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 康复评定感觉评定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3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1、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者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协调性等方面的功能。
这是通过临床观察和特定测量工具(如布氏量表)进行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如巴比妥类药物等)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温度感觉、疼痛感觉等。
感觉功能的缺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感觉重训、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镇痛药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缺损可能需要通过认知训练、药物治疗(如美克派尔等)进行改善,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通过巴索尔量表等评估患者在饮食、穿衣、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医生会根据情况指导康复训练和家庭护理等。
5、语言沟通能力评定:针对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进行评估,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医生可能会推荐语言治疗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康复评定概述范文康复评定是指通过临床评估,对患者的康复需求、康复能力和康复目标进行评估,以制定出合理的康复计划和措施的过程。
它是康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康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
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功能评估:包括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能力、呼吸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能够了解患者在运动、感受和平衡方面的能力,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康复措施。
2.认知功能评估:包括患者的记忆、注意力、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功能的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能够了解患者在思维、记忆和语言方面的能力,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相应的认知训练和康复措施。
3.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和社交能力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自信,改善生活质量。
4.社会功能评估:包括患者的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措施。
康复评定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医务人员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观察,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在团队成员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康复评定的结果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共同商讨,以确保患者的康复目标与实际需求相符,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能力,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有效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达到康复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康复评定也可以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可以及早发现康复障碍和并发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康复效果的不佳。
综上所述,康复评定是康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全面、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能力,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措施,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康复目标,重返社会、重拾自信。
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评定与诊断学的区别康复评定: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疗效的过程。
区别:1、诊断学着眼于疾病,是对疾病或外伤确定病名。
2、康复评定重在功能,是对功能障碍做出定性、定量的判断过程。
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张力二、肌力三、关节活动范围测定四、步态分析五、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六、感觉功能评定一、肌张力肌张力定义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来源:肌肉组织静息状态下非随意,持续,微小的收缩。
肌张力的表现形式1.静止性肌张力 肌肉在不活动状态下具有的紧张度2.姿势性肌张力 人体维持一定姿势时,躯体前后肌肉所具有的紧张度3.运动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紧张度异常肌张力(与正常静息水平比较)肌张力的检查方法病人的肌张力正常吗病史视诊触诊反射被动运动摆动检查肌张力评定肌痉挛的分级:目前多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
评定时,患者宜采用仰卧位,检查者分别对其双侧上、下肢的关节进行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按所感受的阻力来分级评定。
痉挛的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小结肌张力的定义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二、肌力肌力和肌力评定的定义肌力——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判断肌力减弱的部位和程度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损伤进行定位诊断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评定肌力增强训练的效果肌力评定的方法徒手肌力测试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徒手肌力检查徒手肌力检查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是Lovett 6级分级法。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见下表)徒手肌力分级标准(MRC)徒手肌力评定的步骤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l选择适合的检查时间l根据体位来安排检查的顺序l检查者应尽量靠近被检查者l先查健侧对应肌肉的肌力,以便健患侧对比l注意施加阻力的大小和方向l避免代偿动作l重复检查应间隔2分钟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腕关节掌屈及尺侧偏:尺侧腕屈肌4、5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 ,腕向掌侧屈并向尺侧偏,阻力加于小鱼际1级:患侧卧位,前臂旋后450,试图腕掌屈及尺偏时可触及3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 ,腕向掌侧屈并向尺侧偏2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可见大肩关节前屈:三角肌前部及喙肱肌屈髋:髂腰肌4、5级: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股远端前面3级: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2级:患侧卧,托住键侧下肢,可主动屈髋1级:仰卧,试图屈髋时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伸膝:股四头肌3级:仰卧,小腿置床缘外下垂,伸膝4、5级:仰卧,小腿置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前侧2级:患侧卧,托住键侧下肢,可主动伸膝1级: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踝背屈:胫前肌4、5级: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阻力加于足背内缘3级: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2级:侧卧,可主动踝背屈、足内翻1级:仰卧,试图踝背屈、足内翻时可触及活动肌力评定的适用范围肌力评定的适用范围:下运动神经元病损;脊髓损伤;原发性肌病;骨关节疾病。
康复功能评定康复功能评定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方法,旨在评估个体在特定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状况和改善程度。
