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日常生活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19
脑梗后遗症,日常要怎么护理?脑梗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全部急性脑血管病中约占70%,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由各种原因所致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脑梗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即使经系列治疗得以幸存,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认知功能下降、语言障碍、偏瘫、行动迟缓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为了让脑梗后遗症患者能更好地生活,需加强日常护理。
那么,对于脑梗后遗症患者,应怎样开展日常护理工作呢?希望本文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康复护理(1)肢体康复:脑梗后遗症患者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卧床不起的脑梗后遗症患者,由家人进行瘫痪肢体按摩,预防肌肉萎缩,配合大小关节、伸屈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可避免关节僵硬。
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站立及步行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坐位耐力持久、体力平衡、步行等,逐渐增加强度,为患者重新恢复肢体活动奠定基础。
加强对患者的上肢训练,主要目的在于训练两只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例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写字、洗脸等,在身体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可进行拍皮球、打乒乓球等活动,让患者可逐步实现生活自理。
(2)语言康复:对于部分表现为语言障碍的脑梗后遗症患者,家属要多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多开导患者,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诱导和鼓励患者多说话,从一些简单的单字开始,慢慢过渡到词语、短句,再到完整句子,耐心指导并纠正患者的发音,反复训练,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
(3)吞咽康复: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注意食物不要经口喷出,不要勉强患者进食。
对于轻型吞咽困难患者,可以吃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将蔬菜、肉末等食物煮烂并放在放在饭里面,避免过稀、过干食物——饮食护理脑梗后遗症患者日常饮食应该多吃蔬菜,不饮酒,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预防动脉硬化,且可增强血管致敏性,可适量多摄入。
脑血管意外及后遗症随访健康宣教建议内容模板凡涉及以下ICD-10编码的诊断,均需要按照随访方案要求进行随访。
I69 脑血管病后遗症I64 中风I69.051 蛛网膜下出血后遗症I69.101 脑出血后遗症I69.301 脑梗塞后遗症I69.451 出血或梗死中风后遗症在其他方面未特指I69.452 脑卒中后遗症I69.801 脑血管病后遗症I69.802 脑血管病恢复期I69.803 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I69.851 脑血栓后遗症对应不同的病种,选择相适宜的健教干预内容。
1、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不宜自作主张,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2、在饮食上必须吃低脂、低盐(每天的食盐量不能超过2g,约一小牙膏盖)、低胆固醇(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有:蛋黄、动物脑、动物肝肾等)、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少食动物脂肪、甜食。
多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虾类。
3、发病2周后,病情好转,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在卧位基础上,首先协助瘫痪肢体做伸屈运动,每天3—4次,每次10—20分钟,不仅活动肩、肘、髋、膝等大关节,还活动指、趾等小关节。
鼓励病人主动活动:床上翻身、抬腿、挪动手臂、活动指趾等。
鼓励病人床上坐起,先协助,后使其独立坐立,让其坐在床上使双下肢下垂,练习两下肢活动。
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两人协助,后改为一人或扶墙而行或独自站立。
日常生活功能锻炼:让病人练习系扣子、更衣、洗漱、大小便及外出散步等。
注意锻炼中要有人照顾,且循序渐进。
失语者要及早进行语言训练,如运动性失语,病人病情多焦虑、急躁,应耐心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开始训练时可先用单词,逐渐构成语句或练习容易理解的语言。
对感觉性失语病人,可叙述一件事,让病人理解后复述,反复训练,可由家属共同合作来完成。
4、加强皮肤护理脑梗塞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肢体瘫痪而长期卧床,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
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
有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保护。
中医养生秘诀缓解脑梗塞后遗症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经历了脑梗塞发作后,常常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记忆力减退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可以缓解脑梗塞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秘诀,帮助脑梗塞患者缓解后遗症。
一、食疗调理1. 汤煲食物:脑梗塞后,身体需要补充营养,而中医推崇的以汤煲食物为主要方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药食同源材料,如鸡汤、骨汤等。
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容易被消化吸收,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2. 合理搭配食材:中医讲究水火相济、酸甘相适的理念,因此脑梗塞患者在饮食时应搭配好不同的食材,如醋与糖的搭配,鸡肉与枸杞的搭配等。
合理搭配可以充分发挥食材的营养价值,促进身体康复。
二、中药调理1. 丹参:丹参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脑梗塞后,适量的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血管供应,减轻后遗症症状。
2.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味中药材,具有补肾安神、益智开窍的效果。
脑梗塞后,五味子可以起到保护大脑神经细胞,恢复记忆力的作用。
