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寄给青蛙的信》资料 :外形特征(精品)
- 格式:pdf
- 大小:59.63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寄给青蛙的信》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一块奠基石)《寄给青蛙的信》是长春版二年级一期第九单元《动物趣事》中的第二篇文章。
它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青蛙等信——松鼠写信——蜗牛送信的情节,字里行间体现了动物之间真挚的友谊,文章充满了童趣。
这篇文章是学生从字、词、句、段向长篇的第一次尝试,是学生字词积累和德育的再次升华,是培养学生良好分析能力的奠基石。
针对以上分析,可采用多媒体教室做为环境,普通教室也可以达到设定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一个成长的阶梯)1、了解故事内容。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细心体会松鼠、蜗牛大叔和小青蛙的内心情感,在情感体验中,懂得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体会人间的真情和生活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一条学习的主线)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以及如何让学生产生这种情感的共鸣。
(教学准备:只需要一个大信封和三个小动物的头饰即可)四、说教法、学法(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寄给青蛙的信》描述了一只小青蛙希望得到朋友的来信。
小松鼠知道后,马上回家写了一封信,让蜗牛大叔送到小青蛙家。
小青蛙收到信感到非常高兴。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文章,所以我把设计的落脚点放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采取以读带学为主、情境渲染为辅的方法。
让学生在(1)读中知(2)读中思(3)读中悟(4)读中学。
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观的情境:黑板上一篇茂密的大森林,鲜花、绿草、蘑菇,在这片美丽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学生放手去读,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即读中思的过程。
教师接着给学生创设一个学的情境。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情感,所以教师不用面面俱到,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要使学生成为你回答的奴隶,而要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思考的主人。
所以这篇文章只要设计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在这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你喜欢哪只小动物?结合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即读中思的过程。
1.小学二年级语文《寄给青蛙的信》原文小松鼠和小青蛙是邻居。
小松树看见小青蛙一脸不高兴地坐在井边,就问他:“青蛙,你为什么不开心呢?”小青蛙说:“我天天坐在这儿等朋友的信,可是一封也没有,我很伤心。
”小松鼠听了小青蛙的话,马上回家,写了一封信。
信封上写着:“松树林5号,青蛙收。
”小松鼠跑出屋,看到蜗牛,对他说:“蜗牛大叔,请你帮我把这封信送到青蛙家,好吗?”“好哇!”蜗牛很高兴地说:“我马上去。
”小松鼠跑到小青蛙家,小青蛙正躲在房间里哭呢。
小松鼠劝他说:“别难过,今天你一定能收到好朋友的来信!”“不,不会的!”小青蛙说。
小松鼠跳上窗户,看见蜗牛正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爬行。
“看!信在蜗牛大叔那里,他来了!”“谢谢你!”小青蛙高兴极了,一下子跳到蜗牛面前,接过信,大声念起来:“亲爱的青蛙,我要告诉你,我是你的好朋友,我天天想念你……”2.小学二年级语文《寄给青蛙的信》教案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发生在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事。
小青蛙从来没有收到过一封信,它很难过;小松鼠知道了,就给青蛙写了一封信并请蜗牛大叔把信交给青蛙;青蛙收到信后高兴极了,小松鼠由此也感到特别高兴。
课文的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生活化的对话较多,适合儿童阅读。
学生通过阅读,可从中体会: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去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寄”等8个生字;认识“邻”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2、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朋友之间需要多关心、多沟通,才会更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写8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难点:懂得朋友之间要多关心,多沟通,就会更快乐。
四、教学理念及教法设计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倡导在学文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识字,落实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汉字、词语。
寄给蛤蟆的信故事
亲爱的蛤蟆:
我在这封信中,想要告诉你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小
村庄里的故事,关于一只勇敢的小青蛙和一只聪明的老蛤蟆。
在那个小村庄里,有一片美丽的池塘,水清澈见底,荷叶田田。
池塘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长满了青苔,是小青蛙们最喜欢
的游戏场所。
而在池塘的一角,有一座小山,山上树木葱茏,是老
蛤蟆的家。
有一天,池塘出现了一只凶猛的大蛇,它张开巨大的嘴巴,威
胁着要吞噬池塘里的所有小动物。
小青蛙们都感到恐慌,不知所措。
而老蛤蟆却毫不畏惧,他决定去和大蛇对抗,保护池塘里的生灵。
老蛤蟆找到了大蛇,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智,成功地将大蛇引
开了池塘。
而小青蛙们也在老蛤蟆的带领下,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不再惧怕大蛇的威胁。
从那以后,池塘里的小动物们都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而老蛤蟆
也成为了他们的守护神,备受尊敬和爱戴。
亲爱的蛤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智慧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当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我们不应该畏缩和退缩,而是要勇敢地站出来,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挑战,保护自己和他人。
