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章末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82.87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章相平衡§5.1 引言相平衡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化工中很多分离提纯过程,例如精馏、吸收、结晶、萃取等,都涉及到物质在不同相中的分配,它们主要利用物质的挥发性或溶解度等方面的差异,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相平衡亦可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因此研究相平衡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相(phase)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
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
(1)气体,不论有多少种气体混合,只有一个气相。
(2)液体,按其互溶程度可以组成一相、两相或三相共存。
(3)固体,一般有一种固体便有一个相。
两种固体粉末无论混合得多么均匀,仍是两个相(固体溶液除外,它是单相)。
体系中相的总数用Φ表示。
二、相变物质从一个相流动到另一个相的过程,称为相变化,简称相变。
相变包括气化(boil)、冷凝(condensation)、熔化(melt)、凝固(freeze)、升华(sublimation)、凝华以及晶型转化等。
三、相图(phase diagram)将多相体系的状态随组成、温度、压力等强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的过程用图形表示,称为相图。
根据组成相的物态不同分为气-液相图、液-液相图和液-固相图。
根据用途不同可将相图分为温度-蒸汽压图(T-p图,P314 图5.1)、蒸汽压-组成图(p-x图,P318 图5.3):恒定温度,研究P-x,y之间的关系。
称为压力组成图。
温度-组成图(T -x 图,P321 图5.5):在恒定压力下表示二组分系统气-液平衡时温度与组成关系的相图。
研究T-x ,y 之间的关系。
和温度-蒸汽压-组成图(T -p -x 图,P322 图5.6),T-x-y ,x-y ,p-x-y 相图等。
四、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 )确定平衡体系的状态所必须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独立强度性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用字母f 表示。
如果已指定某个强度性质,除该性质以外的其它强度性质数称为条件自由度,用*f 表示。
第五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注意:教育制度不是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教育制度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广义的教育制度。
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被称作正规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核心(或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一般来说,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它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了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学制建立的依据)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
制定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改革的趋势)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掀起了社会生产的改革浪潮,给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各国都进行了有关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并呈觋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5、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第二节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一、旧中国的学制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实质是什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是什么?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因为: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经济条件。
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的。
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了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者”实现的。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05第五章部署实施⼀、概述1、IT服务部署实施是衔接IT服务规划设计与IT服务运营的中间阶段,负责对服务组件进⾏客户化,并在充分满⾜客户要求的前提下,使⽤标准化的⽅法管理⼈员、资源、技术和过程;同时,将规划设计中的所有要素完整地导⼊⽣产环境,为服务运营打下稳定的基础。
(初始化+标准化)2、IT服务部署实施的定位是将IT服务运营纳⼊标准化与规轨道,主要包括两⽅⾯的内容:运作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
3、IT服务部署实施的⽬标:(1)协调并组织组成服务的所有要素。
(2)标准化部署实施过程,提升新服务或变更服务的交付质量。
(3)确保客户、终端⽤户及服务团队等相关⽅的满意度。
(4)确保新服务或变更的服务与客户的业务组织、业务过程的顺利街接。
(5)确保新服务或变更的服务可以正常运转、有效管理,使客户对其有更明确的、合理的期望。
(6)为IT服务运营提供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管理⽅法,识别和管理服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险。
(7)为IT服务运营提供切实可⾏的服务质量管理⽅法和指导,以缩⼩实际的服务绩效与预期的服务绩效之间的差异。
⼆、IT服务部署实施要素1、⼈员要素(1)外部招聘和内部调岗系统规划师参照储备计划协助HR对知识、技能、经验三⽅⾯判断建⽴绩效考核体系(2)建⽴培训教材库及知识转移⽅法。
按照培训计划编写教程对技术、管理、过程、资源⽅⾯培训2、资源要素服务⼯具(1)测试,以测试结果作为部署决策的依据。
(2)试运⾏(3)依⻛险级别和影响程度范围决策是否阶段性部署。
(4)相关知识由⼚商转移给服务团队服务台(1)服务台中各岗位的⻆⾊与职责。
(2)服务台的主要⼯作流程。
(3)记录事件与服务请求的具体要求。
(4)事件与服务请求分派的原则。
(5)事件回访的相关规定与要求。
(6)服务台的绩效考核指标。
备品备件库(1)向供应商采购。
(2)可⽤性测试,确保满⾜SLA要求。
(3)⼊库管理登记、标识、管理等制度和规范等。
知识库(1)来源由信息技术⽀持⼯程师提供从过往的事件和问题的处理⽈志中提炼(2)审核依据知识库内容加⼊的审核标准,由资深技术⼈员审核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3)发布可以由指定⼈员如知识库管理员批准接受此条知识内容。