它可以通过多种测试和评估工具来检测和评估个体的康复能力,从而为康复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判断标准。
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评定个体在功能、动作和活动方面的表现,可以确定其功能障碍、康复潜能以及康复需求,为康复团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
康复功能评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功能评估:系统评估个体的神经、肌肉、关节和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状况,包括肌力、肌耐力、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力量测试、疼痛评估、骨骼测量、平衡测试、步态分析等方法进行。
2. 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功能表现和独立程度,包括自理能力、卫生活动、进食活动、穿衣活动、床椅转移、上下楼梯、出行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3. 心理社交评估:评估个体的心理、情感和社交功能,包括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社交互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情绪量表、社交能力量表等工具进行。
4. 家庭和环境评估:评估个体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对其康复过程的影响,包括家庭支持、居住环境、社区资源和康复设施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康复功能评定可以为个体的康复过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通过定期评估和跟踪,可以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改进方向,以实现个体的康复目标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功能评定在康复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促进个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康复评定总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方法,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全面的检查和评价,以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为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目标是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预测康复潜力,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以及评估康复疗效。
二、康复评定的意义1.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康复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
2. 评估康复疗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定,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预测康复结局: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对患者的康复预后进行预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三、康复评定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康复评定应基于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避免主观臆断。
2. 全面性原则:康复评定应涵盖患者功能障碍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感觉、认知、言语、心理等。
3. 动态性原则:康复评定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定期进行,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 个性化原则:康复评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
5. 参与性原则:康复评定应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四、康复评定的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与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等。
2.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
3. 认知功能评定: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理解与表达等。
4. 言语功能评定:包括发音清晰度、语言理解与表达、沟通能力等。
5. 心理功能评定:包括情绪、心理适应、生活质量等。
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
五、康复评定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功能障碍。
2. 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或家属的问卷,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
3. 标准化测试法: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定量评估。
第一章总论1.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康复评定学是研究患者有关身体、心理、社会及其所处环境的功能状况的一门医学学科2.康复评定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
ICIDH:残损(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残障(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ICF:损伤(身体功能或结构问题,有显著的差异或丧失)、活动受限(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参与限制(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3.康复评定的意义(1)从患者角度:通过评定,可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活动能力的了解,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主动地参与治疗。
对一些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将会鼓励他尽早地向康复医生反映有关情况,以预防和减缓疾病的恶化和功能的减退。
(2)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角度:全面、系统、准确的评定,可弥补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的不足,容易早期发现问题,具体了解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如何才能提供和得到帮助,鼓励他制定出更为全面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变化,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
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康复的后果,从而控制康复治疗的质量。
(3)从社会角度:通过评定,发现在社会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对提供资助、改进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以及政策法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为社会对残疾人提供帮助提供依据。
此外,评定还可以就残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新的发病资料。
4.康复评定的作用(1)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了解功能障碍的范围、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2)制订康复治疗计划(3)评价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4)帮助判断预后(5)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5.康复评定的内容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O)、功能评定(A)、制定康复治疗计划(P) (1)病史:主诉、现病史、功能史(核心)、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皮肤和淋巴、头和五官、颈、胸部、心脏和周围血管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3)功能评定:四个功能(认知、言语、躯体、社会)、三个障碍层次(损伤、活动受限、参与限制)6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1.建立治疗目标:(1)依据:①在评定中发现的问题②心理状况③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希望④家庭护理、身体和情绪环境、家庭反应⑤患者的职业计划和目标(2)治疗目标的组成: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一个将要实施的目标应包括:①有可测量的结果②使用具体的检查③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2.康复目标的描述:(1)下肢的功能可根据假肢和支具的有无和种类设定不同的目标:①不能步行:卧床不起、靠物坐位和独立坐位②能乘轮椅:自己驱动、外力驱动③在平行杠内:起立、平衡、步行④用拐杖步行:能否独立起立⑤用手杖步行:有辅助、完全独立⑥无手杖步行:有辅助和完全独立(2)上肢的功能完全失用手:不能主动或被动地用手指固定物品,放在桌子上面的手不能向下推动,但可以上臂、前臂或躯干固定物品候补辅助手:呈握拳状态的手指可被动地使其张开且能够握物体;桌上的物体被动地挂在手指上可以拉到靠近身体并使其固定于腹部与桌子之间;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用健侧手可将放在桌子上的手向下压辅助手:不是实用手,但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抓东西,固定,放开实用手:(左)吃饭时虽然不集中注意力也能端端正正地拿饭碗;(右)吃饭时,匙、叉、筷子可以较正常的使用,可以写出能读的字(3)整体功能:两侧上下肢同时障碍①全面辅助②部分辅助③完全独立完成(4)劳动能力除日常生活活动以外,最好还应预测劳动能力:①恢复原职②恢复工作,改变原职③改变职业,可劳动④帮助家务3.制定康复治疗方案:⑴治疗安排和医嘱的书写⑵常用的康复手段PT、OT、ST、PSY、RE、TCM第二章人体形态的评定一.人体形态评定(一)身体姿势的评定被测者在直立状态下,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眼耳平面”姿势。
