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方法篇:因果分析法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7
因果论证议论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与之相
对应的是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环境污染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首先,环境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方面。
工业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交通运输中的尾气排放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此外,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也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这些都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
其次,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首先,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
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导致了各种疾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环境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最后,环境污染也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们往往会感到压抑和焦虑。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
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惩治环境污染行为。
其次,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人们也应该自觉保护环境,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
总之,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
己的力量。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建设美丽的家园。
议论文分论点(附优秀范文+精细点评)高考议论文设置分论点,会让文章论证立体化,让读者能够清晰把握行文思路。
所以,掌握分论点设置方法会让写作事半功倍。
【设置思维】(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设置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设置分论点。
(3)条件分析法(“怎么办”)设置分论点。
一、分论点设置方式(一)并列式设置——打造并列式结构模板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或“……是A”“……的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比如:(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并列式结构模式列出写作框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中心论点: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
分论点可以这样设置:①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痛苦与欢乐并存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想,叫作前行。
②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国计与民生共举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想,叫作发展。
③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过去与未来交织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想,叫作富强。
(2)话题“手”的中心论点:用双手播撒种子。
从“种子是什么”的角度切入,可以这样设置分论点:①:用双手播撒健康的种子。
②:用双手播撒希望的种子。
③:用双手播撒爱心的种子。
如果再多想一步,加上从“双手是什么样”的角度切分,可以这样设置分论点:①:用(勤劳的)双手播撒健康的种子。
②:用(热情的)双手播撒希望的种子。
③:用(温暖的)双手播撒爱心的种子。
设置好分论点后,不仅论点本身丰富了,而且写作内容也清晰了。
【范文参考】遵守做人规则,走出完美人生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
议论文的五种写作方法怎么分析议论文的论点1、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
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
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
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
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
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比较分析法。
议论文写作指导--分析论据,学会说理方法点拨一:因果分析法〔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根底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论点:学会舍弃1.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象一般人一样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
因为他舍弃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可见,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所以他是智者。
2.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仁者。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
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写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家让出三尺。
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正因为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才成就了"六尺巷〞这段千古佳话。
所以,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又怎会做出如此舍弃?〔"学会舍弃"〕3、三国时的马谡[sù]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为什么会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热点素材:议论文经典论证方法议论文专题:论证方法论证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如果说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则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本篇针对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假言因果法、正反对比论证法)举例指导。
例证法例证法就是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个别事例来论证论点。
这种方法是学生作文中最宜掌握,使用频率高,同时又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否则容易犯文体不分的错误。
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
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典型范文】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章首句提出中心论点,全文都是为了证明这个论点)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用孟子的话来阐释骨气的含义,注意:如果引用文言文,要用现代汉语对其进行解释)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议论文之如何进行例后分析
(一)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来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往往用设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式加以强调,从而凸显论点的合理性。