三、中医按摩1. 脑部按摩:通过脑部按摩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提高脑部供氧供血,缓解脑梗塞后遗症。
可以用双手轻轻按摩头部,从前额开始,逐渐移向后脑勺,每次持续5-10分钟。
2. 肢体按摩:脑梗塞后,肢体常常出现无力的症状,通过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
可以用手掌慢慢揉捏肢体,轻柔而有力,每次持续10-15分钟。
四、养生调摄1. 睡眠调节:脑梗塞后,合理的睡眠对身体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提倡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避免睡眠过深或过浅,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2. 情绪平衡:脑梗塞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等问题。
中医认为,消极的情绪对身体康复不利,建议脑梗塞患者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通过适当的休闲娱乐、与亲近的人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缓解后遗症。
中医养生秘诀是缓解脑梗塞后遗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脑梗后遗症的注意事项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的是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
患者在脑梗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包括肢体运动障碍、言语困难、认知障碍等。
为了帮助脑梗后遗症患者更好地康复,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1. 药物治疗:脑梗后遗症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血剂、降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预防再次发作。
2. 饮食调理:脑梗后遗症患者应坚持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并减轻动脉硬化的进程。
3. 避免卧床休息过久:尽管脑梗后遗症患者在早期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但过久的卧床休息会增加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障碍的风险。
因此,适度的运动和体力活动是必要的,可以选择散步、简单的运动等,但避免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4. 健康的生活方式:脑梗后遗症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康复。
5. 增加认知训练:脑梗后遗症患者往往会伴随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因此,增加认知训练和脑力活动对恢复认知功能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看书、做拼图、玩益智游戏等方式进行训练。
6. 康复训练:脑梗后遗症患者还需要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师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通过肌肉训练、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7. 心理支持:脑梗后遗症患者往往会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陪伴患者、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方式提供心理支持。
8. 安全预防:脑梗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预防。
家居环境中应该清理杂物,减少摔倒和磕碰的风险。
在外出时,患者可以使用助行器或使用坚固的扶手,以防止摔倒或滑倒。
9. 定期复诊:脑梗后遗症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以及进行脑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脑梗塞发病后的康复训练与健康宣教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与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也得到了较大特点,但仍有较多的患者在治疗后还会伴有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脑功能障碍,这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带来不良影响。
当患者出现以上后遗症时,应该怎样做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呢?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脑梗死的康复训练方法及健康宣教,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消除内心不安,早日康复。
一、康复训练方法1.坐位平衡训练坐在床上,屈膝依靠背架,逐渐将支架去除,双腿在床边自然放置,也可在床的一侧或者床头放置围栏杆、绳索或把手,来帮助患者可以自己坐起来。
作为平衡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躯干肌及加强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在帮助患者站立平衡训练时,要有专门的人员扶持,或者在训练时,要在特质的双杆中进行,或者采取手杖进行帮助。
在站立期间患者的两脚需要分开约3cm,先要以健康肢体为主要支持重量,再逐渐及缓慢地使用患肢,逐渐两脚互相站立,在此期间需要扶着凳子及其他的工具,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最开始需要他人进行扶持,在逐渐过渡到自我行走,另外需要纠正患者走步的问题,如果患者走步时画圈,在训练时就需要主动做屈膝的动作及踝关节背伸的动作。
给予患者既轻又坚韧的拐杖,其长短要适中,通常情况下在腋下3-5cm 至脚底的长度,或者为病人身高-40cm,也可对其使用双拐,要因人而异,合适是最好的。
4.使用轮椅训练最开始需要有人帮助或者挟持,帮助患者的人员需要站在患者的轮椅后面,使用双手对轮椅扶手及背进行握住,在使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康的一侧,在上下时需要将手闸挂上,上去后进行椅子上活动,并坐前后动及左右活动5.上下楼梯的训练患者在上楼时,需要将健康的脚跨上台阶后再使用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上,在下楼梯时可采取相反的动作,如果患者使用拐杖,可使用拐杖在上级台阶上进行支撑,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
偏瘫患者健康宣教的要点
偏瘫(半身不遂)是一个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健康宣教来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情况。
以下是偏瘫患者健康宣教的要点:
1. 疾病知识:向患者介绍偏瘫的原因、病症和常见的症状,让患者理解病情的严重性和长期的康复过程。
2. 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目标和计划。
重要的是要告诉患者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和耐心。
