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风景线
- 格式:ppt
- 大小:10.94 MB
- 文档页数:23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流动的风景线》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流动的风景线》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绘画和观察生活中的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风景为题材,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了解风景画的基本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此外,学生们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观念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景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生活中的风景,提高绘画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绘画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风景,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批评能力。
4.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绘画,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和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优秀风景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风景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绘画一幅风景画,边画边讲解创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景画的绘制过程。
六年级上美术导学案-流动的风景线-浙美版秋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流动的风景线;
2.学会运用线与色彩表达流动的风景线。
知识讲解
流动的风景线
流动的风景线是指在具有平面构成的画面中,通过线条的运用,在视觉上形成顺畅、有节奏感的虚实变化,让人感觉到它在向前或向后流动。
线条的运用
在流动的风景线中,线条起着重要的作用。
线条的虚实变化、长度、粗细、方向和效果等都对流动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长短不一、粗细变化的线条能够形成流淌的感觉;虚实相间的线条能产生交错的效果;方向迥异的线条则会产生复杂而有趣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运用
色彩能够增强流动的风景线的视觉效果。
橙色和黄色能够表现出更加明亮、热烈的感觉;蓝色和绿色则能够表现出更加平和、清凉的效果。
实践操作
素材准备
1.画纸、颜料;
2.毛笔、画笔。
操作步骤
1.先抽象出一个简单的线条主题,比如说“河流”或“小溪”;
2.用毛笔或画笔在画纸上反复练习线条,直到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
3.在画纸上绘制出你所选的线条主题,注意线条的长度、粗细、虚实变化以及方向的变化;
4.根据你所选择的颜色,上色填充画面中的内容,注意不要使颜色过于杂乱。
成果展示
请同学们将自己练习的作品和最终成品在班级中展示并进行讨论。
综合评价
本次实践操作着重训练了同学们的线条基本功,让他们了解了如何通过线条的运用表达出流动的风景线。
同时,让同学们了解了色彩如何作为辅助手段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绘画中线与色彩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能水平。
教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流动的风景线丨浙美版(2012)一、教学内容本课以“流动的风景线”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风景,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和色彩的基本运用方法,能够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2. 如何将生活中的风景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具有画意。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示范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流动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线条和色彩的基本运用方法,示范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线条和色彩的练习,尝试表现流动的感觉。
4.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风景画的创作,注意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5. 展示: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流动的风景线1. 线条的运用- 直线、曲线- 粗细、长短2. 色彩的运用- 冷暖、明暗- 纯度、饱和度3. 表现流动的感觉- 运用线条和色彩- 注意画面的动态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进行风景画的创作,要求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2. 学生写一篇美术日记,记录本课的学习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了线条和色彩的基本运用方法,能够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风景,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具有画意。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流动的风景线》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流动的风景线》是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篇教材,主要介绍了水和空中风景的绘画技法与表现方法。
通过学习和绘画《流动的风景线》,学生可以了解如何运用线条、颜色和构图等元素来描绘水中和空中的风景,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篇教材,学生将了解水和空中景物的特点,掌握描绘水中和空中风景的线条构图和配色技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颜色的变化表现水中和空中风景的特点,参照示例作品进行创作,并加以改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示例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需要掌握描绘水中和空中风景的线条构图和配色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准确地表现水和空中风景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材: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流动的风景线》2.教具:铅笔、彩色铅笔、纸张、示例作品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所学的绘画技法,以及对水和空中景物的了解。
通过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创作的兴趣。
2. 展示示例作品(10分钟)展示几幅描绘水中和空中风景的示例作品,介绍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线条运用、色彩表现和构图方式,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3. 知识讲解(20分钟)3.1 水中风景线的描绘讲解如何描绘水中风景线,包括水面的线条和反射线条的表现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水面效果。
3.2 空中风景线的描绘讲解如何描绘空中风景线,包括天空中的云彩和太阳,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天空的不同效果。
4. 创作实践(4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描绘水中和空中风景线的技法,进行创作实践。
为了帮助学生入手,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构图示例,供学生参考。
流动的风景线美术教案范文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流动的风景线,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流动的风景线的概念和特点流动的风景线的欣赏和分析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和展示1.3 教学方法观察欣赏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流动的风景线作品。
讲授法:讲解流动的风景线的概念和特点。
实践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实践。
第二章:流动的风景线的概念和特点2.1 流动的风景线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流动的风景线是指自然风景或城市景观中,由于时间的推移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产生动态变化的视觉效果。
2.2 流动的风景线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流动的风景线的特点,如变化性、动态感、节奏感等。
2.3 流动的风景线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流动的风景线作品,注意观察作品中的动态元素和视觉效果。
第三章:流动的风景线的欣赏和分析3.1 引导学生欣赏流动的风景线作品,注意观察作品中的动态元素和视觉效果。
3.2 分析流动的风景线作品中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美术元素的应用。
3.3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流动的风景线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和展示4.1 引导学生进行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实践。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如绘画、摄影等。
观察和描绘流动的风景线中的动态元素和视觉效果。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2 引导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
组织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流动的风景线作品。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教学内容和目标回顾流动的风景线的概念和特点。
总结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和进步。
5.2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创作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5.3 教学反馈和改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提出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流动的风景线教学反思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流动的风景线教学反思(共含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流动的风景线教学反思我常常在想,怎样的美术课堂是一个成功的课堂?尽管从教也有十几年光景,却发现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真的很难,以下几点不容忽视:1、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2、学生的想法要尊重。
3、学习的兴趣要保持。
4、课堂的组织要别致。
如上《流动的风景线》这一课时,两个班的教学中,我感觉六(2)班的学生作业比较成功。
在教学设计时我请学生设计的是统一的大巴士,但在六(4)班教后,虽说造型统一,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解决了造型的难点,但由于学生缺少视觉形象的感知,缺少个性作品的启发,虽然最后学生的作品经过几番努力后,效果还是可以的,但对于大巴士的汽车装饰都居于传统,相似性的较多,很少能打破常规。
因此在六(3)班的教学中,我对课堂设计稍作调整,把汽车形的变化作为一个重点在课堂上突破,引导学生不遵守常规,设计出各种有特色的车。
结果孩子们的表现更令人满意,各种仿生车应运而生,如各种动物车、水果车……学生们的表现各有千秋。
看到孩子们这么优秀的作品,我对他们说:“这么好的作品,如果不拿出来展示的话,老师真的觉得太遗憾了,所以我想把我们的作品展示到墙壁上,一来大家可以交流创作体验,二来也美化了我们的`教室。
请大家在自己的汽车车尾上写上自己的大名,让我们一起来秀一秀。
”听到要展示,很多原本不是很认真的孩子,也都抓紧开始作品修改了,看到孩子们这样的热情是我最开心的,哪怕孩子们的作品不怎样,只要我们一直拥有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我相信,成功就是我们的,哪怕只有一点点,但我想这样的态度,足以!(1)走在大街上,总会被各种各样的广告所吸引,其中装饰在车身上的广告最为特别,它让人们赏心悦目的同时,成为城市中的一条流动的风景线,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2)通过不同车身图案的欣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美观,为自己的设计增添一分灵感和惊喜。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0课流动的风景线》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流动的风景线》是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技巧,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以实际的风景画面为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对风景画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风景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往往对风景画的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方面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风景画的各个要素,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基本要素,学会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基本要素,学会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风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风景画的各个要素,以及在绘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示范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范画、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示范:讲解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基本要素,并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技巧。
3.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风景画的各个要素,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4.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