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预后和预防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28
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考察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考察知识点: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1.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2.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3.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
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继临床、预防两大医学之后产生的一门新的医学。
就是运用矫形、体疗、理疗、营养、心理、功能训练、职业培训等各种手段,对老年人、残疾者、病后体弱者及神经疾病后遗症患者进行医疗,使患者能重新康复的医学。
又称“第三医学”。
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
康复医学的核心工作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三大板块。
康复预防是指通过下列有效手段预防各类残疾的发生,延缓残疾的发展。
通过一级和二级预防可以将损伤降低90%。
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Assessment)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康复评定越细致其康复效果越好。
康复治疗是康复的主体康复治疗四大黄金原则是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一、康复医学主要内容很早期的病人不能坐着轮椅,在站立床的帮助下截瘫病人进行上肢的活动。
长期卧床跟制动对身体是不好的,它有许多不良的生理效应。
长期卧床缺乏活动造成了全身的体能衰减,造成人体的活动能力,特别体力活动降低,对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不良的影响。
长期卧床缺乏活动,首先对肌肉骨骼产生废物性的肌萎缩,肌力的减退、挛缩、骨质疏松;如果完全卧床不动,一周的肌力大概会降低 10% ~ 15% 。
3 ~ 5 周肌力会丧失 50% ,时间长了以后还可能造成肌肉萎缩,另外也容易产生关节肌肉的挛缩,特别是瘫痪的肌肉如果制动 1 周,它的肌炎纤维就会缩短。
3 周肌肉关节疏松的结缔组织就会变成致密的结缔组织,容易产生挛缩。
一旦产生了挛缩,要恢复它的功能就非常困难。
有人做过观察,制动 2 周造成的挛缩表现要完全恢复它的活动范围有 100 多天,另外对心血管系统影响也很大,长期卧床不动,一站起来就造成直立型的低血压,心功能减退,心跳加快等。
同时由于出现损伤的衰退,如果不能够及时翻身,容易造成压疮,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认知行为各方面都产生不良影响,可以想像长期卧床不动,食欲减退,甚至便秘,神经系统还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泌尿系统造成结石等。
不要让病人长期卧床不动,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有病以后长期卧床不动,造成了很严重的继发残疾,这些都是过去缺乏康复知识造成的,如果有一些基本的康复医学知识,早期帮助进行这些活动,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个病人是多年前由于外科手术发生意外,进行抢救,转到内科以后抢救,后来又发生多发性的脑梗塞,又转到神经内科,上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非常严重。
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电疗、光疗、生疗、磁疗、热疗、冷疗、水疗等。
这些就是运动疗法的门诊疗法室,有各种的肋木,关节活动,肩关节活动器、步行器等。
这些国外运动疗法都是非常重视,甚至可以打篮球,还有各种的运动器械。
物理治疗仪器旁边是放置的各种康复用的运动疗法器械。
1.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2.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3.康复评定: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
4.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状态。
5.病损:亦称病伤,残损,现称为身体结构受损,是指心理,生理,解剖结构或功能方面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6.残疾(个体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患者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7.残障:(社会参与受限)是因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患者发挥正常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8.等张收缩: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9.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速收缩: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
11.脑老化:是指脑生长,发育,成熟到衰亡过程中的后一阶段,包括一系列生理,心理,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其表现以脑功能降低,减弱和消失为特征。
12.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这种紧张度来自于肌肉组织静息状态下非随意,持续,微小的收缩。
13.步态周期: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再次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空间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14.平衡:是指身体保持一种姿势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15.代谢当量:指机体在安静状态下,坐位时,每公斤体重每分钟的代谢率。
