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A的后代已经传了好几代了。 还是一天,A的不知道多少代玄孙F,带着他的妻子G和孩子H,他们也走到了这条路前,F也 学着他的父辈们说的那样,告诉自己的孩子,“孩子,记住,走左边的路是正确的。”他正准备带着 G和H走上左边的路,可他的孩子H却挣脱了他的手,走上了右边的那条路。 让F没有想到的是,H却比他们早到家,F才发现,其实右边的路,竟然比走左边的路更快地回 到家。他这时才明白,原来上一辈说的并不是都对,他们也并不是权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临前人的结论时,不要深信不疑,要学会开拓创新,这条路可以将你 引向成功,但是换条路试试,也许对你而言会更好。 我想到了现在的教育,现在的学校,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走前人给我们订下的那条左边的路, 因为现实不允许我们走另外的路。
再读本诗,梳理诗文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通向远方的路 不能同时涉足 叹息
路
荒草萋萋的路 更诱人更美丽 选择
象征 人生之路
总结
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在人生岔路口时 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试列举你曾作出 的一次选择。
本课到此结束
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岔路时在慎重选择自己 的人生之路时,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师朗读或播放录音
(1)路的含义是什么? (2)诗文中写了哪两条路?
其重点写哪条路?
学生自由朗读,合作探究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2、诗人为何选择“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3、诗人为什么把诗的题目起名为“未选择的路”
主题延伸
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走进作品,了解作者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 兰马萨诸塞州定居。 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 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 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 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 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 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 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 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 诗集《山间》《白桦树》 《西去的溪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