希望你能像故事中的老蛤蟆一样,勇敢而智慧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守护神。
祝好,。
XXX。
二年级语文上册寄给青蛙的信说课稿教案长春版一、教材分析《寄给青蛙的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鸟误寄信给青蛙后,青蛙回信给小鸟,信中青蛙向小鸟讲述了自己在井底的生活。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提高对自然生物的认知,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青蛙和井底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4. 朗读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拓展训练: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小鸟收到青蛙回信后的心情。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六、教学评价1.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态度、语速、语调等方面,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2. 理解评价: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寓意等。
3. 写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拓展训练环节中,对小鸟收到青蛙回信后心情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寄给蛤蟆的信故事亲爱的蛤蟆:我写这封信给你,是因为我想告诉你一个关于勇气和友谊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小青蛙住在一片美丽的池塘里。
它非常喜欢唱歌,每天都会在池塘边唱上一整天。
但是,它的歌声却吸引了一只邻居蛤蟆的不满。
这只蛤蟆总是在一旁嘲笑小青蛙的歌声,说它唱得难听,还说小青蛙永远也唱不好。
小青蛙开始变得沮丧,它不再唱歌,甚至不再出现在池塘边。
它觉得自己的歌声确实不好听,也许蛤蟆说的是真的。
就在这时,一只聪明的老猫来到了池塘边。
它听说了小青蛙的故事,于是对小青蛙说,“不要因为别人的话就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的歌声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
”。
小青蛙听了老猫的话,重新振作起来。
它决定再次唱出自己的歌声,不再在乎别人的看法。
于是,它又开始在池塘边唱歌了,这一次,它唱得更加投入,更加自由。
蛤蟆看到小青蛙又开始唱歌,依然嘲笑着说,“你的歌声还是一样难听!”但是,这一次,小青蛙并不在意了。
它知道,自己的歌声虽然不完美,但是它是真实的,是属于自己的。
在小青蛙重新唱歌的日子里,它结识了一只喜欢听歌的小鱼。
小鱼对小青蛙的歌声非常欣赏,它说,“你的歌声虽然不完美,但是充满了勇气和真诚,我非常喜欢。
”。
小青蛙和小鱼成为了好朋友,它们一起在池塘边唱歌、游泳、玩耍。
而蛤蟆,却因为自己的傲慢和无理取闹,变得孤独而悲哀。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你,勇敢做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语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为了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
真正的友谊和快乐,是建立在勇气和真诚的基础上的。
希望你能像小青蛙一样,勇敢做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祝好,。
(你的名字)。
《寄给青蛙的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松鼠、青蛙、蜗牛之间真诚的友谊。
3.使学生懂得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松鼠、青蛙、蜗牛之间真诚的友谊。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提问讨论引导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瞧,信封上还有字呢,谁能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现在你知道这封信是寄给谁的吗?(板书:寄给青蛙的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题目就是《寄给青蛙的信》,齐读课题。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教师边说边写:宝盖儿奇上戴,寄信表心怀。
学习“寄”字。
2.请同学读信封上的内容。
教师强调:第一笔是竖提,右边是“攵”,表示手拿工具收拾物品。
3.教师导语:从信封上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封寄给青蛙的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脉络,随文识字1.学生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哪几个小动物,教师贴上图画。
2.教师导语:围绕着这封信,这几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能在空白位置填上一个恰当的字吗?(教师板书:青蛙等信、松鼠写信、蜗牛送信)3.猜谜语,学习“等”字。
教师导语:如果盖上竹字头,下面的字你认识吗?(寺)那你能不能把谜语改一改?(竹子长在少林寺、竹子长在寺庙里)4.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数学算式:2 + 3 = 1 + 4,请同学们说出带有“等”字的词语。
(等号、等于、相等、等式)5.学习“等”“伤”“难”三个字。
⑴(教师拿起文具盒)文具盒里有很多文具,有铅笔、橡皮等等,在这里,“等”字和……的作用是一样的。
⑵教师导语:那么青蛙等信是什么心情呢?请同学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教师贴上词语卡片: 伤心6.教师导语:小青蛙伤心、难过,小松鼠是怎么知道的呢?(一脸不高兴)学习“脸”字。
长春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寄给青蛙的信》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寄给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讲的是动物之间友谊,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蛙、信、每、收、封、鸭、安、伤、今、惊、读、第、次”_个生字和“爪字头”“月字旁”两个偏旁;会写“非、今、朋、每、安、采、过、送”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好朋友之间需要关心,需要沟通,应当互相帮助,大家才会更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体会小鸭的话:“看到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一、这节课我们还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
