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界线及太阳方位
- 格式:ppt
- 大小:801.50 KB
- 文档页数:19
-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日界线知识点总结但东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所以东十二和西十二日期不同但钟点相同(如下图)。
二、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又称为子夜线,它是前一天的结束和新的一天开始的经线。
人为日界线的经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都在180°上,但其钟点随地球的自转而不断改变(经度固定,钟点变化)。
相对而言,自然日界线的经度位置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随着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但地方时永远为0时或24时(钟点固定,经度变化)。
这样,由于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存在,也就将地球分成了两个日期,“今天”的范围即从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向东到180°经线(人为日界线)为止,“昨天”的范围即从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向西到180°经线(人为日界线)为止。
也就是说沿地球自转方向,新的一天的前方经线为180°经线,后方经线为0:00经线(如下图)。
随着地球的自转,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导致“今天”的范围不断扩大,当两条日界线即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都处于“今天”;当180°经线为12:00时,全球“今天”和“昨天”各占一斗;当180°经线大于12:00时全球“今天”的范围大于“昨天”的范围;当180°经线小于12:00时全球“今天”的范围小于“昨天”的范围。
我们在进行日界线的相关计算时,应着重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1、沿地球自转方向,新的一天(“今天”)前方为180°经线,后方为0点经线。
例、如右图所示,中心点为北极点,求北京时间。
首先,根据图示,顺地球自转方向,AO位于7日(即新的一天)的前方,所以应为180°经线,BO位于其后方,所以应为0:00;同时也可得出北京位于7日范围内。
其次,根据图,可知AO比BO快15小时,所以AO应为15:00,进一步可求得北京时间为7日9:00。
图解地理:日界线一、导入1、北京奥运会定于2008年8月8日晚八点开幕的地理学知识是什么?提示:北京在东八区,20点开幕,180°经线24时(0时),与0时经线重合,全球处于同一天。
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都是晚上八点开始的地理学原因是什么?提示:北京在东八区,20点开幕,180°经线24时(0时),与0时经线重合,全球处于同一天。
全球的华人可以共度除夕,迎接新春的到来。
3、有位年轻的孕妇乘坐海轮时于区时2019年8月31日23时30分,首先生下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个小时,又生下了一个男孩。
按照实际日期计算,后生的男孩反而是哥哥,先生的女孩却是妹妹。
提示: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二、讲授(一)日界线1、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
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Internationaldateline)。
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
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又叫"人为日界线"。
2、零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即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自然日界线,因为各个地方都会经历0时(24时),因此各地方的经线只要是0时(24时)就是自然日界线,是新一天与旧一天的分界线。
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3、二者关系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零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1)经线展开图示(2)极地投影图示这两条日期分界线都是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见表):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相同点都是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是地球上日期更替的开始。
高考地理知识点:日界线
高考地理知识点:日界线
1、日界线的划分
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在解题过程中同样强调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帮助思维。
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以免影响一些国家或地区时间的完整性,实际上并不完全在180度经线上,而是有几处偏移成为折线。
因此,越过180度经线日期的变化就有三种可能。
2、日界线的性质:
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
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的。
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自转东移);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位置西移),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静止的。
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在海洋上通过,从北极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边,继续沿180°经线到南极为止。
自然日界线隐形而规则,和地球上对应经线平行。
④意义性: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3、日界线的用法:
以任何时刻过人文日界线,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更换日期,钟点相同,因此,人文日界线两侧时间不连续,但钟点是一致的;而自然日界线只能以0时通过,两侧时间是连续的。
地方时日界线知识点总结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地方时、时区、日界线1.理解概念:1)地方时是指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2)区时是指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同区同时);3)日界线有两条:①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隐形经线。
2.解题思路: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其实质可从四方面理解。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转周期→1个太阳日→15°/小时(定量);日地空间关系→确定时刻→矫正时刻(定标);东西时差计算→东加西减→大早小晚(定法)。
时间计算本质上是地方时的计算。