第05章、贝采里乌斯琼斯·雅科布·贝采里乌斯Jonsjacobberzelius(1779~1848)第1节、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拉瓦锡的悲惨逝世,结束了多灾多难的18世纪。
19世纪开始了。
化学界的19世纪,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非常繁荣的局面。
首先,在1803年由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其次,又先后发现了三个关于化合量的定律,即普罗斯特的定比定律(约1800年)、道尔顿的倍比定律(1803年)和盖·吕萨克的气体反应体积定律(1808年)。
在这一基础之上还发表了阿佛加特罗的分子学说。
原子和分子不用说都是物质结构的基本单位。
所以,如果说化学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释物质的变化的话,那么在原子学说和分子学说建立以前,就还不能说是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
当然,原子学说并不是到了19世纪才开始出现的,过去的古代希腊哲学家也论述过原子的存在。
但是,那只不过是一种臆想的产物。
而19世纪道尔顿所说的原子,虽然还不能说已经了若指掌般地认识到了这种实物,然而却已经能够用确凿的实验事实来证明它的存在。
这些确凿的实验事实,除了上述提到的各有关化合的定律以外,还有很多是逐年相继发现的。
此外,由于要全面阐明这些化合定律的实质,在原子学说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形成了分子学说。
这就使做为理论化学基础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巩固了。
然而这仅仅是在十年中所发生的事情。
在这十年蓬勃飞跃发展的背后,无疑是存在着重要的缘由。
这就是在拉瓦锡的影响下,化学家能够普遍重视物质之间重量关系的结果,或者说可能是由于那时化学蓬勃兴起的时机已经日臻成熟而势不可挡了。
总之,是由于拉瓦锡的开拓,就一下子涌现出了这些重大的发现。
这一繁盛的局面,有如春风吹拂,倏忽间百花盛开一般。
《化学史传》年表(5)1802……………………盖·吕萨克,关于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定律1802……………………贝采里乌斯和海辛格(Hisinger),电流的化学作用1803……………………道尔顿,原子学说和倍比定律1803……………………克拉普罗特(Klaproth),发现铈(同时也由贝采里乌斯和海辛格发现)1803……………………武拉斯顿(Wollaston),发现钯1804……………………盖·吕萨克和比奥(Biot),高空大气的观测1805~1808……………盖·吕萨克,气体反应体积的定律1805……………………塞提诺(SertÜRner),从鸦片制吗啡1807~1812……………贝采里乌斯,对各化合物的实验证实1807……………………戴维,分离单质的钠和钾1808……………………戴维,分离单质的钡、锶、钙、镁1808……………………马吕斯(Malus),发现反射光的偏振光1810……………………戴维,证明氯是元素1811……………………阿佛加特罗,分子学说I.原子学说原子学说,如前所述,早已经由古希腊的哲学家论述过。
ZHISHIHULIAMWANG
知识互联网
02 易错警示录
【例1】如图1所示,人在岸上拉船,已知船的质量为与水平面
的夹角为B时,船的速度为V,此时人的拉力大小为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错因分析1•人拉绳行走的速度即绳的速度,错误地采用力的分解法则,将人拉绳行走的
速度按图甲所示进行分解,水平分速度为船的速度,得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
②项.
第五章章末总结
万
有
引
力
定
律
抛
休
运
动
与
圆
周
运
动
鸟错点iE找不准合运动、分运动,造成错误
图1
①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VC0S
9②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韵
③船的加速度为
Feos 9—
F f
m
④船的加速度为
F —
F f
m
2•错误地认为绳作用于船的拉力的水平分力即为错选④项.
有错必SJdlf钟氏鸣
m,水的阻力恒为F f,当轻绳
F,则此时().
v
eos
错选
a t
a 2
a 2 v 2 正确解析 船的速度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滑轮与船间的绳缩短,二是绳绕滑轮顺时针 转动,因此将船的速度进行分解如图乙所示,人拉绳行走的速度 v 人=VCOS 0,①对、②错; 绳对船的拉力等于人拉绳的力,即绳的拉力大小为 F ,与水平方向成 0角,因此Feos 0— F f
正确解析飞机在空中水平盘旋时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重力和空气的作用
2
力两个力的作用,其合力提供向心力 F n = m*.飞机受力情况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根据勾股定
理得:F = , mg 2
+ F n 2
= m - : g 2
+ R 2.
答案
C
屯错点二
混淆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地球赤道上物体
【例3】 如图3同步卫星与地
图3
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i ,向心加速度为a 仁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 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 v 2,地球半径为 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
①④ D .②③
错因分析 解本题容易犯的错误是,不分青红皂白,由于思维定式,对近地卫星、同步
=ma ,得 a =
FCOS 0
-
F f
,③对、④错.
答案 C
【例2】
不能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
恒定速率 为g ,则此时空气对飞机的作用力大小为
2
V
A . mR C . m
「+ R
v 在空中水平盘旋(如图2 所示),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 ,重力加速度
().
B . mg
g 2
-存
错因分析本题错误的原因:一是不能正确建立飞机运动的模型
(实质上是圆锥摆模型),
错误地认为飞机沿倾斜面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力情况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得出 F =
.mg 2— F n 2
=
m
: g 2
— R ,错选 D ;
机的作用力就是向心力而错选
二是对飞机受力情况分析错误,错误地认为空气对飞
m
v 2
④也
2
卫星、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均由G Mm
= ma= m-分析得出结论,错选②•r r
正确解析本题中涉及三个物体,其已知量排列如下•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r,运行速率v i,加速度a i;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轨道半径R,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a?;
近地卫星:轨道半径R,运行速率V2.
对于卫星,其共同特点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
Mm v
有G—= m—,
r r
对于同步卫星和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其共同特点是角速度相等,有a= w2 r,
a i
a2
答案C。