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本)
- 格式:doc
- 大小:266.00 KB
- 文档页数: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的基础理论、学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有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创新精神、社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3.掌握本专业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基础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量等基本能力;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产品结构设计能力和制造工艺设计实施能力;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系统测量控制分析能力;7.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
8.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及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相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学分:191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堂教学计划课外实践教学计划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课程类别课程属性学时学分学分比例%课堂教学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必修1059 66.5 46.2%选修128 8.0 5.6% 专业基础教育平台必修416 26.0 18.1%选修160 10 0 6 9% 专业教育平台必修376 23.5 16.3%选修160 10.0 6.9% 合计2299 144 0 100% 学分比例:公共基础教育平台51.7%,专业基础教育平台25%,专业教育平台23.3%课外实践教学课程属性学分学分比例%拓展创新 4.0 8.5% 合计47 0 100%学分比例:基本能力91.5%,拓展创新8.5%合计学分合计:191;学分比例:理论教学68.1 %,实验教学7.1%,课外实践教学24.8%必修83.2%,选修16.8%必修学期 (周) 学时分配表学期类别1 2 3 4 5 6 7 8 课堂教学(周学时) 22 27 23 23 14 12 8 0 课外实践(周) 2 5 2 4 2 6 7 1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 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制造、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在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中,面向智能制造第一线,开展机械系统运行与维护、集成与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从事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1、以中国制造2025为人才导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以智能制造最新的技术产业发展为特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和智能制造技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构建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思路。
2、引进实力企业,加强合作,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把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质量持续改进,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培养学生基础应用能力,学以够用为主,用以工程实际为度。
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两个特色培养方向,进行项目化、案例式课程体系教学,辅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机械基础、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12点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工艺与编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与维护、智能制造设备编程与调试工程中所涉及的复杂应用系统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2)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学科基础知识,能够将其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控制等一般问题的推演、分析、计算和设计;(4)掌握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技术、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机电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前沿,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般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评价、比较和综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30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动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冲压模具设计等。
主要实践环节: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机械制图测绘、机械制图CAD上机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制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毕业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310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少于232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68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为3—6年,工学学士专业建制时间:1959专业选修课(方向A机电一体化50.5学分,方向B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49.5学分,每个方向最低选修29.5学分,可以跨方向选修)实践平台执笔人:尹成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分析与解决机械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预期能达到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如下:目标1:(职业能力)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或教学科研等工作。
目标2:(社会素养)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
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实践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目标3:(竞争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解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
目标4:(团队协作)在工作中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不断学习,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形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对应通用标准1)1-1 能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并能够理解其如何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描述、分析与求解;1-2 能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流体、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知识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计算、分析与研究;1-3 能够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传动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知识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为了适应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与管理工作;3.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3)掌握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流程和方法;(4)了解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机械系统控制、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要求(1)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实践能力;(2)具备使用常用设计和制造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3)具备熟练操作和维护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4)具备项目组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3.素质要求(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本专业设置的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制图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2.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工程实习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并深入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实际应用。
3.实习与实训本专业要求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习和实训。
通过实际工作的实践经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育方案
一、培育目标
本专业培育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学问与应用力量:,熟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基本学问和技能,能从事机械装备应用和运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育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重点把握包括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学问。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创新意识和动手力量的培育。
注意加强采用计算机帮助手段进行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的力量培育。
培育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力量,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问方面具有良好素养和社会适应力量;
2.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讨论与开发所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3.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学问,了解其科学前沿及进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力量;