【示例一】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论点句)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举例分析句:探因分析)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结论句)
把事实材料中形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用设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式加以强调,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主要步骤:①直接点明观点,并阐释观点;②引述事例;③追根求因;④得出结论【学以致用】。
优秀议论文范文心中有德看惯了太多的勾心斗角,也看倦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内心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你却笑着对我说,若心中有德,一切终将释然。
(提出中心论点)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
(分论点一)你静静地漫步于乡间丛林,身上穿着打着层层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草鞋,脸庞被晒得黝黑,唯有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
我望着你,陌生而又熟悉。
身于豪门,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平步青云,怎奈你那高昂的头颅,始终不愿垂下,宁可受苦受累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
你心中始终以百姓为重,却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淡泊名利的心境,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牢记你,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点题,呼应分论点一)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
(分论点二)你站在驶向零丁洋的船头上,平静而又无奈,平静是因为你视死如归,无奈是太多的无德者与元兵相勾结,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敌不过内外夹攻。
留炎汗多次来找你,他给你讲了那么多你看不到的“美好前程”,可你不但不接受,还对着留炎汗破口大骂,骂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事例概括)是的,我知道,纵然你失去所有,可你还有一件东西永存心中,那就是德。
你没有忘记百姓,没有忘记国家,于是便有了零丁洋上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刹那,远处的宋代为你永存。
(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心中那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你永垂不朽。
“文天祥”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上。
(点题,呼应分论点二)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
(分论点三)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睡不上一点好觉,吃不上一顿好饭,更令人叹息的是,后主刘禅之无能。
救国之重任全压在你身上,可你没选择逃避,你面对着,支撑着。
不仅给蜀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谱写出了著名的《出师表》,以示你心中之德。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之心,使卧龙之名——诸葛亮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佳谈。
(点题,呼应分论点三)于是我明白了,因为心中有德,所以面对权利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因为心中有德,所以为国可以舍生取义;因为心中有德,所以常为国着想,为百姓担忧,直至死而无憾。
议论文写作常用方法常用论证“4方法”1.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典例:记得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写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捉跳蚤的场景。
这些童真未泯的场景,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该为虚浮名利钩心斗角、忙碌终身,而应该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
【解析】举金岳霖的例子极简,叙述后要有精准的分析,从而将摆事实和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
事实论据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说,先考虑名人事例,金岳霖的事例正是如此。
谨慎使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这样的事例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事例叙述简洁概括,突出重点,切忌过于详细。
事实论据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古今中外相映生辉。
2.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引用古典诗词名句,可以增强议论的文学性等。
典例:“从卖气球的人那里/每个孩子牵走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到那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
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冻结。
【解析】这句诗有极强的针对性,与童真缺失的当下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童真的可贵,从而佐证了论点。
引证宜简洁,不宜过多。
议论是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介绍他人的见解。
3.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使论点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运用该方法要注意三点:以小见大,就近取譬;喻体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典例: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申论因果关系作文
近年来,因果关系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许多人开始思考和讨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认识到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事实上,因果关系正是推动个人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
例如,近年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地方的水源遭到污染,这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追溯到污染源头,如工厂排放、农药使用等等。
显而易见的是,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其次,因果关系也可以解释个人行为和命运的转变。
一个人在学习上努力,并且取得好的成绩,这实际上是因为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同样,一个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通常会导致身体健康。
然而,如果一个人懒散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则很可能会导致身体亚健康甚至生病。
因果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通常是因为该国实行了有效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
而一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常常是由于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并致力于公共事务。
因此,因果关系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因果关系是我们理解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方式。