3. 运动训练:介绍适合的康复运动和理疗方法,包括肌肉拉伸、日常活动训练、平衡练习等。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训练,避免过度劳累或受伤。
4. 生活自理: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日常生活的自理,包括如何独立进食、洗漱、穿衣等。
可以介绍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营养饮食:给予患者营养饮食的建议,包括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控制盐分和油脂摄入、适量补充蛋白质等。
如果患者有吞咽困难,建议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营养师。
6.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适应力。
可以介绍一些放松和减压的方法,如深呼吸、音乐疗法等。
7. 家庭支持:重要的是要让患者的家人和照顾者理解偏瘫的病情和康复过程,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家人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和康复训练。
8. 定期复诊:建议患者定期复诊以及遵从医生的嘱咐和药物治疗。
定期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进展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以上是偏瘫患者健康宣教的要点,但请注意,在给予宣教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脑出血后遗症健康教育
《脑出血后遗症健康教育》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可能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可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脑出血后遗症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一旦患者出现脑出血后遗症,如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就需要接受一定的康复训练和治疗。
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带来的影响。
同时,患者的家人也应该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了解如何更好地照顾患者,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除此之外,脑出血后遗症的健康教育还包括预防方面的知识。
例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的水平是脑出血的重要预防措施。
同时,生活中避免劳累过度、饮食均衡、戒烟限酒等也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对于脑出血患者及家人来说,《脑出血后遗症健康教育》是一本必读的健康读物。
通过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脑出血后遗症的发生、预防和处理方法,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脑出血的认识,减少因为缺乏知识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持续性(>24小时)大脑半球或脑干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的诊断,而是包括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疾患。
其临场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认知、共济、言语、心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取仰卧位,患侧肩部下垫以小枕,髋部亦用枕垫起,健侧取舒适卧位,上肢伸展、前臂外旋,患肩拉向前方,患肢伸展放于枕上,掌心向上,手指张开,患膝屈曲,垫枕,患侧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
但早期应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
(1)局部按摩和上下肢伸展活动。
(2)侧卧位时,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
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
小腿及脚掌成垂直,垫以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3)侧卧位时,患肩向前,肘伸直,手腕部垫一小枕,患侧髋前伸、屈膝,下肢不能外旋,脚掌与小腿尽力保持垂直,防止关节脱位、挛缩。
3、恢复期待出血控制,死、血栓溶栓后,血压、颅内压稳定后,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
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
指导上下肢活动、翻身、逐步过渡到靠健侧肢体的主动翻身。
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4、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
继续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
5、语言训练。
从发音→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反复进行。
6、ADL训练。
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
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
14合理膳食,有助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康复⊙邹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尹 俊/宋雪梅脑血管病是一组因脑血管病变引发的疾病,常见的如脑梗死、脑出血。
脑血管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病情快速发展,会严重影响人体的生命健康。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还可能遗留各种脑功能障碍,引起后遗症,例如偏瘫、失语等,不仅严重阻碍患者的正常肢体活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给患者的心理方面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利用合理膳食及家属科学护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缩短治疗时间。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具体怎么做。
首先,要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使房间内具有充足的阳光,保持明亮的状态,可以种植一些花草使室内更具生机。
患者在遵医嘱用药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些适合的功能锻炼、力量训练。
如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口齿不清、说话结巴、口角流涎等常让患者感到难堪、自卑,有的甚至不敢开口说话,更加重了语言障碍。
