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轻松普九统计软件培训课件3.9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55
基础统计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统计学基础知识•描述性统计学•概率论与推断统计学•统计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展示•常用统计分析软件介绍•实践案例分析01引言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课程目标课程大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学习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数据进行理解和应用系统学习和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用教学视频和资料进行辅助学习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02统计学基础知识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的起源与发展统计学最早起源于政治和军事,用来分析和预测人口、资源、贸易等方面的情况。
现代统计学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统计学的定义1 2 3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研究领域都需要用到统计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许多方面都需要用到统计学,如临床试验、流行病学、病因学等。
生物医学工程和技术中的许多领域都需要用到统计学,如质量控制、可靠性工程、机器学习等。
工程和技术数据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可以用数字表示,如年龄、身高、体重等;定性数据则可以用文字表示,如性别、血型、职业等。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则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数据。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对总体进行推断和估计。
概率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用小数表示。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概率就越大。
03描述性统计学分别表示每个数据值出现的次数和所占比例。
数据分布频数与频率用直条矩形面积代表各组频数,各矩形面积总和代表频数的总和。
直方图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来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
箱线图中位数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统计指标培训课件统计指标培训课件统计指标是衡量和评估某一现象或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各个领域,统计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指标,本次培训课件将介绍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常用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统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一、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统计指标是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量化和描述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特征、趋势和关系,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统计指标通常包括中心趋势指标、离散程度指标和相关性指标等。
1. 中心趋势指标中心趋势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常见的有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
平均值是将所有数据求和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它可以反映数据的总体水平。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它可以减少异常值对数据的影响。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它可以反映数据的典型特征。
2. 离散程度指标离散程度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常见的有方差、标准差和极差等。
方差是每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它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可以衡量数据的波动程度。
极差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它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
3. 相关性指标相关性指标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
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它的取值范围为-1到1,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接近0表示无相关。
回归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从而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常用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常用的统计指标,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 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是将所有数据求和后除以数据个数,即平均值 = 总和 / 数据个数。
例如,有一组数据为1、2、3、4、5,那么平均值 = (1+2+3+4+5) / 5 = 3。
关于使用“轻松普九统计系统2009版”的补充说明1.本软件可打开“百度”或“搜狐”等门户网站首页,输入“轻松普九统计系统”后直接点击下载(非民族地区应使用A版)。
也可打开“四川教育网”首页,在其右边的搜索框中输入“轻松普九”后直接搜索查找。
“轻松普九统计系统A B版”2.在“各单位自动汇总系统”中重点是正确如实填好第一个学年度(如2007-2008学年度)的数据(该文件夹可改名如“2007-2008学年度XX乡镇普九统计”),特别是正确如实填好各分表中的6个基表。
第二个学年度(如2008-2009学年度)的数据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将第一个学年度的“各单位自动汇总系统”(文件夹)复制一份,修改其中的“统计学年度”、“填表年份”、“计算年龄的截止时间”等参数,去掉相应基表中的18、51周岁人口,添加0、15周岁人口;去掉已毕业、转出、休学、死亡等减少人口,添加新招、转入、复学等增加人口,再进行导出数据到衍生表等操作。
(未使用的分表可以删除)也可先正确如实填好最近一个学年度(如2008-2009学年度)的数据,复制一份后用逆推法得到上一个学年度(如2007-2008学年度)的数据。
3.首先应从当地公安派出所或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获取(拷贝)0-50周岁人口花名册基础数据。
(“两基”工作是政府行为,最好也应当能取得当地政府领导的支持)4.必须将“单位汇总表””或“全县汇总表(此两种表可以改名)与其相对应的子文件(即“分表1-24””或“单位1-64”,且不得改名)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系统)中方能自动汇总(该文件夹可以改名,并可存于电脑中任意一个磁盘上如D盘或E盘)。
5.关于各分表的使用:可分配给几人分别填几个分表,如甲填分表1,乙填分表2……填好保存后均拷贝(复制)到单位自动汇总系统中才能自动汇总,未使用的分表(一个数字也没填的)可以删除,注意分表1-24不得改名,单位汇总表可以改名为单位名称(但拷贝到全县汇总系统后必须改为“单位1”、“单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