3.解题方法:(1)地方时:1)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东加西减;2)太阳直射点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与12点相对的地方时为24点(次日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永远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永远18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中午12时,平分夜半球经线所在地方时为0时;3)时差:15°/1小时;1°/4分钟;4)公式:①已知A、B两地经度和A地方时,求B地方时:B地方时=A地方时±精度差/1°×4分钟(精度差非整数)B地方时=A地方时±精度差/15°×1小时(精度差为整数)注意: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②已知A、B两地的地方时和A地经度,求B地经度:B地经度=A地经度±地方时差/4分钟×1°B地经度=A地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15°(2)区时:1)每15°为一个时区,时区中央经线都是15的倍数,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区时(共用时间);2)公式:①已知经度求时区:经度/15°=N…余数余数>7.5,时区为N+1;余数<7.5,时区为N②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经度:15°×时区(注意东西经)③已知A、B两地时区,求时区差:一个时区为1小时,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④已知A、B两地时区和A地区时,求B地区时:B区时=A区时±时区差注意:1.采用24小时制,结果大于24小时的,减24小时,日期加一天;结果为负数,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
精品资料日出日落方向图解........................................学生理解:北回归线以北昼长大于昼长,且正午太阳在南,因此东北_南_西北,太阳视运动轨迹大于180度。
钟表定向推导:夏季日出时在6时以前,因此太阳自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不过以上两种方法缺乏必要的科学性,虽然都能解释、并使学生进一步记忆,但却不利于进一步探究。
对于初中及高一学生来说足以。
简易图解释: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上图中能表示),站在晨线上看太阳(图中选择了几个点,也就是蓝点位置),应该就是顺着太阳光线的方向看到的。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都从东北升起,赤道上是东偏北23度26分,向南北两侧角度变大。
夏半年的其它日期同理可得。
视运动图分析:左图是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日出日落方向。
下面是从原初中课本上的图简化来的。
这是网友制作的,大家都可以依据地概的相关知识制作,也都可以说明日出日落的方向。
如果再进一步细化的分析: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下面是一些特殊地区,特殊时间的日出日落方位。
结论: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
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
春分、秋分,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日界线的概念
日界线,也被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或经度180°线,是地球上定义日期的一条假想线。
在日界线以东的地区,日期会比西边地区早一天。
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特性,使得地球上每个经度相对于太阳的视角位置逐渐向东移动,造成不同经度的地方日出时间不同。
为了避免因东西位置的不同而导致的日期混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经度180°线作为日界线。
由于要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性,日界线并不完全沿经度180°线划分,而是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
在日界线两侧,如果从一个地区跨越到另一个地区,日期就会相差一天。
例如,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会减去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会增加一天。
这种规定是为了避免在不同经度地区出现日期混乱的情况。
总之,日界线是为了解决东西位置不同导致的日期混乱问题而设立的一条假想线。
通过规定日界线的存在和作用,使得全球的日期保持一致,避免了日期混乱的现象。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日界线【初一地理总结之日界线】,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于是,从一个日出到下一个日出,或者从一个中午到下一个中午,这便是最初的计时单位“日”。
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天一天地过日子、计时间,这本是很寻常的事情。
可是,当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事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之后,却带来了日期混辞职的问题。
水手们环球归来时,吃惊地发现,在航行中竟然丢夫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船上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落后一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问题就在于二者所计算的“日”的长度不一样。
水手们驾船向西航行,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一致,每天所看到的日出或日没时间总要比头一天晚些。
所以他们所计算的“日”的长度就要比岸上的长一些。
这也就是说,同一段时间间隔,用不同尺度去度量,结果自然会不一样,尺度大的(船上)度量得出的结果就小些,尺度小的(岸上)度量得出的结果就大些。
向东航行道理一样,不过船上的“日”的长度比岸上的要短些。
日期混乱的情况还不止于引,有人以自己所在地的时间为准,推算某地的时间。
当他向东和向西推算到同一地点时,其结果又刚好相差整整一天的时间。
这就怪了,到底向哪个方向推出的结果才是正确的呢?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西东自转,在同一纬度上的地方东边总是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来得早些。
但是东西方向是一个无限的方向,向东可以无止境的循环往复下去,而日的长度却是有限的。
越往东时间越早,那么,什么地方时间最早呢?新的一天从哪里开始呢?这需要人为地加以规定。
不然的话,就会出现前面所说的情况,向东西两个方向推算同一地点的时间,结果相差一天。
更有趣的是,当你向东推算时间,绕地球一周到原来的地点时,就是第二天了,再来一周便是第三天。
向西推算也可以倒退到任何一天,这岂不乱了套?于是*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地球上背后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然后向西推进,绕地球一周,最后又回到日界线上结束。