家属及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谈,多给患者说话机会,耐心听患者讲,当患者因无法流畅表达意图而急躁时应给与安慰。
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饮食动作、洗漱锻炼、更衣动作、大小便自便自理训练等,锻炼患者肌力和关节功能,可配合药物、按摩、针灸等,帮助患者功能恢复。
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预防褥疮,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的床面干燥、平整,并做到定时为患者翻身,在骨突处放置气圈、海绵垫或棉垫,使受压部悬空;注意更换衣服被褥,及时清理患者皮肤,保持其臀部、会阴部清洁干燥;定时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可通经活血,利于褥疮的预防。
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身体上的病痛、机体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负担等,使得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易怒、紧张不安等情绪,甚至拒绝治疗或有自杀倾向。
这些负面情绪对康复治疗非常不利。
因此,护理人员及家属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尊重、理解、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自觉配合护理人员和家属做好康复训练。
脑梗塞的后遗症与康复疗法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使得脑组织缺氧并引发损伤。
脑梗塞后遗症是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能出现的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而康复疗法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的一系列治疗措施。
一、脑梗塞的常见后遗症脑梗塞后的后遗症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常见的后遗症包括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受限、平衡障碍等。
这些后遗症使得患者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肢体活动方面都会受到限制,从而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二、康复疗法的重要性康复疗法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康复疗法的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参与度,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康复疗法的具体措施1. 言语康复训练: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言语障碍,通过练习对患者进行逐步的康复训练,如言语练习、音标练习、阅读和写作练习等,以提升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认知康复训练:对于脑梗塞患者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可以进行一系列认知康复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问题解决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3. 运动康复训练: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肢体运动功能受限,进行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协调性训练、平衡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4. 职业康复训练:对于患者可能存在的职业功能受损,通过职业康复训练,包括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适应能力训练,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工作环境。
5. 心理康复支持:针对脑梗塞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康复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支持等,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四、康复疗法的效果评估康复疗法的效果评估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功能改善情况,可以调整康复计划,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
五、康复疗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康复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的康复需求进行调整。
脑血管病后遗症(中风病后遗症)的饮食与护理标签:急性脑血管病医学科普| 作者:段学忠| 发表时间:2014-05-18 21:36:46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饮食调养对于中风后遗症,中医有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除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药物、针灸、推拿、功能锻炼等方法外,强调饮食要注意清淡、合理搭配、营养丰富。
主食以大米、面粉、小麦、玉米等为主; 多吃豆制品及瓜果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萝卜、黄瓜、茭白、莲藕、橘子等;蛋白质以鱼类为最佳(鲤鱼除外) ,如黑鱼、黄鱼、鲫鱼等; 少吃猪、牛肉等畜肉及其内脏;少吃盐、糖及辛辣刺激之品。
若配合相应的药膳食疗,可进一步促进康复,现将常用的几种方法简介如下。
1.益气活血:中风后遗症见气短乏力、肢软神疲、偏身麻木、瘫肢肿胀等,可选用以下药膳调养。
(1)黄芪桂枝粥:黄芪、白芍、桂枝、生姜适量,四味水煎取汁,与大米、大枣同煮为稀粥服食。
益气养血兼温经通络。
(2)黄芪肉羹:黄芪、大枣、当归、枸杞、猪瘦肉适量,共炖汤,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
可滋阴助阳、补气活血。
(3)黄芪地龙瘦肉粥:鲜地龙数条,剖开洗净去泥,猪瘦肉适量,切丝,共用调味品勾芡; 取黄芪、大米适量,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地龙及瘦肉,煮至粥熟即可调味服食。
(4)虫草郁金鸡:母鸡1 只、冬虫夏草、郁金适量,将鸡剖杀、开膛洗净,纳入虫草、郁金以及适量调料,缝严后炖烂服用。
2.补养肝肾:中风后遗症见偏瘫日久、短气乏力、耳鸣目糊、腰酸膝软、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筋肉抖颤等,可采用以下食疗方法。
(1)栗子桂圆粥:栗子( 去壳、切成碎块) 。
与粳米一同熬粥,将熟时放桂圆肉适量再熬10 分钟左右,即可服食。
(2)芪杞炖鳖:鳖肉、黄芪、枸杞子适量,加适量水同炖至鳖肉熟烂,即可服食。
(3)二冬鱼肚粥:天门冬、麦冬适量,水煎取汁; 同枸杞子、大米适量煮粥; 粥将熟时,调入捣碎的鱼肚胶适量,烊化,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
(4)黄精珍珠牡蛎粥:黄精、珍珠母、牡蛎适量,三味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