康复医学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概述】1.康复:·概念:通过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水平、重返社会(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对象:病伤残(功能障碍)者·原则: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2.康复医学: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3.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预防:一级预防:预防疾病伤残造成的身体结构损伤二级预防:限制或逆转身体结构损伤造成的活动受限或残疾三级预防:防止活动受限或残疾转化为参与受限+·康复评定:一般至少进行3次·康复治疗:原则是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各种疗法之间并列安排康复护理指导思想:变”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功能评定”和”功能康复”贯穿整个过程4.康复医学管理:以病人为中心,协作组的工作方式【地位】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以功能为中心,以恢复患者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临床医学以疾病为中心·康复医学应该以临床医学同时并进,从医疗的第一阶段就开始进行【残疾的发生和预防】1.残疾的分类:·ICIDH-2(2000):分为损害失能、活动失能和参与失能·残疾:因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是个体水平的残疾·残障:因残损限制阻碍患者发挥正常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2.ICF分类:·ICF: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属肺诊断性,即适用于所有人的分类3.我国残疾分类:·五类:视力、听力、智力、肢体、精神残疾·六类:五类+听力语言残疾;不包括内脏残疾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肌张力评定】1.定义:·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是一种非随意、持续、微小的收缩·表现为静止性、姿势性和运动性肌张力2.异常肌张力:·肌张力增高:痉挛:多见于椎体束病变;牵张反射亢进,起始阻力大但运动阻力小(折刀现象)强直:多见于锥体外系病变,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各方向阻力一致(铅管样强直),伴震颤则出现阻力规律降低或消失(齿轮现象)·肌张力减低:被动运动时阻力降低,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张力障碍:常见于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和手足徐动症3.肌张力评价标准:·痉挛评定标准:Ashworth评定量表【肌力评定】·肌力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自然收缩可有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速收缩三种形式·测定方法可有徒手(MMT)、等长(IMMT)、等张(ITMT)、等速(IKMT)1.徒手肌力测试(MMT):·中心是3级:能抗重力完成全范围关节运动,但不能抗阻力【关节活动范围测定】1.定义:·关节活动范围(ROM):关节运动时通过的运动弧,即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人体自身随意运动产生的,体现大脑对身体控制的动态过程·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通过外力帮助下产生的运动弧,通长大于AROM2.测量:·最常见通用量角器测量,误差允许3~5°·方盘量角器:不用确定骨性标志、操作方便快捷、精确度较高【步态分析】1.外周神经损伤:·臀大肌步态:鹅步,前后摇摆·臀中肌步态:鸭步,左右摇摆·屈髋肌无力:步长缩短·股四头肌无力:膝过伸、躯干前屈·踝背运动:支撑相中期踝背屈障碍2.中枢神经损伤:·偏瘫步态:划圈步态·截瘫步态:跨槛步态·脑瘫步态:踮足剪刀步态(痉挛型常见),醉汉行走姿态(共济失调型)·帕金森步态:慌张步态【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1.平衡评定:·平衡:身体保持一种姿势以及运动或外力作用下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姿势:躯体一种非强制性、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状态·身体重心落在支撑面内就能保持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一级)、自动动态平衡(二级)和他动动态平衡(三级)2.协调评定:·协调: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言语功能评定】·语言(language):由词汇和语法组成,表达出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言语(speech):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言语-语言的构成要素:发声、构音、语言和流畅度·评定方法:Boston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ADE)【认知功能评定】·包括简明脑机能评定(MMER)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CTA)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1.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按动力分类可分为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技术: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类可分为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其中主动运动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软组织牵伸技术:目的为①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②降低肌张力、③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④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肌力训练技术:分类:可分为非抗阻力运动(主动、主动助力)和抗阻力运动(等张、等长、等速)作用:-非抗阻力:助力肌力-等张:动力性运动;利于功能性活动的实现,包括向心性和离心性-等长:静力性运动;保持肌力,防止废用(站桩功)-等速:增强肌力选择: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进行主动抗重力或抗阻力训练以增加肌力·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利用反射抑制异常肌张力Brunnstrom技术:下肢屈肌协同运作的引出DNF技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步骤为①上肢功能②口面部功能③仰卧到床边坐骑④坐位平衡⑤站起与坐下⑥站立平衡⑦步行·运动处方:运动量占极量心率的60%-80%;耗氧量一般占最大耗氧的40%-60%运动疗法总结版本2分类综合介绍:1、被动运动2、辅助运动3、主动运动4、抗阻力主动运动适应范围:1、运动系统疾病,包括四肢骨折或脱位、脊柱骨折、关节手术后、颈肩腰腿痛、脊柱畸形、关节炎、骨质疏松等;2、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性瘫痪、脊髓炎症或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衰弱等;3、内脏器官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内脏下垂、消化性溃疡、内脏手术后等;4、代谢障碍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5、其他,包括肿瘤术后恢复期、艾滋病、戒毒后、烧伤后瘢痕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