4.具有较强的自学力量、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具有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流体传动与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方案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支配,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48. 5,其中必修43. 5学分,选修5学分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卓献荣。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机械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市场经济与企业管理等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术;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和基本工艺设计与操作等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5.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以及人际沟通能力;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三、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至8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表课程类别代码课程类别名称学分数(个)占总学分比例(%)课内学时(个)01 通识必修课45(3) 25 734(48)02 通识选修课(通选课) 9 5 14403 专业基础课59.5 33.1 101804 专业课(必修) 18 10 30005 专业方向课(必修) ———06 专业方向课(选修) ———07 专业任选课11.5 6.4 18408 集中实践课程37 20.5 37周521课程类别代码课程类别名称学分数(个)占总学分比例(%)课内学时(个)毕业总学分(合计) 180(3)100 2380(48)+37周五、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六、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机械学、现代制造技术、机电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研发、现代制造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制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锻炼,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有:力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知识,以及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二、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三、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辅助制造实用软件、机电传动控制、数控加工编程技术、CAD/CAM技术与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机器人产业等领域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二、专业培养方案1.基础理论学习在学生入学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入学测试,确保其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方面的基础。
在第一学期,学生将学习基础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将学习专业方面的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制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此外,还将学习自动化控制、传感技术、机器人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打下基础。
3.实践技能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的能力,专业课程中将设置一定的实验和实践环节。
学生将参与实验室的实验室实践,学习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参与一定的实际项目,进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实践工作。
4.创新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定的创新训练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5.实习与就业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并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支持。
6.工程实践项目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将开展一些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实践工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301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原则学制:4修业年限:3-6年二、培养目旳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旳: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旳“高素质、厚基础、强技能、重创新”旳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机电系统设计、制造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本领域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或营销等方面旳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如下基本条件:1.基本素质:①热爱祖国、遵纪遵法,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诚信友爱,严谨踏实;②身体健康,乐观进取,精力充沛;③具有一定旳人文艺术修养和老式文化承接能力。
2.知识构造:①具有较扎实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终身学习旳知识保障;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旳基础理论知识,重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等;3.基本技能:①具有良好旳运用科学旳措施思索问题旳习惯;②良好旳计算机应用能力,初步旳对外交流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旳能力;③具有较纯熟旳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旳能力;④具有基本旳冷加工、热加工和数控加工实际操作旳能力;⑤具有基本旳电工技能、电路设计与制作技能;⑥具有一定旳机电系统构造与零件、材料、工艺路线与措施、测试措施以及控制方略旳分析能力和初步旳设计能力。
4.创新能力:①掌握科学研究和机电产品研发旳一般措施;②具有一定旳试验设计旳能力;③良好旳自学能力,初步旳经济社会问题旳认知能力。
三、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四、专业关键课程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电工学、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测试技术、CAD/CAM 等。
五、重要实践环节拆装测绘实训;冷加工实训(一般机床,钳工);热加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电子电路实训;机械机构设计;经典零件工艺流程及工艺措施设计;机械测试或控制系统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和广泛应用的专业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工程实践的能力;3.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5.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经验。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编程等。
这些课程是深入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为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机电系统设计、机器人技术、CAD/CAM等。
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能力。
3.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习、毕业设计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将会配备完善的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
实验设施包括机械制造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等,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的需要。
实践基地包括工程实践基地、企业实训基地等,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增加对实际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能力。
四、师资力量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学校将会聘请具有较高资深度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基本目标通过中德合作办学,培养全面发展、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化目标通过专业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国内外机械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和自动化控制。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无缝衔接,能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
4.国际目标通过中德合作办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具备在国际机械制造企业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部分。
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英语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涵盖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还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专业前沿课程,以及国内外机械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管理模式等专业实践课程。
3.实践课程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包括产品设计与制造实践、工程实践与管理、产学研结合实践等实践课程。
三、教学方法:本专业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项目研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四、实习实训:本专业注重实习实训环节,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中德合作办学,本专业将提供学生国际化的学习机会,包括参加德国高校的交流项目、进行德国实习等。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301)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动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冲压模具设计等。
主要实践环节:
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机械制图测绘、机械制图CAD上机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制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毕业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310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少于232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68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为3—6年,工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1959
169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70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71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选修课(方向A机电一体化50.5学分,方向B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49.5学分,每个方向
29.5
172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73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平台
174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执笔人:尹成龙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