1、教学“寄”字。
2、课文中谁写的信?托谁传递的信?打开书,读全文。
二、思考。
小松鼠托蜗牛大叔给小青蛙送去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小松鼠对小青蛙说了些什么?三、延伸。
小松鼠为什么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呢?读课文的1、2、3自然段。
1、小松鼠为什么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呢?2、教学“天天”。
3、一只小青蛙坐在井边,一脸不高兴,这回你知道“一脸不高兴”什么样?师:小松鼠看到小青蛙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听了他伤心的话,于是马上回到家,决定给小青蛙写了这样一封信。
(齐读)4、教学生什么是对话。
四、小松鼠把信写好了,就要送出去了,请谁帮忙呢?读4、5两个自然段。
1、谁帮的忙?2、出示小松鼠说的话。
(齐读)3、教学“请您”、“好吗”两个词。
4、带上这两个词,你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5、教学“妈妈,请您?”(练习说话)五、我们学习了两次对话,还有几个自然段,看看它们还说了些什么呢?边读边找,同桌研究交流。
二年级语文上册寄给青蛙的信说课稿教案长春版一、教材分析《寄给青蛙的信》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长春版教材中也有相应的篇目。
这篇课文通过一封小学生写给青蛙的信,表达了孩子们对青蛙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写信的基本格式,试着给青蛙写一封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2)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与同伴分享快乐、互相鼓励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写信的基本格式及实践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
(3)写信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青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生分享自己对青蛙的了解,教师总结。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书写。
4.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给青蛙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2)观察身边的大自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寄给青蛙的信》资料基本简介青蛙青蛙,英文名frog。
是两栖类动物,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
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始蛙亚目、中蛙亚目、新蛙亚目。
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
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
无尾目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
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有的一科中同时包括两种。
无尾目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两栖纲生物要先进,虽然多数已经可以离开水生活,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卵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
因此不如爬行纲动物先进,爬行纲动物已经可以完全离开水生活。
【别名】田鸡肉、水鸡肉。
【注解】青蛙是黑斑蛙、虎纹蛙和金线蛙的统称。
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
生理结构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蛙和蟾蜍形态结构相近,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蟾蜍皮肤多粗糙。
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青蛙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青蛙的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能够离开水在陆地上生活。
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水生生物要先进,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幼体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
无尾目,(学名:Anura)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寄给蛤蟆的信一、作品赏析:一只蛤蟆总是守在自己家的门口,很不快乐。
在好朋友青蛙的关心下,才知道蛤蟆不高兴的原因,原来他总等不到信。
青蛙配蛤蟆一起等信,可是怎么也等不到。
于是,青蛙连忙赶回家,行动起来:他找来了纸和笔,写起了信,又托小蜗牛送信……蛤蟆笑得合不拢嘴。
(二)主题分析:本书通过青蛙陪蛤蟆等信、给蛤蟆写信、托小蜗牛送信等情节。
让我们看到了青蛙关心朋友,热心助人的美好心灵,感受了青蛙与蛤蟆之间深厚的友谊。
(三)情节分析一直坐在家门口、哭丧着脸、很不快乐的蛤蟆,打开了故事的画面。
不快乐的事情人人都有。
后来呢?小读者很快就会被故事吸引住。
善良的青蛙看到好朋友这么难过,一起陪他坐着等信,一起等信,一起难过……随着故事情节的慢慢铺陈,善解人意、助人为乐的青蛙一定会被孩子们所喜欢。
可是孩子们着急的是:怎么会让蜗牛送信,这一情节为故事增添了些许戏剧色彩。
最激动人心的事莫过于蛤蟆终于收到信的那一刻,蛤蟆乐得笑不拢嘴。
讲故事推向了高潮,在感动中他们的先前的左等右等显得那么的值得。
(四)角色分析:图画中的青蛙有着丰富的表情:看到蛤蟆难过时的惊奇、陪蛤蟆一起等信时的难过、写信时的认真、想象蛤蟆收到信时快乐样子的陶醉、把信交给小蜗牛时的快乐、返回蛤蟆家时的故弄玄虚、继续陪蛤蟆等信时的心不在焉、终于收到信后看到朋友笑颜的满足……这一切,向我们勾勒出一个乐观积极的小青蛙形象。
另外,蛤蟆从瘪着嘴、眼神黯淡、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到笑得合不拢嘴的神情变化,进一步衬托出青蛙的美好心灵与他们俩之间的纯真友情。
(五)图画分析:这是一个发生在蛤蟆与青蛙之间的浓情故事,因此在画面表现上,作者除了运用单纯可爱的形象之外,还运用暖色调做烘托,将大家带进一个充满友情的世界。
在构图上,作者重视人物和主题的凸显,强调并突出了各个角色随着情节变化的动作和表情。
(六)语言分析:“快乐、难过、高兴、伤心、快活”,这些描绘心情的词语可以让孩子准确地了解在不同情景下主任工不同的心理变化,丰富了他们的表达词汇。
