特点。
火焰的结构分为三个区域:燃烧区、预混合区和吸热区。
燃烧区是火焰最明亮的部分,燃烧区的温度和浓度较高;预混合区是燃烧过程中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区域;吸热区是火焰与周围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区域。
研究火焰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火焰燃烧的机理,并有助于改进火灾防治技术。
3. 火灾的热辐射特性火灾热辐射是火灾带来的主要伤害因素之一,研究火灾的热辐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焰的热辐射机制。
火灾的热辐射特性与火焰的温度、面积和距离有关,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以为火灾的防治和救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如何理解火焰的燃烧特性理解火焰的燃烧特性是开展火灾防治和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火焰的燃烧过程、结构和热辐射特性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火焰的本质和规律。
1. 了解燃烧机理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了解燃烧机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焰的产生和燃烧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和化学反应。
常见燃烧过程包括氧化反应、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和火焰的扩散等。
阻燃剂在山火中的应用
阻燃剂在山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阻燃剂可以在可燃材料中形成玻璃状或稳定的泡沫覆盖层,隔绝氧气,阻止可燃气体向外逸出,从而达到阻燃的目的。
在山火中,阻燃剂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减缓火势的蔓延速度。
其次,阻燃剂可以抑制燃烧链反应。
根据燃烧链反应理论,维持燃烧所需的是自由基。
阻燃剂可以作用于气相燃烧区,阻止火焰的传播,使燃烧区的火焰密度下降,使燃烧反应速度下降直至终止。
在山火中,阻燃剂可以降低燃烧区的火焰密度和燃烧反应速度,从而控制火势的蔓延。
此外,阻燃剂还可以产生不燃气体窒息作用。
当阻燃剂受热时,它可以分解出不利于燃烧的气体,并把可燃气体的浓度冲淡到燃烧下限以下,稀释燃烧区内的氧浓度,阻止燃烧的继续进行。
在山火中,阻燃剂可以降低燃烧区的氧气浓度,使火焰得到抑制。
总的来说,阻燃剂在山火中起到了控制火势、阻止蔓延和防止再燃的作用。
在山火预防和扑救工作中,合理使用阻燃剂可以有效地减少火灾损失。
浅谈堆垛自燃火灾的特点及火灾调查摘要:木材、秸秆、煤炭等可燃物质的堆垛,是堆垛自燃最常见的情况。
本文通过分析堆垛自燃的原因和特点,探讨堆垛自燃火灾调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自燃;火灾调查1引言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在通常条件下,一般可燃物质和空气接触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但速度很慢,析出的热量也很少,同时不断向四周环境散热,不能像燃烧那样发出光。
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改变,氧化过程就会加快,析出的热量增多,不能全部散发掉就积累起来,使温度逐步升高。
正由于其发热量的积累,反应物的温度会再度升高,而给予反应物提供更多的活化能,促使反应速度加快;反应速度越快,反应体系的温度便加速上升,直至急剧升高。
当当到达这种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就是该物质的着火点时,就会自行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
反应体系的温度达到其反应物的自燃点时,就会引起燃烧反应而自燃燃烧起来,如其发生在敞开或半敞开体系,则多会导致火灾。
而堆垛是自燃火灾中常见的一类,一般出现在长时间堆放的木材、秸秆、碳粉、棉花等等。
2堆垛自燃具备的条件通常情况下,堆垛保持干燥、通风、散热畅通,是不会出现自燃现象的。
引发自燃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2.1堆垛湿度超标。
部分厂家由于采购原料不达标导致源头参水份,或在保存过程中未做好防水、防雨措施,使得堆垛的湿度升高,从而有利于堆垛内部微生物的生长,加速物品氧化速度,进而转化为引燃引发火灾。
2.2堆垛过大,通风散热不利。
有的厂家为了多存放原料,不考虑规范要求,堆垛过大,垛距过近,这均不利于堆垛内的热量及时散发,也不利于安全检查。
2.3监测不力。
堆垛存储过程汇总,应当加强检测。
堆垛自燃前都有迹象,发现冒气、塌陷、有异味及温度超标时应必须立即倒垛散热,且在倒垛时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垛内自燃或引起飞火蔓延。
但很多时候忽视了此问题,导致火灾发生。
3堆垛自燃火灾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认定一起火灾属于自燃形成,使用排除法,即排除其他外来火源、纵火、雷击等现象后,通过对堆垛堆放条件及其自燃可行性分析,认定其为“不排除自燃”。
第48卷第4期2020年8月Vol.48No.4Aug.2020煤化工Coal Chemical Industry助燃剂对3种煤样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影响分析戴昭斌1,任祥军1,张学飞2,胡忠波1(1.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2,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摘要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2种烟煤(YM1.YM2)和1种褐煤(HM)添加助燃剂前后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用KAS法求取3种煤样添加助燃剂前后的燃烧活化能,并考察升温速率对添加助燃剂的中灰烟煤YM2燃烧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3种煤样燃烧的TG和DTG曲线形状类似,YM1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最高,HM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最低。