高一地理日界线知识点日界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它是指地球表面上,连续经过每个地方的时间不同的分界线。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是24小时,因此日界线对应于地球每天的转动。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日界线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日界线的定义和原理日界线是指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它对应于地球每天自转一周的时间。
根据国际上的规定,日界线位于经度180°附近,具体位置也取决于各国的政治和经济需要。
日界线的存在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不同造成的,地球从西向东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是24小时。
二、日界线的位置根据国际上的共识,日界线的位置被规定在经度180°附近。
具体来说,在经度180°以上的地方,称为东半球;经度180°以下的地方,称为西半球。
因此,日界线也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
三、日界线对不同时区的影响由于地球各地的时间不同,当日界线经过时,各地的时间会有明显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当某一地方对应的时间是午夜12点,日界线附近的地方对应的时间是早晨8点。
这意味着在日界线附近,一步跨越就可以跳过一整天的时间。
四、日界线的实际应用日界线对于国际交流和飞行航线的划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航线经过日界线时,航空公司需要对飞行时间进行调整,以确保到达目的地时的时间显示准确。
此外,日界线还对部分海域的划分产生影响。
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国家通过调整自己的日期线位置,使自己的国土范围包括了跨越日界线的部分海域,以便更好地开展跨日界线的航运和贸易活动。
五、与日界线相关的城市和景点由于日界线的特殊性,沿线存在一些与日界线相关的城市和景点。
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交界处的小镇“希尔德布兰德”,这个小镇因为跨越日界线而声名远扬,游客经常前来体验“一步穿越两天”的奇妙感觉。
六、日界线的旅游价值由于日界线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沿线的一些地区成为了独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亲自感受穿越日界线所带来的时间错位,体验一天两次的感觉。
一..日界线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于是,从一个日出到下一个日出,或者从一个中午到下一个中午,这便是最初的计时单位“日”。
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天一天地过日子、计时间,这本是很寻常的事情。
可是,当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事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之后,却带来了日期混辞职的问题。
水手们环球归来时,吃惊地发现,在航行中竟然丢夫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船上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落后一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问题就在于二者所计算的“日”的长度不一样。
水手们驾船向西航行,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一致,每天所看到的日出或日没时间总要比头一天晚些。
所以他们所计算的“日”的长度就要比岸上的长一些。
这也就是说,同一段时间间隔,用不同尺度去度量,结果自然会不一样,尺度大的(船上)度量得出的结果就小些,尺度小的(岸上)度量得出的结果就大些。
向东航行道理一样,不过船上的“日”的长度比岸上的要短些。
日期混乱的情况还不止于引,有人以自己所在地的时间为准,推算某地的时间。
当他向东和向西推算到同一地点时,其结果又刚好相差整整一天的时间。
这就怪了,到底向哪个方向推出的结果才是正确的呢?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西东自转,在同一纬度上的地方东边总是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来得早些。
但是东西方向是一个无限的方向,向东可以无止境的循环往复下去,而日的长度却是有限的。
越往东时间越早,那么,什么地方时间最早呢?新的一天从哪里开始呢?这需要人为地加以规定。
不然的话,就会出现前面所说的情况,向东西两个方向推算同一地点的时间,结果相差一天。
更有趣的是,当你向东推算时间,绕地球一周到原来的地点时,就是第二天了,再来一周便是第三天。
向西推算也可以倒退到任何一天,这岂不乱了套?于是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地球上背后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然后向西推进,绕地球一周,最后又回到日界线上结束。
所以日界线两侧,钟表点相同,日期相差一日,西侧比东侧超前一日。
日界线的辨别方法及应用日界线是指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进行昼夜分界的一条虚拟线。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部分,而夜晚的区域没有太阳光照射。
而日界线就是昼夜之间的分界线,它在地球表面不断移动,将昼夜分隔开来。
辨别日界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太阳观测法:在地球表面上,太阳会从东方升起,然后在天空中移到最高点,再逐渐下降到西方的地平线。
当太阳升起时,它所照射到的地方就是新一天的开始,这就是日界线。
因此,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太阳光所照射到的地方是否在日界线东侧或西侧。
2. 时间观测法: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当地时间在不同经度上是不同的。
当某一经度的地方时间为中午12点时,该经度上的太阳光正好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此时的地方就是日界线。
因此,通过观测不同经度的时间差异,可以推测出日界线的位置。
3. 星星观测法:夜晚,当地球上的某一个点处于日界线上时,该点附近的地方就进入了黑夜。
此时,我们可以观察星空,通过夜空中星星的位置来辨别日界线的位置。
当我们看到东方的天空中已经有星星出现,而西方的天空还是亮的时候,可以判断日界线位于观测点的东侧。
日界线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时间计量:日界线可以用来划分不同时区的界限。
地球表面上分布着不同的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日界线为基准来确定时间。
当经过日界线时,时间会增加或减少一小时,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地区的时间保持统一。
2. 航空航海导航:对于航空航海来说,日界线的位置影响着飞行和航行的计划。
航班航行的时候需要考虑日出日落时间,以确保安全和准时抵达目的地。
3. 旅行和旅游:旅行者通过跨越日界线可以体验到不同时间和天气的变化。
一些旅游目的地也以日界线为特色来吸引游客,如西尔韦科西岛,该岛在日界线上,因此可以一次跨越两天。
4. 科学研究:日界线的位置对于研究生物钟、动植物行为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日界线的影响来理解生物机制和地球生态系统的运作。
知识点日出、日落方向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
以北半球为例,下图中的A点代表北半球的观察点,N、S、W、E分别表示北、南、西、东。