实验教案姓名_刘润芝赵志秋2017 ~2018学年第 1 学期时间10.11 节次__1-2__课程名称康复功能评定学授课专业及层次2015康复治疗学本科1、2班实验项目感觉功能检查实验分组情况46 学时数 2 实验目的掌握感觉功能评定的基本方法实验原理感觉功能检查评定病人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设备与材料棉签、大头针、试管、圆规、钥匙、笔、PT床操作重点浅感觉、深感觉的检查方法操作难点检查位置的确定操作注意事项检查顺序、注意左右对比教学法演示法、操作实验内容、步骤、要求及时间分配一、实验目的(讲师讲授)掌握:掌握感觉的检查方法,熟悉:感觉的检查评定的操作步骤。
二、对象2015康复治疗学本科1、2班学生。
三、场地物理楼E2303、E2304房间四、方法及工具棉签、大头针、试管、圆规、钥匙、笔、PT床五、内容步骤1.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了解感觉检查的操作步骤。
2. 教师演示浅感觉、深感觉的测量方法。
3. 教师演示后,由学生操作完成。
4. 演示复合感觉检查的测量方法。
5. 学生分组练习。
6. 学生记录评定结果及分析,并制定相应康复治疗方案。
六、感觉检查的评定的注意事项意识清醒、合作、比较、顺序、感觉障碍的类型等。
七、附评定方法感觉评定方法1.浅感觉检查触觉: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痛觉5分钟10分钟10分钟30分钟10分钟20分钟10分钟5分钟温度觉压觉:有障碍部位开始直到正常的部位2.深感觉检查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检查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图像觉、其他大脑皮质感觉八、布置实验报告。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感觉功能评定方法,对受试者的感觉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平衡感觉等。
通过实验,了解受试者的感觉功能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某医学院校健康志愿者10名,男女各5名,年龄在20-25岁之间。
三、实验材料1. 触觉棒2. 痛觉棒3. 温度棒4. 本体感觉评定板5. 平衡感觉评定板6. 记录表四、实验方法1. 触觉评定:使用触觉棒对受试者的皮肤进行轻触,要求受试者描述所感受到的刺激。
2. 痛觉评定:使用痛觉棒对受试者的皮肤进行刺激,要求受试者描述疼痛的程度。
3. 温度觉评定:使用温度棒对受试者的皮肤进行冷、热刺激,要求受试者描述温度变化。
4. 本体感觉评定:使用本体感觉评定板,让受试者在闭眼状态下进行肢体位置和运动的判断。
5. 平衡感觉评定:使用平衡感觉评定板,让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站立和移动,观察其平衡能力。
五、实验结果1. 触觉评定:所有受试者均能准确描述触觉刺激,表明其触觉功能正常。
2. 痛觉评定:所有受试者均能准确描述痛觉刺激,表明其痛觉功能正常。
3. 温度觉评定:所有受试者均能准确描述温度变化,表明其温度觉功能正常。
4. 本体感觉评定:所有受试者均能准确判断肢体位置和运动,表明其本体感觉功能正常。
5. 平衡感觉评定:所有受试者在正常站立和移动条件下表现良好,表明其平衡感觉功能正常。
六、实验讨论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的感觉功能均处于正常水平。
这可能与受试者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有关。
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表现出良好的配合,实验结果可靠。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受试者的感觉功能处于正常水平。
2. 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和平衡感觉均正常。
3. 实验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八、实验建议1. 在进行感觉功能评定时,应选择合适的受试者,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受试者的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康复评定的定义康复评定是一个评估康复需要的过程,它是基于康复医学原理和实践经验来判断一个人是否需要康复治疗以及需要哪些康复治疗。
康复评定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康复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恢复其生活功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康复评定包括以下方面:1. 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康复评定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状态,以确定康复治疗的需要和治疗方案。
这些功能包括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平衡能力、心肺功能、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状态等。
评估这些功能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问卷调查、身体检查、运动测试、认知测试等。
2. 评估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康复评定需要评估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康复治疗以及治疗的类型和强度。
这些因素包括患者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网络等。
评估这些因素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
3.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根据康复评定的结果,医疗团队可以制定一个康复治疗计划,该计划应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法和治疗时间表。
治疗目标应该是明确和可测量的,以便评估治疗的效果。
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认知康复和心理治疗等。
治疗时间表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和进展调整。
4. 监测康复治疗效果康复评定需要监测康复治疗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该监测应包括治疗目标的达成情况、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
康复评定是确定康复治疗方案的关键步骤。
它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状态、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评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并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其生活功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FIM 的得分标准
感觉评定
1感觉的检查:
(1) 感觉检查必查项目: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两
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照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
即0=缺失;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
(2) 针刺觉检查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用棉花。
在针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
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
0级。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详见下表
感觉关键点
感觉功能评分
直肠感觉:无
评定结果:(1)患者早期评定轻触得分,左边等于右边等于12分。
中期评定左边等于右边等于34分;末期评定左边等于右边等于43分
(2)评定结果:患者早期评定针刺得分,左边等于右边等于12分。
中期评定左边等于右边
等于34分;末期评定左边等于右边等于43分
评定结果分析:是由于患者的C7受损导致患者的感觉传导通路受损、所以会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