通过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
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议论文思维训练——因果分析一、选取例文:戏从对手来对手,不能简单理解为敌人。
戏曲中有正面、反面角色,军事对垒中有敌对双方智谋之士,体育赛事中有实力相当的选手。
生活中处处有对手,对手是人也是物。
对手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同行者,你追我赶。
在成功的路上,对手用内在的压力激发我们奋起直追的动力。
看着教室内的“赶学比超”,看着运动场上激烈的竞技,看着大国林立追求更高的国际地位------世间不缺少对手,我们可能在人生竞技中,处于劣势,甚至失败。
也可能在失败中凤凰涅磐,后来居上。
在压力下,我们用超越回馈对手,激发心中的斗志。
对手也是自己,一次次战胜自己,成功不会遥远。
戏从对手来,有对手才会有超越,用对手才会演绎精彩、绚丽的人生大戏。
二、因果分析例文网瘾少年谁之过?现在,林立的网吧已经成为各城市不可或缺的娱乐场所,而中学生出入网吧似乎已司空见惯,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
然而,据有关调查统计:中国1.3亿网民中,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已超过80%,近3000万的网络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仅23岁,并呈少年化倾向。
这一切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中国的“网络沉迷”问题日益严重。
【现象问题】据相关专家分析,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是青少年自身心理素质较薄弱、自制力较弱,希望通过网络游戏等虚拟的方法来缓解学习的压力、寻求成就感。
可这真的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吗?青少年沉重的压力又从何而来?“网瘾少年”究竟是谁之过?【原因】归根结底,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
许多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他们表面喊着“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暗地里却施行高强度化教学,增加课时,缩减学生自由时间。
在“题海战术”和“月考”“周练”中,许多中学生会被巨大的压力压迫的窒息,年轻的心灵也变得十分空虚。
既然现实生活中他们得不到满足,只好到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去寻觅心灵的慰藉。
【深层原因】很显然,中国的应试教育与扭曲的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在这物欲横流的繁华世界里,信仰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已经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甚至人生观。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因果分析法_议论文指导议论文写作方法篇:因果分析蒋念祖[训练讲话]物质世界是一个无限复杂、互相联系与互相依赖的统一整体。
一个或一些现象的产生,会引起另一个或另一些现象的产生,前一个或一些现象的原因。
后一个或一些现象就是前一个或一些现象的结果。
例如给一个电炉通电,电炉通电是电炉发热的原因,而电炉发热则是电炉通电的结果。
因果联系是事物发展的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同一个现象可能既是原因,又是结果。
对于后于它的某个现象,它是原因:但是对于先于它的某个现象,它又是结果。
比如,电炉发热是通电的结果,但是电炉发热又是使电炉上一壶水沸腾的原因。
因果联系是普通存在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中,都存在着因果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因果联系又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当原因存在时,结果必然会产生。
因果分析就是在被研究对象的先行情况中,把作为事物原因的现象和其他非原因的现象区别开来,或者在被研究对象的后行情况中,把作为结果的现象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
可见因果分析可以分为原因分析和结果分析两类。
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认识活动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宁可找一个因果的解释,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
”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因果分析的重要性。
在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
1.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为主体,可以构成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大多是“为什么……”、“……探源”、“……的危害”、“……好处多”,如此等等。
一篇题为《谈谈琼瑶热》的文章,探讨了琼瑶热兴起的原因:第一,“她以她女性的细腻感情,不落俗套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她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误会和善恶抗争的故事。
”第二,“海峡两岸毕竟是植根于同一文化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对海峡两岸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再加上30多年的隔绝使得彼此都渴望了解对方的生活。
”第三,“当前我国正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青年人对早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台湾小说自然会第1页共7页有一种新奇感。
”第四,“时下出版界滥出质量低劣的作品,而琼瑶小说与之相比,则显得文雅可读。
”一篇题为《比》的作文,集中分析了“比”的结果:比,有助于辨优劣,识别美丑;比,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比,能促使人奋进;比,会使人头脑清楚。
如此等等。
2.因果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
比如《说谦虚》这个题目,经过原因分析,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谦虚,从根本上说,反映了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有了高远的志向,才不会为暂时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方才能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而不至于骄傲自满。
经过结果分析,可以知道谦虚有助于人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有助于搞好团结,有助于学习,工作、事业的进步,这样我们对谦虚这种美德的本质,意义就会有较多的了解。
3.在原因分析、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某些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比如,《闲话“闲话”》,重点分析了“闲话”可能形成的危害,指出“闲话”可以杀人。
在当前举国上下正大张旗鼓搞改革之际,闲话为害更烈,凡闲话盛行之处,当一天先进坏了一生名声者有之,至今候而不补者有之;奋马扬鞭中箭而滚鞍落马者有之……闲话轻则可以损害一个人的名誉,挫伤人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或破坏家庭和睦,重则可以置人于死地,或搅得人心惶惶,破坏安定团结,使四化大业受到损害。
所以闲话危害甚烈,不可低估。
同一篇作文中,对闲话所以盛行不衰的原因作了分析:“首先与领导有关。
有的领导至今仍属守用人上宁右勿左的为官之道,独善其身,做老好人。
他们怕出乱子,怕丢乌沙帽,对闲话充耳不闻,不加制止,实际上是为闲话大开绿灯。
其次,与‘怠’与‘忌’有关,古人云:‘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还有一种人说闲话则由于妒风甚盛,大有‘武大郎开店,不容高人’之势”。
在因果分析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对闲话作出否定性评价。
4.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决策。
正如医生治病,摸清了病因,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
一篇作文《有关我县养猪,猪价等情况呈梁书记》中指出当时农村一个令人忧虑的情况,养猪量急剧下降,猪肉价格暴涨。
作者分析了以上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是农民挣钱的门路广了,谁也不愿再干既脏又累获利极微的养猪之事,二是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只注重发展工商业,对养猪户没有必要的奖励政策。