说课稿《寄给青蛙的信》说课稿《寄给青蛙的信》1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九板块《寄给青蛙的信》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来简单的说一下本课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寄给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话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青蛙等信,松鼠写信、蜗牛送信的情节,告诉人们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升入二年级,在朗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但对体会人物心情还需教师的点拨,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运用创设情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书写“说、话、收、到”四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从而体会到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而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
四、教学重。
难点1、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体会到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而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五、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由于本课是一篇童话,浅显易懂,教学中,创造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带学生走入童话的世界。
2、读文感悟法尊重学生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朗读,鼓励有创意的谈感受。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文章,所以,我把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采取以读带学为主,情境渲染为辅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知、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学。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我确定如下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猜谜语引入激发兴趣2、复习旧知3、指生读词语,全班齐读。
(二)讲授新课1、教师贴青蛙,松鼠和蜗牛大叔的图片,同时梳理课文的大致内容,学生自由读文。
2、精读课文品悟情感(1)小青蛙和小松鼠这一对邻居是怎样相处的呢?读一读小松鼠的话。
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2)作为邻居的小松鼠,听了小青蛙伤心的话,能做些什么呢?请三名同学读一读3、4、5自然段。
《寄给青蛙的信》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小鸭的话。
2.理解课文,一封小小的书信牵动着小动物们的心。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能体验小动物内心情感变化。
2.难点:理解要互相关心才能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说说文章中有几个小动物?
2.写信时要注意什么?
四、参考资料
“冷水煮蛙”出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科研人员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
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青蛙奋力跳出锅外,安然逃生;之后,科研人员又把这只青蛙放进装满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温。
开始,
青蛙还很得意,在温暖惬意的水中悠然自得,直到感到水烫得无法忍受时,再想跃出水面却已四肢无力,欲跳不能了,最终青蛙被活活煮死在热水中。
“温水煮蛙”道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说明的是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戒备而招灾的道理。
同时也警示我们——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或强敌往往能使人奋起面对,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力,而缓慢、安逸的环境,往往容易使人沉溺其中,放松警惕,丧失斗志。
《寄给青蛙的信》资料
外形特征
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 3 部分。
1.头部
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
口宽大,横裂,由上下颌组成。
上颌背侧前端有 1
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
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
当眼睑闭合时,眼球位置有何变动?两眼后各有一圆形鼓膜(蟾蜍的鼓膜较小。
在眼和鼓膜的后上方有 1
对椭圆形隆起称耳后腺,即毒腺)。
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
美丽的青蛙
2.躯干部
鼓膜之后为躯干部。
蛙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短小,由上臂、前臂、腕、掌、指 5 部组成。
4
指,指间无蹼。
生殖季节雄蛙第一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
后肢长而发达,分为股、胫、跗、跖、趾 5 部。
5
趾,趾间有蹼。
在第一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的距。
青蛙的眼睛很特别。
原来,蛙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
视顶盖。
视顶盖上有四层神经细胞,第一层对运动目标的反差起反应;第二层能把目标的凸边抽取出来;第三层只看见目标的四周边缘;第四层则只管目标暗前缘的明暗变化。
这四层特征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的画图,迭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
因此,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形状的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动着的东西和静止不动景物都毫无反应。
蛙类最小的只有5厘米,相当一个人的大拇指长,大的有30厘米(一尺多长),体型短阔,拥有强健的后肢。
瞳孔都是横向的,皮肤光滑,舌尖分两叉,舌跟在口的前部,倒着长回口中,能突然翻出捕捉虫子。
有三个眼睑,其中一个是透明的,在水中保护眼睛用,另外两个上下眼睑是普通的。
头两侧有两个声囊,可以产生共鸣,放大叫声。
体形小的品种叫声频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