添加质量分数10%的助燃剂后,各煤样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降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增大;添加助燃剂后,升温速率对YM2燃烧特性影响较大;添加助燃剂后,YM1、YM2和HM燃烧的平均活化能分别降低6.54kj/mol、4.55kj/mol 和4.19kj/molo关键词煤,助燃剂,燃烧特性,热重分析,着火温度,燃尽温度,活化能文章编号:1005-9598(2020)-04-0014-05中图分类号:TQ517.3文献标识码:A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2017年我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6666.7亿t, 2018年原煤产量36.8亿t,全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
据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仍然不会低于50%山。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仍将带动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基于我国发展所处阶段和能源资源赋存结构,从经济性、安全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考虑,支撑我国能源需求的主体仍将是煤炭。
在我国的煤炭消费中,70%左右的煤炭用于直接燃烧或发电。
但由于燃烧技术落后、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低等因素,导致能源浪费问题严重切。
研究发现:燃煤助燃剂能够提高煤的挥发分析出速率,降低煤的着火温度⑷,缩短点火延迟时间,加快煤炭燃尽速率,降低灰分残碳,提高燃烧效率,相对增加燃烧发热量,并且伴有脱硫脱氮的作用⑷。
木材阻燃技术的应用以及存在问题作者:王文华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年第07期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木材阻燃处理技术的发展、木材阻燃剂的阻燃原理和木材阻燃技术的应用以及存在问题,为木材阻燃技术在木材加工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木材;阻燃技术;问题;应用木材在建筑业中广泛应用。
但其固有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在国家颁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其火灾危险性列为丙类,即可燃固体,而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其燃烧性能等级为B2级,即可燃性,若不经阻燃处理,则不能作为建筑顶棚的装修材料,在墙面装修使用中也受到很大限制。
为了控制木材火灾危险性,扩大应用范围,必须对其进行阻燃处理。
1 木材阻燃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在5000年前已采用木柱外面涂泥土的方法来防火。
后来采用将木质巨大梁柱用漆布包缠后再涂以黏土、石膏等难燃性物质。
在沿海地区,早就用海水处理过的木材用于建造灯塔。
20世纪60年代,我国研制成功非膨胀防火漆,如过氧乙烯防火漆等。
在20世纪70~80年代,先后研制成功膨胀型防火涂料,如氨基树脂型防火涂料,用作木质材料的饰面型防火保护层。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许多大学、研究所相继开展了木材阻燃处理研究工作。
公安部1990年将《我国阻燃技术现状及其相关政策研究》列入消防科技发展规划,责成四川消防科研所为项目负责人,并由北京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和院所参加,立项进行研究。
1994年4月,提出了课题研究报告。
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木材阻燃产品,大多采用聚磷酸铵或者以氨基树脂固定阻燃剂。
2 木材阻燃剂的阻燃原理阻燃剂的阻燃途径有:抑制木材高温下的热分解;抑制热传递;抑制气相及固相的氧化反应。
以上阻燃途径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互为因果的。
一种阻燃剂往往具有一种以上的阻燃作用,并有自己的侧重面。
因而木材阻燃剂配方中一般都选用两种以上复合成分,各成分相互补充,相互加强阻燃效果,产生协同作用。
木材阻燃技术调研报告木材为重要的工业工程用材料,在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木材被用于剑术及室内装饰。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建筑装修用木材总消耗量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未经处理的木材及其制品是可燃性材料。
据火灾统计资料分析,世界各国火灾事故中,建筑火灾占首位,且建筑物火灾中21%与木材,织物等纤维有关,据我国消防部门分析,虽然火灾起因各异,但火势扩大、人员伤亡都与建筑物内装修使用的木质材料等可燃性材料有直接关系,为了减少火灾,全世界范围内正在蓬勃开展各种材料的阻燃研究,许多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要求使用阻燃材料。
在我国,也推行强制性的消防法规,如1995年1月,公安部公布实施《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同年3月,建设部向全国有关部门发出通知,批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子1955年10月1日起施行。
可见,研究木材阻燃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木材燃烧机理当木材遇100℃高温时,木材中的水分开始蒸发;温度达180℃时,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甲醇以及高燃点的焦油成分等开始分解产生;250℃以上时木材热解急剧进行,可燃气体大量放出,就能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着火燃烧;400~500℃时,木材成分完全分解,燃烧更为炽烈。
燃烧产生的温度最高可达900~1100℃。
木材燃烧时,表层逐渐炭化形成导热性比木材低(约为木材导热系数的1/3~1/2)的炭化层。
当炭化层达到足够的厚度并保持完整时,即成为绝热层,能有效地限制热量向内部传递的速度,使木材具有良好的耐燃烧性。
利用木材这一特性,再采取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措施,使之与燃烧源或氧气隔绝,就完全可能使木材不燃、难燃或阻滞火焰的传播,从而取得阻燃效果。
木材阻燃是通过用化学药剂对木材进行处理,从而抑制木材被引燃的过程,达到阻止燃烧的目的。
木材经过阻燃处理后应达到一定的阻燃性、阻燃耐久性和不受气候的影响外,还需达到如下要求:第一,要求阻燃处理后木材发烟量小;第二,要求阻燃处理后木材的强度降低较小,允许强度降低为10%左右;第三,要求阻燃处理后木材有良好的装饰性能;第四,要求阻燃处理后木材还具有三性,尺寸稳定性,防腐性,防朽和防虫,这是木材阻燃的发展方向;第五,无毒和价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