三是粮食价格搞活,以致失去控制,农民感到用粮食养猪远不如直接卖粮有利。
四是目前农村养狗成风,狗争吃了猪的饲料。
针对以上原因,作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畜牧业发展;第二,第2页共7页制定必要的奖励政策;第三,管理好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第四,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第五,限制养狗,取缔狗市。
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使文章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性。
5.因果分析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构成因果论证。
比如谢觉哉在《说“怕”》中提出:可怕的物、可怕的事、可怕的人虽然存在,但都没有什么可怕。
为什么呢?第一、怕是相对的,我怕它,它也怕我。
第二、“心不亏,不怕;有斗争决心,不怕;有很好的准备,不怕。
”其中,论点是“果”,论据是“因”,论证过程就是“以因证果”。
又如一篇文章《谈“能说会道”》,中心论点是提供“能说会道”(实际上是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论证部分主要便是列举了能说会道的若干好处,用的是“以果证因”。
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五种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这五种方法是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概括出来的,所以称为穆勒五法。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求同法又称契合法。
是指在被研究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仅有一个先行因素是这些场合所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先行因素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
比如经过观察实验,我们看到用不同物质做成的形状各异的许多的摆,如果它们的长度相同,那么它们的摆动周期也相同。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摆的长度和摆的周期有因果联系。
求异法又叫差异法。
其基本的内容是:被研究对象在一个场合中出现,在另一个场合中不出现,并且在这两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因素相应地出现和不出现,其他现象则完全相同,则这个先行因素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
例如有两块相邻的实验田甲和乙,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在管理方面也给予相同的条件,唯一不同的是:甲田种植新育的水稻品种,乙田仍种植旧的品种。
结果甲田的产量明显高于乙田,于是可以认为新育品种是高产的原因。
求同求异并用法。
就是将求同法与求异法综合使用,这里就不介绍了。
共变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若干不同场合,当某因素发生变化时,被研究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该因素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
例如,科学家在研究磁暴时发现,磁暴的周期性与太阳黑子的数量增减周期相同。
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下降;当太阳黑子数目增加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增加。
由此推论出:太阳黑子是磁暴的原因。
剩余法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复合的被研究现象,如果已知这个复合现象的一部分是某些先行情况的结果,那么这个复合现象的剩余部分就是某种别的先行情况的结果。
例如,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舍尔发现了天王星之后,天文学家们根据万第3页共7页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已知的各个天体对天王星的作用,从而推算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
但是,根据望远镜的观察,天王星实际运行的轨道与计算出的轨道有偏差。
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天文学家们进行了推测,这个偏离现象很可能是某个尚未发现的星体的引力造成的。
这个原因可能是另一颗未知行星的影响。
后来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和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先后计算出未知行星的假想位置,柏林天文台的天文观察家加勒据此发现了这颗新的星体——海王星。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穆勒五法”,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使因果分析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决不能凭“想当然”办事。
当然在具体行文中,探讨的过程往往可以省略。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⑴一因一果。
例如月蚀产生的唯一原因就是地球运行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而地球运行于太阳与月亮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唯一结果就是月蚀。
⑵一因多果。
例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造成多种结果,有人类受到损害,有动物受到损害,有植物受到损害,有气候异常,有水土流失等。
⑶同因异果。
这是指同一原因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果,例如,同是下雨,如果在天旱时对农作物有益,引出好的结果,如果在涝灾时则对作物有害,引出坏的结果。
⑷多因一果。
例如风调雨顺,农业政策正确,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引进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等多种原因相互联系而产生同一结果,即农业大丰收。
⑸异因同果。
例如大量的热能既可以由原子核的裂变所产生,又可以由原子核聚变所引起,裂变和聚变是相互对立的,但都产生同一种结果。
⑹多因多果。
例如一个工厂经过整顿领导班子、改革体制、加强管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使该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领导班子团结了,职工生产积极性高了,职工业务水平提高了,职工福利待遇也改善了,如此等等。
在因果分析中,要考虑到以上这些复杂的情况。
在多种原因,多种结果中,还要进一步分析这些原因、结果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比如,对于原因,要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原因的原因),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等等。
对于结果,要分清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结果的结果),暂时结果和长远结果,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
如此等等。
在原因分析中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不要把原因和“前事”相混淆。
白天在黑夜之前,春天在夏天之前,但前均不是后者的原因。
第二,不要将原因和某一迹象或征兆相混淆。
疼痛就第4页共7页其本身来说并不是疾病的原因,而倒是它的征兆。
第三,不要把原因和结果相混淆。
飞机的操纵杆断裂可能是造成飞机坠毁的原因,也可能是坠毁的后果之一。
当然,原因、结果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四,不要把原因和必要条件相混淆。
必要条件就是缺少了它其事就不能发生的一种条件。
它与原因有密切关系,但是不应该把它错认为原因。
喷气式客机不是因为起飞而坠毁,但是完成起飞却是坠毁的必要条件。
第五,要注意区别具体的原因分析和抽象的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也是如此)。
比如我们可以对“厌学”这一现象作原因分析,这种分析要考虑得很全面,但只能说是可能存在的原因,而某个同学厌学,其原因应当是具体的、现实的。
[例文评析]说“勤”杜家箴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
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
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
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