则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为: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秋分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④正午时,从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从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从赤道看时太阳位于正上方。
图1 日出日落方向(北半球)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地方时有以下规律:①东早西晚。
同一纬度的两地,东边地区日出日落早,西边日出日落晚;②经度1°、时间4分钟。
两地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min;经度每间隔15°,时间间隔1h。
地方时的计算,应按照以下步骤: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②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③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
图2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B、C精讲精析:(1)分析太阳的方向。
①此时为10月下旬,因此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上午十时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向,则人影应该朝向西北方向,人影的方向与路线C 一致,因此路线C为西北方向;②因此路线B为西南方向,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南方向走的路线最近。
(2)分析昼夜长短。
①此时为10月下旬,即夏至-冬至之间,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②2月下旬和四月下旬,都处于冬至-次年夏至之间,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
(3)分析地方时与日期。
①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74°W)位于西五区,即纽约位于北京东面11个时区,因此纽约的地方时要加11个小时,因此纽约时间为晚上21点;②从北京到纽约,即自西向东跨过了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即纽约为前一天的21点;③此时北京(东八区)为10点,则向西10个时区,即西二区为0点(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为东西十二区,则位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为西二区向东,至东西十二区,即十四个时区,全球共有24个时区,即占了7/12。
日界线(地球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详细资料大全日界线又称国际改日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上各处的日出时刻因东西位置的不同,而有早晚的差异。
向东航行的人迎著太阳,必定感到日子变短;向西航行的人追赶太阳,必定感到日子变长。
为了避免这些差异,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180的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的界线。
由于要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性,日界线并不完全沿180的经线划分,而是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自北通过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南过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而达纽西兰东边。
向东航行的船只过这一线时即减去一天,如二日正4 改为一日正午;反之则增加一天。
基本介绍•中文名:日界线•外文名:经线180°•定义:地球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全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存在意义:避免日期混乱国际日期变更线,产生,设定,日界线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
“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
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
人们早晨起来,常撕一张日历,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
对于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对用飞机、轮船作洲际航行的旅行者,就有点不方便了。
例如,当你在从东向西的航行中,因为你是在追赶太阳,所以就感到白天“加长”了;相反,当你从西向东航行时、由于是背离太阳、所以就好像有点白天“短”了的感觉。
图解太阳方位一、不同地区的太阳方位某时某地的太阳方位可由太阳运动轨迹图来判断。
图中(见图1)地平圈是观测者所在地的地平面,天子午圈是观测者所在地经线圈的无限扩大(可以代表观测者所能看到的天空),O为观测者所在的位置。
N、E、S、W为观测者北、东、南、西四方,天轴即过O点且平行于地轴的线,太阳周日视运动圈即太阳在天空的运动轨迹,它始终与天轴垂直。
在太阳视运动图上可看出任何时刻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1.赤道地区赤道上,地平圈与地轴(天轴)平行即与赤道平面垂直。
所以太阳直升直落。
二分时太阳由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正午位于天顶;夏半年东北升西北落,正午太阳在正北;冬半年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正午在正南。
(图1)2.北半球中纬地区(除有极昼的地区)中纬地区,天轴与地平面有一夹角,此夹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这样所有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圈都是倾斜的,其倾角与当地地理纬度互余。
二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夏半年东北升西北落;冬半年东南升西南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
(直射点在观测者北部时,正午太阳在正北)(图2)3.出现极昼的地区高纬有极昼的地区,太阳周日视运动圈始终位于地平面之上,午夜时太阳由正北向南部天空斜升,正午过后由南部天空向北部地平面斜落,午夜时太阳处于北方最低点。
(图3)4.北极点北极,地平面与天轴垂直,此时太阳周日视运动圈与地平面平行,此时太阳始终不升也不落。
并且太阳高度保持不变,而且始终在正南方向。
(图4)二、太阳方位的应用1.确定方向就北半球大多数地区而言,早晨日出时太阳位于东方,中午在南方,日落于西方。
利用这种位置关系,我们在野外就可以依据太阳方位大致判断方向。
具体方法是先确定出当地的地方时,然后再看太阳,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当地的方向。
2.判断日影朝向由于日影总是指向与太阳相反的方向,所以判断某一时刻的日影朝向,只需作物体与太阳的连线并反向延长即可判断出日影的方向。
3.判断昼夜长短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太阳位于地平面之上时即为昼,位于地平面之下时即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